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仇海军的头像

仇海军

网站用户

散文
202107/07
分享

谷雨时节走湘黔

对湘西的偏爱,源于二十一年前在张家界召开的行业会议,记忆里一直都留存着武陵源的金鞭溪、天子山、十里画廊、贺龙公园,以及宝峰湖和黄龙洞,当然也少不了猛洞河漂流与芙蓉镇米豆腐;此外,还有湘西土家人的民风民俗,以及从怀化到张家界一路上无尽的隧道群。所以,乐于自驾旅行的我们,总要跑一趟湘西,才算如了心愿。既往湘西,再向前延伸,便入黔北,或许这是我们此次自驾最具吸引力的地方。看看日历,时近谷雨,于是,一个“谷雨时节走湘黔”的计划随心而生。 随着行程的深入,笔者也将沿途见闻与感受聊作记录,旨在日后能与大家分享。


雨后武陵源

谷雨前,我们动身出发,将从芜湖至张家界一千多公里的路程,分成三段,每天都走上三百多公里,而把九江和岳阳分别作为“跳板”,最后抵达武陵源。到武陵源时,恰好雨过天未晴,烟雨蒙蒙中,云雾缭绕,仙气升腾,形态各异的峰林若隐若现,视野中全是罕见美景。武陵源地域很大,共三百六十九平方公里,奇峰异山三千余座,堪称大自然迷宫、地质博物馆、动植物王国。武陵源除张家界森林公园外,还有天子山、杨家界、袁家界和索溪峪等几大片,共有五个门票站可进出,其中武陵源标志门为最主要门票站。以交通划分,整个武陵源景区又可分为山下和山上两部分,各有独立的交通车,两者互不连通;而山下与山上之间的互通,则需通过天子山索道、杨家界索道和百龙天梯(电梯)。

因到达武陵源正值午时,下午的时间足以先观赏雨后的十里画廊。十里画廊这名字,在我的记忆中已深藏多年。眼前的十里画廊,虽群山依旧,峰林如画,周边的环境却发生了极大的改观。十里画廊,虽号称十里,实际远不止十里,但允许观光的路段,却不到五里。景区在辟有观光栈道的同时,还专门开通了观光轨道车,可步行,可乘车,任凭选择。为了更好的观景拍景,大多人采取单程步行去,累了再乘车回的方式。好在路程不远,且都是平地,加上沿途风光吸引,根本无暇感觉是否累。十里画廊里,群峰在云雾中隐约,好似百变女郎,甚至几秒钟前后,又是一幅景象。各个峰林因形态不同,而被赋予不同的命名,铭刻在标识牌上。最生动的山峰是那尊“采药老人”,身背药篓,躬身前行,神态可掬,惟妙惟肖。须知,在十里画廊观景,视角自下而上,皆为仰视;倘若在山上看,又完全不同。仅走过十里画廊便知,难怪武陵源特有的地质风貌,倾倒了天下旅行人。

次日上山,我们选择乘坐百龙天梯,准备走先把山上景点玩一圈,再乘坐天子山索道下山这样一条路径。按此走法,我们赶在大批的团队集结前,从标志门进入景区,很快,就乘坐上了百龙天梯。百龙天梯虽说三百多米高,可电梯乘坐起来也就几十秒的事。很多人选择从这一通道上山,估计皆因那“世界第一梯”的吸引力。

出百龙天梯,乘车至袁家界。这里最响亮的名字是“迷魂台”和“天下第一桥”。其实,无论在哪处观景台,都可以观赏武陵源深谷里的峰林奇观,此刻云雾退去,峰林如洗,格外清晰。众多峰林中,尤以“乾坤柱”最具气势,那浑圆如同巨笋一般的山峰,从谷底拔地而起,直插蓝空。这使我想起在十里画廊仰望峰林的感受,眼前在迷魂台则换成了俯瞰峰林峡谷。以两种不同视角观赏峰林,使人获得截然不同的视觉享受。

“天下第一桥”,实际上是两座峰柱在顶端相连,天然形成的一个“门洞”,其顶部便成为一座天生桥了。正当我们攀爬无数级台阶,千辛万苦到达“天下第一桥”时,山上气候突变,瞬间下起了大雨,这把笃信天气预报“多云”而未带任何雨具的我们搞了个措手不及。既到天生桥,总要留张照片,于是在水淋淋地抢拍了两张后,迅速将身躲进旁边的栈道下,那猫儿洞大小的高度,连腰都直不起来。幸好雨来的快也去得快,十几分钟后便渐止。我们钻出躲雨的栈道,顾不得再去拍照,生怕又来一阵大雨,赶紧去买雨衣,顺道前往杨家界。

杨家界索道,是另一条上山通道。杨家界,有著名的乌龙寨、天波府、一步登天和天然长城等景点。不料去乌龙寨的道路却因施工而禁行,唯独可去的天然长城又被一阵浓雾遮挡,一片白茫茫,逼得我们只能掉头前往天子山。好在很方便就乘坐上去天子山的交通车。这段路程比较长,道路更狭窄,交通车也由大巴改为了中巴车。到达天子山,道路也即中断,若再前往天子山索道上站,必须另路换车。

天子山,是山上游览的主要景点,最有名气的当数贺龙公园和西海峰林,当然如天女散花、御笔峰等小景点也很多,但去哪儿都得花力气上下台阶到处攀爬。眼前的峰林奇观与袁家界又有不同,但依然是鬼斧神工,妙笔生花,这些大自然杰作,总使人如临仙境。

从天子山索道上站乘坐索道缆车下山,感觉上胜过百龙天梯,十分钟的下山索道过程中,满目风光,无限美景。缆车徐徐而下,似乎在峰林中穿行,身边全是奇峰异石,让人目不暇接。到达天子山索道下站后,有去标志门的直达交通车。这样,我们用了不到一天时间,便完成了从山下到山上再到山下的顺时针循环。只是,缺失了杨家界的那段风景,略觉遗憾。

重温金鞭溪

谷雨后的张家界,一直处于雨季中。近期天气预报,似乎每天都有雨,而且还是中到大雨。这种天气给游山玩水带来极大的不便。幸好武陵源主要景点都已走马观花地打卡完成,再下雨咱也可以不去凑那个热闹了。可在酒店屋檐下听雨,也非最好选择,看着窗外云雾缭绕的山峰,以及标志门广场身穿雨衣接踵而至的人群,心中多有不甘。于是下定决心,开车去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门票站,去当年曾走过的金鞭溪吸吸氧,洗洗肺,顺便怀怀旧。

从标志门到森林公园还真有点距离,不但要翻一座山,二十多公里的路程,仅盘山公路就占了三分之二,一百八十度的急弯有五六道,一边悬崖一边峭壁的状况亦不在少数。尤其是爬到山腰,便有阵阵团雾袭来,雾雨相加,视线更加迷茫。好在路上车不多,大家都自觉地打开双跳灯,小心行车,谨慎错车。

车至山下,雾气立刻散尽,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大门进入眼帘。二十一年前,我们就是从此门进入景区,沿着金鞭溪深入的。昨日游山的疲劳尚存,不会再去黄石寨等处,只沿着金鞭溪畔当年走过的小路,在雨林中沿途玩水吧。

雨水形成的雾气笼罩着峰林,一切都在迷蒙中。金鞭溪流水声不绝于耳畔,森林里充满着负氧离子。参天大树林立山谷,树叶草叶洁净如洗,不知名的野花随处可见,完全一派野生植物王国景象。这里是金鞭溪的上游,雨季溪水上涨,使得金鞭溪更有了活力。倘若不是开车来,真想一路下坡地走完这十里金鞭溪,再从下游经水绕四门站点,回到武陵源标志门。

张家界森林里除了游客外,最多的恐怕要数猴子了。这几天,无论走到哪儿,都能遇上成群的野猴。它们已习惯了找游客索要食物,而投食的游客也比比皆是。投食者稍有怠慢,猴子则龇牙怪叫作出狠状,甚至抢食吃。所以景区总在多处设置告诫不要招惹野猴的告示牌;而那些见惯了游客的猴群,总大摇大摆地走在路中央,或者在山道台阶上拦住路,看你给不给吃的!如此猜来,整个张家界森林公园景区的猴子不要有数以万计?

金鞭溪沿途有好几处著名风景,什么神鹰护金鞭、夫妻对拜、劈山救母、猪八戒背媳妇,还有文星岩、长寿泉、西游记拍摄外景地。由于去程都是下坡,一路上没觉着累就走到了文星岩附近,可回程却要上坡,一定颇为吃力,所以当此处平坦道路变成了台阶栈道时,我们便适时原路返回,沿途再找可亲水处,感受一下凉爽的金鞭溪水。

时至中午,当接近森林公园大门时,雨也渐渐停止。我们选择了原路返回,经过那段雾锁山腰的盘山公路时,再次感受着山路驾驶的艰难。虽然仅仅走了金鞭溪的一段,对我们张家界之旅来说,却不留遗憾。

雨游天门山

张家界最著名的景区,除了武陵源,再就是天门山了。只不过前者开发得早,后者开发得迟;前者地域大而后者面积小。但天门山一点也不比武陵源逊色,同样作为5A级景区,天门山每天吸引着成千上万游客。

天门山离武陵源约三十公里,一条武陵山大道连接两地。天门山最早修建一条长索道,从市区直达山顶。这条索道长达七公里多,乘缆车耗时约二十五分钟。后来,景区又修建一条从天门洞广场到达山脚山门的快速索道。而从山顶到天门洞,是七段穿山自动扶梯。另外,从天门洞到天门洞广场,则有步行九百九十九级台阶的“天梯”或乘坐六段自动扶梯两种选择。为充分利用索道,按照游览路径,景区开辟A、B、C三条路线,最抢手的路线是A线,每日限制千人。所谓的A线,就是从这条长索道登顶,在山顶上游玩后,通过七段自动扶梯下到天门洞,再通过六段自动扶梯或从 “天梯”下到天门洞广场,最后乘坐索道快线到达天门山山门,换乘摆渡车回到起点市区索道站。

不巧的是,我们到达天门山的这天,张家界市区中到大雨,所有游客都只能在雨中游天门山。在山下登缆车时雨点还不大,可到了半路上下起暴雨来。山间升腾的雾气立刻笼罩着四周,缆车外除了大雨点什么也看不见。到达山顶后,雾气更大,雨仍下个不停。这样的天气,别说观景,就是走路都有难度。犹豫间,我们想到了传说中的玻璃栈道。

天门山山顶游览路径有东线和西线之分,东线路径长,西线路径短,两线都有玻璃栈道,只是西线玻璃栈道是天门山最早修建的,后来修建的东线玻璃栈道无论是设计还是建造上都比西线要好,故此东线人气最火爆。因天气不佳,加上担心体力不支,我们去了西线,在长达60米的玻璃栈道上勇敢地走了一趟。原本以为自己有些恐高,但玻璃之下的浓雾,使人“如履平地”,也就这么大踏步地踩在玻璃上走过去。也是一种别样的体验吧,总算挑战了一下自我。

雨越下越大,使得我们没法继续再走完往西线,因此赶紧回头寻找下山的自动扶梯。又长又陡的七级自动扶梯里,上下全是游客,似乎都在躲雨。就这样,不觉地来到天门洞。此时雨竟然停了。顺着天门洞下的九百九十九级天梯往山下望去,在云雾散去的那一瞬间,一条蜿蜒曲折的盘山公路展现在眼前。据说这条长达十公里的盘山公路,一百八十度的急弯就有九十九个,在十公里的路程上,急弯将公路拔高了一千多米,被称为“通天大道”。若不是老天开眼,给了我们亲眼看看通天大道的机会,还真会当面错过呢。此时,云消雾散,天门洞开,从天梯下山应是最佳选择。虽然台阶陡峭绵长,却能饱览天门洞与通天大道。可是,未及下得天梯的三分之一,山上山下浓雾先后重现;及至快到达天门山广场时,天梯顶处天门洞重被雾气遮挡,通天大道也隐匿在迷雾中。即便如此,游览天门山最精华最出彩的那一段,已在老天的恩惠下,让我们饱了眼福,长了见识。

紧接着,雨又下了起来,而且越下越大,广场积水如池,我们加快步伐,赶紧往索道快线走,直到登上缆车。乘坐摆渡车回到起始索道站时,大雨如注,天空还响起了雷声。这阵阵春雷,给我们五个小时的雨游天门山划上了圆满的句号。

途经芙蓉镇

离开流连四日的张家界,我们前往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地级行政区首府吉首,计划中将途径芙蓉镇。相比于千里迢迢驾车来到湘西,张家界到芙蓉镇的距离简直就是太近。原本沿着352国道即可直达,可我们又舍不得放弃开车驶过著名的张花澧水特大桥的体验,故而八十多公里的路程,有一半走的是张花高速,另一半则是352国道。

连续几天雨后,终于迎来好天气,到达芙蓉镇时,气温陡然升高。芙蓉镇,不仅是途径,更是怀旧。二十一年前的湘西之旅中,我就是在惊险的猛洞河漂流后,从芙蓉镇码头登岸的。这么多年过去,眼前的芙蓉镇已然不是我记忆里的模样。

自从一九八六年电影《芙蓉镇》放映后,作为拍摄地的王村便改名为芙蓉镇,刘晓庆与姜文的剧情,也走进千家万户;当地人常吃的米豆腐亦因此闻名全国,变身为“刘晓庆米豆腐”。这些年,芙蓉镇成为了4A级景区,范围也扩大了数倍,土家族民居吊脚楼遍布全镇。其实作为芙蓉镇前身的王村,在历史上原本就很有名气,它也是我国为数不多的瀑布穿镇而过的古镇之一。芙蓉镇有此瀑布,观赏价值倍增。瀑布下游的酉水上通黔蜀,下达洞庭,水路十分发达,给古镇曾带来无尽商机,这也是芙蓉镇从古至今兴旺发达的主要原因吧。

芙蓉镇人口中百分之八十是土家族人,旧时代老百姓受当地土司的管控,因此留下了土王桥和土王祠等古迹;而整个芙蓉镇最热闹的地方莫过于五里石板街了。从水路码头开始的石板路和青石阶,一直延伸到镇南头。人们游完了瀑布,可从码头登上石板街。石板街两边的商铺饭店紧密相挨,生意火爆,土家族特色的商品可谓琳琅满目,而湘西烟熏腊肉腊肠应最具代表性。托刘晓庆的福,几乎所有游客都会品尝一下米豆腐,尽管每户每家都自称自己的米豆腐最正宗,但位于当街牌坊的那家刘晓庆米豆腐生意最好,食客不断。此外,还有香辣螺狮,也算是芙蓉镇特色小吃,我们自然选择在号称“天下第一螺”的老店品尝,味道的确未辱没招牌。就这样边走边看边品尝,不觉间也尝了好几种美味,眼福与口福双收。

在芙蓉镇逗留了三个多小时后,我们仍沿着国道往吉首去,沿途风光自不必说,光苗寨就遇到了两处,其中有“精准扶贫”源头的十八洞村苗寨。想想计划中会去德夯苗寨,也就未作逗留;而最令人期待的,是横跨德夯大峡谷的矮寨大桥,认识它,电视剧《江山如此多娇》功不可没!

矮寨赏奇观

早期的德夯景区只包括德夯大峡谷和德夯苗寨;自从矮寨大桥建造之后,德夯景区便成为矮寨奇观旅游区的一部分。矮寨大桥因德夯景区所在的矮寨镇而得名,矮寨镇整个寨子就在德夯大峡谷谷底。过去,人们要想越过德夯大峡谷,必须从峡谷一边的盘山公路下到谷底,再沿着另一边的盘山公路爬上来,虽说这条209国道路况不错,却也经不住众多车辆拥堵在十几道一百八十度急弯的公路上。于是规划包茂高速公路时就有了矮寨大桥。这座宏伟的大桥,跨越德夯大峡谷,采用钢索斜拉桥的方式,从谷底腾空几百米,仅一千多米的跨跃,便取代了原先二十多公里的盘山路程;而且在矮寨大桥规划建造时,还把大桥景观列入整个矮寨旅游观光区的大计划里。亲自去过走过看过,才能深深体会到,矮寨大桥不愧为伟大而恢宏的世纪工程,它诞生于伟大的时代,造福于伟大的人民。

为从矮寨大桥上开车经过,体验那种出了隧道就上大桥,过了大桥又钻进隧道的感觉,我们来回都走了包茂高速公路,虽然多花了路费,但觉得很值。这座桥身底部红色的大桥,桥面是车道,桥下是观光栈道。游客可以乘车或从悬崖栈道抵达桥头自动扶梯和观光电梯处,然后登桥观光。凌空俯瞰,九龙溪如同一条弯弯曲曲的白练,与溪畔公路相伴;谷底的矮寨镇,那湘西苗人特有的黑瓦屋顶,毗邻交错;更有盘山公路奇观,红色的路面格外醒目。看着眼前的一切,一种自豪感油然从心中升起:正是我们祖国越来越强大,才有了天堑变通途的梦想与现实。谷底的矮寨人,都见证了这个伟大奇迹!

德夯大峡谷自然景观中最值得看的就是最深处的流纱瀑布和九龙潭。这是九龙溪的源头,也是苗乡人赖以生存的水源。大峡谷环境非常优美,空气非常清新,两边青山如洗,各种植被茂盛。德夯苗寨位于古老的盘古峰下,是峡谷里最古老的寨子。木制的苗家民居,依山傍水建造在九龙溪畔,那半月形的石拱接龙桥,那种纯朴的民风,处处给人以心灵的冲击。我想,这些土生土长的苗家人,或许与我们的想法恰恰相反:我们喜欢从城市来到深山,感受山野情趣;而他们一定非常想走出去,看看大山外的世界。

雨中游沱江

离开吉首的那天早上,大雨如注。原定离开吉首后先去山江苗寨和天龙峡,再去凤凰古城的计划,只能改成从吉首直达凤凰古城。

出发时,雨下得很大,连想顺路看看乾州古城的心思都被雨水浇灭了。好在去凤凰的路不远,一个小时便到达。

凤凰古城的天空,此时飘着很密的小雨,雨中撑伞漫步在石板路上,似乎情趣倍增,很容易让人有置身江南雨巷的感觉。几百米外的虹桥,在绵绵细雨中跨江而立,过了虹桥便可直插东门进入古城。第一次来凤凰,想象中的凤凰古城应与所有的古城类似,有着逛不完的街面,走不尽的石板路,却没想到,真正的古城区域是那么的袖珍,用不了十分钟,便可从东门走到南门再走到北门。后来才知道,凤凰古城真正的街面不在城内,而在城外临沱江而建。所以,逛古城,其实更有意义的是漫步沱江。

凤凰的苗人特多,处处可见头戴高帽的苗族老大娘,而身穿艳丽的民族服饰的多半都是拍照的游客。街巷店铺售卖苗家物品的非常多,比较有代表性的是苗家银饰、牛角梳,几乎随处可见。此外,店铺多为饭店、客栈、还有专卖酱菜、腊肉、牛肉干、生姜糖和木锤酥等当地特产的门店,与芙蓉镇有些类似。

我们无意逛街还是观景,随心地出了北门,来到著名的沱江边。即便是周末,游客也不算多,所到之处拍照时没有挤着抢着的感觉。面对缓缓流过的江水,拍几张雨中沱江的片片,也很别致。正是这一脉绿水,才使凤凰古城有了灵气;而那水中的一座座石桥木桥甚至是石墩,以及两岸边层层叠叠的苗家吊脚楼,成就了全部沱江美景。我们从“沱江泛舟”景点,沿江岸一路观景,穿越楼阁与石桥结合而浑为一体的双层雪桥,来到对岸,转而溯水而上,直达桥墩高耸的凤凰一桥和风雨桥,再折回虹桥、风桥。最为震撼的是沿江那一片片吊脚楼群,从水中斜撑起的千百根木柱,多少年风雨不动,不仅点缀了凤凰古城,还彰显出苗族人民的智慧,使沱江更富灵性。

穿越苗人谷

相对来说,凤凰古城周边数山江苗寨最有名气。山江苗寨又名“总兵营”,原先这里是清兵驻扎地,也是苗王府所在地。据说最后一代苗王在解放前夕被国民党收买,后成为解放军剿匪的对象。我们所熟知的《乌龙山剿匪记》和《湘西剿匪记》里所讲述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一带。可以想象,在当年交通不便的情况下,解放军进山剿匪多么不易,这里山高路险,土匪藏进深山,极难剿灭,可最终解放军还是彻底消灭了匪患,为苗乡人民的真正解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山江苗寨景区包括苗王府博物馆、苗人谷自然景观和苗寨民俗景观。我们侧重点还是自然景观,所以直奔苗人谷。苗人谷这名字,颇有些神秘感,这是一段险峻的峡谷,不仅有山有水,还有瀑布和溶洞。穿越苗人谷时,还会途经苗王营。这是个当地人所称的“土匪洞”,当年土匪利用溶洞自然条件,四通八达,能藏两千人,囤积千吨粮,足见当年解放军剿匪时的艰难。

初到苗人谷时,除了一位苗族老大娘在卖花环(一种自己编织的树叶与几朵野花的花环)外,四面空无一人。我们问路于她,老大娘很热心地为我们指路,我们也买了她一个花环作为感谢。紧接着,不知从哪儿冒出一位中年苗族妇女,要为我们带路,尽管我们一再婉言谢绝,她还是一直紧紧跟随,并且一路上主动为我们讲解各处典故。感觉上,这位苗家妇女还算厚道热情,所以就干脆提出跟她去苗寨吃午饭,她自然花天喜地答应了。

这位妇女是土生土长的苗族人,娘家在山下,嫁到山上婆家,一辈子没走出过大山,也不识字,汉语说得倒还利索。她家有两亩田,都在高山上,种田需要走很多路,非常辛苦。我们随便聊了聊,得知如今苗寨人在驻村工作队的带领下,通过各种方式,都已脱贫致富。她家也开了间农家饭店,所以经常到景区门口揽客、带路。我们跟随她进了寨子,在寨子里走了一大圈。这座苗寨建立在山坡上,每家每户房屋之间都有很多层台阶。那黑色瓦顶的苗家建筑层层叠叠,也有致富后用现代建材建造了新房子的人家。路上遇到一位百岁苗家老人,偌大年纪还能坐在家门口卖银饰。可见这里的自然环境能使人长寿。

终于来到那位妇女家店面。我们点了三个菜,一个红烧土鸡,一个萝卜干炒腊肉腊肠,还有我们吃过的“鸭脚板”野菜,当然还有柴火饭。虽然价格不菲,但毕竟是山里地道的苗家饭菜,特别是腊肉腊肠,跟我们吃过的真不一样,味道独特。这是她家自己养猪制作成的腊肉腊肠,于是各买了几斤,制作成真空包装。在那位苗家妇女的帮助下,我们带着满满的收获,告别了苗寨,回到了苗人谷入口停车场。

勇攀梵净山

离开凤凰古城不久,便进入贵州地界,按计划前往离得最近的梵净山。这是一座佛教名山。游览梵净山,必须提前三天预约门票,并且按照预约的时段和选定的入口进入景区。因从湘西入黔,自然选择江口县这边的入口,而绝大多数游客都选择这个大门,主要原因是可以乘坐索道缆车上山。

从景区大门口到索道下站有十公里的路程,需要乘坐景区内交通车,这段道路狭窄且曲折,中巴在山路上穿行时惊险不断,但驾驶员娴熟的技术每每使之有惊无险。总算登上缆车,却遭遇浓雾,视野中一片白茫茫。如同飞机穿越云层,缆车也终于从浓雾中爬升到云层上方。下了缆车,视觉顿感清朗,往山下望去,一片云海奇观。此刻我们已经处于海拔2200米的山腰。可是,要想到达山顶,哪怕只到蘑菇石,都还要攀登750米高度的台阶。这可真是出乎下了缆车即达山顶的意料,但事已至此,也只好勇于攀登了。谷雨时节,正值满山的高山杜鹃花盛开,粉红色的花簇充满了视野。这是一种只生长在高海拔地区的杜鹃花,而且花树成林,粗壮的枝干上长满了青苔,枝头挂着团团簇簇的花朵。如果说高山杜鹃花给我们带来愉悦,那么近距离邂逅漂亮的红腹角雉更让人惊喜。一只身影硕大的雄性红腹角雉悠闲地在栈道边的竹林漫步,它似乎习惯了游客的熙攘,毫不畏惧地昂首挺胸,引来众多游客观赏拍照。第一次在野外遇见这么漂亮的小家伙,为我们攀爬梵净山留下了精彩的一幕。

终于到达蘑菇石,这是一块巨大的“飞来之石”,横卧在矗立着的巨大石柱顶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梵净山这一地质奇观。或许正是为一睹其真容,众多游客才奋力登顶。山顶流云穿梭,山下雾气升腾,巨大的蘑菇石时而露峥嵘,时而被云雾遮挡。看来梵净山的观赏只能到此结束,因为通往红云金顶和老金顶的道路会更加艰难,据说需手脚并用才能攀登上去,何况视野中全是一片茫茫,连路也分不清。这让我们望而却步,只好知难而退。好在也算是攀登上了梵净山,没有在进入贵州第一站时留下遗憾。

瞻仰遵义城

从湖南进入贵州,遵义是必去之处。对于中国革命来说,这是一座具有历史意义的古城,一九三五年一月,著名的遵义会议就在这里召开。如果说,瑞金是共和国的摇篮,那么遵义则是中国革命根本性转折点。来到这座英雄的城市,为的就是要亲眼看看遵义会议旧址。这是一条红色旅游路线,也是党史学习教育重要课堂。

遵义地处黔北地区,四面青山环抱,城区如同盆地,遵义会议旧址位于老城区。旧址门票采用网上申请的方式获得。来此参观者络绎不绝,尤其在建党百年前夕,有组织来参观的队伍占大多数。这些队伍人人身穿红军服,肩挎粗布包,就像我们曾在瑞金看到的那样:当一天红军,走革命之路。

遵义会议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党史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从遵义会议起,便确立了毛主席在党内的领导地位和红军中的指挥权。遵义会议纠正了给党和红军带来极大破坏的左倾机会主义路线,剥夺了博古和李德等人的军事指挥权,而正是他们的错误指挥,才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红军撤离中央苏区。这次失败的后果,是红军由原先的30万人减至3万人,苏维埃的党员由30万人减至4万人,而苏维埃根据地的人口也从1000万减至100万。这是一组多么触目惊心的数字。李德,一个共产国际的代表,一个外国人,竟能对中国革命产生如此严重的恶果,难以想象。重温这段党史,更能体会到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多么来之不易!正是由于遵义会议的纠正航向,才有了毛主席带领中国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这三座大山,建立了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乃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今天。

乌蒙大草原

再次上高速时,已经进入到山区,周边全是连绵青山,隧道一个接着一个。或许修建高速公路时,为了尽可能缩短隧道长度,都会将路基尽量往山上修建,越往上山头越小,隧道长度也会随之缩短,所以高速公路所在的位置都很高。

在贵州开车,沿途风光总是给人以惊喜。雨后云雾缭绕在山间,如同仙境一般。临近六盘水时,路过抵母河大桥。这也是一座修建在高山峡谷之上的悬索桥,虽然没有矮寨大桥那么壮观,但也属于同一类的大桥。据说,从毕节到贵阳的高速公路上有座能与矮寨大桥媲美的悬索桥。可惜我们的行程没经过那座大桥。

进入六盘水,立刻感到一股凉意。六盘水不愧是名副其实的凉都。据当地人说,六盘水夏季平均温度只有摄氏十九度,居民一般都不用电扇空调之类的降温手段。所以很多外省市的人爱来此避暑。而我们此行来到凉都六盘水,为的就是去看看位于黔西南最大的高原草场——乌蒙大草原。这是一个海拔两千多米的高原草场,位于六盘水市区西南九十公里。

从六盘水到乌蒙大草原,刚驶上高速迎面就钻了个隧道,接着,隧道一个连着一个,两公里以上长度的不在少数,最长者可达四公里多,可以说,这段长达七十公里的高速公路,有一半以上路程都在钻隧道。

乌蒙大草原的海拔高度决定了我们必须奋力地爬坡,蜿蜒曲折的盘山公路从下高速开始,行驶了六公里才到达景区。说实话,如果不是自己开车,还真玩不成乌蒙大草原。景区没有交通车可乘,游客都是自己开车上来。从游客中心开始,走八公里的山路,才能到达滑雪场和滑草场,此外,还有至少几十公里的观光公路在等着我们。进入草原后,只能是边行车边观景边拍照,只要看见方便停车的地方,都想停下来看看。难怪有人说,乌蒙大草原哪哪都是风景,怎么拍都是大片,果然不是夸张。更加上我们运气好,昨日的大雨,草场如洗,今天晴空,视野里全都是青山绿水蓝天白云。站在山头往远处望去,连绵不绝的乌蒙山脉,山头一个接一个地矮下去,即便天边的缕缕白云,也仿佛在我们脚下。我顿时理解了毛主席《七律.长征》中那句“乌蒙磅礴走泥丸”,眼前的一切不正是最好的注释吗?

乌蒙大草原有着满山遍野的杜鹃花,有矮杜鹃,也有高山杜鹃。可惜绝大多数矮杜鹃都已谢幕,只有少数高山杜鹃还笑迎游客,试想,若是正值清明花季,那四万亩杜鹃花争相开放,每座山头都花海被染红,那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高原空气非常清新,虽然阳光高照,依然冷风拂面,强烈的紫外线容易灼伤皮肤。据说,这片草原的牧草从六月份才开始茂盛,草原上的野花也会相继开放。所以,除了清明看杜鹃花外,夏季才是来乌蒙大草原的最佳季节,届时不但草场丰盛,而且可以避暑,长海子的水也会更蓝更多。眼前的乌蒙大草原,尽管牧草还没到茂盛时期,牛羊和马儿却依然不失时机地啃着新草。无论是山羊还是绵羊,无论是黄牛还是奶牛,无论是老马还是马驹,都会三三两两,休闲自得地在山坡、在谷底、在崖边,啃着刚刚生发出的嫩草,那安详自如的神态,给人留下深深地印象。

生活在乌蒙大草原的牧民多为彝族人,他们为景区提供了很多住宿、餐饮和骑马等娱乐项目的服务,同时也从中获得可观的收入。我们在草原沿着公路兜了几十公里后,最终还是依依不舍地踏上回程。在山下的雨格村,我们吃了顿乌蒙大草原特有的牛肉清汤锅,熟牛肉切成薄片放进汤锅里,配上一大盘各色蔬菜,还有专门配置的调料,美美地吃了一顿正宗的贵州牛肉,也算是我们千里迢迢来到乌蒙大草原的最后礼遇吧。

观瀑黄果树

贵州的黄果树瀑布,对于国人来说,几乎无人不晓。我们此行贵州,肯定会去看看这一大自然的壮丽奇观。从六盘水到黄果树的高速公路出奇地顺畅,一百多公里的路程里,只看到几辆小车。因此,下了高速,很顺利地就乘坐上了景区内交通车。

在我们换乘交通车前往黄果树瀑布时,一位搭乘交通车去瀑布的女保安热心地给我们介绍如何看瀑布,还说疫情以来关闭了一年多的水帘洞通道,今天第一次开放。要不说我们运气好呢。那位女保安建议我们,去看瀑布先不要下到谷底,从中间岔道直接去水帘洞后,再下到谷底,然后乘坐自动扶梯上至停车场。

我们按照此建议,果然途中看到的风景不一般。黄果树瀑布虽然未到丰水期,但瀑布的水量依然很大。刚走到山腰,便可远远看见瀑布高挂,成为周围青山绿水中的亮点。越走近,那气势恢宏的场面便更清晰地展现在眼前。人们为了拍到更佳角度的画面,纷纷抢占先机,而我们则是边走边看边拍,把瀑布能拍的角度,都给来一张。水帘洞果然如同《西游记》里的镜头,游客们从瀑布后穿过,真好似孙悟空带领众猴穿越一般。震耳欲聋的水声不绝于耳畔,巨大的水流从天而降,使人如临仙境。

走出水帘洞,沿着下山通道,再来到谷底,便是黄果树瀑布的最佳观赏角度位置。人们自然争先恐后地拍照,生怕错过眼前的人生美景。谷底观瀑,又是一番风景。宽度百米的瀑布,源于白水河,落差近八十米,飞流直下。瀑布下落时,溅起的万颗玉珠,在晴空中闪烁,直至落入犀牛潭,引发团团雾气升腾。白水河水量充足,才使得黄果树瀑布常年不绝。瀑布的下游,激流奔腾,再经过道道石滩,形成若干处小瀑布,最后向南汇入打帮河。其实,黄果树不仅是观瀑,这里也是著名的喀斯特熔岩地貌观赏地。特殊的地质现象,造就了五万年历史的黄果树瀑布,也给我们留下宝贵的旅游资源。

走进青岩镇

我们的旅程从六盘水开始,便进入回程中。黔西南是贵州的最高点,从六盘水往东,经安顺到贵阳,几百公里的高速公路,几乎都在下坡,这种感觉,让我想起从丰宁坝上草原到张家口的高速公路,也是一路下坡上百公里,甚至比这里坡度还大。这也难怪,从六盘水乌蒙大草原的海拔两千多米,直到贵阳的海拔千米左右,不想下坡都不行。

位于贵阳南郊花溪区的青岩古镇,很有点名气,是贵州四大古镇之一,也是我们必经之路。过去我们去过很多古城古镇古村落,不少也大同小异或徒有虚名,可青岩古镇却风格独特,吸引众人。

走近古镇南门,便见高高的定广门城廓,以及西部一段延伸至山头的城墙。这第一印象,就让人觉得这是座有历史有故事的古镇。的确,青岩古镇的历史至今已有近七百年。早在明朝,布依族土司就据守青岩,为防御外来进攻,还依据山势修建了四周土城墙。三百年后,吐司的后人将土城墙改建为石头城墙,并设东西南北四座城门。

青岩古镇面积有三平方公里,南北方向街道较东西方向长,镇内街面交错密布,全是清一色的石板路。镇里的民居有一个独特之处,全都是双层屋檐,被称作“重檐”,也被戏称为“双眼皮”。究其原因,竟是为防雨季时雨水淋入店铺,影响生意而致。街面商铺遍布,一家挨着一家,因地势起伏而错落有致。最为奇特的是,古镇内外几百家饭店皆主打青岩古镇名菜“状元蹄”。美其名曰“状元蹄”,说白了,就是卤猪脚,其来历因青岩镇古时曾经出过贵州省首位状元,据说此人最爱吃卤猪脚,由此得名。除了饭店,商铺最多的是苗人银饰和牛角梳,贵州牛干巴和辣酱菜,此外还有其它各种土特产,包括玫瑰糖,刺梨茶等。因逢假日,贵阳人携家带口来青岩古镇逛街的真不少,人流高峰时段,镇中心的街道会被挤得走不通。限于体力,我们没有爬上高高的城墙,去俯瞰青岩镇全貌,不能说不是个遗憾。好在品尝过青岩镇的“状元蹄”等几种美味,又买了些许土特产,算是对自己对青岩镇都有个交代。

紫鹊界梯田

从贵阳出黔,又回到湘西,在潕水之畔的怀化逗留了一天后,便继续回程。从怀化到娄底的途中,有一处非常独特的景区——紫鹊界梯田。

紫鹊界梯田位于娄底市西部一百多公里的群山里,海拔高度平均一千五百米。这里的梯田已有两千年历史,起源于先秦,昌盛于宋明,是世界级农业灌溉水利工程遗产。紫鹊界周边的梯田有八万亩之多,核心景区梯田也有两万亩。紫鹊界大山里的居民有苗、侗、瑶、汉等民族。老祖宗给他们的子孙后代留下的这份珍贵遗产,不但能长年耕种与收获,如今还能开发为景区并提供农家乐餐饮住宿来增加收入。

紫鹊界梯田水源来自何方?这谜一般的答案,或许就是它与众不同之处。山有多高,田亦有多高,水也就有多高。紫鹊界数万亩梯田,完全靠山岭的自然水由上至下层层流淌灌溉,天上的雨水,山上的泉水,都是梯田的水源。从高处俯瞰,梯田不但层层叠叠,而且田埂弯弯曲曲,形成美妙的自然图案。五月初的梯田,正值放水浸田时分,接下来便是插秧。所以我们眼前看到的梯田,最美的都是放过水的梯田,它们带着天空的反光和倒映,与相间的田埂组成优美的画面。倘若是插秧后,亮里带绿,又是一番景色。如果水稻生长茂盛,或者扬花结穗进入成熟期,那层层翠绿或橙黄,更会美轮美奂。所以,观赏梯田,四季皆宜。

从谷雨到立夏,我们经历了半月的湘黔之旅。虽说旅途劳顿,生活不便,却历经数千公里的赏心悦目,收获满满。湘黔两地的自然与人文,带给我视觉与心灵上的冲击,此时更觉自己文字之乏力,难以言表那无尽的感受,只能用随心的想法,与朋友们分享这种旅行的愉悦。旅行虽然早已结束,但留下的印痕却铭刻于心。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