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百花山》的头像

《百花山》

内刊会员

文学评论
202312/26
分享

慕仰高山积跬步

——诗人李文朝追寻毛泽东诗词创作之路的实践与探索

李增瑞

2023年,是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诞辰130周年。新年伊始,李文朝就把他酝酿多年的、一篇题为《走毛泽东诗词创作之路》的献礼文章落笔成章,呈现在读者面前。

这是毛泽东诗词研究领域的一个独特视角,是把毛泽东诗词研究与当代诗词创作实践相结合的有效探索。李文朝在这条探索的道路上跋涉了几十年,以他坚持走毛泽东诗词创作之路的信心和恒心,在其漫长的诗词创作历程中,洒下了一串坚实足印。

慕仰高山积跬步,自有同道为知音。李文朝的这篇献礼宏文在诗词创作队伍中引起共鸣,不少从事诗词创作和研究的作者和学者,以各自不同方式发声,阔述自己的认识与见解。大家认为,李文朝的这篇文章论点独特、论述精当、正当其时。在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历史进程中,倡导走毛泽东诗词创作之路,有其特殊和明显的现实意义。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会长陈晋看完这篇文章更是高度重视,充分肯定,并决定将其选入“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纪念特刊,国内各媒体平台发现这篇文章后也竞相发布传播。“走毛泽东诗词创作之路”,一时成为广大诗词爱好者和诗词创作群体的热门话题。

而作为这个话题的提出者李文朝,其思想源缘、创作经历、实践成果,也自然成为人们关注和探寻的焦点,正是基于这个焦点的吸引,笔者走进了他诗词创作的灵魂和过往。

传承毛泽东诗词的创作精神,把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作为崇高追求

毛泽东是叱咤风云的政治家,也是独领风骚、饮誉千古的杰出诗人。他一生酷爱中国古典文学,创作的诗词具有独特的思想内涵和艺术魅力,体现出一代伟人的政治情怀、民族气节和思想境界。毛泽东诗词感染和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成为人们感悟信仰、促发奋进的成长力量。

在毛泽东思想哺育下成长起来的李文朝,自然是这个力量的受益者。他对伟大领袖毛主席的那份至真、至纯、至诚、至爱的感情,是与生俱来的传承毛泽东诗词创作精神的基础。

1948年初春,李文朝诞生在山东梁山县黄河岸边的一个农家小院,那是新中国开国上将肖华和杨勇先后住过的小院,如今被列入“山东省第一批革命文物名录”。

李文朝在这个不同寻常的小院里长大成人,28岁的时候,已是山东省菏泽军分区的一名宣传干事,他的文学创作之路,是在毛泽东诗词的感染和教化下入门上路。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中叶,正在上高中的李文朝,得到一本《毛主席诗词》。他如获至宝,课余时间阅读背诵,熟记于心。尽管儿时就背诵唐诗,课本上也读了一些唐诗名篇,但他总感觉没有毛泽东诗词更亲切,更能引起心灵共鸣。从那时起,他便萌生了从事诗词创作的念头,他开始比葫芦画瓢,照着毛泽东诗词写诗填词,反映学校生活和社会见闻。毛主席在诗词中每行用几个字,他就用几个字。那时的创作,只是觉得有兴趣、有冲动。至于韵脚、格律等,都还处于混沌状态。但这毕竟是他诗词创作的入门和启蒙,是他后来文学圆梦的漫漫征途,真实迈开的第一步。

1975年,李文朝出版了他主编创作的第一部报告文学集《万丈长缨》。再加上他模仿毛泽东诗词,创作出了不少略见功底的诗词作品,当地作家感到他思维敏捷,想象丰富,语言生动,又幽默风趣,是块当作家的好材料。便鼓励他在文学创作方面谋求发展,并预测他将来一定能成为名作家。军分区领导知道后则不容分辨地说:“当什么作家?服从工作需要,好好写你的材料吧!”就这样,李文朝服从组织安排,搁置了自己的作家梦想,把自己的聪明才智全部投入到了中心工作上。因为工作成绩突出,他的工作岗位直线调动,从军分区到省军区,继而到大军区,后来又调到总政治部,行政职务也由连、营、团、师一路提升,直到跻身将军行列。

出于对毛泽东诗词的无比热爱,在部队工作的几十年时间里,李文朝始终没有停息过自己的诗词学习和创作。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他把时间化整为零,坚持精读细研毛泽东诗词,在毛泽东诗词艺术指导下进行创作实践,不断取得丰硕成果。他相继出版了多部古体诗词专著,还相继在中国现代文学馆和人民大会堂等地,举办过个人诗词作品研讨会。

伟大领袖毛主席的诗意情怀和学习创作精神,始终感染和激励着李文朝。军旅几十年,他痴迷诗词,笔耕不辍,每有时间必学诗,每有所见必构思,每有灵感必成章,如此日积月累,他的诗词作品如积沙成塔,积水成潭,愈积愈多,创作水平也不断提高。他把自己的“戎马生涯”真正走成了“戎雅人生”,他也因此成为了中国传统诗词创作队伍里的佼佼者,为自己在中国诗词界大成有位,积淀下了丰厚资本。

鉴于李文朝诗词研究和创作的骄人成就,他先后担任中国作家协会诗歌委员会副主任、文学工作者职业道德委员会委员,中华诗词学会第三、四届常务副会长,国务院参事室中华诗词研究院顾问。还荣膺“2015年度诗词中国最具影响力诗人”、“2021年度全国十佳诗词家”称号。他的多件手稿和著作先后被中国现代文学馆、中国国家图书馆和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收藏。他曾经担任我国传统诗词的最高奖“华夏诗词奖”第四、五、六届评委会副主任,“首届沈鹏诗书画奖”评委会执行主任。当代著名诗人、词学家周笃文教授在《李文朝诗词诗论选》序文中指出:“文朝将军不仅是一位才华横溢、气象恢宏的本色诗家,而且是一位学养深厚、论断精辟的评论家。他在当代诗词的定位与创新之论述上,常有别开生面、发人深省的真知灼见。”

传承毛泽东诗词的创作立场,坚持为时代而歌为人民咏唱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立场问题。我们是站在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立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我们的文学艺术都是为人民大众的”。他这样提出要求,更是这样带头实践。他始终把人民的主体地位贯穿于诗词创作实践之中,把人民大众作为自己诗词的主体讴歌对象。李文朝对毛泽东主席确立的创作立场首肯心折、铭记心怀,更是在自己的创作实践中循途守辙,身体力行。

李文朝是一位本色诗人,又是共和国将军,还是我党宣传思想战线的老战士和重要领域的领军人。他深刻领会党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艺方针,尊重不同价值取向诗友们的创作自由。但他始终秉持自己的文化价值坚守和人生价值追求。他坚定地认为,把握新时代中华诗词复兴发展的正确方向,就要传承毛泽东诗词的创作立场,坚持为人民大众的创作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方向。

他清楚地了解当代中华诗词创作多元化的生态现实,同时又不失时机地进行正确导向的引领,即理直气壮地弘扬主旋律,旗帜鲜明地提倡多元化。2016年8月,在中华诗词学会举办的高级研修班上,他作了《营造万紫千红的诗国春色——当代中华诗词主旋律与多样化创作漫谈》主题讲课。其中第一个问题是“弘扬主旋律,撑开诗词事业的天空”。他首先引用了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我们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面临的挑战和困难前所未有,必须坚持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激发全社会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他坦然诚恳地讲道:“中华诗词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播正能量激发全社会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上大有可为。当代中华诗词也只有在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上有所作为,才能在社会思想文化坐标系中赢得时代地位。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创作充满时代精神的主旋律作品,可以为当代诗词事业的与时俱进,撑起一片开拓发展的天空。”接着,他又语重心长地说:“毋庸讳言,由于受历史上不同流派的影响及现实中的种种原因,有些诗人不喜欢或者说不愿意创作主旋律题材的作品, 这是各自的创作自由,不能勉强。但作为数以百万计的中华诗词大军中,必须有人创作主旋律的作品。中华诗词学会和各地诗词学(协)会的领导和骨干,必须带头创作主旋律的作品。这不是本人的创作好恶问题,而是一种文化自觉、文化责任和历史担当的问题,否则当代中华诗词就会自我边缘化,甚至自我脱离时代。”

就为什么和如何传承毛泽东诗词的创作立场问题,李文朝解析的可谓入木三分。课堂上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表达了诗友们对他这种见解的广泛认同。他讲的第二个问题是“提倡多样化,繁荣诗词事业的大地”,同样阐述毛泽东诗词创作立场的重要性。他开诚布公地说:“有人以为我偏爱主旋律作品创作,这对我是一种曲解。人性的立体与诗情的多元,这一观点是我提出的,对我也是适用的……因为没有多样化,就不可能有诗国大地的真正繁荣。”接着,他结合示例作品,从“风花雪月总关情”、“山水田园任纵情”、“揽胜怀古尽寄情”、“酬唱和答增友情”四个方面,讲得生动鲜活,妙趣横生。体现出了他坚定传承毛泽东诗词的创作立场,将主旋律与多样化和谐融于一身的诗家情怀。

李文朝始终要求自己把创作的笔杆端正居高,坚持站在毛泽东诗词的创作立场上构思和完善自己的作品。他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创作了大量弘扬主旋律、高唱正气歌,昂扬向上、催人奋进的诗词作品,充分表现出一位中国军人的风范和担当。从1982年的《海上钢钉连》、1984年的《西江月·驱车上崂顶》直接为海防战士咏唱,到1998年《念奴娇·戊寅抗洪》为伟大的’98抗洪军民立传,在长达40多年的岁月里,他所经历的时代变迁、重大事件、建设成就、时事见闻,和党心所思、民意所向,都化作了诗篇词章,倾心咏唱。特别在2020年中华民族抗击新冠疫情的伟大斗争中,从1月25日到3月26日两个月的时间里,他带头创作了律诗、绝句、古风、词等题材的传统诗词19首,为抗疫斗争扬正气、鼓实劲。在中央“学习”平台、“党建网”、“光明网”等多家主流媒体发表后,引发强烈反响。他据此写出了《传统诗词助力抗疫的时代担当》学术论文,也受到中国诗歌界的广泛好评。

传承毛泽东诗词的创作观念,坚持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

李文朝在文论中写到:“体现在书信、批注和与人谈话中毛泽东关于诗话词话客观辩证的诗学观念,是毛泽东创作出时代感强、艺术性高的雄诗丽词的方法论基础。学习领悟毛泽东客观辩证、先进科学的诗学理念,才能更好地理解掌握毛泽东诗词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真谛。”

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是毛泽东文艺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包括传统诗词在内的所有文学艺术样式都必须遵循的重要创作理念。毛泽东诗词正是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光辉典范。李文朝反复咏诵毛泽东诗词,深刻领悟、努力掌握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真谛。

2002年年底,李文朝曾和总政治部的将军们一起,在酒泉卫星发射基地现场,目送神舟4号成功飞天。2003年金秋,他在随中国新闻代表团访问英国、爱尔兰期间,又在异国他乡目睹了神舟5号载人航天成功的电视画面。他受毛泽东“吴刚捧出桂花酒”、“寂寞嫦娥舒广袖”等雄奇浪漫的词句所感染,联想到敦煌莫高窟飞天壁画的艺术境界,即兴填词一首《江城子·飞天梦圆》:“人间几欲上天堂?访娥娘,问吴刚。大漠敦煌,壁画竞飞翔。华夏英豪多梦想,征玉宇,破天荒。腾空火箭九霄飏。送神舱,探穹苍。浩瀚星空,日月伴船航。舟返人安传喜讯,圆伟梦,凯歌扬。”这首词在媒体推出后,被诗词专家评价为“是从沸腾生活中提炼情境、升华意象的突出典范。”

2012年6月29日10时,神舟9号飞船胜利完成与天宫一号载人交会对接任务后,在内蒙古着陆场安全着陆。91岁高龄的中国著名古典文学专家、诗词泰斗霍松林先生,激情澎湃地创作了一首《七律·贺神九胜利归来》。年近八旬的著名诗词专家周笃文教授即兴奉和《喜读松公妙句走笔立和》,并把这两首作品用手机短信转发给李文朝。李文朝非常珍视这次直接向诗词大师学习的机会,迎着步韵唱和的难关而上,立即步韵赓和七律一首《恭随周老步韵和松林公妙句》:“神九蛟龙震大洋,高天深海任巡航。庆功把酒邀明月,建业乘风逐太阳。夸父迎宾言道远,嫦娥别梦话情长。云霄安下空间站,笑看球村是故乡。”以新奇浪漫的诗境意象,得到了诗词大师的赞赏,并被《人民日报》一并刊用。

毛泽东的《沁园春·雪》,被誉为“中华千秋诗词的巅峰之作”。正如柳亚子先生所说,毛主席这首词可谓千古绝唱,且技艺、胸襟之高超也是中国有词以来第一作手,连东坡、稼轩均屈居其下。该咏雪词脱尽前人窠臼,词出新意,意焕新彩,实乃“横绝六合,扫空万古”,大气包举祖国万里江山和中华悠久历史。李文朝把毛泽东的《沁园春·雪》视为经典中的经典,每当咏诵这气壮山河的伟大词句,他就会心潮澎湃,热血沸腾,心中展现出雄浑壮阔的意境意象。

2004年夏,李文朝寓所附近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工地,一派众草蓬茸、万物蒸腾的壮观景象。他由此激发灵感,借助毛泽东《沁园春·雪》的意境意象,以天地作纸,以豪情为笔,一口气创作了《沁园春·四季花屏》(新韵)组词:“残雪消融,原野酥松,万物复生。有嫩芽初露,幼苗破土;南风缕缕,溪水淙淙。桃蕾涂红,柳絲染翠,远近山峦着淡青……”“恰时值酷暑,生机旺盛;草荣木秀,水涨河盈。雨过天晴,彩虹飞架,带露荷花多样红。接天地,绘三伏画卷,饱蘸浓情。炎炎烈日当空。似火烤、一笼万物蒸……”“适逢皓月银光。仲秋夜、团圆话语长。渐风轻云淡,空高气爽;蓝天丽日,碧海澄江。枫树更妆,菊花正旺,万里丛林舞彩裳……”“漫天大雪飘飘。极望目,江山披素袍。看冰封雪裹,水凝地裂;原铺白毯,树挂银条。玉岭竹直,蜡蜂梅俏,绝壁悬崖松挺腰。寄凌下,有激流欢唱,勇汇春潮。”这组词在《光明日报》首发并制作成电视诗词艺术片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后,赢得广泛好评。此后,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李文朝将军诗词选集》出版暨捐赠仪式上,著名诗评家张同吾连声赞叹:“他的《沁园春·四季画屏》又可视为人与自然相和谐的宇宙图像,是人类向往的生命之歌。春之众草蓬茸,夏之万物蒸腾,秋之海碧江澄,冬之雪裹冰封,都显现出不同的色调,而又同样鲜活的生命形态,都涌动着生生不息的力量,真正体现了诗歌超越历史的暂时性而走向哲学的永恒。”

传承毛泽东诗词的创作方法,在不断汲取诗词艺术滋养中提高创作水平。

李文朝认为,方法问题是解决“过河任务”的“桥”和“船”。走毛泽东诗词创作之路,学习方法问题至关重要。而李文朝学习毛泽东诗词的创作方法,是“从功夫在诗外”的宏观方法和具体诗词创作的微观方法这两个层面来实现的。

李文朝是一名职业军人,毛泽东军事思想是他职业生涯的必修课。在诗词创作“功夫在诗外”的宏观方法上,他特别注重学习和运用毛泽东军事思想:“你写你的,我写我的,扬长避短,争取胜利。”在诗词创作的具体方法上,则是学习毛泽东诗词形象思维之高技妙术,在赋、比、兴等艺术手法上,营造新意象,拓展新境界。

李文朝对自己在诗词界的定位判断比较清晰、清醒。正如他在文章中所说:“我深知对传统诗词的研究、鉴赏是专家教授的专业所长,自己没有必要在这一领域学舌续貂。”“我的性格爱好是,在诗风上,喜爱李白的浪漫主义诗风,关注杜甫的现实主义写作方法;在词风上,偏好苏东坡、辛弃疾的豪放派词风,但也不废李清照的婉约之风。例如卿卿我我的柔情诗,自顾自盼的自恋诗,品茶饮酒的悠闲诗,吟风弄月的才情诗,不是自己的性格所好,便尊重诗友各自的创作自由,自己不去多费心神。然而自己在理想信念、意志决心、人生阅历、理论基础、思想境界、宏观视野、豁达心胸以及攻坚克难的勇气上,也有相对的优长。这些优长所适用的重大现实题材的诗词写作,恰恰要从毛泽东诗词中汲取思想智慧和艺术营养。而且我的性格爱好,容易对毛泽东诗词产生共鸣。”

2017年8月1日,李文朝从电视画面看到习近平主席朱日和阅兵的雄壮场面,遂激情澎湃地创作了《破阵子·朱日和阅兵——步辛弃疾韵》:“警醒扬威亮剑,雄师百里连营。统帅戎装挥巨手,塞外金戈铁马声。沙场夏点兵。利器轰天动地,锋寒鬼怯魔惊。矢志打赢圆伟梦,报国为民不计名。强军虎气生。”他用手机微信发给国内的诗友后,立即在第一时间同其他诗友的贺诗一起,在“光明网”等主流媒体发布,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

《忆秦娥·娄山关》,是毛泽东记录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中的第一个大胜仗、见证中国红军从挫折走向胜利的英雄史诗。李文朝反复咏诵这一伟大词篇,精心领悟其中的赋、比、兴手法和“西风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等意象意境。特别是最后一句“苍山如海,残阳如血”,据作者所说,是在战争中积累了多年的景物观察,一到娄山关这种战争胜利和自然景物的突然遇合,就造成了他自以为颇为成功的这两句话。这对李文朝借景生情给予了深刻启迪。2001年4月,李文朝因电视军事采访任务,来到了中国革命生死攸关的纪念地贵州遵义娄山关。他作为学习领悟伟人词篇的一次实践,即兴创作了一首《七律·娄山关(新韵)》:“长征首胜破雄关,访圣寻踪上险山。似血残阳辞旧宇,如涛翠岭换新天。 犹闻战马蹄声碎,更感霜晨月色寒。万水千恋接力走,继承勿忘奠基难。”如今读来,仍似乎能感受到一位后来人和追随者同伟大领袖66年的时空追踪和红色文化传承。

2015年初,中宣部领导召集中华诗词学会和中国楹联学会领导小范围开会,主要是研究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如何发挥好诗词、楹联等传统艺术形式的作用。中宣部领导对李文朝说,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是件大事,中华诗词学会要拿出有分量的精品力作来,仅仅是绝句、律诗似乎信息量太小了。在中华诗词学会会长会议上,大家说,落实中宣部领导的指示,最好是写一篇长篇古风。但学会领导层中,既熟悉抗战历史,又掌握古风创作艺术的,只有李文朝一人。因为李文朝退休前是解放军电视宣传中心的主任,作为总编导或者总策划、总监制,参与主创了《中国工农红军》、《八路军(伫马太行)》、《新四军》、《东北抗日联军》、《我们的队伍向太阳》等重大军事文献纪录片,对于我军历史特别是抗日战争的历史事实,了解掌握得比较全面。李文朝不负众望,查阅了日寇侵华暴行制造的系列惨案、国民党正面战场和八路军、新四军敌后战场的主要战例,潜心创作出了长篇古风《血肉筑长城——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而作》,上报后受到中宣部领导的充分肯定和好评,并在《解放军报》等主流媒体发表后,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把李文朝这篇古风的原始创作素材和手稿,作为文物级收藏。这是军事博物馆建馆半个多世纪以来的第一次。

传承毛泽东诗词的创作襟怀,树立为振兴中华诗词奉献终生的责任担当

李文朝认为,倡导走毛泽东诗词创作之路,传承毛泽东诗词的思想文化艺术基因,使之转化为现实的时代诗词写作力量,创作出无愧于新时代的优秀诗词作品,是一种历史的责任与担当。因为毛泽东诗词的创作之路,就是传统诗词的现实写作之路,就是为人民大众的写作之路。倡导走毛泽东诗词创作之路,就是要竖起传统诗词现实写作的旗帜,引领传统诗词的当代写作,沿着为人民大众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方向砥砺前行。

半个多世纪的诗词创作实践和弘诗经历,使李文朝有一番发人深思的感悟。他深切感到,跟随毛主席打天下的老一代文艺战士,已相继走进历史。像他这样在毛泽东思想哺育下长大的一代新人,也已是七十五六岁的年纪。后辈年轻诗人,对毛泽东思想和毛泽东诗词的感悟,不可避免地有历史性的局限。而在他的同龄人中,业余爱好传统诗词的占比很少,真正拿起笔创作传统诗词的占比更少。在这种情况下,他作为这更少者之一,应该发挥模范引领作用,以自己力所能及的努力,推进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承。

诗歌界前辈的嘱托、军地领导的期望,激发起他为振兴中华诗词事业奉献余热的自觉意识和担当精神。他果断地收心整装,走上了中华诗词学会的领导岗位,入职后,他全心扑在学会的工作上,特别在担任常务副会长(法定代表人)的8年时间里,他在会长和学会领导班子同仁的支持下,主持工作,勇于担当,真抓实干,使中华诗词学会的内部建设和外部影响,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生动局面。当他年满70周岁时,又按照中央有关规定,从中华诗词学会的领导岗位退了下来。但他依然作为中国作家协会诗歌委员会的副主任,继续在传统诗词的时代写作和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上,积极发挥着引领作用。

中华诗词学会第三、四届常务副会长和中国作家协会诗歌委员会第八、九届副主任的任职经历,使李文朝对当下中华传统诗词的研究、毛泽东诗词的研究和当代诗词创作现状的研究,有比较客观全面的了解。在谈及这些问题时,他向笔者打开了话匣:“在专家层面研究古代诗词作品的多,研究当代词作品的少;在诗词圈子示意远离现实的多,引导贴近现实的少;在课堂讲坛自发推介多样化的多,自觉弘扬主旋律的少。这些都在学术自由的范畴之中。在毛泽东诗词研究领域,则多是在考证、理解、赏析、赞美、颂扬上下功夫。而结合当代诗词创作实践,在领悟、传承毛泽东诗词的思想文化艺术基因,并努力转化为现实时代诗词写作力量上用气力的则少见。在这种情势下,倡导走毛泽东诗词创作之路,传承毛泽东诗词的思想文化艺术基因,并努力促进转化为现实的时代诗词写作力量,便成为历史的使然。”

李文朝分析认为:“传承毛泽东诗词,有着扎实的群众基础,也有着深远的历史承接。首先要看到毛泽东诗词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毛泽东诗词是重大现实题材写作与反映生活多样化的统一,是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的有机结合,也是豪迈奔放和婉约风格的和谐相融。”他还告诉笔者:“2014年在由中宣部文艺局、人民网、新华网、光明网共同主办的《聚焦核心价值观——中国传统名诗词、名故事、名折子戏推荐评选活动》中,20多万文化价值取向多元的网友参与投票,评选结果令人叹服:这100首名诗词中,遥遥领先排名第一的,是毛泽东的《沁园春·雪》。这是以青年人居多的网民们的民心所向。再看毛泽东作为一代天骄的旷世伟人,其在世界历史上的影响将是久远深刻的,毛泽东思想和毛泽东诗词在世人的影响,同样也是久远深刻的。传承毛泽东诗词,自然也就有深远的历史承接。”

李文朝满怀信心地介绍说,凡是倡导“大我”写作、抒发家国情怀,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致力于当下重大现实题材写作的诗人词家,都会是毛泽东诗词的自觉尊崇者和忠实传承人。事实上,在全国各地各类诗词研讨会上,发出上述正声强音的专家教授、诗人词家和诗词爱好者都大有人在,他们是传承毛泽东诗词的中坚和骨干力量,李文朝把他们引为知音。

而作为李文朝本人,他一直是弘扬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志愿者和热心人。他不但经常应邀为毛泽东诗词品鉴课堂授课,还经常主动参与和组织毛泽东诗词朗诵分享活动。他把传承和弘扬毛泽东诗词的行动,做到了所有可以贴合的时间与空间。2012年,他被《文化人物》杂志社、“感动中国文化人物评选委员会”,评为“感动中国杰出文化传承人”,其个人事迹和作品编入了《文化人物》杂志社新春特刊《百名感动中国杰出文化人物》。

如今,李文朝虽自谦是“年过古稀一匹夫”,但他传承和弘扬毛泽东诗词的初心不改,矢志不渝,依然马不停蹄地奔波忙碌着,舍不下衷爱的这份探索与追求的事业。他说:“我已经把传承毛泽东诗词,弘扬中华诗词文化,确立成了自己终身的使命和追求,只要生命不息,我的传承和弘扬也必然不会停止!”

望着李文朝坚定而深情的目光,我郑重地举起右手,向我敬重的这位老首长,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