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淑琴
儿童的天性中带有天然的诗性,一颗纯净的童心离诗最近。童心与诗,有着天然的联系,即使成年人,只有永葆一颗童心,才能长久葆有诗的激情与敏感。“诗是语言的钻石”,生命中只要融入诗的元素,人生的链条和节点就会闪烁钻石般的光芒。
从2006年,我被聘为大峪中学分校“山谷风诗社”名誉社长开始,到近年来被多所学校聘与诗有关的职务,每周为4—5所学校的诗歌社团讲诗歌课。15年来,和孩子在一起,陪伴童心徜徉诗的天空,畅游诗的海洋,驾驭诗的梦,伴着童心一起飞翔。
一
我区的大峪中学分校最早成立了学生诗社,创办学生诗刊,开展各类诗歌活动。2006年,我有幸被学校聘为“山谷风诗社”名誉社长,受邀参加学校各类诗歌活动,点评作品、创作交流、吟读朗诵,等等。但我深知个人力量的微弱与浅薄,于是邀请了吴思敬、任洪渊、树才、杨志学等十几位著名诗歌理论家、学者和诗人担任学校的诗歌艺术顾问,组成了强大的诗歌教育顾问团。这些专家经常到学校参加活动,开展讲座,使学校的诗歌素质教育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因此,大峪中学分校被北京作家协会批准命名为北京市诗歌特色学校。2010年3月29日,在学校宽阔的操场上,举办了北京市诗歌特色学校揭牌仪式和清明诗会。诗歌界专家顾问悉数出席,北京作家协会和区委区政府领导为诗歌特色学校揭牌。十余年来,学校诗的情愫更为凸显,日常与诗歌教育的结合更为紧密,成果也更加显著。2020年疫情刚好转,校长就约我帮助作诗歌课程设计,并加以实施。同时,学校的附属小学刚成立,“小山谷诗社”也应运而生,我又被聘为“小山谷诗社”的诗歌指导,每周为诗社授课。使这所诗歌特色学校从初中到小学贯穿了诗歌教育。
随着诗意的不断蔓延,多所小学成立了学生诗社,辅导工作更加繁忙。我们区作家协会组织了文学进校园活动,最多有7名北京市级以上的会员进校园讲文学课。我和秘书长李迎杰每周的诗歌校本课几乎马不停蹄。不光是讲课,而是全程服务。除了认真备课,课后整理学生诗歌,阅读批改,为下次课的作品分析做准备,使学生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得到提高,并且在微信群和学生交流。对于好的作品,在帮助指导修改完善的基础上推荐发表。然后,和校领导一起,在开学典礼、升旗仪式和诗歌创作表彰会上,对优秀学生进行表彰和奖励。
二
初中和小学分别设置课程。小学开始是三—六年级,后来扩大到二年级,对一年级也做了些有益的尝试。低年级诗课图文并茂,从诗歌语言的形象画面进入,从与别人不一样的发现和表达开始,开掘孩子纯真的天性,从低到高,引导语言的形象与准确、真情、生动、想象力、虚实结合、动词运用、隐喻、童趣,等等。每一个细小的概念,都是在诗的诵读和讲解中去吸收和溶化;每一首经典作品,都结合深入浅出的道理去解读、去说明、去加深。以孩子的语境,进入内心,用诗的泉溪之水浸润心灵,以诗的符号和密码,接通真善美的世界。更让孩子们记住,写诗是创作,是创新,是独特,是和别人不一样的新鲜与生动。从练句,到成诗,一只只小蜜蜂,逐渐学着用诗人的眼睛去发现、采撷、提炼和酿造。同时我们也经常从孩子极富创造力的诗句和诗歌中得到启迪与灵感。
龙泉小学最先成立小作家协会,最早开设诗歌和其他文学课程。后来,大峪二小、东辛房小学、京师实验小学、大峪中学分校附属小学、北京八中京西附属小学等相继成立学生诗社,并且每周至少安排一次诗歌课。
京师实验小学的“京京文学社”成立于2018年,那天,站在阳光灿烂的操场上,少先队员给我系上鲜艳的红领巾,学校党支部书记为我颁发了“京京文学社顾问”聘书,又一起为文学社揭牌。这时,我看到一道靓丽的风景,即文学社成员全部身穿红马甲,红马甲背后印着“京京文学社”五个鲜艳的大字。温暖的种子在心头萌动,双眼泪花闪烁。这分明是一面文学的旗帜呵!我被这风景迷住了,被这所学校对于文学的尊崇与敬畏感动了。
“京京文学社”成立之后,文学活动从不间断,学校主任一直跟班管理,党支部书记和校长经常光顾。2020年新冠疫情刚缓解,我就接到校领导邀我讲课的电话,丝毫没有犹豫,立刻开始了每周一次的诗歌课程。
诗歌班的30多名学员是从2—6年级中选出的优秀生。我们提出的口号是,不仅学做小诗人,还要学做诗歌评论家。所以,每当评析学员作品时,都是作者先介绍创作思路,然后大家评论,最后我总结。同学们不仅积极性高,而且坦诚直言。有的说:”这首诗句子比较形象,但不够准确,需要修改。”“有的说:“诗歌语言要短而精,这首诗句子太长,有些可以不要。”还有的说:“这首诗缺乏情趣,不够生动。”就这样,同学们完全把诗歌理论融合到写作之中,几乎每个人说起要点都头头是道,并且有所发挥。
为了让同学们认识和了解大自然,感受季节,学校领导和我一起带领学生到公园“寻找春天”,观察细节,提炼诗意。同学们用诗写自然写生活写理想,表达真善美的童心。写抗击新冠疫情、歌颂党和祖国,赞美大自然。作品不仅在本区报刊发表,还被中国诗歌网等选入。2020年底,三年级的两名学生跟我一起应邀参加了中国诗歌网和腾讯新闻主办的“童心与天真之诗——儿童诗空中朗读会”,朗读了自己的作品。我还把《东方少年》编辑部老师请到学校参加诗社活动,《东方少年》(快乐文学)2021年第10期,用6个页面刊发了“京京文学社”学生作品、校领导和指导教师感言,以及活动照片,使学校深受鼓舞。9月1日的开学典礼仪式上,我和校长一起为文学社优秀学员颁奖。
大峪二小先后成立了“小苹果文学社”和“二小诗社”,学生作品不仅在《少年诗刊》发表,还在全国童诗大赛中获奖。大峪中学分校附属小学的副校长亲自管理“小山谷诗社”,千方百计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员的作品不仅在地区文学内刊《百花山》发表,还被中国诗歌学会编入童诗公众号,在全国范围发布交流。2021年10月25日,学校组织了“童心向党,山谷放歌”诗歌朗诵会,以“小山谷诗社”为核心,全校各班竞相登台朗诵,我和校长一起为诗歌创作优秀学员颁发奖状,将全校的诗歌素质教育推向高潮。
东辛房小学,是一座古老而又年轻的学校。这里有一座花园,一座比现实中的花园更加清香四溢、五彩缤纷的园圃。我的诗友,区作协副主席兼秘书长李迎杰在此校做文学辅导多年,协助学校把一茬茬学生育成一群群小白鸽,载着文学的梦飞翔。北京八中京西附小是一所新型学校,开始阶段在教师中开展诗歌讲座和交流,紧接着成立了学生组成的“博雅诗社”,校长和主任亲自安排,派专人管理,学生热情很高,也很见成效。
三
每次整理和阅读孩子的诗,都会使我眼前一亮,都会涌出无限惊喜和感慨。孩子都是大自然的天使,他们眼中和心中的自然,都是美丽的童话,所有的生命都有纯粹并鲜活的灵性。这里,有大自然赋予的美好情怀,也有自然与生命的律动与邂逅。
“桃树的花苞/是挂在树上的/一串小灯泡/把整个春天都照亮了”——《桃的花苞》(大峪二小诗社一4班王鑫蕾)
“绿色的草地/开出几朵金黄的迎春花/给春天戴上了美丽的发卡”——《春》(京师实验小学“京京文学社”学员)
“春天/雨水落在小河里/小河皱起了眉头”——《春的雨滴》(东辛房小学“红领巾文学社”学员)
“大自然叠了一架纸飞机/轻轻一扔/世间的一切/都被惊醒了……”——《春》(京师实验小学”京京文学社”金羿)
这些看似简单的意象,都是通过仔细观察,融入情感,展开想象得来的诗句,并且尽量独特。
还有一些小诗在表达准确与生动方面颇具特色。
“秋天/是一株喝醉了酒的高梁/风一吹/走起路来摇摇晃晃”——《秋》(大峪二小四1檀欣妍)
“桃花姐姐怕热/风妹妹给她煽着风/她的小脸儿还是红红的/桃花姐姐怕黑/星娃娃给她点上灯/她才安稳地坐在枝头”——《桃花》(大峪中学分校附属小学“小山谷诗社”刘易)
“冰和雪是最尊贵的嘉宾/只有它们两位到场/冬奥会的项目才能启动。”——《冬奥会的嘉宾》(京京文学社三2班贾语涵)
“一滴雨落在树叶上/和树叶击掌/一滴雨滑落在蛛网上/在网上荡秋千。”(大峪中学分校附属小学“小山谷诗社”张晗烟)
”一粒种子/在泥土中蠕动/脱下棉袄/穿上碧绿的汉服/引领一群嫩芽的女孩儿/把春天舞出地面。”——《春天》(北京八中京西附小博雅诗社 刘晨杨)
有些童诗不仅美妙,还有童趣,写得很好玩儿。
如:“天狗很饿/一口一口吞下了月亮/月亮很难吃/又把它吐了出来。”——《天狗吃月亮》(京京文学社 苑恒溢)
“我从小不爱洗澡/看见小草洗澡就长高了/我跟着小草学洗澡/于是/我也长高了。”——《跟着小草学洗澡》(京京文学社三3班 杨雨霏)
“我和李白都是一四班的男生/他在课本里/我坐在课桌前/李白教我学写诗/还经常和我玩穿越/于是/我把自己写成了‘唐’李典。”——《我和李白》(大峪二小诗社 李典)
想象力是诗歌的翅膀,有些小诗在想象力的发挥上别具一格,彰显出孩子的创造力。
如:“我想让毛毛虫长出翅膀/就能在天空飞翔/我想让蜗牛卸去身上的小房/就能轻松地跑在地上/我想让老虎长出长颈鹿的脖子/就能挠身后的痒痒/我想变成一朵蒲公英/在空中飘荡/便能看到梦中的远方。”——《我想》(龙泉小学五年级刘鹭)这样的梦想虽不能实现,却合乎诗歌想象的逻辑与诗的审美,充满童趣,妙不可言。
“教室后边的黑板报/是我们班的自留地/我们在上边种下几篇短文/栽上几首诗/植上几段名言警句/还剩一小块地方/正好是一个小小的花园/我们班的黑板报/是一块肥沃的土地/里边长着我们班的春天。”——《黑板报》(大峪二小诗社刘静妍)
“你是昨晚神女的眼泪/亦或月亮的缩影/你好沉/好沉/压低了小草的梢尖/我刚想和你谈谈心事/小草生气了/把你举向了太阳。”——(《清晨的露珠》大峪中学分校初三学生)孩子的想象力把客观的描摹,变成了客观与主观的融合,把简单的意象变成了诗的意境。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故乡,乡情的小草在孩子心灵的土地上从萌芽到茁壮,直至长成乡愁。在龙泉小学课堂上,我听到六一班宋玮同学读他的《故乡》,“每每想起故乡/心中总是忧伤/每每想起故乡/心中总是惆怅/如果有一张车票/必然是家的方向!”,我被深深感动了,当问起诗的缘由,才知道他是跟随父母从内蒙来京打工,年迈的爷爷奶奶还在老家,故乡在他的心里是永远的方向。于是,我写了一首《小马的回归》,发表于《中国艺术报》。孩子纯真的诗情,不仅感染了我,也促进了我的诗歌创作。
和这些诗社的孩子们在一起,我的心更年轻,伴着童心飞翔,人生更有诗意。
(首发《中国青年作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