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百花山》的头像

《百花山》

内刊会员

散文
202106/26
分享

凄美的黎明

吕秀玉

73年前的京西斋堂镇沿河口村,晨曦微露中,一对年轻的夫妻在村口告别,英俊的丈夫看着俏丽妻子难舍难分的眼神,抱了一下她的肩膀,转身快步离去。走出老远,回头见怀孕的妻子仍恋恋不舍地站在村口守望,含笑向她挥挥手,喊一声:“回去吧,再见!”高大的身影迅速消失在晨雾中,妻子没想到,丈夫这一去竟是关山万里阴阳两隔,今生再难相见。

2007年,我应邀参加永定河文化研究会组织的村落文化调查活动,为随后出版的《门头沟村落文化志》做准备。调查员分散到各镇各村,按调查大纲采写调查报告。

沿河口村离我家1公里,村里的乡亲基本都认识,特别是老人听说我打听以前的事,积极性特高。当调查到“英雄人物”一项时,他们几乎都提到了同一个名字——王秀川烈士。因为年代久远,提供不出太多的信息。有人说,王秀川的妻子还在村里,你可以去问问她。这引起了我的极大兴趣。

我没有急于寻访烈士的妻子,而是先到沿河城革命烈士陵园,很快在纪念碑上解放战争时期牺牲的烈士名单中找到了王秀川的名字。随后,我翻阅了大量有关门头沟区的历史资料。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一篇署名菖蒲的文章中,终于找到了王秀川的信息。

文中介绍,王秀川出生于1921年,卢沟桥的枪炮击碎了他的求学梦,16岁的王秀川投笔从戎参加了革命,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和千千万万热血青年一样,铁肩担道义,家国一身兼。解放战争开始后,斗争更加残酷,此时的王秀川已成长为赫赫有名的武工队长、昌宛县六区区长。他领导的武工队神出鬼没打得敌人闻风丧胆,敌人张贴布告悬赏缉拿王秀川。

1948年春,王秀川与几名战友潜入敌占区昌平沙河一带执行任务,任务完成后已是半夜,于是借住在一户人家,由于房东告密,不幸被敌人包围,有人贪生怕死主张交枪,王秀川怒斥:“你混蛋!共产党宁死不交枪!”遂率先开火击毙迎面房顶上的敌人,和两名战友冒着枪林弹雨冲出了大门。

此时王秀川完全有可能和战友突围脱险。然而,主张投降人的一声喊:“王区长,别打了,再打就没命了!”彻底暴露了王秀川的身份,敌人知道围住的是悬赏缉拿的王区长,枪口向上逼的更紧,显然是要抓活的回去领赏。王秀川一面还击敌人,一面对两名战友说:“情况紧急,我来掩护,你们赶紧突围!”两名战友齐声说:“不!死咱也死到一块儿!”“这是命令!必须执行!敌人是冲我来的,今天不会放过我,你们不要做无谓的牺牲,快撤!”他把两名战友推到一边,自己跑向相反的方向,一边开枪一边高喊,很快把敌人引开,两名战士趁机脱险。

此时王秀川已身负重伤,行动十分艰难,敌人的包围圈越来越小,战至枪膛里只剩下最后一颗子弹,此时东方已破晓,曙光初显,他知道新中国的黎明即将到来,宁死不屈的王秀川毅然把枪口对准了自己,年轻的武工队长,昌宛六区区长壮烈殉国,时年仅27岁。

1948年,正是全国解放前夕,胜利就在前面,王秀川用年轻的生命为新中国奠基。

怀着对烈士的崇敬,我再次来到沿河口村寻访烈士的遗孀。时光已经过去60年,当年的少妇已是龙钟老人,且神志已有些恍惚,但对丈夫王秀川却有刻骨铭心的记忆,眼含热泪断续向我讲述了当年。

投身革命的王秀川,一直对家人隐瞒着真实身份,只说自己在外做生意。夫妻聚少离多,最后一次回家只住了两天,临行给家里留下几块银元,嘱咐怀孕的妻子照顾好自己,说等孩子出生了,日子一定会越来越好。那一年她22岁。

万没料到,等来的却是丈夫牺牲的消息,悲痛欲绝的妻子这才知道丈夫从事的是革命事业。在那艰难的岁月,烈士的遗腹女出生了,母女相依为命,贫病交加中女儿不幸夭折,妻子无奈改嫁到更远的深山……

思念和伤痛陪伴了她一生。那个凄美的黎明,消失在村口的高大身影,和那转身回眸的笑脸,挥手之间那句“回去吧,再见!”定格在她的脑海里,成为今生永恒的图画。

王秀川烈士的事迹曾入选小学课本。198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为他的妻子换发了新的烈士证书,当年有朱德总司令亲笔签名的烈士证,作为珍贵的历史文物被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

为了建立一个新中国,有多少中华优秀儿女为祖国献身!做出奉献的还有他们的家庭和亲人,而我们党的初心伟业正是为了千千万万个家庭,为了全国人民都能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在建党百年之际,让我们重温红色历史,缅怀革命先烈,回顾党的百年光辉历程,我们有幸见证了一代代共产党人矢志奋斗的理想,已化作新时代的宏伟蓝图,成为百年中国最美的画卷!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