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百花山》的头像

《百花山》

内刊会员

报告文学
202207/14
分享

圈门社区采访手记

李迎杰

今天是2022年5月27日。北京市召开了第347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并通报说:4月22日至5月27日15时,北京市累计报告1701例新冠肺炎病毒感染者,涉及15个区和经开区,其中,门头沟区6例。

近日,门头沟区和全市其他区县一样,疫情形势进一步趋于平稳,仿佛迎来了“本轮”抗疫胜利的曙光。这次新一波疫情来袭,转眼一个多月了。回看一下,2022年4月23日,我所在圈门社区东辛房24号院“居民群”的一条新信息,是由社区高丽云副主任转发的,关于加强外来装修相关从业人员进出管理,落实测温登记,查验健康宝和行程卡及查验24小时内核酸阴性证明的内容;之后(4月27日)社区服务站王春玲副站长发的“紧急通知”说:因一名确诊病例在我区有活动轨迹,凡4月22日13:46—18:05到访过物美大卖场双峪环岛店四层(门头沟区双峪路35号)的人员,应立即主动向社区和单位报备。紧接着,就是29号开始的第一轮核酸检测,起初,还是隔一天一检,随着疫情越来越紧张、已到了“白热化”阶段。从5月5日起,已经是三天一轮,连续采三轮。到现在已然“常态化”的核酸检测。

居民群里社区干部发的每条重要信息,我都会认真地阅读,必要时也有回应。个人以为,信息的回应不仅是对干部们起码的尊重,也是待人之道。还缘于,我由衷地敬爱着他们、以及他们的这个职业。记得2013年,在马淑琴主席率领下,我们作家协会应门头沟区社会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之邀编著《风采社工》一书。本人采写的东辛房街道原18位社区领导,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们是社区工作者的代表,也是社区工作者的典范,我愿用仰望的姿态始终关注着他们。

新冠疫情以来,社区工作者舍小家为大家的工作精神,以维护一方平安为己任的坚守,总能给我们的心灵带来无尽的抚慰。至今,“居民群”十多条“检测须知”被我保留着,也时常给我以回味。其中有一条是5月2号晚上22:25发的,“接上级通知:服从全市大局、服从上班需要。5月3日圈门社区安康小区检测时间为:上午8:30—11:30。请大家务必携带好身份证,务必携带好身份证,务必携带好身份证;儿童未办理身份证的,请家长用纸提前写好孩子的姓名和身份证号,现场交给工作人员。检测现场戴好口罩,保持2米间隔,服从现场工作人员指挥……”相关的这些信息,我一直没有舍得删去。每次反复三次的提示,说明在发本信息前,首先考虑到了小区人员的接收状况,同时也反映出了社区干部工作的用心和用情。看看吧,尤其亥时,一天的最后一个时辰。中医认为:“经历了白天的喧嚣后,万物都安静下来,人体内的五脏六腑也要修养维护,此时入睡对人体有益”,而社区工作者们不能。因为疫情不允许,因为工作在继续,或刚刚开始。尽管“重要的事情说三遍”,但对我们24号院来说,老年人比较多嘛,还是免不了忘东忘西。我和老伴儿经常得益于大家照应,或被提个醒儿。所以,一直心存感念。

除了线上居民群,线下我们小区里还有几位志愿者成了联系大家的纽带,2号楼的刘景山,5号楼的赵玉恩、韩云明不但及时上传下达社区信息,按时招呼大家去做核酸检测,也帮邻里开关大门、收拢快递、递送报纸等等。他(她)们自觉地轮守在社区大门口,为我们把守着安全防线。大门口遮阳伞下汇聚着热乎气儿,谈笑间邻里关系也亲近了许多。

在圈门社区党员、干部的指导下,我们都知道在这个特殊时期,更要同衷共济听党指挥,要及时“关注社区群、了解身边事”。想想这两年半的时间,从初期的“宅家就是贡献”,到接种新冠疫苗,再到全员核酸检测,我们全院人表现得都相当积极、没拖社区的后腿。就连中小学的孩子,也都在家长的鼓励下练写童诗童谣。申梓彤、曾洵、李家宣、李婧琪、张钰、黄昭菘、李慕德、史皓宁……都是冰雪聪明、热爱文学艺术的好孩子。市级报刊、街道征文、社区宣传板报、学校公众号等,都留下了他们成长的足迹。曾洵在用自己的方式,传递抗疫的信心和力量时,也得到了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多次表扬和作品推送。其中,有一首诗写道:“社区的门口/新建了一个小岗亭/岗亭四周的玻璃/像眼睛澈亮/戴着红袖标/戴着蓝口罩的爷爷/询问出入居民/登记往来车辆/就像当年的儿童团员/绝不让“坏蛋”趁机乱窜/破坏我们的幸福家园//爷爷站岗/像健康的守护神/挡住了瘟神的进犯……”这首《社区“保安”》在门头沟区作家协会2020年3月第28期“大西山永定河文学”公众号推出后,同样得到了文朋诗友、邻里学生很多的点赞和鼓励。

抗疫说到底是全社会、全社区的事,我们每一个人都责无旁贷。如果把抗疫比作一座宏伟的建筑,我们每一个公民就都是、也甘愿是一块砖、一片瓦。6号楼黄昭菘妈妈说得好:咱中国人的抗疫,就是全民参战,齐心协力,一个都不能少。

根据门头沟区文联下发的“倡议书”精神,区作协理事会于5月8日向全体会员发出了“关于开展抗疫文学作品创作活动的通知”。作家协会马淑琴主席呼吁大家,“积极行动起来,用心、用情、用功,投入抗疫文学作品的创作,拿出既有精神高度,又有文学品味,反映讴歌伟大抗疫精神的好作品。”为了完成这次“作业”,第二天我便深入我最熟悉的圈门社区,采访高奉强书记,并通过书记与疫情防控负责人宋连英及党员韩萌等建立了联系。

提到高书记,我想插几句“题外话”。去年6月下旬我回东北老家两周多,7月11号返回。一进屋,霉气味儿刺鼻。接连又是几天的阴雨不断,我们这栋平顶小复式楼更是漏雨绵绵。出门儿一问,才知除了一户无人居住,其他7户无一幸免,二楼满屋全跟水帘洞似的。我屋内的书本、家具,甚至床上的被褥都遭了难,长了霉斑。无奈中,我给书记打了个电话,寻求解决的办法。书记正忙,但仍耐心地说,等天好了,他来看看“是什么情况”。转天下午,碧空如洗。没想到,书记带了两位国资委的同志来小区巡视了。那天房顶仍旧滴滴答答,雨水在大盆小盆中、在铺满床铺的塑料布上跳着舞蹈。高书记当即告诉我们这栋楼的几户房主,“待放两天晴,就来修房”。临走,书记感慨了:“这真不成样子了。雨,它可不管你房子漏不漏哇!”

到了25号中午,我们的房顶终于修好了。用书记的话说,他也“卸下了一个大包袱”。雨水无情人有情,还是书记懂得我们居民的难处。邻里评价说:高书记给咱们办事真够神速!

高书记把我们全院人当亲人待承,我们自然也不拿他当外人。原来24号院没有合并时,居委会就在院里。上班下班,天天能见到书记。一到下班时间或傍晚,书记常常会陪着大家伙坐在水泥垛子上唠唠家常、聊聊时事。这会儿,想必他早就不得空儿了。讨厌的疫情,把所有的规律都打乱了。不知什么时候,静好能回到从前。

在圈门社区居委会宽敞的办公室,高奉强书记接受了我的采访。他告诉我:因为棚户区改造工程,近年圈门社区合并了周边12个社区。目前全社区在籍总共9千多户,2万多人口。除了原东辛房一带保留着24号院、安康小区、龙苑小区、矿建街268号4个小区,拆迁后的居民遍布全区,比如城子、大峪街道,龙泉、永定及潭柘寺镇,住处也比较分散。因为人走了,户籍走不了,好多还办不了房产证呢。正常工作像低保、计生、残疾、就业、创城和环境卫生啊,还有妇联、司法、民政、老龄、退役军人及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等,要做的工作多了去了。比如接诉即办的事几乎天天有,上至遛狗不栓绳,下至下水道堵塞,我们都得及时处理;比如解决龙苑小区6栋楼房的漏雨问题;解决4个小区的电动自行车充电桩及车棚问题;东辛房办事处防汛滞留户的95%都在咱们社区,遇有大中雨晚上我们都得及时通知和到每户进行提示和劝离,或到社区设置的避难所居住……加上这两三年的疫情防控,工作量不是一般地大。现在保留的4个小区,有875户2211人口。去年接种新冠疫苗,咱们已达到了82%,完成了“能接尽接”的工作目标;组织核酸检测采样点分别设在了居民聚居的矿建街268号院外、原东辛房街道办事处和安康小区。从4月29号开始,到5月中旬,每天平均采样近2000人。

高书记接着讲,圈门社区紧邻鑫源市场,又是972路公交车的始发、终点站。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从早上到中午人员流动大,风险也特别高,自然给防控疫情增加了难度。社区自上而下分工明确,各司其职,责任落实落到、有板有眼有色有声,确实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咱们社区总共13人,有副书记李霞,副主任高丽云,还有寇金湘、石占京、宋连英、吕默、王春玲、秦丽、刘春凤、韩萌、贺然、吴剑,每个人都干着几摊儿工作,都是一个顶俩顶仨的料。得说,干起工作我们个顶个儿的都不输给谁。为全体居民服务,我们真都一点儿不含糊。

听到这儿,我为自己是圈门社区的居民而欣慰。一个社区,有了这样的带头人,我们就有了主心骨。其实,疫情以来,圈门社区在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上有不少突破,社区微信服务群让大家及时获取了各种即时信息,既减少了居民出行、体现了安全环保,又方便快捷,可谓省时、省事、省心。

竭诚支持、全力参与和密切配合社区工作,成为圈门社区疫情以来最大的亮点。在“非必要不出门不出远门,少聚集不聚集,出门戴口罩,最大化降低传播风险”的“一呼百应”中,体现了全体居民的高度自觉。这和社区居委会的宣传联系到家、到户密不可分。所以,两年多来没有出现确诊病例,抗疫形势比较乐观。这次疫情,也只有10户有路经、有密接而仅限于居家隔离人员,而且健康宝一直绿码“关照”。当然,我们大家都有信心捍卫成果,继续打赢一场场抗疫防疫的保卫战、持久战。

“咱们圈门社区,因为有了大家的合力,才拧成了今天的一股绳,很不容易啊。”书记的话,意味深长:“活儿都是大家干的,还是多讲讲他(她)们吧……”

宋连英,是圈门社区疫情防控负责人,今年53岁。身材中等,肤色白皙,让我记忆犹深的是她严谨的工作态度。2021年3月30日接种疫苗时,我自列于“能接尽接”的老弱病残者中,便在居民群里主动找她报了名。她上门服务,贴心周到,给我们老俩留下了深刻印象。待到老伴儿接种,正是痛风稍有缓解、刚从卧床的日子里爬出来时,属于“站起来”的初级阶段,走不了几步路。小宋得知后叮嘱再三,可别让大叔出来太早,天凉着呢。等车临到了我再叫你们吧,来得及……我就是那时“认识”她的。出于作者习惯,对这个“小宋”格外注意。

对社区内疫苗接种者,小宋和几名社工如数家珍。当然,要做的事情也不少。要逐一打电话预约呀,填写包括姓名、身份证号码和电话的预约单,还要找车、上门接人,要从本社区拉到石门营紫金路的接种点,再返回按个送回到各家门口。途中,小宋告诉大家:第一针打完,隔21—28天再打第二针哈。不明白再说两遍——然后,不忘在“疫苗群”里发个通知,“3月30打的,第二针4月27号”等等。周而复始,直到年底三针基本打完,达到了82%,超额完成了任务。

“最难捱的是冬天在24号院值夜班,老居委会房子,冷得让人受不了。院里还有几个卖菜的,好嘛,晚上一点出去一拨,两点出去一拨,三点又一拨。他们去新发地儿批菜嘛,就那样儿。您知道,他们一走,我们都跟着提心吊胆……”小宋的话,听着扎心,也让人油生敬意。疫情期间,有多少人为了家人、三更半夜冒着生命危险出去讨生计?又有多少和小宋一样的社工,守着一个个不眠之夜,随时准备应战新冠病毒?有一句话非常入耳: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为我们负重前行!小宋,就是负重前行阵列中的一员吧。

小宋告诉我:今年这波疫情,防控涉及的大数据派单没有固定时间,可不管你什么时候啊。我们脑子里的弦儿天天都是紧绷着的。丰台疫情厉害的时候,我们晚上十点都躺不下、睡不了。总有电话响,社区领导的,办事处的,多了,都得马上接,24小时全天候。具体什么情况啊,谁来了、谁走了?几号的火车呀、几号的飞机呀?最多时一天晚上20多个大数据派单。然后就是、你都得联系吧?要一个个打电话,报表、报给办事处。对了,我们有一个疫情群,一天天的发布疫情信息。大数据派单,然后是各个地方的管控措施,每天不知有多少。比如说朝阳哪个社区的管控措施,丰台哪个社区的管控措施,门头沟石门营六区的管控措施;还包括外地的,什么上海、辽宁、天津,哪有中高风险地区呀,这些都得了解。而且是动态信息,一天一更新哪。开始的核酸检测,也没有固定时间节点。要说我们这个工作也不太好干,因为没有正式的文件。

“咱们圈门社区归东辛房街道办事处嘛。有一天,同学告诉我,你们东辛房有1例了(阳性),得加小心了。我说,‘知道。那人开始报的时候,是东辛房街道建设街的地址。建设街不是拆迁了吗?而他本人实际居住在石门营六区,离咱这远着呢,放心吧。’圈门社区特殊的位置和拆迁原因,在外租房的,租房转换的,住户不稳定,加上菜市场的人流,外界因素较多,所以我们每天基本是两点一线式行动轨迹。这事后来也澄清了,不算虚惊,而是让我们的安全意识更提升了。一句话,没有强烈的责任心,是做不好这份本职工作的。我们的本职工作,就是要保证咱们居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刚才您说到了‘弹窗’对吧?是这样,有健康宝弹窗的居民,是不能出门的,也就是说啥都干不了了,必须要居家隔离观察的。现在一说这些,居民也非常配合(不像开始不理解)。因为一旦有什么情况,是要负法律责任的。除了居民,我们也经常遇到来市场买菜、其他社区的市民,找我们、让我们‘解决’问题的,再忙也得解答不是?一个连一个,一天下了,有时嗓子都冒烟儿啦。健康宝刷不了了,也来居委会找我们,我们的话,像复制粘贴一样,翻来覆去地讲。那些日子,天天地弹窗,天天地承诺书……

“说实在的,有些问题还真不是我们能解决的。就说5月7号那天,来了一个50多岁的公交保安,说是乘车大老远过来的,先要我们给解弹窗、然后他去做核酸。问住址,含含糊糊地他就是不说。我反复地解释,您的弹窗,我们解不了。我们只负责本社区居民。再者,谁知道公交车上您会接触到什么人哪……他骂骂咧咧半天,大嗓门儿从采样点嚷嚷到居委会。一会儿他说,我们领导说了,这事就得找你们!一会儿又说,我是坐车来的,你们凭什么不管哪?!没办法,我只能把他带到领导跟前。我告诉他,我们也有领导,您听听我们领导怎么说。社区领导明确告诉他,您确实不归我们管,这事应该归您居住的社区管。男保安嚷了半天没结果,才一脸乌突突地走了。这类不在我们负责范围内的事,那时几乎天天都有。

“当然,咱能管的,总不会让他失望的。您来时,看见道边的那辆房车了吧?原来车主户籍是咱们这的。因为拆迁了,他说没房子住啊,开了房车就满哪走哇。疫情不重时,他回来办过军人优待证,我们给他解了弹窗。这个五一后,疫情严重了,他回来要解弹窗,我没解。他的理由挺简单,我是你们的居民,凭什么不管?凭什么不解?不解不行。我跟他解释了几回,一不住本社区,二您是拆迁户,应以现在居住地儿为主。您不提供居住地,又一会儿医院、一会儿朋友家的,没个准儿——这种情况,我们也不能随便解呀。我们可担不起这个责任哪,您说是吧?结果,他连打了五个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层层反映。街道办事处领导为此特事特办。我们一起开着免提,和他讲:弹窗可解,房车不能离开我们的视线。这回,他答应了。”

我好奇,想看看房车。小宋招呼着韩萌,我们走出居委会。下午的阳光照着乌亮的车身,感觉世界都敞开了衣襟,襁褓一样暖暖地包裹着我们。走近房车,两位主人热情地和她俩打着招呼。男主人闫师傅64岁了,身体健硕,性格开朗,并不介意我的问话。还特意让妻子带着我登上房车观赏了一番。显然,夫妻俩对街道和社区领导的安排很满意、很舒心。我想,这就是眼下最好的结果吧!期待疫情散尽,房车满载自由与浪漫,驰骋于长城内外、山水之间……

“疫情来临时,真的没有想那么多,也没有时间想那么多,只有迎难而上。这个时候,无论是党员还是群众,定当全力以赴抗击新冠,全力织密社区防护网,打牢防疫安全墙,筑起抵御病魔的血肉长城。我们与奋战一线的英雄相比可能不值一提,但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持久战’中,让我体会到了作为一名社区工作者,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与担当。”韩萌的话,透着青春的气息,和她的名字一样。因为书记的推荐,也因为9年前我采写西辛房社区党支部孟书记时,她曾提供过相关资料,便多了几分近昵。几次进入圈门社区居委会,她是聊得较多者“之一”。这位被居民称为“抗疫姑娘”的八零后,给我的第一印象:文思开阔,做事沉稳,也特别有亲和力。她却给我讲了这么一件事——

4月27号上午9点57分,社区服务站副站长王春玲在居民群发了条信息,是让4月22号到过双峪物美大卖场四层所有人报备的“紧急通知”。住在矿建街268号院的D阿姨当天有活动轨迹,待29号报备时已过了一周。咱们的管控口径也是时时有变的。按当时隔离政策,到访过中高风险地区的人员需要居家隔离14天后进行7天健康监测,同时,在居家隔离第1、4、7、14天共进行四次核酸检测。

第一次核酸检测,因为我的疏忽,把她的身份证号报错了,导致核酸结果第二天查不出来。我紧着说好话、紧着赔礼道歉,怎么都消解不了她的火气,我能理解。“我不知第一次检测结果是阴是阳,心里头能不急吗?!”听她的语气有点儿缓和了,我才接过话茬儿问:那您有什么诉求?

她直接了当地说,尽快安排给我做吧!

我爽快地答应了第二天上门。

但第二天的检测突然说不做了。我们把通知发到群里,她看了后就问:“明天核算不检了,我的上门还能照常吧?”

我解释道:我们也在等通知,没有说取消。

她回,如果要是这样,隔离根本没有意义。我跑出去的责任我不负哈。

我马上和东辛房街道办事处联系:明天到底做不做?如果不做,我就要报上门了。保险起见,做了两手准备,我还是提前一天报了次日上门,如果第二天大规模核酸不采了,我又没有报上门,那后果不堪设想…

当天晚上10点40分,悬在心里的那块“石头”终于,落地了,第二天照常开采,只不过是半天。30号早晨8点,我们见到她时,她的情绪还是挺激动的。这时,说什么她可能都听不进去,我只能任她宣泄。待她稍有平伏,我诚恳地检讨了自己的失误,“没耽误您啥事吧?实在不好意思,都是我的错,是我给您报错了,让您查不了健康宝了。现在我已经把您的身份证号改过来了,下次核酸检测肯定不会有问题了。”

得到了阿姨的原谅,可我也不能原谅自己。因我输错的一个数字,让在隔离期的居民心里总是悬着那根弦。本来她居家就已经很紧张了,没有及时看到自己核酸结果,肯定会很着急。这次教训,让我长了记性。相比之下,我们个人的事没有大事,群众的事没有小事——桩桩件件都得放在心上,尤其在疫情嚣张时刻。

“就说这三天两检吧,不夸张地说,那时一天得说100遍,只多不少”,韩萌继续说:来个人说自己弹窗了,你得问,你都去哪了吧。如果没有到访过中高风险地区,就要三天两检;如果到访了,就要“14+7”。来个人就得说这些话,听不明白的,就要多几句解释。4月末最后两天,弹窗的人特别多。有路过京西商务中心的,我就得给解健康宝。涉及弹窗,所到的地方不熟的、地儿又偏僻的,还要现查管控口径。有弹窗的,都要一个个地说。关键是不光服务我们本社区的居民哪,龙门来的问你,你得回复一声;买菜路过的来问了,你也不能拒绝不是?太乱了,事也太多,有时精神没法集中,所以出现了误报身份证号码的事儿……

五一假期,社区居委会内外整天闹闹哄哄,一天接一天没断过。社区里每个人几乎都崩溃了。听韩萌的讲述,恍若画外音,我的大脑接连闪过无数画面——

矿建街268号院居民因为到过物美大卖场地下美食城,而准备“14+7”自我居家隔离时的购物情景。

社区工作者们在各个核酸检测采样点维持秩序时,一一解答居民来访和询问时温和的表情。

龙苑一个“次密”孩子打电话报备、主动居家时清纯的眼神。

龙苑大叔到访过顺义沟北、而被居家隔离之初带有不满、泄愤的手势。

……

“好在我们一关一关地都闯过来了。十户居家隔离的现在全都解封了”,韩萌的语音明显清亮了许多,并不时流露出作为社区工作者的自豪和自信。我忽然想,她、他、他们,不就是圈门社区抗疫故事中的主角吗?

一个个普普通通的社区工作者,构成了全社会健康与平安的屏障,铸就了“抵御病魔的血肉长城”。在没有硝烟的这场持久战中,他们是为我们社区居民遮风挡雨的贴心人,毫无疑问也是“奋战一线的英雄”,是我们心中“最可爱的人”。

连续三周的采访和交流,我被自己社区的抗疫故事及工作者们,不断地感动着。

圈门社区,特别是这一个多月的时间,上上下下,凝心聚力,为尽早阻断疫情链,科学精准落实防控措施,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等,做了大量工作,并处处体现着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敬业精神和奉献情怀。在我看来,他们无论组合成怎样的“作业”集体,都必然散发着独特的光彩。因为,他们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最好诠释者和最美践行者。他们每个人都很了不起。

此刻,高奉强书记的话犹在耳畔:细心、耐心和体谅,是我们社区工作者必备的素质;为了辖区百姓,我们必须要冲在第一线;社区的抗疫,说到底是上级领导单位指挥到位,居民觉悟不断地在提高……

在每一位接受采访者的面前,我能感受到来自他(她)们由内而外的精神高度和思想境界。所以,为心中最美的社区工作者,我愿以笔墨的形式,倾吐这份诗情,表达这份敬意,并以他们为榜样。当我以社区工作者名义完成了百行叙事诗时,我实实在在地感觉到了:我就是一位社区工作者。我已经站在了他们中间,成了他们队伍中的一员。我也将作为一名朗诵者,站在更大的舞台,诵读他们,赞美他们。这个时代因为他们,而更加温馨祥和,更加绚烂夺目。为此,我骄傲!

作为社区工作者/防疫抗疫是头等大事/我们和三个年头的“五·一”/种下的忙忙碌碌/种下的每一天/都成了节日/每一个节日都写满了/“劳动者”的奉献……

“圈门”这片阵地/因为我们的值守而没有失守/京西的这片“绿水青山”/我们守得住/首都的西大门/我们守得住……

——这就是圈门社区工作者们赋予我的情思,赋予我的感动,赋予我的灵感。

2022年6月1日定稿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