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赵玉莹的头像

赵玉莹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02/23
分享

爆米花

小时候,每到快过年的当儿,许多人家都要准备爆米花,因为那是春节期间招待客人,特别是孩子的一道美食。每年腊月二十三左右,制作爆米花的师傅就来到了村里。在我的记忆里,师傅连同他那些器物虽然看起来灰默默的,但生意却不错。

待师傅将他的那些器具搬下来安装就绪,炉火生好,村里就陆陆续续有人端着玉米粒,拿着布包或袋子来到了近前。师傅不用秤称玉米,只是用碗估量着要价。等量过玉米之后,他把那锅的盖子揭开,“哗啦”一声,将黄亮亮的玉米灌入圆滚滚的锅肚,指尖轻轻地弹几粒糖精入锅。把锅盖好,扣牢,再用扳手拧紧。随即将锅架在炉火上,左手食指套在环柄的壁内,一圈一圈悠悠地转,右手拉着风箱给炉灶鼓风,眼睛看着摇柄近旁的指针小圆表。火苗随着风箱的“扑哒”声有节奏地跳动着,玉米粒在锅中翻跟斗。大人小孩则围成一个不规则的圆,眼睛灼灼地期待着。大约十来分钟之后火候到了,师傅将锅从灶火上取下来,迅速将锅口套入一个布袋子并大声对近旁的人说:“闪远!”这时候大伙都赶紧向后退得远远地,胆小的用手捂住耳朵。只听“砰”地一声巨响,有人吓得尖叫。只见一股白色的气体伴随着玉米诱人的香味在空气中升腾、弥散,大有孙大圣从老君的八卦炉中跃出来的壮观气象。那玉米粒一个一个经过炉内高温高压苦难地磨练,个个脱胎换骨,变成镶着金边长有小金翅的美丽白花,又脆又香又甜。孩童们此时一窝蜂地跑着转着圈儿,抢着捡拾迸到外面的爆米花,笑着、叫着。人们排着队一炉又一炉地爆着,孩童们则循环往复一波又一波兴奋地候着,跑着,捡着,叫着。直到天色昏暗下来,师傅说收摊,大伙们才悻悻地各自回家去了。此后三四天天天如此。

渭北人讲究正月初一早饭吃完饺子后,儿孙们就给长辈拜年,之后给众乡邻们拜年,尤其村中有声望的。为了招待来拜年的乡邻,多数家户的桌上会摆一瓶酒,一包烟,几碟小吃。那时人们都不宽裕,小吃大都摆三样:油炸面果、柿饼和爆米花。孩子们这一天格外地听话,给婆和爷作揖磕头拜完年,就挨家挨户给乡邻拜年。每到一家,作揖跪拜之后,热情的主人准会给每个孩子抓一两把白花花的爆米花,顺带一两个炸果、柿饼。孩子们连吃带装 ,一路上边吃边说边笑,不多会他们崭新的衣袋都撑得饱饱的。初一拜年完毕,爆米花瘾过美了!

随着时代的变迁,即使爆米花花样翻新丰富着人们的生活,但毕竟不像过去那么稀罕了。可是它留给我们的甜美记忆,却随着年岁的增长而倍感醇香。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