搜索
杨常军的头像

杨常军

网站用户

散文
202104/20
分享

春光散记


三月,在春光里走进自然,拥抱春暖花开,生活惬意莫过于此。

我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先后踏上旬阳县仁河口、汉滨区牛蹄、紫阳县焕古三个镇,三镇融自然之美、历史之美、人文之美于一体,焕发出浓郁的春的气息,勃勃生机中蕴含着自然的力量和人们利用自然规律所展现的智慧。由此,我热爱这些地方,更羡慕这些地方的人,多娇的山河给予我们无尽地享受。


眼力的光芒


乡村振兴,到处都在打造田园风光。我不知道哪些地方做得更好,我却知道水泉坪融自然与人文一体,把田园风光打造的靓丽丰满。

地处旬阳县仁河口镇的水泉坪,我陌生而又熟悉。陌生是因为我差不多有七、八年没去了。可想而知,即便是亲戚,多年不往来都会生疏,何况是大山里的一个地方。

水泉坪赶上了幸运的时代和有担当精神而又敢于担当的人。市群艺馆组织的采风,我随之到访,几乎认不出来了。刮目相看,是发自肺腑的感叹。水泉坪的变化之大,毫不夸张地说,如同村姑变成了都市女郎。

和合南北的秦岭盛产珍贵兰草,水泉坪可谓是开在秦岭南坡山里的兰花,不以环境优劣独自芳菲的兰花。这片土地的建设者们,多少年如一日,始终坚持自然之境与田园风光相融合,面对时代发展,在不破坏自然的同时追求时尚,面对自然资源,在不画蛇添足的情况下追求唯美。建设和开发水泉坪,他们随性自然,注重品质。不论是驻地村民,还是异地观光者,来到这里,漫步在纵横阡陌的道路上,可以根据自己的喜爱自在休闲,享受活力自我的田园盛景。

其实我对水泉坪是一点也不陌生。前些年我在旬阳工作,没少来这里。每一次来这里,都为其发生质的蜕变而欣慰。我曾为其留下了不少赞美的文字,幼稚中饱含真诚,童趣中但见良知。

水泉坪的今昔往昔,如果用拟人的手法描述,起初的水泉坪是一个天生丽质非凡的村姑,一个扎着小辫子,穿着起花棉布衫的丫头。当人们发现了她金枝玉叶般楚楚动人后,有人给她涂脂抹粉,有人给她画眉洗面,有人把她起皱的棉布衫换成料子布时装,有人给她挂上了金玉耳环,还有人给她量身制作了职业套装……时至今日,姑娘被打扮得如荷似柳更像花。于是,富居深山有远亲,青睐的人络绎不绝。

如今的水泉坪,是秦岭万绿丛中一枝独秀,全新地呈现给观光者无尽地享受。这里渺渺烟霞犹如仙境,这里遍地金黄曼妙似高山花海,这里青山绿水如诗如画,这里更经历数千年传统文化的熏陶,儒家的重生、重德、仁爱,道家的天人合一、佛家的抑止邪恶,积习善行,彻悟实相,安定身心相生相融,成就一方休闲养性的净土。

胸怀发展的人,思考最多的当是变化。水泉坪的建设者们在面对水泉坪的发展何去何从这个问题上,他们首先想到了,当人们出现审美“疲劳”时的破解之法,施政者们用意象和审美眼光,为科学决策提供理性依据。大自然的灵魂与心的碰撞,凝结成创意的种子,播种于脚下的土地,让沉积已久的灵动,生成爽朗神灵的精神花朵,释放迷人的馨香。

的确,水泉坪不缺乏美。在关键的时候,一个连当地人砍柴、放牛都不去的长满荆棘和藤蔓的水沟,被开发了。利用自然与保护自然同步,现代文明与自然之美相融,因势造势与文脉传承合拍,达观而不附庸,华丽而不俗气,水泉坪景区骨架拉大了,景观的内涵丰富了,你来我往的人流越来越多了。


忘却的记忆


突然被邀去牛蹄镇采风,看似偶然,实则必然。一群作家深入基层,深入人民群众之中,用脑力、眼力、腿力、笔力,感悟时代变化,讴歌时代精神,是责任使然。

走过牛蹄,我在日记里写过这样一段话:有些事,记住了比记不住的好;有些事,记不住的比记住了好;该不该记住一些事情?或者说该记住那些事情?就要看所发生的事情值不值得记住。不是世事难以捉摸,而是有些人的责任意识和应急感应让人难以接受,公务中的失误尴尬了谁?

我是个固执的人,固执的有点执着,执着的有点严肃。吃了几十年的粗茶淡饭,始终认死理儿,好看的和好吃的未必都有营养。逢场作戏那些违心的奉承,完全是对自己的不自信。我有时对一些人或事情爱说长道短,不管别人高兴不高兴,爱听不爱听,不检讨自己爱管闲事的不良习惯,还给自己找理由:眼睛又没瞎,为何要睁着眼睛说瞎话。

我很赞赏一句话,是讲给溺爱子女的父母们听的,谁说的,我记不清楚,意思我记得清清楚楚:一味地对待孩子的百依百顺,只会让他成为那个不幸的人。我想这不仅仅适用于父母对孩子,也适用于朋友之间,同事之间,同仁之间。真正爱一个人,既要包容他的不足,也要纠正他的不足。

在这个春风藏匿故事的季节,我来到牛蹄镇是欣慰的,欣慰这里好山好水好风光。至于发生了什么故事,事已过往,全当生活的插曲,不提得罢。

塞公失马,因此反倒让我现在或是更长一段时间记住了牛蹄镇,这虽然谈不上因“祸”得福,但是能被记住,亦不失为一件好事。大千世界,多如牛毛的事情只不过是过眼烟云,真正能被记住的确实不多。

我过去经常把牛蹄岭和牛蹄镇当成一个地方,认为牛蹄岭是牛蹄镇的一个小地方。现在才知道两地相隔数十公里,不仅方位不同,而且牛蹄岭是铭记革命先烈的地方,多少革命先烈,为了我们今天的安宁,他们在这里与国民党军激战,抛头颅洒热血,谱写血染的风采。牛蹄镇则是因域内巨石上有酷似牛蹄的“印子”而得名。充满神话与传奇的地名比比皆是,神奇、奥妙,都是先人的演绎,现在人实际,更在乎的是发展和改变自己的生存与生活环境。

盘踞于凤凰山麓的牛蹄镇,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赋予大自然诗意般的内涵。春天的大地上,鹅黄嫩绿铺满山头,绵延的山并不高凸,低矮而浑圆。茶是这里的龙头,漫山遍野的茶园成行成垄,规模或大或小,地势或坡或梁,已经采摘过一道叶子后,如同刚理过发的人,帅气精神。春风摇曳小树,打起种茶人十二分精神,采茶、制茶,活跃在茶园与加工厂房之间。

茶是牛蹄人的骄傲,春茶开园后,一片片银针秀芽带着清新的香气,从这里飘向全国各地,飘进千家万户,把“牛蹄”推介的生生响亮。这时的牛蹄镇更是茶香飘逸,溢满青山绿水,溢满村庄院落,溢满农家人的心窝。

茶甩脱了牛蹄镇人的贫困,茶鼓起了牛蹄镇人的腰包,茶更让牛蹄镇人活出了自信和尊严。我们漫步在村子里,院场里,厅堂里,休闲的男女,滋润地品味自家产的春茶,甜蜜生活全写在脸上。

靠山吃山。茶叶成为牛蹄镇百姓的产业,种茶成为群众的职业,茶园托起了牛蹄镇产业富民和乡村振兴的新希望。


天池走笔


清明节有假三日,祭祖挂清是必须的,除此之外的时间如何享用?正思之,好友电话邀约赴紫阳焕古天池品茗。“自昔关南春独早,清明已煮紫阳茶”,好惬意的诗句瞬间蹦入脑海。于是敲定清明前日前往。

从紫阳城泊车上快艇,逆江而上不足20分钟,快艇停靠于焕古镇的河对岸。曾经来过古镇,因为走马观花,内存印象仅仅是一个古老悠久的镇子,究竟因何优美,记忆全然是一片空白。

细雨中,我们径直去了焕古镇天池茶业。

客主落座在临江而建的茶厂的品茶亭里,每人一杯上好的手工绿茶。看其形,品其味,天池茶条索挺直紧细,满披白豪,色测翠绿油润;香气绵长,花香味浓郁,茶香入汤;口感饱满,入口香醇,回味甘甜,吞咽后口齿留香:不愧为紫阳茶中的精品好茶。我们边品茶边听天池老总讲焕古茶的前世今生,讲天池茶业如何走出新天地。

淅淅沥沥的雨声,如同远处渺渺烟霞处传来时近时远的琴声,天空的清新,茶的清新,人的内心世界的清新,此时交融,好一派茶禅意境,顿悟焕古之美,美在茶道。

耳濡目染的如此好茶,它的制作需要七道工序。首先是鲜叶摊凉,把从茶园采摘下来的鲜嫩叶子摊凉开,让鲜叶自然走水。其次开始杀青,杀死茶叶中的活性酶成分,保证茶叶的口感滋味和香气。再次进行揉捻,通过揉捻,破碎茶叶中的细胞组织,使叶片中的茶汁分泌出来,便于冲泡。第四道工序是干燥,把茶叶烘至半干状态,脱去一部分水分。第五道工序进入二次揉捻,这次揉捻主要是使茶叶成条,形成茶叶条索。第六道工序进行第二次烘干,把茶叶水份烘干至少于百分之十左右。第七道工序也是最后一道工序,就是提香。在低温慢焙下,使茶叶中的水分慢慢蒸发至水分控制在百分之六以下,茶的香气达到扑鼻的效果,茶就制成了。

如此之多的制茶工序,不仅需要制茶人熟练把握各道工序的火候,还考验其漫长制作过程中人的耐力。所以懂茶的人,当我们喝一口家乡的绿茶时,品的是入口甘甜香醇,回味的是精益求精的制茶精神。

一杯清茶来的真不容易。且不说茶叶在茶园里生长需要环保呵护,单就繁杂的制作过程和劲道的制作技法,没有一关是可以马虎的。漫步古镇,我为天池茶业严谨的制茶工艺折服。我们常常埋怨这天价,那天价,那是我们没有用心去关注它们为何是这样而不是那样,就像焕古茶,当我们了解其生产过程的艰辛后,再去品其饱满的口感,那种滋味已超越了茶的本身。

焕古天池茶的清香是从泥土中散发出来的纯真幽香,这种幽香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是焕古人用心揉和的馨香。借诗言情,题曰《焕古盛茗》以颂之:人杰地灵焕古镇,汉江穿境贯西东。往盛香茗飘千里,今有天池唱大风 。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