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杨敏的头像

杨敏

网站用户

散文
201903/11
分享

与书为友

读一本好书就像交了一位良师益友,从书中汲取营养,增长知识,拓宽眼界,对生活中的难题答疑解惑,明辨事非。阅读书中的故事,倾听作者的内心,时而与作者在精神上产生共鸣,时而与作者展开思想的辩论,欣赏她横溢的才华,叹服她人格的魅力,在意识形态中以她为友。

《去年天气旧亭台》这本书,初看书名就有一种记忆的馨香在飘散,我不禁寻香缓缓翻开装帧精美的书本,与作者叶广岑相会于书海云思里。她用女性独有的细腻笔触,饱含深情的向我讲述了她的故乡——老北京的旧事。在庞杂繁多的故事里她梳理了一条主线,围绕几处代表北京特色的建筑——“宫、门、坟、楼、馆、桥、亭、台、斋”展开她的故事,带领我穿越时空来到老北京,随着她成长的足迹穿街过巷,见证着老北京刚解放时的发展和变迁。

童年,她是一个鬼灵精怪的小格格。在家翻了天,独怕父亲;藏在厨房的夹壁里偷吃,吃饱了又钻不出狭窄夹壁,又是着急又是瞪眼;胡同里的人,没有一个她不熟悉的,但最爱的是胡同里的猫、狗、鱼和她的七哥,不时来个人与物的对话,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姑娘跃然纸上。这样的文字充满了童趣,温暖着我的心。想起自己的童年,充满烂漫的山花和伙伴的欢笑,跟随岁月长大,在为生活奔波的成人世界中总感觉失去了什么?借她的文字重拾童趣,保持一颗童心不老,对生活的热爱不会衰减。借她的文字回望初心,在内心迷惘时拨开生活的层层云雾找回最初的自己。借她的文字感悟人生,学会珍惜拥有,懂得感恩胜于索取。

少年,她是一个处于叛逆期的青春少女。为了能看新兴的电影,从家里拿狗的铃铛出来典当,眼中露出狡洁的光;因扶桑馆的泄秘事件在心中长久自责愧疚;朋友苏惠及她的母亲,则是带着她经历青春的懵懂,让她又害羞又气愤,内心深处又担忧着朋友的未来。曾经富有的家庭在风雨中飘摇,亲人相继分别,她响应党的号召离开家,投入到支援大西北的建设中。那是她的青春期成长史,也是新中国成长的难忘历史,这两种历史,微观与宏观在她的世界里结合又统一。她写自己身边的人和事,离不开那个时代的背景,看似在讲她自己的故事,其实是在讲述老北京那段特殊年代的变迁史。一代才女的格局绝不是一个小我的世界,一翻广阔天地才是她的心胸。通过她的记忆,她的讲述,让现代人更能客观看待那场革命运动,真切体会今天的生活多么来之不易。

故乡,对于漂泊的游子,是常常梦回的地方。过去经历的事情,至亲的人,曾经的爱恨情仇都随岁月流逝无所追寻,只有在记忆中还可以依稀可见,似曾相识。复杂的心境,五味杂陈,千言万语也不能尽述,只有意会,只有用灵魂的伴侣——诗词诗歌来表达,在诗的意境中慢慢接近。“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取自这首诗词的书名《去年天气旧亭台》,正是缘于这首诗词暗合作者的心境。“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重回故乡,取自己所长写文章以纪念生她养她的地方,在春花再次绽放,祖国繁荣,人民安康的时候,她像燕子归巢,亭台楼阁还在那里,但早已物是人非,怀念着故人,惆怅了心情,在曾经的花间小径独自徘徊,内心一片翻江倒海,曾经的故人与难忘的事情历历在目,却又恍如隔世,叹息着命运的波折,又无能为力......

读完此书,掩卷沉思,回味作者笔下的人与事,试着探寻作者的写作思路,情感心迹,对作品有一个完整的理解,体会书中的智慧。再翻看她的生平简历、照片,以及其他作品,寻觅她的出生背景、成长经历。她就像是一位我熟知的好友在我跟前,笑容是那么清朗,坦然向我讲述她的故乡旧事,开心的事风趣幽默的讲,伤心的事克制情绪真实的讲,不浮夸不气躁,听来如沐春风。

与书为友,就会拥有一颗真心,晴空万里时感受世界的辽阔,阴雨绵绵时感受“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静谧,除了用看和听的方式了解世事,更会用心去解读,不被纷扰纠緾,不被光怪陆离的东西迷惑,坚持真诚善良的本性。

与书为友,就会拥有一双慧眼,在平淡琐碎的生活中,发现生活的光彩无处不在,那是取得工作进步的喜悦,那是其乐融融的合家团聚,那是节日里友人的问候,那是春花秋月的陪伴,那是生活的点点滴滴在记忆中酝酿飘香......

与书为友,就会拥有一对梦想的翅膀,在知识的海洋中游弋,在蔚蓝的天空中的翱翔,在花开花落世事变迁中,执着追求,初心不改。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