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淑琴
新世纪以来,北京开启援疆大业,我多次参加北京作家代表团到南疆和田开展文化援疆,除了给当地中小学讲文学课,还采写援疆内容的报告文学,有的编入书籍,有的在报刊发表。《文艺报》2020年6月10日发表了我参与文化援疆的体会文章《天下没有远方,人间都是故乡》,人民网转发。
2021年5月9日下午,我陆续接到北京老舍文学院、北京文联和新疆和田地委宣传部领导打来的电话,让我到和田承担一项采写任务,时间紧急,马上出发。当时我还没吃午饭,就赶紧拔了电饭锅的插销,打车赶到大兴机场。在大兴机场的楼梯上,我在朋友圈发了一张自拍:“打起背包就出发。”没说去哪儿,但心底充满了使命感,但也同时想到,这次采写不同以往,充满了挑战,不仅时间紧迫,而且领域陌生,很多细节纵横交错,事件典型,涉及面广、人多,社会影响非同一般,必须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迎接挑战,努力完成这项艰巨并光荣的任务。
半夜到达乌鲁木齐,睡了两个小时,又登机,凌晨到达和田。
四月的最后一天,南疆和田,六岁半的维吾尔族男童小麦整条右臂被拖拉机传动轴截断,为救治小麦,保住右臂,一场紧急救援行动就此展开,就连即将起飞的飞机,都因此掉头和改航。一个个平凡英雄完成了从和田到乌鲁木齐横跨1400公里的生命接力。
在王凯副部长和杨洁同志的带领下,从事件的源头出发,第一时间到受伤男孩所在村,开始采访村干部和当事人,到男孩家里采访家人,并到事发现场,仔细察看了现场状况,并且拍下了那个横在地头的肇事拖拉机,认真了解了拖拉机的构造、部位及作用,了解了事发时的详细情况。当时我想,必须到现场,只有到事发现场,才能有真切鲜活的感受,抒写才能真实准确,作品才能有现场感。
了解了事发地情况后,又开始紧锣密鼓地采访各个领域事件的参与者。从组长到村干部;从便民警务站站长,到110指挥中心;从华新团结医院到和田地区人民医院;从院长、主任到当班医生、护士;从和田地区公安局机场分局的领导和民警,到和田机场的党委书记兼总经理;从当班飞机的机长到乘务长……六天的采访有很大的信息量,每个部门每个人的作为都是救援接力中的重要一环,链接了整个救助过程。我做了认真的梳理,大概有20几个环节,环环相扣,环环扣紧,用最普通的一句话说,就是没有一个环节掉链子,并且为后一个环节奠定了基础。
从事件的发生地开始,非常紧张的采访了六天时间。这次采写过程确实很紧张,一刻都不休息,每天都很累,但每天的感动抵消了疲惫,让人觉得精神振奋。
在还原事件、接触当事人、倾听和抒写这次救助事件的过程中,深切感受到新疆各界、各族人民的善良友爱,朴实无私的人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新疆的社会生态越来越好,社会文明程度越来越高。采访到的每一个人都有一颗朴实的爱心,都有一股火热的激情,都有对于生命的敬畏与佑护的虔诚,都有一种奉献与担当的自觉和主动。所有这些,都激励和激发着我的创作欲望,都鼓舞和提升我的采写干劲。我想要在最短时间内完成任务,尽快把这件新时代震撼人心的故事讲出去,感动和激励更多的人。
事件就像一部生动的影视剧大片,在我的心头一幕接一幕的上映。每个环节都很重要,但不可能用同样的笔墨描述,文章是有重点的,在我看来事件过程中最关键的、最感人的还是让飞机掉头“改航”,这是极其罕见的,一架做好一切准备工作马上要起飞的飞机,为了救助一个孩子可以掉头回来,并且改变航线,这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所以,我认为,飞机“掉头”、“改航”是事件中最具典型意义的章节。孩子到了机场,能否在最短的时间内把孩子送往乌鲁木齐救治,这是救援路上的重中之重。如果这架飞机照常起飞,孩子就错过了断臂救治的黄金时间,就会造成终身残疾,或者危及生命。那天,机场党委书记、总经理田炜正在值班,当他听到分局值班民警向他汇报这个情况时,他一把扯下衣架上挂着的反光背心,套在身上,一边往外跑,一边想:“飞机已经推出,不到5分钟就要起飞了。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孩子断臂再植的有效时间只有几个小时,飞机必须停下来,这是孩子唯一的机会。”在简单问过情况后田炜立马协调,让飞机暂缓起飞。他最清楚,一旦起飞了,再落地就很困难,而且也会错过时间。他抓起对讲机,立即向塔台喊话,并得到了南航有关部门和当班飞机机组的大力支持和配合。真的太惊险了,飞机被拖回来,重新开舱门,接送孩子上机,冒着风险改变了航线,乌鲁木齐机场提前选择最佳位置降落,节约了时间。在飞机上,还有乘务长等人的悉心照顾,有飞机上所有旅客的关心和支持,各个岗位上的人在方方面面做了细致的工作,每一个细节都值得展现。在写这些情节的同时,我特别注意呈现这些人物的背景和内心,使情节更有景深和厚度。
在新疆和田地委宣传部和有关部门的支持下,除了采访,我还搜集参阅了有关资料,一切素材收集就绪,我认为这篇作品需要“趁热打铁”,因为报告文学既要有文学性,还有一定的时效性和新闻性,必须努力用有温度的文字,以最快的速度,讲好这个中国故事,讲好这个新疆故事。让更多的人被感动和感染的同时,让全社会更了解新疆和新疆人民,感受到新疆的朴实民风和文明和谐的社会生态。也是我在报告文学中写的那段我最为深刻的感受:“这样一场撼动人心的重大事件,却无人策划与导演,没人组织和指挥,涉及的所有部门和每一个人,都是发自内心的自愿和主动,都是心甘情愿的奉献和担当。所有的一切,都是那样自然而然,就像一株小麦从生长到成熟那样天经地义。因为,今天的和田,今天的新疆,早已不是昔日的荒漠。今天的土地是那样的肥沃,今天的风雨是那样和谐,今天的籽粒是那样饱满,今天的秧苗是那样的茁壮,今天的良好生态为小麦的护佑与生长备足了墒情,致使所有的拔节都铿锵提速!”
回京后,我抓紧时间,用一周完成了这篇报告文学。非常感谢《北京文学·精彩阅读》在2022年第五期头条“现实中国”栏目发表了这篇报告文学《改航》。
《改航》发表后,我买了一批刊发此文的《北京文学》杂志,寄给我采访过的单位和当事人,觉得这样既是对这些平凡英雄们 的尊重和感谢,也是作者的责任。
读了《北京文学》发表的《改航》,和田机场党委书记、总经理田炜在通话中对我说:“报告文学真实生动地记述了这件事的经过和每一个环节和步骤的具体细节和生动场景,以及所有参与者鲜活的形象、善良的人性和担当奉献精神,体现了人间大爱和当今和田的文明生态,读后很感动。”
南航当班机长汤辉忠发来的微信说:“随着文章的一步步发展,当时的一幅幅画面接连不断地出现在我的脑海中,既生动,又形象,无处不展现祖国边疆的美好,以及事件中一个个紧张的场景,众人齐心协力的救助的场面都一一重现在我的眼前,字里行间都牵动人心,都激动人心,谢谢马老师,写的太好了。”
和田地区人民医院骨二科主任、主任医师艾尔肯·日介甫发来的微信说:“马淑琴老师通过生动的文笔真实还原了小麦被救治触目惊心的每个时刻,一个个平凡的人做着平凡的事,对自己所从事专业的热爱和坚持,创造了不平凡的奇迹,充分体现了新疆各族人民坚如磐石般的团结,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艾尔肯主任还给我发来了他为小麦作右臂康复训练的视频,我在回复中说:“简直无法想象,完全断掉的右臂通过手术和康复训练,恢复得如此之好,太棒了!艾尔肯主任辛苦了!”
和田地委宣传部副部长王凯读了报告文学《改航》,写下这样的评论:“远在北京的马淑琴老师,得知新疆和田地区社会各界同心协力救助维吾尔族7岁男孩断臂再植的事例后,第一时间出发赶赴出事现场,对救助的全流程进行了实地采访,撰写了报告文学《改航》。《改航》生动鲜活地再现了救助过程的具体细节,反映了新疆和田地区各族人民团结互助的生动实践,充分彰显了人间大爱。通过该作品,人们深切感受到新疆各界、各族人民的善良友爱、朴实无华、充满真情的人性光辉,感受到新疆和田地区社会生态越来越好,社会文明程度越来越高,基层社会治理结构越来越完善、发挥作用越来越充分,对于引领人们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积极意义。”
除了以上这些对报告文学认可、肯定和热情鼓励的温暖文字,《北京文学》还发了公众号,并被《学习强国》转发。特别是去年10月,电影《平凡英雄》上映后,《北京文学》又发公众号,《新京报》记者就报告文学《改航》对我进行了专访,发表了题为:“《平凡英雄》与《改航》共情:这场‘极限救援’就是大片”的报道。
《改航》被收入中国作协创研部选编,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2022年中国报告文学精选》,还列入了《北京文学》推出的“2022年度中国当代文学最新作品排行榜”。无疑,都是对我的极大鼓励。
这篇文章的采写,对我来说,是一次重要的文学实践,虽然有所收获,也还存在不足,有待于在今后的实践中继续努力。
2023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