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阿胜的头像

阿胜

网站用户

文学评论
202008/29
分享

意象汇成巨轴

            ——读李发模《红遵义》

阿胜

 

全诗围绕一个“红”字写遵义。遵义有旷远之红、向阳之红、浪浪滚滚之红、勤劳改革之红、圣地之红、梦想之红……山红河红,龙腾虎啸,青山绿水也藏红。奋起的红土地,稳定繁荣的红土地,神奇的红土地,,人帅人美,飞瀑凌空,正在创造着一个个红色的奇迹——高楼大厦,长空飞桥,天堑变通途,茅台美酒香飘世界……诗人用红色的诗心饱含深情地讴歌红军讴歌红遵义。

诗歌,无论是写人叙事状物写景,都离不开诗歌中给人印象深刻的意象。提起屈原,就会想到屈诗中的“兰草香荷”,提起李白,就会想到“酒”和“明月”,而苏轼则是“大江”。还譬如张若虚诗中的“春花”和“秋月”,李清照词中的“黄花”“双飞燕”,柳永词中的“寒蝉”等,不一而足。而诗人李发模的诗,无论是早期的《呼声》,还是今年刚发表在《人民文学》的《命运边缘》,诗中的意象都极为丰富。这首《红遵义》,“红遵义”即是总的意象,由这个总的意象而引申出来跟遵义有关的意象——大到“乌江、赤水河、娄山关、遵义会议会址、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小到“马儿、牛儿、雀儿、鹅儿、蛙鸣、锄头、虫儿”。丰富的意象时而大开大合,时而情意绵绵。为读者展现一幅壮丽辉煌历史悠久的辉煌巨轴!

如果说画是抽象的诗,那么诗就是形象的画。一首诗要想让读者通过诗的语言留下深刻的印象,就离不开诗人丰富的想象,极富想象力的语言会让读者印象深刻。《红遵义》这首诗处处展现着李发模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如“我在遵义把山海当大海/养鱼星月/山海把我当浪花,映天蓝/洗云白”,原本大山大岭跟大海毫无关联,经诗人这么奇特的想象,就让读者仿佛居于高空,鸟瞰着遵义如海一般的无边山岭。“我”是跳跃在山海里的浪花,这一想象如《西游记》中那些腾云驾雾的仙家,在蓝天白云间穿梭,坦荡自在。颇有庄子散文的味道。又如“高原奔跑在峰峦之上/跑进了月光怎么办?/碰见嫦娥/陪玉帝到人间考察,乘人心之和谐号/改乘航船,顺流八百万眼波”,这里的想象超乎寻常,由高原到月亮之上,又把神话中的嫦娥和玉帝邀到人间,来看遵义的高铁,道出了现在的遵义如平原一般,四通八达,已非昔日那个“地无三尺平”的极贫之地。

这两处奇特的想象,前一处是比喻,后一处是拟人。但都极为夸张,有“疑是银河落九天”“黄河之水天上来”的效果。而诗中这样的比喻和拟人始终贯穿全诗,生动形象地为读者描绘出一幅又一幅的图画,让人读后难忘,久久回味。

展现在读者眼前的画面,再现了红遵义“红”的历史,“红”的现在,必将“红”的将来。新时代的遵义人,没有忘记“血性之红”,正把责任担在肩上,喊着“呼儿嗨哟”的号子,遵道行义,踏着稳健的步伐,走向彤艳艳的明天!

(2020年7月1日写于威海)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