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占英
暑气灼人的日子,择一处清凉而居是件美事,今年盛夏我们一行四人来到依山傍水的天河水村。
7月22日我们乘车行至村口,映入眼帘的是一块高大厚重的石碑,上面写着“天河水村”几个红色大字。老辈人用“天河水”给一个村庄命名,毕竟有他的来意,我听到天河水村名直觉是透亮、清爽、自然,是个天选之地。
正值伏天,这里的气候与城区判为两个世界,一个高温难耐,一个清爽宜人。村庄的夜晚,满天的星星数也数不清,就连罕见的北斗七星都是那样自然的挂在夜空。
我们过了几天神仙般的日子,没想到一场百年不遇的洪水打破了惬意的生活。大雨是从7月30日凌晨开始下,干涸的河道瞬间被河水充斥,夜晚河道翻滚的水声像战场上擂响的战鼓。7月31日一早洪水爆发,整个河道的水像海浪般卷起高高的泥沙奔腾咆哮着。那块写着“天河水村”的厚重高大石碑不知何时被洪水冲走。狂妄的洪水奔涌,肆虐地冲撞着河堤。道路两侧的电线杆躺倒了,通讯设备坏了,很快村庄停水停电没通讯,一下子天河水村与外界失联了。面对百年不遇洪灾险情,天河水村民展开互助自救,呈现最原始淳朴的民风,不等不靠大家携手共度难关。
一、互助救援温暖情长
从接到7月29日至8月1日特大暴雨警示,天河水村干部日夜坚守。7月31日夜晚,他们打着手电沿着河堤巡视,发现河道有多处溃堤,特别严重地段是胜利村的变压器,它距离溃堤较近,若倾倒定会触电伤人。两个村的村干部发现险情,紧急安排村民转移。
8月1日清晨四五点钟,胜利村的干部挨家挨户把村民从睡梦中叫醒,嘱咐村民只带随身物品立即迁往天河水村民委员会。这边天河水村干部立即腾出办公用房等,想尽办法安顿胜利村村民。就这样天河水村委会先后来了69名胜利村村民,这些人中大多是老人和孩子。因为出来匆忙,村民有穿雨鞋凉鞋的,有背包和只身前往的,大家集中在一起虽然安全了,但心情还是很紧张的。
天亮时,天河水村民得知胜利村民避险来村委会了,纷纷到村委会认亲领亲。这样投亲靠友走了一大部分人,剩下的人有的是不想麻烦亲属坚持在村委会居住。这期间天河水村民有送吃的,有送药的,傍晚还有送折叠床的、有送铺的盖的。大灾之年天河水村民与胜利村民,就这样互助救援友爱相帮共度难关的故事就开始了。
二、困难重重生活自救
7月31日洪水爆发,随即停水停电没通讯,天河水村与外界失联,村民克服困难积极开展自我救助。
自制油灯
停电了,想想夜晚河道里石头磨石头的挣扎声,加之伸手不见五指漆黑一片,不知洪水何时再度爆发,我们内心极其恐慌。此时84岁的母亲,看出我们的焦虑,她提议自制油灯。我和先生拿油找碗,保姆郭姐进屋找线。母亲看见儿子将花生油倒入碗里,她一边捻着线绳一边说:“把油倒入盘子里好放灯捻。”
一会儿的功夫,母亲将捻好的线绳浸入盘中,用打火机点灯捻,可是点了几次也不着。母亲觉得线绳可能不是纯棉的,于是她又找到一块白布,将其剪成细条捻成灯捻。这次是我先生用打火机点灯捻,可是点了几次,手都被火燎疼了,灯捻也不着。真是奇了怪了,难道这白布也不是纯棉的?母亲见状,她命郭姐去卫生间拿手纸,只见她撕了一块手纸上下捻动着,她将捻好的灯捻浸入盘中,母亲用打火机点灯捻,这一次手纸做的灯捻居然着了。母亲带着我们制作的花生油灯亮了,灯光虽然暗淡,但照在我们每人的脸上是喜悦,照在我们心里是希望。
节约用水
洪水爆发前的7月30日晚上,一名村干部特意来家里告知,可能要停水,让我们提早接水备用。母亲让儿子刷缸接水,我和郭姐找出家里的锅碗瓢盆。那个时候外面下着大雨,我们在院里和厨房接水,总觉得没有必要,可是母亲监督着我们干活,我们不敢偷懒。7月31日一早洪水爆发,母亲又让儿子接了两缸水,这样我们有了3缸水的储备,心里不慌了。
停水了,平时不知节省用水的我们开始精打细算。因为停水可能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我们接的都是可食用的水,用这种水直接冲马桶太奢侈了。于是我们攒衣服一起洗,用废水洗墩布、冲马桶。就这样节约着用水,缸里的水只少不增。
我们听村里人说,胜利村(这个时候村庄已经安全)有山水流过形成小河,可以在那里洗衣服。于是我和郭姐拿着要洗的衣服和盛水的桶兴奋地去河边洗衣服。
此时洪水已经退去,到河边洗衣的人很多。这里水面不宽,经过一道道山梁流下,水清澈见底,但水是冰冰凉凉的。郭姐让我把衣服递给她,见她把衣服浸在水里。我忙喊:“郭姐,拦住衣服,可别顺水溜走了。”郭姐笑笑说:“莫慌,你看我在干嘛?”刚才郭姐用石头垒砌了一个小河坝,正好把衣服拦在里面。见郭姐娴熟地洗衣,我也不能闲着,于是我接了水在桶里洗衣,然后递给郭姐在河里投衣服。洗好的衣服郭姐让我拧干放在塑料袋里,可我哪里舍得衣服上的水,我得把它带回家,洗手或冲马桶。
来河边不仅洗衣还有接水的任务,装满了两个大矿泉水桶,我又把两个小点的水桶装满。河水浸湿我的脚冰冰凉凉的,怕着凉的小心思一闪而过,我不敢喊凉。心想,入乡随俗吧,别人能干的我也能干。
郭姐把两个大水桶牢牢绑在小拉车上,上面还挂了两袋子湿漉漉的我舍不得拧干的衣服。她在前面走,我在后面跟,我想帮她拉一拉。她说:“不用了,我是农村来的,有的是力气。你看,办法总比困难多,我们既洗了衣服又打了水,有水了,咱们晚上可以洗澡了。”
行至半路先生来接我们,经过胜利村,穿行了一段公路,回家要上一个大坡。先生在前面拉车,我在后面推车。太累了,我唱着劳工号子:“出大力呀!流大汗,出了力气,多吃饭啊!”攻上大坡,先生和郭姐都笑我。
中午先生炖了一大锅鸡肉加自采的蘑菇,我闻着香味破天荒地吃了一大碗米饭夹了好几块鸡肉。
烧柴做饭
8月2日,我们吃过早饭,想做壶开水,结果发现煤气没了。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遭了灾,停水停电没通讯。这下连做饭的煤气都没了,真的丧气。母亲劝慰我们说:“莫慌,院子里不是有柴火灶吗?好多年不使了,这回咱得发挥它的作用了。”
柴火灶是农村家家户户的必备家当,可是这些年煤改电后,屋里和院外垒的柴火灶基本都被拆除了,可我家母亲不让拆它,你看这回关键时刻还派上用场了。
母亲教我们点火容易,可一连下了几天雨,院子里码放的两垛柴火都被淋湿了。没柴火咋做饭?这日子过得咋这难啊!但母亲有办法,她叫儿子去仓房把破木板劈了。我从房间找来报纸当引火,这番操作下来总算能点火做饭了。一锅碴子粥,一锅炖排骨,几样拌野菜,我们的中餐还是很丰富的。
晚上我们在院里聊天,母亲说:“你瞧瞧,我带你们回趟老家,咋啥难事都赶上了!不过我们人都安全就是好事,咱们多想想好事吧。”我接话说:“这难事糟心事,只要您老人家在,啥事都能过得去,您说是不是?”说完,母亲点头笑了,我们也笑了。
三、浓浓乡情,感恩不尽
我们一家四口回乡避暑,没想到遇上这么大的洪灾。在吃住行不便的情况下,我们在天河水村感受到了浓浓的亲情乡情。
下北套二嫂子——王文花
二嫂子是我先生的本家。听他说过,每次回村的第一顿饭都在二嫂家吃。这次我也深深感到了二嫂的热情。
我们来村里的第一天中午是在二嫂家吃的饭,她为我们准备了一桌丰盛的菜肴,二哥陪着喝酒吃饭。二嫂几乎没有落座的时候,她总是起身围着桌子为大家服务。她手里拿的筷子似乎不是给自己用的,而是专门为大家夹菜用的。她生怕招待不周,还为我们准备了多种主食任我们挑选,那天我吃了一个喷香的野菜馅的菜团子。
第二天一早,二嫂子给我们送来亲自炖好的肘子,还送了自己摘好洗净焯好的人青菜、佳佳菜。
洪水爆发,二嫂惦念着我们,总是邀我们到她家吃饭。母亲岁数大不愿意出门,每次我和先生到她家吃饭,二嫂都给我们母亲和保姆带饭。
我们的院子里有一片菜地,那是二哥种的。有黄瓜、豆角、根达菜、小白菜、韭菜、倭瓜等。二嫂嘱咐我们:“自家种得菜放心吃。”黄瓜嫁接了许多黄瓜。母亲每天顺手摘一个,也不洗就这么抹擦抹擦吃了。后来,我吃黄瓜也抹擦抹擦不洗就吃了。村里的生活真好,能吃到这么天然的食物真幸福。
二嫂知道我们家里没有煤气了,她说:“这下你们也别开火了,咱们两家并一家都到我家吃饭。”母亲跟二嫂说:“我们就不过去了,在家烧柴做饭也行。”二嫂说:“一天两天可以,时间长了谁家也没那么多柴火呀。”
一会儿,二嫂给我们送来做好的肉和菜,转身离去。一会儿,二嫂在外面喊我家先生,说她找到煤气了,让拿着小车去拉。原来她回到家突然想起侄女家长期没人住,家里有煤气罐,她正好有钥匙,就这样我们又可以用煤气做饭了。
村里来电了,但我们的冰柜没肉了。可能是二嫂家冰柜质量好,停电五六天她家冷冻的肉却没有坏。于是每天二嫂给我们送做好的肉、炒河虾、肉皮冻等。有二嫂在,立秋日我们还贴了秋膘。
虽然村庄通水通电了,但因为109国道严重毁损,我们一时半会儿回不了家。二嫂因惦念我们母亲,毕竟老人年岁大了。这里距离市区远,万一老人身体不适,耽误治疗可麻烦了。二嫂听说从天河水村出发,绕道河北省再绕道北京能回门头沟城区。她想让儿子大刚(在放暑假)从门头沟城区出发,绕北京城区绕河北省来天河水村接我们。听二嫂这么一说,我真是感动。其实天河水村绕河北这一路段,因为洪灾路边躺倒许多电线杆,有的路段山石堆砌很危险。她舍得让儿子来接我们,真是大爱。此事母亲断然拒绝,她跟二嫂说:“再等等,道路安全了,等我家小儿子忙完公务,让他来接我们回去。”
我家住在天河水村的上北套,二哥二嫂家住在下北套,来我家要上一个大坡。他们一天天上来下去照顾我们日常,丝毫没有想过,自己已是七十多岁的老人,他们心疼人的方式真切淳朴。
上北套送水人——杨金国
发大水遇洪灾,每天河道里的水不息地流淌着。道路被冲毁了,电线杆被冲倒了。甚至把写着天河水村名的石碑也连根拔起,不知飘向了何方。而我们因为停水生活极度不便。为了节约用水,我们把水分成三部分,一是食用水,二是洗衣、洗漱水,三是废水,洗墩布、冲马桶。
我们虽然接了三缸水和若干盆装水,水接了不少,每天节约着用,但用水量还是挺大的。那个时候我们与外界失联,根本无处接水,也没有有关单位给我们送水,我们在这种困顿中度日如年。
一日临近中午时,有人敲我家大门。随后听到有人大声喊,“拿家伙接水来。”因为说话声音大,我们在屋里都听见了。纷纷走出家门,一看是村里的熟人,他叫杨金国。
杨金国开着农用三轮车,车上装着特大号的水桶。他一边给我们往桶里放水,一边嘱咐我们:“这水可不能喝,只能洗衣、冲厕所。”
我们接了一桶又一桶,经打听得知,水是他在河道里打上来的。想想洪水泛滥的时刻,他到河道打水是很危险的。听他这么一说,我们都不好意思接水了。连说:“我们的水够了够了。”他说:“没事,你们接吧。给你家送完水,我再给其他家送水,水没了,我再去河道打。”
天河水上北套的村民,家家用到了杨金国送来的水。他送来的水虽不清澈,但它金贵,是用钱买不到的,他让我们体会到雪中送炭的温暖。
大垭口带路人——郑德颜
7月31日一早洪水爆发,整个村庄一下子与外界失联了。这种事情别说我们没遇见过,连84岁的母亲也是第一次遇见。此时外界不知我们山里的情况,我们也不知外界的情况。
8月2日晚,我们几家人在外乘凉。有人说:“大垭口(门头沟与河北交接地段)可以打电话。”我们听后很兴奋,因为我们带着老人回村,家里的兄弟姐妹肯定惦记。听到这个消息,我们就坐不住了。想着天河水村到大垭口路途遥远,若徒步走得多半天。这时抱着孙子玩耍的郑德颜说:“我有车,但我不熟悉路,我开车行,那二叔(她叫我家先生)您得给我带路。”就这么说着,此事就达成了。
8月3日一早,村人得知郑德颜要开车带人去大垭口打电话,所以她家门口来了许多人。可是她的车只能坐5人,没办法,郑德颜就一一记下大家的电话,答应一定帮忙给家人报平安。
该出发了,郑德颜的孙子开始哭闹,非要跟着奶奶坐车。家人连哄带嚷把孩子拖住,她才得以抽身。
去往大垭口的路上,有破败的公路边上七扭八歪躺着电线杆,还有一段道路被碎石堵了,工人们正在抢修。我们在等待的过程中,见公路两侧的小河沟哗哗流着水,有的是顺着高耸的山石滑落形成了很高的瀑布。郑德颜说:“我车里装了两个空桶,一会儿回来,得在这里接点水,水太金贵了。”
说来奇怪,刚进大垭口,我的手机嘚嘚响起。我有信号了,大家的手机也有信号了。我先给妹妹打了电话,妹妹激动地说:“你可来信儿了!你没事吧?赶紧给大哥二哥三哥打电话,我们找不到你,都快急死啦!”我给儿子打电话,他说的第一句话是:“我的天呀!您您吓死我了......快点回家吧。”
大垭口是个宽阔地带,那里停了许多车。车下人头攒动,我们只有站在河北地界才能与家人报平安。这里有打电话对着视频哭的,有打电话打累了,站着站着蹲下的,各种情形都有。
先生与弟弟通完话,发现弟弟每天都给我们打好几通电话,那份担心可想而知。
郑德颜担心孙子在家胡闹,怕累着年老的父母。想打完电话赶紧回去,可她又不忍心催促大家上车。就这样,一来二去我们回到天河水村已快中午了。
四、组织关怀深入人心
防汛办预警:7月29日夜间至8月1日有暴雨到大暴雨,局地特大暴雨。接到通知后,天河水村党支部书记甄晓红与首农食品集团派驻天河水村第一书记莫琼,带领村干部日夜巡视,并及时安顿胜利村民到天河水村委会驻地避险。他们积极应对村里灾后断水问题,冒着危险带队寻找水源,协调解决运水车辆,有效解决村民吃水用水难的问题。
第一次见到甄晓红,是灾后她来家看望母亲,与她一同前来的还有驻村第一书记莫琼。甄晓红说:“老奶,灾后停水停电给您的生活带来不便,您有什么需求我们尽力解决。也不知何时来水来电,如果路通了,希望您早日回城区,那里会更安全。”第一书记莫琼说:“您老岁数大了,回村赶上灾情,有什么困难您说,我们一定帮您解决。”两个年轻的村领导,说话真诚,态度谦和。望着他们离去的背影,我们心里充满感激。
第二次见到甄晓红,是8月5日下午,在发放救灾物资的现场。我们跟随母亲来天河水村,只有母亲户口在天河水村。本以为发放救灾物资没有我们三人的,但我们收到的却是四人份的救灾物资。甄晓红说:“受灾了,凡是在家的都是天河水村的人,政府的救济一定发放到每个人手里。”那天我们收到8大包(一包2个)义利果料面包,12盒牛奶,4罐八宝粥,4根玉米,4根火腿肠,1箱(24瓶)矿泉水,1根蜡烛。
第三次见到甄晓红,是8月6日一早,她风风火火给我们带来好消息:说女儿一家已经离开上达摩村(灾情比较严重的村),安全到达斋堂住地。那个时候山里没有通讯,孩子为给家人报平安,找人通过卫星电话找到甄晓红,甄晓红接到电话立即告诉我们。得到孩子的安全信息,我们悬着的心总算放下。
8月7日我们领到首农集团捐赠的米面粮油、方便面、矿泉水、各种药品(止泻药、藿香正气液、云南白药、创口贴、酒精消毒液、碘伏等等)、防水手电筒+电池等。
之后我们先后收到政府、各单位、各界人士捐赠蔬菜、大西瓜、糖醇饼干、卫生巾等等。捐赠的各种物资只有你想不到,没有别人准备不到的。
一场洪灾百年不遇,我们遇到了。困境中,我们收到村人给我们送来自己地里摘的茄子、圆白菜、紫苏叶,还有酸菜、蒜茄子、兔肉。在这里值得一提的是,还有人给我们送来一只活鸡。这只母鸡在院子柴棚子处每天下一个蛋呢。母亲说:“村里人多实在,鸡还下蛋呢就送给我们,咱们可别杀鸡,咱得养着它,走时再还给人家。”
天河水村民亲历洪灾,在停水停电没通讯的情况下,不等不靠自救生活。在与外界失联的日子里,村领导冒着危险寻找水源,解决村民吃水问题。在与外界失联的日子里,邻里间真诚相帮,彰显淳朴厚道民风民情。历经灾难的天河水人,心中充满了爱,充满了情,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天河水人的日子一定会越过越好。
2023.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