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百花山》的头像

《百花山》

内刊会员

报告文学
202407/08
分享

老李当家——王平镇安家庄抗洪救灾中的共产党员李德昌

伊占英


“老李大哥,在家吗?”砰砰砰的敲门声响起。

正在看电视的老李听到有人敲门,忙不迭地在屋内大声说:“谁呀?大门没锁,进来吧。”

敲门的人没听见,又连敲了三声。

坐在沙发上玩纸牌的老伴儿提醒老李,“快出去看看,来人没准不是咱村的。”老李听后从正屋走出,边走边大声说:“谁呀?大门没锁,进来吧。”

当大门打开的一刻,门里的老李见来人眼熟,但一时想不起来了。迟疑时,门外的人兴奋地说:“老李大哥,您好呀!我是秦洪。”看老李反映有点迟,他又提醒:“老李大哥,您不记得我啦?发大水时,您救过我们,我是秦洪。”

老李猛拍一下脑门儿,连声说:“哦!哦!哦!想起来了,你是秦洪,当时你和老伴儿住我家西屋。”

秦洪说:“对!对!”

“老李大哥,您家房子是不是改动了,我还以为找错门了。”

老李说:“可不,我把房子做了墙体保温,这样冬天不冷,夏天不热了。”

听外边人说得热闹,老李的老伴儿也出来了,她赶紧招呼客人进屋,然后沏茶倒水,围坐一起聊天。

说话间秦洪一直握着老李的手,感激地说:“闹洪灾的时候,我们举目无亲,如果没有您和嫂子的救济,我们一行人不知潦倒到什么地步。”

“您别客气,遇到天灾,咱们大家伙得想办法活着不是。”

秦洪从背包掏出两瓶“三伍零”牌同仁御酒,一袋子蜜枣,“这酒是给您喝的,蜜枣是给嫂子吃的,微薄之礼略表心意,我们永远不能忘了你们的救命之恩。”

“快别这样,我们的相遇那是老天注定的缘分,当时大家都遭灾,我们也没啥好吃的给你们做,现在想来都觉得过意不去。”

“哎呀!老李大哥,当时如果不是您当家当得好,我们40多无家可归的人就得饿肚子了。”

说起老李当家,得回到2023年7月31日的特大暴雨洪灾。

那天下午老李在桥头,远远看到一群人,不,得说一大队人,他们顺着铁道渐渐地走上来。行人中有打雨伞的,有披着铁路黑色垃圾袋的。领头的是穿着铁路制服胸前佩戴党徽的女干部,在那种危难时刻,这位女同志迈着雄赳赳气昂昂的步伐,带领近千号旅客徒步走了40多分钟,投奔安家庄村救急。

因为暴雨和山洪,铁路毁损严重,地段危险不能前行,Z180次乌鲁木齐——北京的列车被困途中,铁路乘务人员只能将旅客撤离到有人家的地方。

很快安家庄村委会门前涌来了900多名旅客。村干部先将老人、孩子、妇女安排在大礼堂、餐厅、村委会。由于人员众多,还有大部分人必须安排到村民家中去。

村委会干部李继辉带着十几名旅客到老李家,老李欣然接受,并说:“你放心,人家投奔咱们这儿,咱得管呀,他们的吃住我全包了。”

老李把第一拨来的旅客安顿在东西两处的房子里,他和老伴儿先给客人烧开水,旅客喝着热水激动地说:“谢谢您,我们可喝到一口热水了。”随后他俩开始给客人做饭,做什么饭呢,老李可犯难了,一连几日下雨村里也遭灾了,停水停电没通讯,家里连点鲜菜都没了,他想了想旅客们受灾又惊又吓,加之饥肠辘辘,还是做点热乎的吧。很快两大盆掺着冻香椿、葱蒜、鸡蛋、泼着辣油冒着热气的疙瘩汤做好了,老李亲自一屋一屋的送。大家吃着热乎乎的疙瘩汤连声感谢他们。老李说:“可别谢了,人多条件差,我顾不得管大家吃好,只管大家吃饱吧。”

老李刚照顾完这十几人的吃喝,铁路上的女干部又带来了二十几人,于是老李赶紧给他们安顿好住处,和老伴儿一起又开始给他们做疙瘩汤。晚上10点,又来了几人,老俩赶紧给客人煮挂面就着冻小白菜泼鸡蛋吃。不管先来的还是后来的旅客,老李还是那个想法,不管好赖得让大家吃上热乎饭。

老李家北房3间,东西房各2间,南房3间,家里房子够多,但一下子住这么多人就显得拥挤了。老李、老伴和孙子,外加叔伯兄弟媳妇(她家房子进水不安全),他们4人住在北房,北房两个沙发坐满了人,地上躺着1人坐着3人,十几人住在北房挤挤插插的。人多事也多,因为遭灾茫然失措人心惶惶。

有人说:“遭了这么大的灾,怎么到现在没人救咱们?”

老李安慰说:“大家稍安勿躁,我们这里是山区,您想,铁路都冲毁了,那公路也躲不过这场劫难,道路不通,电讯中断,我们与外界失联,外界同样不知我们这里的情况,但我们一定要相信政府,相信政府一定会不惜一切力量救助我们。大家在我这里我保证有吃有喝,不让大家饿肚子。”

一个胖胖的男孩是和母亲利用暑假从新疆来的,要到祖国的首都北京看升国旗,男孩看着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他虽然不语,但不时看着大家,看着亲人般的李爷爷。

晚上,有俩人许是心情沉闷,情绪一直很激动,嘴里说着牢骚话,手里拿着一瓶酒非要喝。老李劝说:“啥事都过得去,一切都会好的,不能以酒消愁。”其中一人说:“大爷,喝酒有好处能驱寒呢。”老李说:“若驱寒咱们喝热水,不然我再给你们做碗疙瘩汤喝。”老李话都说到这份上了,那俩人不喝了。

傍晚擦黑的时候,因为停电少了光亮,给大家带来许多不便。老李翻箱倒柜找到4根蜡烛,这留了20多年的蜡烛这回可派上用场了,他将蜡烛分发给东西南北各屋1根,并嘱咐大家注意安全。在这漆黑夜里,人们拿着它如获至宝,因为点燃蜡烛的微光给他们带来了希望。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偏偏老李当的这个家是在这种危难时刻。第一天吃住就有42人,家里囤的鸡蛋越来越少。老李家养了15只鸡, 每天捡六七个鸡蛋。这两天老伴儿一趟一趟去鸡窝捡鸡蛋,生怕捡晚了被鸡给嚯嚯了,因为她想在疙瘩汤里多放几个鸡蛋,让大家吃的营养些。

老伴儿说:“真想给大家改改口味做顿米饭吃,但吃米饭得就菜,目前冰箱里只有冻的小白菜、人青菜、佳佳菜了。”老李说:“紧日子咱们得紧着过,这天灾闹得不知啥时才能有救济,这么多人吃饭,咱得细水长流,其他就将就一些吧,我想大家也会理解咱。明天咱们继续给大家做疙瘩汤加冻菜,多放鸡蛋,保证大家吃的饱吃的热乎。”

几十号人的吃喝拉撒老李都要管,外面的雨水没过脚脖子,男的大小便去外头解决,女的就在房后解决。东西屋住的人比较勤快,他们很规矩,一个墩布大家抢着使,帮助老李两口子干这干那。

住老李家的旅客哪儿的人都有,住在南屋的维吾尔族的夫妻是到北京看病的。住在东屋的是来自深圳的一个妇女,带着母亲和两个小女孩上新疆玩回来又来北京玩。秦洪两口子家住北京朝阳,他哥哥在沙城包了块地,每年夏天他们到那里休闲乘凉,没想到回京赶上下大雨。

这么多人在一起吃住,停电没通讯还能对付,这停水可是大事,秦洪带着旅客找瓶子找盆子帮助接雨水,大家一起想办法共度难关。

白天铁路上的人扛了一箱鸡蛋让老李帮助煮熟,因为旅客中有一些游学的小学生,他们住在别处。老李接到任务二话不说开火煮鸡蛋,他得保证让孩子吃上热乎有营养的鸡蛋。

煮过鸡蛋,老李和老伴儿开始给大家做疙瘩汤,人多家伙什少,橱柜里的锅碗瓢盆全用上了,不锈钢大盆也用上了。这时偏偏煤气用完了,一罐煤气一天半就没了,他们赶紧换上备用罐,接着一锅一锅地做,一屋一屋地送,虽是疙瘩汤,经老李和老伴儿用心调配,大家竟然觉得很美味。

老李刚休息一会儿,院里又来人了,他们听说这家管饭就奔着来了,他赶紧开火做饭,那天他大致算了算,一共管了50多人吃饭。

8月2日中午,安家庄村上空传来飞机的轰鸣声,空投物资纷纷落下,人们沸腾了。村干部组织人员接收并将物资拉到村委会,把收到的方便面、火腿肠、面包、矿泉水等救援物资统统发给旅客。

住老李家的旅客把收到的救援物资第一时间拿给他们老两口吃,但被他们拒绝了。老李说:“我们守家在地总比你们强,你们赶紧打打牙祭吧。”

随后解放军也来了,大家有了得救的希望。下午得到消息旅客们要离开了。这下老李家的小院热闹了,三天两宿的艰苦度日,大家在患难中处成了朋友处成了家人。他们对老李两口子说的最多的是“感谢!感谢!”大家想要老李的电话,老李不给,大家变着法地套到电话号码。大家说:“没别的意思,我们到家只想给您报个平安。”

下午5点,前旅客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老李家,那个胖胖的跟随母亲来北京看升旗的男孩子临走时紧紧抱住老李说:“爷爷,我以后还要来看您。”孩子话落,老李很激动。什么叫感情?三天两宿孩子看到感受到的是关心爱护,孩子懂得感恩,是发自内心的感激。

老李居住在城区的两个儿子一直没有父母的消息,生死未卜很着急。小儿子在一个叫“狍子”的年轻人发出的抖音里看到父亲的身影,图片中写道:“中午安排在大爷家吃啦,有热乎乎的疙瘩汤喝。”他一看这不是自己家的院子吗,父亲就站在大家身后。老李的儿子急切地联系上“狍子”。“狍子”说:“你们放心吧,大爷大妈还有一个孩子和一个阿姨,他们都挺好的,我们就是在你家吃住的,每天有热乎乎的疙瘩汤喝。”

老李的儿子非常感谢“狍子”发出的视频,让他们得知父母安全无恙,连说:“谢谢!”“狍子”说:“应该是我感谢你们才对,大家都很好,放心休息吧,很快就可以恢复通讯了。”

“狍子”和几个年轻人历经8个小时,徒步走出灾区,第一时间把灾区的信息报道出去的。大家通过视频知道安家庄村有个老李,纷纷给他点赞,官称老李为“疙瘩汤大爷”。

秦洪的到来让老李异常高兴,他和老伴儿准备给他做一顿丰盛的午餐,但秦洪拒绝了。他说:“今天只是路过,自己还有事,没时间在这吃饭了。”临走他嘱咐老李:“大哥,你们一定保重身体,以后咱当哥们儿处,您这儿就是我的落脚地,咱们一起钓鱼,一起玩儿。”

没过几天,家住乌鲁木齐田女士打来电话,“大爷,我给您和大妈邮了两箱奶茶,您村庄不通邮,只能邮到王平镇了,这两天就到货,您可想着去取。”

工作在石家庄医药公司的旅客,到家第一件事就是给老李报平安,电话里一直在说:“您是好人,一定有好报。”

老李接到许多电话,旅客们亲切地表达对老李的感激,并真诚的祝福两位老人身体健康,平安幸福。

一向低调的老李,没想到自己的义举得到这么多人的回应,更没想到一盆盆简单的疙瘩汤结下这么深厚的友谊,得到这么多的人的感恩答谢。

老李家住门头沟区王平镇的安家庄村,名叫李德昌。灾后没几天,有记者采访老李。老李说:“当时到我家吃饭的最少得有50人,作为一个人,又是一名党员,你必须得把这个事扛过去,再说你入党宣誓时咋说的,党的宗旨就是为人民服务。”

老李当家,当的是危难时刻几十号人的家,是一位老共产党员自觉的责任担当,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他是革命老区当之无愧的共产党员。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