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见白剑林老师,应是十一二年前吧,那时我的一篇论文获得一等奖。学校(陕西省澄城县王庄中学)通知我到教研室进行论文答辩。答辩地点设在县教研室一楼面南最东边的那间办公室。当时,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走进那间房子。里面有两位老师,分南北坐着。首先提问我的老师上身穿雪白衬衫,笑盈盈的。有一双好看的大眼睛。看上去很随和的一个人。刚开始提问我的时候,他的眼神里带着挑剔和质疑。不过我应答如流,渐渐地他的眼睛流露出赞许之情。我的心不再忐忑。我记得在最后他给我提了一些建议,要我在写论文的时候,一定要选题小而精,切忌大而泛。第二位老师年级稍大,很魁梧,面色严峻,宛如青山。他提问时也很和蔼。总之整个答辩过程很顺利。走出答辩室,从同事那里我了解到,这两位老师分别是白剑林,雷树仁。
几年之后,一天,大约是晚间的八点半左右。我们刚从王庄镇赶回学校(当时一位同事那天在王庄镇宴请),就听见喇叭通知我们带笔记本和笔到多功能厅听报告。乍一看,这人面好熟。叶(清海)校长介绍说他是我县进修学校白剑林老师,在教育教学方面的研究很有建树,特邀请来为我们做有关《如何上好一节课》的报告。我想起来了,他就是几年前我论文答辩时的老师。---那个始终微笑着的老师。报告刚开始时,由于老师们有点疲倦,大家有点烦躁不安。白老师面带微笑,平静地说了几句贴心的话:“一线老师很辛苦,……。”他的温和和耐心融化了大家心中的烦躁与不安。真知灼见从他那平实朴素的语言中娓娓流出。老师们静静地听着,吸纳着,思考着。我感到他的不寻常。以后的日子,他给我们(王庄中学的教师们)做了好几次报告,见面多了,也渐渐熟识了。
白老师是一位可敬的长者,充满仁爱的师者,同时也是一位平等待人的友者。在他的面前,我感觉不到丝毫的威压。因此总喜欢找他说说一些教学和生活的事儿。在他的面前,我的话语就像开了闸的水一般,汹涌而出,至于声大声小,说得对与不对,我很少顾及。他总是微笑地倾听着,然后说出他自己的见解来。他的话语并非句句珠玉,但是我总能从中得到很大的教益。我是个积极奋斗的人,但是偶尔也会消沉。一次,当我在白剑林老师的面前展露出我的消沉时。他微笑着说“境由心造”。我仔细体味着这一句话。是的,幸福与不幸福其实与外界关系不大,关键在于自己的内心。譬如看半瓶水,积极的人看到的总是有水的那半截,充满喜悦;消极的人总盯着那空着的半截,哀叹不已。
记得有一年,我所教的一个班,学生大都毛毛燥燥地,自己一时找不到良好的策略。心总不好受。当我向他说及我这些学生时,言语之间流露出倦怠之情。他微笑着说:“得天下英才而育之,何乐而不为”他向我谈及他当年在商洛师专时,上课的情景,还有他那些个性张扬的学生,说他如何区别对待这些学生。这些学生,有一个特喜欢音乐,要白老师为他开绿灯。白老师说为了让他充分发挥自己的专长,老师愿意为他开绿灯,但是原则有一条“我的心理学课,你作业必须按时完成,你考试不能挂科”。他又说这个要老师为他开绿灯的学生现在成为音乐经纪人,发展很好。我从他的话中悟出---老师就是帮助学生实现梦想的人。只要有利于学生发展,教师可以适当放宽政策,灵活对待学生。只要学生成才了,做教师才是成功的。于是我就开始改变自己的教学策略,对我这些学生,采用个别谈话,一一攻心政策,充分发现他们的特点和长处,学生们一天一天地在改变。不再像以前那样毛燥了。
他就是这样,倾听着我,教育着我,感化着我,改变着我;我则反过来教育改变着我的学生。
白剑林老师的办公室很简单,一张办公桌,一张电脑桌,一只凳子,一条很旧的长沙发,一个洗脸盆,一台饮水机,几盆充满生机的花草。唯一能算奢华的是那台空调。他的办公室的特点是---到处充斥着书------书柜里整整齐齐摆放着书。办公桌上满是书,电脑桌上也有书。甚至长沙发,单人凳和地板也被书、本子侵犯着。真是书天书地!书的天堂!他那里有中小学老师们交的------指导学生完成的知识结构树形图。白老师精心编著了一本书《知识结构图》他用这本书培训全县中小学教师,让教师指导学生将知识系统化,形象化,以提高教学效率。他创办教师专业成长(澄城)空间,指导全县教师教育教学。白老师是可敬的师者,同时也是出色的伯乐。他和我县其他众多的教育行家发现,指导着全县中小学教师。在他的博客上可以看到众多教师写的教育教学故事。其中较有特色的有实验学校的权娟老师和她的体验式作文教学。他和澄城进修学校的其他老师们一道不折不扣实施着我县的师训计划,指导教师们在教育教学领域向特色化精深化发展。同时白老师整理着澄城教研室和进修学校三十来年的教育成果.那些尘封在档案库里的东西,他一一查阅整理,再次把那些有价值的东西展现出来。让他们永久地璀璨,照耀澄城教育。
他宛若一个布道者,一个不知疲倦的布道者。他所布的道是他心中的教育梦想。他心中的教育梦想是什么呢?我时常揣度着,小而言之是澄城教育的腾飞;大而言之,是教育强国之梦。他疯狂地追逐着实践着的不正是中华民族的复兴之梦吗?
在白剑林老师的身上,我看到了学者的严谨与勤奋,勇者的执着与无畏,儒者的优雅与从容,以及智者的思辩与锐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