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淑琴
不论在平淡无奇的日子里,还是在匆匆流淌的岁月中,文学都是明艳绮丽的霞光,使具体的生活和抽象的岁月都充满了神奇的魅惑。正如作者的名字,木霞,沐霞,一个女孩儿,沐浴着文学的霞光,一路走来,使人生披上霞的光彩,自己也成为霞中一族。
王木霞,笔名王沐霞,是门头沟区作协理事,副秘书长,京西资深的作协成员和文学爱好者,这种资深是名副其实的。二十余年来,由于工作关系,阅读和编辑过不少木霞的散文和诗歌,也见证了她在文学道路上不断成长的过程。近日,当我打开她发来的散文书稿,看到分成五辑的一百零八篇文章,时间跨越开阔,内容丰富多彩,情感真挚淳厚,让我为之震惊。
首先,她的文学情怀和勤奋精神让我感到震惊。木霞高中毕业后,在职读了电大中文系,又读了北京市委党校行政管理本科班,在审计局工作期间,还考评了审计师职称。她在职期间对于专业知识的学习和认真履职是融为一体的,诸多奖励和岗位的变迁说明了她的优秀。退休之后,她也丝毫没有放松学习和工作。为追求文学艺术,参加了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的文学班,还两次参加北京老舍文学院的基层作家班,作协组织的诸多讲座她从不缺席。除此之外,老干部局组织的老年大学书画班她不仅坚持学习,而且很见成效。书法写得像模像样,牡丹画得不仅娇艳,还仿佛溢出芳香。可以说,她的学习精神执着,成果显著。
木霞的工作经历也很丰富。职业生涯从插场当林业知青开始,约等于林业工人;后来做服务公司大台、王平村等基层饮食店的售货员、出纳员、库房管理员,她的散文记载了还曾于正月十五前,在寒风中坐着手扶拖拉机去山村卖元宵;1986年起,又先后到审计局和区委政法委工作,2012年以副处调研员身份从政法委退休。退休之后又受聘区工会,还担任社区党支部书记,等等。加上个人生活的内容,恋爱、结婚、生育、赡老......真可谓一路的充盈与丰满,一路的拼搏与繁忙。大多数人都会将人生淹没于繁杂和劳累的波涛之中,木霞不仅没被淹没,而是以饱满和鼓胀的激情,驾驭生活与命运的风帆,乘风破浪,抵达精神世界理想的彼岸。
文学是情学,是超拔于现实之上的生活和情感的记述和表达,属于精神生活的层面。芸芸众生,有文学情怀的人终究是少数,木霞就是其中之一。她在人生旅途的跋涉中,用散文生动记述了那么多亲身感受到的,带着时代印痕的事件和人物;记述了那么多温暖的、震撼人心的美妙情思和真实忧乐;她充分调动人生经验和情感,勾画出诸多生活的侧影。这种境界和作为,没有文学情怀的人做不到,不具勤奋精神的人也同样做不到。读木霞的散文,有这样几种感觉。
一、深切的原乡感
乡土,意味着地方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原乡,即真正的故乡。即使身体离开了,心灵却一直挂念和眷恋的地方。所以,乡土引申出乡愁。故乡的山水与人文都必然留下许多乡愁。乡愁是铭记故乡的精神灯塔,记述和抒写乡愁,是文学创作的重要内容。
大台地区是一条沟,是典型的农村和煤矿混杂的一条沟。山上原是这里的山民世世代代耕种的土地,山沟里是京煤集团的大台煤矿和木城涧煤矿所在的矿区。由于长期开采煤炭,造成严重的地下采空,水干了,树死了,苗枯了,土地无法耕种,因此,上世纪的六七十年代,这里的农民全部农转非。沟里以前管理农户的组织“大台公社”完成了使命,予以取消,只剩大台街道办事处,下辖十五个社区,包括村庄。先是农业成了历史,如今,由于煤矿的关闭,采煤业也成为带着颜色的过去进行时。
木霞就出生和生长在这条叫做“大台”的山沟里,大台沟的“桃园村”就是她的“原乡”。母亲说:“过去家里一年只靠三个秋过日子,山杏秋、樱桃秋,核桃秋。”这是这条沟过去的农业生态。“我家住在京西大台桃园村铁路边,每天都能看见一列列客车、货车经过家门口。”因为有煤矿,所以通火车,除了运煤的货车,还有载人的绿皮火车,这是当时的工业生态。
树是村的魂。“不知什么时候,也不知什么原因它从石砌的山墙缝里探出头,倔强地由北向南,由小渐大,一路艰辛,历经数百年。没人去理会,也没有人去考究,它为何斜着生长,是先天不足营养不良,还是它的顽皮,长成了一棵令人不解的风水树。倾斜犹如一条横空出世的卧龙,横亘于村中央。”——《村中逝去的卧槐》这是作者对原乡老树的描写,寄托对老村老树的深情怀念。
煤矸石是煤矿必然的产物,矸石山是矿区特有的风景。“我家对面有三座矸石山,其中东西两座都先后完成使命退役了,中间的一座我是看着它渐渐长高的。每天从早到晚,矸石山脚下的翻罐笼里,煤车来来往往,嘟嘟的信号声、咣咣的撞击声和煤矸石哗哗的滚动声在群山环抱的小山村中汇成了特有的矿山交响曲,并伴随我长大。”——《矸石山上的小煤车》只有在矿区生长的孩子,才会有如此深切的感受。
和大台沟悠久的煤业历史有关,具有四百多年传承经历的古幡会和古幡乐不仅是这条沟的特色传统文化,并且被列入国家和北京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受到诸多国内外民俗专家的青睐。木霞多篇散文记述和描摹古幡会,介绍这项传统文化的历史背景、古今盛况、趣闻轶事和精神内蕴。
大台地区还有着不可忘怀的民族仇恨和光荣的革命传统。《荒冢疑云》写的是木霞每年清明节都跟随父母到山上祖坟扫墓祭祖,“祭奠完毕,本该打道回府,可是我家还有一个老坟地,大家还要到那里去……当其他人陆续坐下休息时,我却看到父亲一个人拿起铁锹下到另一块地为一个坟头培土、押纸,还在那里默默地站立一会。我不明白,为什么那里只有一座坟头,为什么别人都不去,这人究竟是谁?”“渐渐地我大了,懂事了,母亲才慢慢给我讲了这座坟头里血泪般的故事。那是一段不堪回首的往事,是父亲心中永远的痛。”
“父亲23岁那年,经人介绍与板桥村一位刘姑娘一见钟情,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和她那腼腆的微笑都深深吸引着父亲那火样的情,炽热的爱。门当户对,孩子同意,家长满意,皆大欢喜,这门亲事定了下来。可是,正当双方准备成亲时,突如其来的灾难降临了。
一天,日本侵略军疯狂闯进了板桥村,人们四处逃命,腿脚麻利的都向后山上跑,因为那里有树林,还有山洞;年老体弱的则东躲西藏,地窖、猪圈、水缸……可怜的刘家姑娘在逃离中与家人走散,一双小脚摇摇晃晃艰难地走在山路上,不幸被日本兵追上,生拉硬拽将她拖到村头的一间破房子里。姑娘哭天喊地,奋力抗争。叫天、天不灵,喊地、地不应。几名兽性大发的日本兵,像饿狼扑食一样摧毁了这如花似玉的姑娘。不仅如此,杀人不眨眼的禽兽,临走时竟将
姑娘活生生给劈了,扔进了炉坑里……”
原来,荒冢里埋的是令人发指的、永世不能遗忘的深仇大恨,后人必须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木霞父母那淳朴宽厚善良的人格又让人从心底里感动和崇敬。
有侵略和杀戮,就会有反抗。《代号02的使命》写的是一位隐蔽战线的英雄,木霞的堂哥王木铎1942年11月经本村地下党介绍,到日本煤炭株式会社大台煤矿机务室,成为地下党安插在那里的代号“02”、化名“孔英”的话务员。利用转接电话,窃听敌特机关通话,随时关注日伪军在平西地区调动情况,为晋察冀边区第三分区(后改为第十一分区)宛平情报站提供敌情动态。
1942至1944年,日伪军多次进平西山区扫荡,每次都是他提前两个半小时发出情报,致使日伪军几次进山扫荡不仅都扑了空,还被打得丢盔弃甲。他还与三名地下党一起绘制出大台地区日伪军据点地形图(上面标有日伪军人数、头目姓名、武器装备、炮楼结构、围墙高度宽度、电网开关位置等),为我军三次攻打大台日伪军据点取得全胜,起到了积极作用。只有在影视剧中看到的,惊心动魄的隐蔽战线的英雄故事,原来就发生在我们身边,英雄原本就是我们的亲人。
木霞还采写了《参加过延安保卫战的红小鬼》,即大台地区青年农民刘望水在抗战时期,参加了安家庄李文斌组织的抗日队伍。在李文斌的帮助下,参加了八路军,后辗转到延安,成为首长的警卫员,又先后参加了延安保卫战和解放大西南战斗,身负重伤、九死一生的真实故事。
从自然生态,到人文历史;从传统文化,到红色传奇。木霞用她的散文呈现了一个鲜活立体、具有浓郁地域特点的故乡和原乡。
二、坦荡的真诚感
散文是一种非虚构文体。作者、场景、事件、人物,包括情感,都应该是真实的,都是实际生活中发生的,值得记述,让人心动的内容。这种生活的真实经过作者心灵的沉淀,用文学的方式进行表达和抒写,实现生活审美的飞升。纵观木霞的百余篇散文,文章中的地域、场景、时间、人物、事件、情节,都是实实在在的真实,都是能够让人感动的真实,作者从这种真实中体现对于生活和读者的实实在在的真诚。
古人说,修辞立其诚。诚,即真诚。真诚是以真实为基础的。只有真诚,才能打动人,才能使人的灵魂得到抚慰和撼动。木霞散文的真诚,不仅体现在真实上,还有一种自省的真诚。譬如,《一粒纽扣》《奶奶墓前的沉思》《内疚》等都属此类作品。《一粒纽扣》写的是儿时在姑姑家玩,被角落里的一粒漂亮的小纽扣深深吸引,不自觉地装进了自己的衣兜。回到家里被母亲追问时,说是在路上捡的,但惊慌的眼神已经暴露了心中的秘密。母亲语重心长地教诲使小女孩儿心里惴惴不安,竟不敢看姑姑的眼睛,终于把小纽扣放回到了姑姑家的原处,一颗幼小的心灵才得以平复。作者为人母之后,还把这个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故事讲给孩子听,教育孩子从小要诚实。
《奶奶墓前的沉思》除了抒发对奶奶婆的怀念,追思善良的老人对隔辈亲人那种“无代价的付出,和心灵深处溢出的爱”,作者心中还有一份无法弥合的歉疚。老人怕重孙子坐在地上着凉,用碎布为孩子拼接屁帘儿的时候,木霞说了一句:“什么时候了,哪儿还有围这个的,多寒碜。”至此,老人停止了手中的活计。老人去世后,木霞发现了老人精心拼接,却没有完成的作品,针还在布上别着,一种自责和内疚油然而生。
《内疚》讲的是自家的孩子和邻居家的孩子玩耍,平时对这家邻居很尊重,但邻居只给自家的孩子买了冰棍,作者心有不快,把自家孩子带回家。当孩子不进家门之时,作者认为孩子不懂事,推了一把,致使孩子的脸撞到门上的木楔子而受伤……后边内容不用再叙述了,都是作者慢慢地愧疚。作者在这篇文章的开头就说:“人的一生都会犯错,或多或少;都会经历悔恨和内疚,或深刻或平和。那些歉疚之情,随着时间的推移,会被冲洗得越来越淡,甚至已经被我们慢慢忘记。但是由于伤害亲人而产生的心底的痛楚,却是很难用时光来抚平的。至今,十几年前的一件错事仍历历在目,时时刺痛着我的心……”
古人圣言“吾日三省吾身”,但真能做到的又有多少人,因为自省和反思是揭自己的疮疤。但是,真正有自省精神和能力的人,才是最智慧、最强大的,只有不断修正和完善自己,才能使人格完美,才能使道路长远。具有这种自省精神的散文,则体现了作者高层次的真诚,才是最能打动和震撼人心的。
三、鲜明的时代感
散文是岁月和时代的投影,具有时代感的散文才有厚重和纵深感。从把母亲给全家人补袜子用的袜板当成小汽车,在窗台和炕沿上推着玩,到平时像个大海龟一样静卧炕边,过年时派上用场的“小石磨”;从去供销社买回二两麻酱,边走边用手指往嘴里抹,到为了买肥肉,提前很长时间排队,又被人加三,感觉的无奈;从没有冰箱,还要防止老鼠和野猫偷吃,过年的年货只能放在一只荆条编的篮子里,挂在房檐下,家家屋檐下都吊着荆条篮儿,成为过年时的风景,到逐渐被淘汰的“小饭桌”“大蓝柜”……木霞笔下的这些篇章有着强烈的时代感。时代不是一个人的,也不是少数人的,是所有人的时代,所以,这样的散文就能引起广泛的共鸣和共情。
这些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文字,有些描摹和抒写准确、细腻,所以生动。譬如“时间不长,小伙伴们三五成群蜂拥而至,面对小山一样的垃圾堆,一双双小眼睛在上面闪电般地搜索、寻觅着,当发现较大的煤核便如鹰一样俯冲过去,伸出一尺来长的耙子将煤核扒拉到身前,敲敲打打,把上面的煤灰去掉,只剩未烧透的黑煤核。然后捡起来,扭头看背篓,抬手朝后一扔,煤核就应声进到背上的背篓中,这动作比投篮还准。特别是发现玻璃瓶、旧书、铁丝之类的物品,眼睛立刻泛光,行动更麻利,手脚并用,将物品抓到手里,如获至宝,脸上情不自禁地绽放出得意的笑容。因为它们都可以卖钱。有时捡到自认为宝贝的小物件如旧玩具、发卡、亮光纽扣之类的还要给小伙伴们看,得意地显摆一番,兴致而归。”(——《由煤核想到的》)
过去,凡是家庭不富裕的孩子几乎都有这样的经历,今天读来,都会有一种苦涩的亲切。但这样的生活经历,又给了人生什么样的滋养和馈赠,每个人的答案各不相同。
“一大早,家中的煤火就开始忙上了,一天中不再用煤末封火,而是用尚好的硬煤块续火。不等煤火乏了,就又填进一些,火苗撒着花儿的往上窜,炉火总是红红旺旺的!”——《年夜饭》这段文字中的“用煤末封火”“用硬煤续火”“火乏了”,这三个词汇特定的含义大概现在的年轻人不会懂,因为,这不仅是地域特有的,也是时代特有的。就像地下亿万年前的煤层,需要挖掘和开采,才能点亮它深长的意味。
木霞的散文还有不少特点,如浓郁淳厚的情感,包括爱情、亲情和友情,母子情、父子情、姐妹情、兄弟情、恋人情、同学同伴情,等等,都被她写到了,而且都有感人之处。她的诸多文字也很美,是那种自然之美,譬如窗上的冰凌花等等。因为木霞也写诗,所以,有的文章和段落自有诗的意蕴和情感激荡。
木霞的百余篇散文几乎都是千余字,有的可以进一步拓展深度和广度,有的应该在语言和细节上进一步精雕细琢,有的文章题目缺乏准确和空灵,有的结尾显得草率和生硬。但这些不足,通过努力都会得到克服和改进。
木霞有着阳光般的品性,正直、善良、真诚、笃实,永远正能量;同时也有坚韧不拔的精神。坚信,在文学的道路上,她定会越走越远,她的人生,也定会如霞一般璀璨和瑰丽。
是为序。
2022年8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