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万华
寒露刚过,这个上午,太阳只露了个头儿,算是打过招呼了,就躲到云里雾里再也没出来过,天色灰白,秋风瑟瑟,此刻的他,独坐红楼一隅,隔窗眺望远天,手机在播放“中国十八把小提琴演奏家”演奏的乐曲《爱在深秋》,他不由的便陷入了对往日的怀想之中。
不久前,她约他到她办公室,说有话对他说。他惊喜,他终于可以成为她的倾听者。
之前,在他们的交往中,多数时间,她都是倾听者,她说她喜欢做倾听者。
从他们相识起,他就喜欢上了这个喜欢倾听的倾听者。
而此刻,他就坐在她的斜对面,他们之间隔着一张办公桌,他痴情的望着她的面庞和一头剪的整整齐齐、乌黑浓密的短发,情不自禁的说:
“年轻真好,一头黑发。”
他话音未落,她则嫣然一笑,说:“你也不老啊,同样一头黑发。”
他沉默着,目光痴迷、温柔的望着她,他觉得自己的目光是发自心底、有热度、像火焰一般,很快就能将她烤热、烤的面庞红润发烫。果然,在他的注视下,她白皙的面庞泛出红晕,又渐变成枣红,进而像秋末山野中的枫叶,红的通透、靓丽;红的好看、红的动人。他没有说她脸红了,更没有得意的笑,他依然默默的望着她,思绪却在悄然涌动,他首先想到了她那幅微信头像。
四年前的秋天,他手机微信里,新添加了一位朋友,微信名为“LILI”,这位朋友就是她。她在一家群众文化传媒机构工作,那里经常举办讲座及文娱活动,她是组织者之一。他是文学爱好者,时常参与活动,渐渐和她熟悉起来。
她的微信,不像许多年青人,用稀奇古怪的图案、用英文字母,简写出一个让人似懂非懂的词语,或者,用花草树木,田园风光、精美建筑,用自己的宝贝儿女、不是儿女胜似儿女的宠物狗、猫……或是精心挑选的一幅自己的照片作为头像,其实,这些都可以理解,选择使用什么样的微信头像、什么名称,是每个人的自由,从某种意义上讲,它表现的是一个人的性格、气质、特点、品味、身份、爱好、学识、修养、性别、地域、民族等等,因此,用心设置无可厚非。然而,她不是,她的微信头像,只是一张普普通通的彩照,她坐在一块磨盘般大小的黄褐色的石头上,周围是一片生机盎然、色彩鲜艳的郁金香,她面向远方微笑着,和往常一样,依然是一头乌黑的短发、依然穿一条深蓝色的长裤、一件蓝白横格的翻领T恤,他问过她关于这张照片的来缘,她说,是她周日和朋友去郊区游玩,她坐在那儿休息时,朋友用手机随意拍的。春天,阳光灿烂,照片看上去色彩靓丽,将原本未做装扮、却天生端庄秀美的她,衬托的更加漂亮。唯一不足的是,拍照距离稍远,人显得小,看上去有些朦胧,这到促使他,每次都要将微信头像点开、拉近、放大,以便看的更清晰。没事的时候,他总是想她,他不轻易给她打电话、也不轻易发微信,怕打扰她,他知道,她工作忙,整天都有处理不完的事情,像一只在檐下筑巢的春燕,轻盈的飞进飞出,整日不着闲。不便通电话,听不到她的声音,他只好拿出手机,点开微信,盯着她的头像看,仿佛她就站在他面前,看一会,关闭,过一会,再点开,拉近、放大,再盯着看,久久的看、痴痴地看,每天不知看多少次,看多了,夜里做梦也常梦见她。他从这幅微信头像上,看出了一种气质,一种用语言形容不出的,却深深的、莫名的让他喜欢的一种气质,他说,这种气质是她身上独有的,或者说是独有的魅力,只有他内心才能感受到的那种魅力。
他把她当成心目中的好朋友。他对她说,工作时,我们是组织者与参与者的关系,工作之外,我们是好朋友。她听后一笑。他认为她是默认了。
他喜欢写作,时常有小说、散文、诗歌在报刊发表,他将这些作品或作品的某一章节,在微信朋友圈里分享,希望得到朋友们的点赞,更希望得到她的点赞。但是,他的期待,却迟迟没能如愿,她没有为他的作品点赞,更没有发表过评论,因此,他不知道她看了没有,更不知道她喜不喜欢那些作品,他们认识四年多了,他在微信朋友圈里发了那么多自己的作品,他至今不知道她是如何评价的,这关系到她对他的看法,不是说,文如其人吗,好与坏、是否认可、或者喜不喜欢,对作品的评价,某种意义上就是对作者的评价、就是对他的评价,他很在意她的评价。他们相识初期,她不发声、不点赞,他能理解,并未介意,毕竟还不十分熟悉,但时间久了,他就有些莫名的烦恼不安,他不清楚她对自己是怎么看的,他曾不止一次委婉的或者用玩笑的口吻,在适当的时间、场合,试探性的向她表示过对她的爱慕之情。他说,起初,他把她当成工作中的好朋友,后来,当成妹妹,他说,他没有妹妹,他从小就想有一个妹妹。再后来,在他心里,既把她当妹妹爱着,又把她当朋友恋着,她成为他心目中最爱恋的人。他说这些话的时候,她就那么安静的、两眼一眨不眨的盯着他,听他把话说完,她不点头,不摇头,不说行,不说不行,他再问,她就冲他微微一笑,仍是什么也不说,她只听不说。但他从她的微笑中,似乎看出了她的心思,她对他还是认可的。而过后,他又犹豫了,对自己那一刻的感觉产生了怀疑,毕竟她没有明确的回答过他的追问。有时候他也想,她不说,那是她矜持、羞涩、理智。但是,他终归还是感到困惑,相识这么久了,他依然不能准确的知道她心里到底怎么想的,他能不困惑吗!
他依旧每天点开她的微信,看她有没有发信息、看她的头像,尽管他知道她平时很少发信息,却每天坚持这么做,从不间断,否则,他心里就不踏实,就像少了点什么。他有时也会给她发一条信息,咨询近期举办什么活动。其实,他可以通过她们单位的微信公众号了解,他是把咨询当借口,顺便和她说些心里想说的话。
那天,他刚点开微信,就发现她更换了头像,四年多来,她这是头一回。她说过,她不怎么照相,他没有问过她为什么,有时他就想,她太忙,顾不上这些,也许,她就不喜欢,也许……但他的手机图库里,收藏了几十张她的照片,这些照片,多数是这几年,在她们单位的微信公众号里截屏而来的,多是她工作时由同事拍照的,用于宣传报道,并配有文字,也有一些是他参加她组织的活动时,悄悄为她拍照的,她当时并不知情。他收存她的那些照片,没有让它看过,他觉得这是他的秘密,等到合适的时候,他会让她看的,那些照片,有全身的、有半身的,有正面的,有侧面的,还有背影的,甚至有与其他人的合影。工作照,各式各样,不同场合、环境,却都是经过他精心筛选的,都是他十分喜爱的,否则,以他的审美标准,不是什么照片都能入眼入心的。
出乎他意料的是,她更换的这副微信头像,他此前从未见过,她不是说很少照相吗,而这张彩照,看上去和她现在没什么区别,一定是近照,背景有些暗,头像后面,是若明若暗的乡村夜景,而头像,却清晰明亮。依然是一头乌黑浓密的短发,一幅浅粉色的大框眼镜,上身着白色圆领衫,外套是红色运动休闲服,内衬为艳丽的黄色,衣领敞开着,露出一抹艳丽的黄,这红与黄的搭配,衬托着她端庄的面庞,更显美丽大方,气质不凡。这张照片是谁拍的?看似没有精心选择背景,没有特意选择角度,更看不出摆拍的痕迹,但拍照的效果极佳,比他收存的她的所有照片都好看。她发自内心的微笑着,肤色细腻白皙,淡淡的口红,恰到好处的彰显出温柔性感的美,神情恬淡、沉静、超脱。他注视着她这张新更换的照片,许久许久,而后,给她发了一条微信:“焕然一新。”
很快,他就收到了回复:“强大的美颜功能。”随后,又追加了一个羞涩的“笑脸”。
“女人,就要展现自身的美。”他回复道。
无疑,她对这张照片是满意的。她说“强大的美颜功能”,他不否认。但他相信,一个人的照片是否好看,与照片本人的形象气质相关,更与欣赏者对照片中的人,是否发自内心的喜爱相关,“情人眼里出西施”,只有倾心欣赏,真心喜爱,他眼里的她,就一定是最美的。
他再发一条微信:“天生丽质,气质超凡。”
她再回复一个羞涩的“笑脸”。
他回复她:“!!!”
三个感叹号,表示什么,是失落;是可望而不可及;还是深藏于心底、无尽的思念?他自己似乎也说不清楚。他知道,生命中,许多人和事,只能期盼、默默的喜爱,并把这种情感珍藏于心底,用生命去怀想。正因为如此,人生才平添了一份神秘的色彩,才更有意义。假如,一个人的一生,没有期盼、没有爱和对爱的追求,那他的生活将多么乏味枯燥啊!
他的这些想法,从未和她说过,不是不想说,是一直没有合适的机会说,他想,如果哪天她看到了他写的这些文字,会产生怎样的联想,她会说给他听吗?或者,发个微信,他期待着。
自从她更换了微信头像,他更是一天不落,一天数次的点开她的微信,看她的头像:拉近、放大,凝视,许久许久……无疑,他天天在想她、念她、祝福她,那一刻,他如痴如醉。她知道吗,他当然希望她知道,他所做的一切,能感动她吗,他当然希望感动她。但,他没有和她说过,他说不出口,他相信,他说了,她一定会相信,他相信自己内心的感觉。
现在,他就坐在她的斜对面,中间隔着一张办公桌,他在等她说话,她说她有话对他说。
她要对他说什么呢?
他知道她不善言说,她只喜欢倾听,他喜欢这种沉静的、喜欢倾听的倾听者,这何尝不是一种优美的生活姿态或方式呢,他甚至觉得,一切尽在不言中,这是智者的表现。
不知从何时起,他便期待和她互换角色,成为她的倾听者,倾听从倾听者内心发出的声音,他相信她的声音,一定会打动他!
小提琴乐曲《爱在深秋》还在反复的播放着,窗外,秋风依然,此刻,他眼里,每一片落叶,都是一句情话,温暖心田。由此,秋风不再萧瑟,生活充满阳光,生命充满生机。爱在今秋。爱在微信里萌芽。今秋如画。金秋如画。
伴随窗外阵阵秋风,你猜,她对他说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