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四月,我的脚踏进了时光的河里,从西部的伊犁流淌到中原南阳淅川,那里也有一条母亲河,叫丹江。
淅川,伏牛山,丹江,荆紫关····装在我记忆深处已近半个世纪。它们的名字曾在大雪飘飞的日子叫响。
围着炉火旁,母亲一边做针线活,一边轻轻的向我们诉说那荆紫关的故事,故事里有咆哮的丹江与狭窄的古道,有沿江繁忙来往的船只。
那故事里充满了无尽的思念与乡愁,如一条无形的长线,从塞外江南连着几千里之外故土淅川。
昨夜梦中,飞来一只家燕。它翩翩飞舞,像要落在我的肩头,我身处于无边的旷野,它带着我的梦飞向油菜花盛开的地方。
四月,南阳淅川油菜花开正旺,那是父母日夜思恋的故乡。
四月,让我梦回六年前的寻根之旅。 四月,我走进你,我像是一只归巢的燕儿,飞回故里。
四月的清明,有白发苍苍的父母从千里之外的伊犁赶来。
他们不忘家乡水甜,不怕旅途奔波,从西部赶赴中原故土。背负着一生的眷念,只为了圆梦。在新郑机场站台上,隔窗相望与送别的画面,永远定格在我四月春天的记忆里。虽季节更迭,但记忆犹新。
走进四月南阳,像是走近了江南。车窗外油菜花开遍山野,阵阵花香飘进车内。我身旁的父母,神情专注,凝望窗外一闪而过的风景。
我心潮澎湃,南阳有厚重历史文化,是楚汉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心念起二千多年前的医圣张仲景。他仿佛缓缓向我走来,他从烽火战乱中向我走来,从疫病流行的伤痛中向我走出来。他背负历史责任与担当,他潜心研究伤寒病的诊治,他想制服伤寒这个瘟神。他的辨证用药法则,一直传用至今。
走近南阳,我灵魂靠近了你,我感念你。我祈愿这人间的四月的疫情早结束。我坚信有中医参与抗疫,抗战一定能赢。我无悔生在华夏,与中医结缘,与中原大地人血脉相连。
四月,我们怀揣半生的梦想,激动,还有远方亲人的温暖。驶向我从未踏过的土地—淅川。
四月,母亲时隔四十余年回归故里。青丝变白发,遥望儿时家园,亲人搬迁,寻不到当年家园路口,不见炊烟,亲人电话未拨通。窗外一闪而过的范蠡公园仿佛在诉说着历史沧桑。车绕城一圈又一圈。像是一次次深情回眸凝望,这曾是楚国始都、商圣故里,又是渠首绿城。母亲不放弃,他们孩子不放弃,因为千里迢迢来到祖籍,我们一定要给已故的外公外婆坟前磕头,祭拜他们。
漂泊在外的人们,不忘的是乡音。它传递着感情,是血脉纽带。一口乡音,一口淅川土话,一家餐厅,我们寻到家乡的亲人。我们见到了至亲的表姐,知道了亲人的去向。寻到了母亲儿时的家园,路口。
四月清明寒食,淅淅沥沥的雨下。我们姐弟搀扶着年迈的父母,拖着沉重的双脚,攀爬在泥泞的山路。到祖坟前,我们在顶礼膜拜中圆了父母的梦,在顶礼膜拜中也护佑家人安康。
群山肃穆,万木葱茏。脚下的五灯草,含着晶莹的露珠,像是追思逝者,颗颗泪珠挂在草叶上。绿盈盈,一片片。这是清明的雨,像清明的泪。这每一滴雨,都滴在心里,滴在了它本想要去的地方。
四月,我寻到了我儿时梦里的丹江。它源自莽莽秦岭深处,一路纳山泉,汇溪流,一路跌跌撞撞流入丹江水库。它水清如碧,鸥翔鸟飞。我歌赞丹江水甜,是南水北调中线之源头。它一路蜿蜒北上,流入首都心脏。它滋养干渴的北方,近一亿群众。延续着我们人类生命共同的希望。
我歌赞豫西伏牛山盆地那些质朴的民众,“舍小家为国家,忠诚奉献,大爱报国"的移民精神。背负着对家乡祖辈的思恋之苦,背负着迁徙之痛远走他乡。
我与父母凭栏远望,儿时的家园成了近处的田野,成了远处群山的一部分,父亲一眼认出山头那棵大树,他跑去拥抱它。树的根须深深扎在家乡的土里,永远伫立在那,像是守护着故土,它陪伴着大山。父母没有落泪,他们把乡愁早已盛在了八百里伏牛山里。丹江,是母亲不忘的初心,她趟过丹江河,去襄阳求学的故事,至今萦绕耳畔。如今母亲白发苍苍,依然有梦,她把梦寄托在了丹江湖畔的一颗璀璨明珠—丹江大观苑上。
四月,唤醒了父母青春年少时美好记忆,在与亲人久别重逢中,我看到了伴我漫长岁月中最美的父母,像追忆青涩而美丽的初恋般美好,是久别重逢的喜悦让他们换发青春。
走进四月,让我走近了母亲记忆中的山河。他们在我生命中紧紧相连。不论长江,黄河,还是西域的伊犁河,都连成了我生命之河。那中原上的八百里伏牛山也连着西北的天山。这是我生命中的绿洲。我感念这里的亲人与朋友,他们不怕吃苦牺牲的精神,激励并温暖着我。
走进四月,我思念南阳淅川盛开的油菜花,它离西北故乡很近,离梦中江南不远。
2022-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