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百花山》的头像

《百花山》

内刊会员

报告文学
202004/13
分享

简丹不简单

简丹不简单

——记门头沟区医院隔离病房护士宋丹丹

王木霞

简丹是宋丹丹的微信名,她是门头沟永定人,中国医科大学护理专业毕业,经过10年的历练,30岁的她已是门头沟区普胸外科代理护士长,临床护理方面的佼佼者。

疫情就是命令

2020年新春的脚步踏着节拍走来,病房里的患者少了,基本康复的患者都赶着节前出院与家人团圆。在张灯结彩、祥和喜庆的的气氛中,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如幽灵般袭来,春节被蒙上了阴影,注定了这个春节不寻常。各地医务工作者一批又一批在除夕之夜便踏上了驰援武汉的征程。身为医务工作者的宋丹丹,感到了疫情的严重,她抹去了红妆,披上了“战服”将迎接新的挑战。

全国“战疫”打响,疫情蔓延刻不容缓。整个春节全体医务人员停休,大年初五,宋丹丹接到了一项重要任务:整合病区!拉开了我区疫情阻击战的序幕。

疫情就是命令,宋丹丹二话不说,在暂短的时间内,她整理着自己的思绪,带领团队紧锣密鼓,脚底带风,一趟趟搬运物资设备、推着卧床的病人、安排新病房、及时准确与合并后的护士长做交接:既包括物资设备、耗材,也包括护士团队的个人情况,为了确保安全,着重交代个性化专科疾病特点、物资储备一定要及时补充……一条条详细认真,如数家珍;一项项清楚明确,有条不紊。按照院里交办的时间,在大家共同努力下,普外、胸外合并从五层搬至六层和七层,圆满完成了任务,初战告捷。而此时此刻一个大胆的想法也坚定了起来“我要到最危险的地方去!”在胸外科齐拥军主任的带领下,宋丹丹起草了“请战书”,她写道“作为医护人员,面对疫情我们理应迎难而上……前往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一线,为赢得战斗全面胜利,贡献我们的光和热”。庄严而神圣的 “请战书”令她热血沸腾,这不仅是一个态度、一个承诺,更是一名白衣天使的神圣职责。她带头按下了鲜红的手印。“丹姐,我也要去”“我也去!”“对,我们一起去战场杀敌!”医护人员争先恐后地在驰援武汉的请战书上按下红手印,这布满红手印的“请战书”如一颗颗红心在跳动,也如一队队热血青年列队出征。

驰援是要经过全区卫生系统及医院统一安排的,况且门头沟区医院也成为收治疫情的定点医院,艰巨的任务已然来临。宋丹丹清楚,武汉是疫情的主战场,这里也是疫情的第一线,无论在那里都是挽救生命,呵护人民的健康安全,随即她向院护理部提出了申请,成为首批进入区医院隔离病区护理团队的一员。回到家里她一边安抚哭泣的女儿:一定要听奶奶的话;一边嘱咐丈夫、孩子千万不要告诉自己的父母,因为母亲因患脑梗年前刚刚出院,不能着急。最后简单地收拾了几件换洗的衣物,就这样踏上了“抗疫”征程。2月2日17:30到院里集合,凌晨2:00下到病区。有着多年临床工作经验地她告诫自己一定要沉着冷静,要用行动为妹妹们做出榜样。

疫区里的担当

宋丹丹所在的区域是疑似病区,位于区医院老楼的住院处一层,共有11间病房,病房安排是单人单间。

疫情之下,病区内的患者由于心理承受能力不同,情绪不稳定,状况百出:有的焦虑、担心、害怕,有一位中年男士刚抽完血1小时,便开始追问检验结果,在房间里坐立不安,来回踱步,一遍遍地问护士,“我的结果出来了吗?”“怎么还不出来呀”“我什么时候能出院啊……”;有的牢骚抱怨,一位患者认为医务人员就爱吓唬人,自己肯定没事,就是进来配合检查一下,没什么大不了的。没想到要住院观察,心里不免产生抱怨;还有的满不在乎,一位女患者坚持自己就是感冒,坚持口服感冒药,医生解释后,无法理解医生作出的解释。只坚持自己的执念,认为不输液,不吃药只观察根本没有住院的必要,着急回家看护孩子。

面对诸多状况,宋丹丹非常理解,她为患者普及新冠状肺炎疫情知识,让他们多观看疫情报道,并且进行心理疏导: “您别担心,我们会第一时间通知您诊断结果,其实我们比您更期待结果……”“我非常理解您现在的心情,但请您对自己的生命负责。您的影像学检查结果显示异常,我们需要排除新冠病毒,这是对您和您的家人的健康负责。”“请您放心,紧张的情绪不利于您的康复,护士24小时在外守护,专家组也在随时关注您的情况,我们与您同在……”这些诚恳温馨的话语直抵人心,接受过内训师和心理健康培训的她清楚:疫情之下“心力”就是免疫力,只要患者能听进去,能够渐渐理解,加上良好的心态,就会变焦躁为平和,变紧张为松弛,放下戒备之心,减轻压力,尽快康复。心理疏导不仅是打开患者的一扇窗,也筑起了患者与医护人员信任的桥梁,让患者知道他们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是医护人员与他们共度险关。

如果说心理疏导是嘴皮子的功夫,检验的是白衣天使的智慧与耐心,护理技能则是真刀实枪,检验着她们的勇气与本领。

一天,一中年男性患者,因病情加重,体温持续发热,口服药已经不能满足治疗,急需静脉输液治疗,抽血、皮试同步,组里的护士多是90后,有的刚毕业不久。患者的紧张、层层的防护、双层手套带来的不便,护目镜的起雾,都为她们的操作加大了难度,大家难免犯怵。此时身为静脉治疗专科护士的她毫不犹豫,挺身而出“我来吧”,不只是因为她年龄大一些,更是过硬的技术给了她底气。她躬身在病床边,在病人的胳膊上系上止血带,在其上肢摸索着寻找适合的位置,随后有条不紊的消毒,如蜻蜓点水般的手稳稳地穿刺、固定,且不忘安抚患者。成功留置了套管针,降低了后续针刺伤的发生。抽血、皮试,一气呵成。娴熟的操作使患者有了安全感,紧张的面容也露出了满意的笑容,“谢谢,谢谢,宋护士!”,她惊讶的问:您怎么知道我叫什么?患者说:“您衣服上写着呢”,此前紧张的气氛全无,感谢的话语鞭策她不断精益求精,患者的病情也很快得到了控制。

有时候她们不仅需要过硬的技术,还要有超强的应变能力,在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面前,白衣天使们在病区内扮演着多重角色,是大姐姐,是妈妈,是护士。

一天,病区被送进来两个孩子,大的14岁、小的才2岁。她们是区医院确诊新冠患者夫妇的女儿,她们被送进疑似病区进行排除、观察。

孩子们来到陌生的环境,诚惶诚恐,从未离开过妈妈的妹妹一直哭喊着,姐姐也眼泪汪汪不知如何是好,毕竟她也是个孩子。每当看到医务人员走进她们时,妹妹就急忙扎进姐姐的怀里,哭喊着说不打针、我不吃药……每当护士走出病房,哭声便停止。这让护士们很挠头。为此护士们经常讨论,怎样才能让孩子不怕?有着育儿经验的宋丹丹说:我们穿戴成这样孩子们没见过,平时护士在她们眼中的形象就是会给她们打针、抽血,她们怎么能不怕。我们再进去时不妨带个玩具或零食,转移她的注意力,增进亲近感。孩子不怕了,“喝汤药”又成了难题。护士举着的小勺还未送到孩子嘴边,她的小脑瓜立刻转向一边,小手不停地扒拉着。用勺喂不行,用碗喂又怕呛着,宋丹丹提议用注射器,却再次失败,只能边哄边喂,边喝边吐,坚持着让孩子一点点地把药喝下去。还有一次孩子尿了裤子,院领导特批为孩子买来了新衣服,护士们又是帮着洗、又是帮着换,本身穿着防护衣捂的就出汗,这样一来更是大汗淋漓,呼吸急促。其实最让宋丹丹担心的是孩子夜晚睡迷糊从床上掉下来。为了方便姐妹俩,护士们将两张床合并在一起,两边将床挡立起来。因为她自己有孩子,所以就更加用心,在里面格外关照,夜间的时候不时进去看看她们睡觉的情况,掖掖被子,怕两张床中间的缝隙夹到孩子的小胳膊、小腿,又害怕被子捂住孩子的口鼻,影响到她的呼吸;更担心踢被子着凉。她将爱心化成了无声的行动。一周后,两个孩子的检测指标正常,转到了雁翅基地,有人专门负责照看,护士们悬着的心终于落了地。宋丹丹说:其实很感谢这两个孩子,特殊时期内她弥补了很多护士想孩子却看不到的空白,组内好几名护士的孩子与妹妹一样大。

采访中得知孩子的父母已出院,她们一家四口终于团聚。提到两个孩子,宋丹丹说“两个孩子很可爱,带给医护人员很多欢乐,很想念她们”医者仁心,爱无处不在。

疑似病房由于是隔离病区,没有接受过专业培训的人员禁止入内,也就是说除了日常的治疗与护理工作之外,保洁,护工,陪护的工作都均由护士承担,这就无形加大了护士们的工作量。每天对患者的生活护理,一日三餐的送入,垃圾的清理、消毒、打包装箱等等都要护士们承担。最艰难的是病区消毒每天她都要背起装满消毒液体的桶对楼道,护士站,墙面,门把手进行喷撒消毒,最后再拖地面,每一个角落都不放过,隔离病区消毒液的浓度要高于普通病房,刺鼻的气味熏的头疼,楼道内不通风,N95口罩较好的密闭性,运动后心率加快,呼吸急促,防护服的不透气,闷热,憋气不适侵蚀着全身,她和同事开玩笑说“以后一定要珍惜不带口罩的日子,自由呼吸着大自然的空气是何其幸福的一件事”在这个特殊时期她们苦中作乐,共渡难关。

工作的艰辛与困难考验着每一名医护人员,身着防护衣带来的不便也是个问题,就拿上卫生间来说,对常人而言是非常简单的事情,但对进入隔离区的医护人员此事却成了难题。在物资紧张的条件下,为了避免浪费防护服,宋丹丹在准备进病区前两个小时就开始限制水的摄入,把握不好的时候,甚至提前准备好尿不湿,她对姐妹们风趣地说:从没想过在做正常人的时候能用到尿不湿……大家相视一笑,提前体验一下老年生活。

人生的历练

有人问她,进隔离病区你后悔过吗?

“没有!”,但想到了孩子,她鼻子一酸“我相信她长大以后会理解我”。

宋丹丹的丈夫是一名地铁司机,休息时间很少,她时常半开玩笑地说“这两个行业不懂什么叫假期”。一句话折射出两个人的聚少离多的工作状况。

一天丈夫上夜班发来微信,6岁的女儿哭着对他说:“爸爸,您别上班去了,在家陪我吧,我觉得我很可怜,妈妈去打病毒,好几天没回来了……”丈夫拉着女儿的手说“闺女,你和奶奶一起学做面点,弄个小老鼠、小兔子多好啊,蒸一锅我明天回来吃!”女儿竟回答“不,我想蒸一锅妈妈,这样好多妈妈,就能早点打败病毒,早点回家陪我……”童言无忌,却让人笑中带泪,不善言语的丈夫对她的工作非常支持,知道她不放心孩子,毕竟从来没有离开过身边,在她进入病区的第7天,丈夫和女儿合作拍了抖音手势舞《不放弃》,非常走心,女儿身穿护士服、头戴护士帽“一群人、一条路、坚持一直走下去……”为妈妈和医务人员加油鼓劲,看着孩子伴着音乐有模有样的表演,泪水情不自禁地流了下来……

2月12日凌晨5点43分她给女儿编辑了一条这样的微信“闺女,妈妈刚下班,此刻你应该在熟睡,不知道你的梦里有没有妈妈?你知道吗?妈妈现在躺在生你时所住过的房间的床上,你初到妈妈身边来的情景妈妈依然记得很清楚……不同是这次妈妈身边没有你,但是妈妈对你的爱永远如初,妈妈说的这些不知你能不能理解,但我相信总有一天你会理解妈妈,宝贝爱你”。早上7:29女儿回复:“妈妈我能理解你”“妈妈我爱你”。短短几天内感觉孩子一下长大了。如果说孩子是她的不舍,父母则是她的牵挂。随着疫情报道的越来越多,由于她的职业家人更加关注,隔离的第四天,瞒不住了,她向父亲坦白了。让我们来看看这对父女的对话,感受父女间的亲情与理解。父亲:“我早就知道你会去一线。”女儿:“那您为什么没问我?您是不是想说我?”父亲:“不用问,你的性格一定会申请去,你的资历不浅,应该冲上去,这也是一名党员应有的觉悟”。自此以后宋丹丹每次走出隔离病区的第一时间都会给父亲报平安,即使是凌晨,父亲也会很快的回复:没事儿就好,抓紧休息。父爱便是这般简单,平凡。

家人的关爱让她感到温暖,信心倍增,更坚定了胸中大爱,冲锋向前,无愧于心的使命。在谈到非典的时候她讲:“非典的时候,我还是个孩子,不懂什么是疫情。现在的我是一名医护人员,必须冲上去”每一次脱下防护服,衬衣都被汗水湿透;摘下护目镜,脸上留下了一道道压痕……“的确很辛苦,但我无怨无悔,这就是我们医护人员的职责。”

“30岁生日时我许了愿望是希望30岁这一年非同往年。的确,30岁我献了血,成为一名中共预备党员,疫情来临我又冲了上来。只要国家需要,我一定挺身而出,绝不当逃兵,入党的誓词绝不仅仅是在宣誓的时候说说而已……此阶段隔离结束之时就是自己的31岁生日,希望30岁仅剩的这些天里更加充实,不负韶华,不留遗憾,真正配得上三十而立”听着她骄傲而自信的话语,真为她高兴转而敬佩,她在用行动书写着人生的答卷。

电话采访时她还在集体休养基地,处于医学观察和轮休备战阶段,在那里担任了临时团支部书记,组织学习,总结病区护理经验及流程,为下一批人员提供借鉴,她表示:如果还有需要,我时刻准备再赴一线。没有豪言壮语,却是掷地有声。

基辛格在他的《论中国》中有这样一句话“中国总是被他最勇敢的人保护的很好”。多难兴邦,中国人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从未低头,也不会在未来低头。平凡的宋丹丹,柔弱却勇敢,简丹而不简单,以行动践行着诺言,以勇气扛起了担当。

致敬,白衣天使——宋护士!了不起的——宋丹丹!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