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初夏的一天,天空蔚蓝,阳光灿烂。我们驱车来到了滇东马龙区月望乡轿子山苗族村。漫步村上,新崭崭的苗寨,宛如像池塘里盛开的荷花,赏心悦目,分外迷人。想到前几年来看到的苗寨,零星散落着简陋不堪的低矮的土瓦房茅草屋,寨中土路坑坑洼洼,深一脚浅一脚粘满了泥泞。旧时的模样竟然荡然无存了。尽收眼底的是,这个静静伏卧在被群山簇拥绿色山坡上的苗家山寨,一条条亮堂堂的水泥路,宛如流露在苗寨肌肤上一股股经脉,直通向各家各户。那一栋栋洁白如瓷品的楼房,房前屋后,花草树木,绚丽多彩。我一下被诗情画意的轿子山苗寨点燃了。
幸福苗寨从岩洞走来
深沟监委会主任韩尚云,笑声朗朗,神采飞扬地说:“变了。轿子山这个从山洞里走出来的小山村,从丑小鸭变成白天鹅了。”“什么?轿子山从山洞里演变来的?咋以前没听说过呀。”我惊奇地说。“前些年你每一次来照个面就走了。我们哪有时间跟你说啊。你们看,为方便看从那个洞走出来经过的山崖,这新修建了两个观景台。”沿着韩尚云手指的地方,我们看到村头挨沟箐新修了两个高高的,像过去打仗用的烽火台。在几棵古老浓荫如盖的核桃树下,两个观景台显得幽静又有历史的厚重感。对面一道高高的悬崖峭壁,一看令人毛骨悚然。韩尚云轻微笑着说:“我们的老祖宗从山洞里出来,要经过这道悬崖,才能走出山里。”
在韩尚云韩尚福哥俩的带领下,我们沿着村头的沟箐上,走进密织的苗家山林。感觉万道阳光亲吻的树林,树影斑驳,人影绰绰。沿着细长细长弯弯曲曲野草缠绕的小径行走,我们把双脚交给这些古藤般时隐时现的小道。脚下的路越走越不像路,两道悬崖下深深的箐沟里,长满稠稠密密草丛树木像一道绿色的屏障,挡住了我们前进步伐。望而生畏,望着我们畏缩不前,承担开路将军的韩尚福嘿嘿的笑笑说,这草木长得太旺了,别怕,跟我来。他熟悉地将草丛扒开,确实看到草丛下有路面可以前行。路难行不要紧,吓死人的是韩尚云冷冷的说,这沟箐里有蚂蚁爬行,有蛇兽出入,吓得随同而来的女同事“哇哇”直叫。一路的寻找和探险,大概走了离村一两里地的地方,我们就接近了沟底,就聆听到了从山间下来“哗哗”流淌的小溪。
神秘的岩洞出现眼前,我们惊叹了,这就是古人栖居之处。沟下潺潺流淌小溪水,高高的崖壁下一个古老深深的岩洞,犹如龙嘴吐须悬挂石崖脚上。大家惊喜若狂,纷纷掏出随身携带的相机,“嚓,嚓”按下快门,摄下人世间这最精彩的瞬间。要进去的岩洞在对岸,必须有桥才能经过,好在韩尚福韩尚云兄弟俩前些年就地取材,用山里的圆木架起一孔小桥。由于小桥陈旧老化,我们生怕桥木腐烂过去会塌陷掉进小溪水。胸有成竹的韩尚福毫不畏惧,勇往直前,身轻如燕,嗖嗖的如风似的就跨过去了。看他相安无事,我们小心翼翼一个个才走过去。洞面不算高深莫测,但黑乎乎幽深的岩洞,足让你感觉到这是一家人居住过的地方。洞壁洞口看上去由于过多岁月居住的烟熏火燎,镌刻黑漆漆一层容颜,显得十分古老沧桑的神韵。
山洞里仍然有一架烟熏火燎的木柴堆,堂屋里仍然留下痕迹斑斑的火塘。我们情不自禁的叫韩尚福韩尚云兄弟俩坐在火塘边演绎一番,像当年爷爷家人烧火做饭的场景,兄弟俩做得很投入很认真,也很沉重,进入情境之中,他们竟然眼眶湿润了。岩洞穿越岁月的历史时空,它仍然“涛声依旧”绽放着容颜的魅力。我们好奇充满神秘的洞究竟有多大?兄弟俩忙活起来,沿着岩洞用脚步量,或是在石壁上用手指伸开量,量后初步估算,洞高3米,宽8米,长9米。洞前方有一块坪台,也是空地,据说是爷爷韩文林当年种菜吃的菜地,他们吃的粮食,种地要翻过山梁到大荞地上耕种。兄弟俩说当时爷爷种粮是刀耕火种,粗放型经营,一年种的粮收入微薄,粮不够吃半年,大部分时间靠游猎为生……”
韩尚云说爷爷有着“劳其筋骨,苦其心志”不俗风范。镌刻韩家祖宗碑文上有不少文字记载,公元1890年仲秋时节,具有高小文化的韩文林带着300余苗民从贵州威宁迁徙云南马龙地界,尽管分布马龙各地的苗民,大家都一致举荐有“文墨”的韩文林当“族长”。当时韩文林从贵州上来,带了猎枪数只,驮马数匹,有一定的势力,加之他做事明理,有板有眼,赢得民众十分拥戴。当地政府官员很为赞赏,一纸文书下来把他封为分管上至马龙红军哨、黄土坡,下至曲靖麒麟区观音洞大营方圆百里的“保商大队长”……
韩尚福有几分荣耀地笑着说:“这得感谢共产党,给穷苦人有了新生活。随着1946年全国解放,一生和前后两个妻子生养了12个子女的爷爷韩文林,叫上5个儿子走出岩洞,在栖居岩洞后山上一个稍微平坦土地上(也就是现在的轿子山),用山里砍来的木头搭建起一座杈杈小茅屋。随后又换成大瓦房,再后来就是今天的砖混楼房了。”韩尚福又笑着说:“轿子山苗族村从山洞里一路走来,从爷爷韩文林传到现在已有第五代人。村庄已有46户,140多人……”
来源于岩洞的轿子山苗族村寨,苗家人依然有着祖先韩文林的血性。在党的扶贫政策的照耀下,他们已不满足现状,彻底改变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旧传统生产生活方式,寻找到了新的脱贫致富门路。尤其是从“我要打酒去”醉生梦死中觉醒,走上了“我要打工去”新的发展理念。这时恰好遇上从昆明赶回来给母亲做寿的韩正方,他笑容满面地说:“前几年我们苗家只会打酒来,白天晚上喝。靠喝酒是喝不出好日子来的。这几年政府引导我们出去打工,挣回了不少钱。我家20多万修建的楼房,都是这几年我们出去打工赚来的钱。”
看着韩正方满脸荡漾着幸福的喜悦。韩尚福说:“像他这样在外面打工挣钱回来建楼房的不乏少。像村民韩亿初,他多年在广东东莞打工,挣了钱不仅在村建了30多万的楼房,还买了10多万的小轿车。”
韩尚云接着说:“这得感谢党的扶贫政策好啊。现在我们苗家脱贫致富,真可谓是多条腿走路了。”
“猪搬家”鼓了村民钱袋子
提及轿子山“猪搬家”。韩尚云就嘿嘿笑着说:“是啊。现在寨子里男的出去打工,女的在家养猪。一个寨子猪搬家后,养的猪都赚大钱了。”
我问:“咋个苗寨这两年养猪就赚大钱了呢?”
韩尚云略有所思,微笑着说:“前些年我们全寨子的几乎都住在瓦屋面茅草房,甚至危房里。人畜混居在一起。到这个夏天,屋里苍蝇蚊虫满飞,异味熏天。人容易患病。猪难养。到年底想宰头猪吃都难,更说不上卖头大猪了。可这两年党的扶贫政策帮扶我们苗家,猪也搬了住进新砖房了……”
“哟。真不错。这新猪房建的这么有规模有档次,难得见到啊!”在苗寨后面,突然看到“轿子山民族养殖小区”,两大排整齐划一的新猪房,我由衷欢喜地说道。
下村来和村民正谈扶贫工作的深沟村委会党总支书记沈家侯,喜笑颜开走上来说:“这批猪房是去年6月上级政府投资80万元建的。两排猪房占地面积1600多平方米。猪房搭建像建楼房一样用砖头垒墙,粉白,头上覆盖彩钢瓦。每间按40平方米标准建。有30多间。每户安排一间。整个寨子养猪都规划在这里了。”
看着花草树木与新猪房连成一片,相映成趣。我们被这绿色养殖的环境吸引了。我笑着说:“这新猪房也像开展‘厕所革命’了,这两排猪房中间还建了化粪池。”
沈家侯仍然笑意盈盈,热情洋溢地说:“这新猪房文明卫生很关键。分给每家的猪房都挂上门牌号。做到每天用山里引来的山泉水冲洗猪房一次。化粪池满了我们会组织车辆来把粪便拉走。”
中午,正逢村民来给猪喂中餐。她们打开猪房,只见一间间大猪小猪,满满当当的。大猪小猪欢喜的摇头甩尾,“哼哼,哼哼”唱起歌谣。我们和村民攀谈起来。她们笑语连珠说:“我们一天给猪喂三四餐,好给猪长的快长的肥,好卖。”继而她们又笑着说:“上级政府关心我们苗家,给我们建起了这么好的猪房。让我们一个苗寨的猪搬来这里养,好啊!我们随时可以相互学习交流,家家猪养的健健康康,肥肥壮壮的。”
看着村民露出一张张笑脸。我十分欢心地说:“看样子你们养猪赚大钱了?”她们脸上写满蜜意的说:“当然啰,这两年猪的市场价很高,也好卖。像长到200多公斤的大猪,都要卖7000多块呢……”
“哟。这猪搬家养的猪,真走出了一条发大财的路了。”我又欢喜地说。
村民韩小芳满面笑容地说:“是啊。我们感觉这猪也像人一样,搬新家了,心情好了。一天肯吃肯长,又不会病。我家卖了几窝小猪,又卖了几头大猪,卖得4万多元。把以前的所有欠债还清了,还有5位数的存款。”
韩尚云神情激荡,爽朗地笑着说:“你们可别忘了,去年猪搬新家的时候。沈书记咋个说的,说你们必须把猪养好了,不然就对不起这么好的扶贫政策了。”
沈家侯似乎一下被点燃了,开心地说:“当时很激动。看到整个苗寨锣鼓喧天,笙声阵阵。家家户户给要搬新家的猪披红挂彩,像是给自己的女儿出嫁那样欢喜。我一激动就说这话了。”
“沈书记,当时我悄悄的流泪了。想到前些年我们住房都愁。那敢想猪也能搬了住进新砖房了。想想啊,这几年多亏党和政府帮我们苗家建了砖楼,又盖了猪房。这真像是天上掉下‘林妹妹’了啊!”韩小芳激动不已地说。
夏日的气温到中午更加炎热了。我们漫步在林荫如盖的苗寨里,微风轻拂,凉爽透心透肺了。
仍然怀揣一份苗寨“猪搬家”喜悦的我,心花怒放地说:“轿子山苗寨的猪,是天然绿色猪,是城里人所稀罕的。如果要是拉了到城里去卖多好啊。”
韩尚云感触地说:“这两年沈书记带着我们,积极争取上级党委政府的支持,不仅投资建了新猪房,又投资160多万元,修建了通向山外的水泥路。路好走了,轿子山苗家的猪,以后会卖到城里,甚至更远的地方。”
“会的。轿子山的猪一定会走得很远的。从去年7月2日猪搬进新家,到现在将近一年的时间,全寨子养猪就收入100多万元。户均收入2万元以上……”沈家侯像抖家底一样高兴地说道……
寨子有个“绿色银行”
“幸福苗寨甜心窝;绿色森林美如歌……”忽然,我们又聆听到了沈家侯说,外地一位作家来轿子山,高兴了专门写了轿子山一首歌,这是其中的两句歌词。沈家侯神情激荡,又敞开心扉地说:“轿子山还有一个天然的绿色银行金子招牌。两千多亩茂密的原始森林,吸引了无数的摄影爱好者慕名前来,都想尽其所能把轿子山的美景拍摄下来。尤其是森林里的‘宝藏’,让多少人眼馋。”
不经意间,我们闯进苗寨“祭山”的林地,让人眼前一亮,触动神经,立马来了兴趣,围着缠住韩尚福刨根问底,苗族祖辈传承下来的祭山是怎么回事?韩尚福如数家珍,娓娓道来,让我们了解不为人知的苗族祭山节。苗族祭山节又名祭猎神,从远古沿袭而来。他们崇拜自然,敬畏自然,就连他们现在居住的地方和村名都以山林有关。村名都有山林的隐喻,它以独特的山形地貌而吸引眼球,从远处对面山梁上望去,村子在半山腰,村落上面的半山坡上生长5个翠绿屏障的山包,正中的绿色山包稍大一些,两侧前后各有2个绿色的小山包,大山包像轿子,两侧的小山包像轿夫,故形象取名“轿子山”村。
祭山是每年的农历三月三举行,按韩尚福说的这时正好是野鸡分山,春暖花开,百鸟啁啾,万物复苏的季节。这天早上8点前,初春的太阳刚刚升起,阳光穿过薄雾轻绕的山林,尚未返青的草杆上还挂着晶莹的露珠。男人们把百里挑一的大红公鸡送到神山,先生(巫师)杀鸡后把鸡血滴在香纸上,随后把此只鸡煮熟后,用簸箕把盛着鸡头、米饭、酒肉的贡品恭敬地端放在祭台上,点燃三柱清香,先生(巫师)举着鸡头叩拜山神,开始念颂经文,祈求山神庇护村民身体安康,生活幸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并对破坏山林,违背村规民约的行为许下咒语,若有违背,人神共愤,必将遭受惩罚……
走进苗寨森林,如走进绿色天堂。和他们闲扯中,我们也获知轿子山的绿色密码——祭山!祭山,使不少的荒山荒坡变成了“绿洲”,使小树长成了参天大树,也让村民爱护森林像爱护家园那样珍视。就像沈家侯说的:“轿子山的大森林是大家都有一份爱心爱出来的。尤其现在不像过去了,过去愁吃愁穿,只有偷树去卖。烧火做饭也用木柴。乱砍滥伐相当严重。现在是家家过了钱袋子鼓鼓的。做饭也改用电气化了。不会进山里砍树了……”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韩尚福说,守着山林就有大把钞票,已变成现实了。每年到拾野菌子五六月份的季节,2000多亩的原始山林里,到处可以拾到“山珍”干巴菌、青头菌等20多种野生菌。还有吊在树上的吊苞蜂,做在土洞里黑土甲,野蜂随处出入飞舞。这几年,山里又出现了野猪,麂子,山鸡等国家保护动物。像韩尚福说一个季节,寨子里的村民一家单拾野菌子卖就可以收入两三万元。这是与生俱来储藏的天然绿色银行,又给轿子山苗家人打上了一笔绿色存款,一年到夏天都可以来捡来取。
沟壑越深越美,林越来越茂密。一望无际层层叠叠绿色蓬松的树枝,一棵棵拔地而起粗壮的青松直插云霄,那缠绕滕萝的朱桐树杆布满青苔,参差不齐的各种草木使劲的往上生长,接受阳光雨露的恩赐。微风吹过,高高的树梢轻轻摆动,松涛袅袅。松树下铺垫的是飘落的松毛,似一片褐黄色松软而又舒适的被褥。那低洼处黑色的土壤,稍一挤压,就会冒出清澈的山泉。掬上一大口新鲜而又潮湿,带着泥土芬芳气息的空气入心入肺,感觉心胸也变得膨胀宽广。间或两只松鼠在树干上跳跃追逐,惊动那不知名的鸟雀婉转啼叫。这里无不让你感受到就是人间的净土,生态的家园,生命自由释放的天堂……
一天在轿子山苗寨转来转去,虽然有几分疲倦和劳累,但耳闻目睹一个个新鲜幸福甜蜜的故事,激动了乐此不疲了。就像韩尚云说的:“轿子山这几年,不像前些年你来看我吹芦笙时的轿子山了。这两年一天变一个样的轿子山,我们连做梦都想不到的啊!”我触动心扉地说:“不容易啊。轿子山从原始的山洞里走出来,这几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得感谢党的扶贫政策啊!”
忽然。笑意如花般绚烂的韩尚云,扯开嗓子唱起苗族山歌:“苗家寨子搬新家,苗家心里乐哈哈;感谢政府爱苗家,苗寨遍开幸福花……”接着韩尚云操起身上背着芦笙,就吹奏《苗家生活比蜜甜》古老的芦笙曲子。“呜,呜”韩尚云这位远近闻名“芦笙王”吹奏芦笙的声音,宛如浪潮般涌起,回荡于苗山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