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我十二岁,住在安庆郊外的一个叫余桥的普通村子里,村民们大都以种地为生,家家都不富裕。父亲是建筑工人,那年头建筑行业还很不景气,父亲早出晚归,有时还要出差到外地,一走就是几个月,即便这样,工资还是少得可怜,不够养家糊口。但是因为有编制,所以他常常自得其乐;母亲是一位普通的农民,她勤劳淳朴,心地善良,而且读过几年书,有些文化,这在当时很不容易,家里条件不好,然而看到更困难的人家,她总是尽力帮助,所以深得周围乡亲们的赞许。
我在家排行第三,当时已经读五年级,穷人的孩子早当家,那时我白天不仅要读书,放学回家还要和哥哥姐姐一起帮母亲洗衣做饭,打扫卫生,只有等天黑吃完晚饭才有时间写作业。有一天天已经黑了,父亲在外地,母亲还没回家,我肚子饿得难受,于是摸黑到地里找她。夜间的乡村小路伸手不见五指,只有天空中的几颗星星在一闪一闪,路上偶尔有乡邻们挑着担子或推着三轮车走过,借着他们的电筒微弱的灯光,我来到地头,高声呼喊着母亲,过了好一会,才听到母亲的回应,那声音显得疲惫无力,,直到她来到眼前,我才看到母亲的轮廓——她瘦小的身体挑着一副沉重的担子,里面大概装着刚摘的蔬菜和劳动工具,正气喘吁吁地走过来。我心里很不是滋味,连忙让她休息,由我来挑担子,母亲说,算了,担子会把我压伤的,我不服气,抢下担子试了试,果然很沉,走了几步就不得不歇下。母亲笑了,笑得很开心,也很无奈,她弯下腰挑起担子一摇一晃往回走去,地上留下一串泥水脚印,我跟在后面,暗暗发誓:一定要想办法帮助父母减轻生活的负担。
但是该怎么做呢?那时的我,因为家庭生活条件差,又矮又瘦,根本做不了重活。天无绝人之路,家乡四处是菜地,一到冬天,遍地都是地儿菜(也就是荠菜),这是一种野菜,它并不大,长相也一般,却香气芬芳,是做饺子馅的好食材,深受城里人的喜爱。因为价格便宜,再加上寻找过程中,路途遥远油耗费时间,比不得打工,所以挖的人并不多。于是我拿起铲子,开始四处挖地儿菜。刚开始因为经验不足,常常挖错别的野菜,一天下来挖了半袋,大多不能卖,简直白费功夫,但是我没有气馁,经过一番总结和分辨,终于能准确找到地儿菜了。
冬天的清晨,别的孩子还在暖和的被窝里睡觉,我已经穿好衣服,挎着篮子,迎着寒风,走在田间地头;中午,别的孩子吃饱午饭后在三五成群地嬉戏玩乐,我却忍着饥饿,拎着菜篮子,满头大汗行走在小路上;寒冬腊月的一天,野外寒风呼啸,我又冷又饿,实在受不了,便找了一条河沟避避风,大约是太累的缘故,竟然靠着一堆茅草睡着了,一觉醒来时,天都快黑了——
当我把满满一篮野菜放在家门前时,早已累得上气不接下气,母亲看到我狼狈的样子很心痛,她说:“孩子,要是累了就别去了,只要你好好读书,比什么都强。”但是想起那天晚上,母亲挑着担子佝偻的背影,我怎能忍心让生活的重担全都压在父母的肩头,不,我不能!我故作轻松地说:“放心吧妈妈,我没事,休息一下就好了。”那时,我的脚其实已经磨出了水泡,手上也划了好多口子,为了不让母亲看到伤心,我用衣袖遮住了。随便扒拉了几口饭,喝了几口水,写起作业。第二天天刚亮,我又拿起篮子,往远处的田野走去——
那时地儿菜很便宜,一斤才一两角钱,一天挖下来,也卖不了几元钱,但在当时,对于我们那样贫困的家庭来说,已经足够让母亲十分欣喜了。她有时会在卖完野菜后,用卖野菜换来的钱,买些大饼油条或糖果瓜子之类的零食给我们作为奖励,虽然零食很少,但是每当我从母亲手上接过这些食物,总按捺不住喜悦的心情又蹦又跳。大年三十那天,天空飘着雪花,母亲卖完菜回到家,高兴地对我们说:“今天地儿菜特别抢手,卖到了五角钱一斤,三十斤地儿菜都卖光了。”说完从篮子里拿出一块刚买的猪肉,肉!!看到这让人馋涎欲滴的好东西,我们激动坏了——记不清家里有多少天没吃过肉了,只是在亲戚请客时才能尝到一点,现在有这样一大块,简直像做梦一样。那天晚上,我们包了很多野菜肉馅的饺子,美美吃了一顿,虽然肉不多(母亲留下一部分做腊肉过年招待客人),然而我觉得它是这辈子吃到的最美味的食品了。
如今我已经长大了,母亲也老了,但是每每和她聊起那段往事,母亲总是露出欣慰的笑容。生活中总有一些不如意,有些坎坷,只有不断磨练自己,迎难而上,我们才能过上幸福的生活。如今家乡发生了巨变,一座座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宽阔平坦的道路纵横交错,地儿菜也渐渐成了回忆,但如果要问我:在你的人生经历中哪一年最难忘,我会毫不犹豫地告诉你——那年我十二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