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娟
上春山之四月花事
人间四月,北京仲春,正是春色闹人不得眠的登山赏花好时节,“上春山”那当然得上咱大西山的国家(北京)植物园,谁不想在融融的春光里游走于千娇百媚,姹紫嫣红的花海呢?
将车水马龙摒弃在槛外喧嚣的世界里,进入植物园北园,远远就看见一片片彩虹般绚丽的郁金香,它们正举着无数盏高脚杯向你致意呢!走近一点,仔细分辨这彩虹,最浓烈的当属那红色的郁金香,花瓣鲜红得耀人眼目,而那漆黑的花芯又让你感觉到它浓而不艳,颇有些庙堂的庄重与高贵,我觉得应该给她命名为“中国红”而不是叫什么“普锐斯玛”。挨着“中国红”的依次是金黄、绛紫、橙红、亮粉......比雨后的彩虹更加明艳,再看最外层那纯白色的郁金香,薄薄的瓣子,那么轻灵那么纯粹,就像夜空中一个诗人的灵魂。郁金香的品种数不胜数,论花瓣有单瓣的、复瓣的,论颜色有纯色的也有复合色的。它们的名字也让人眼花缭乱,什么香奈尔、哈库、糖果王子、俏皮的小老虎......不知道在它的老家土耳其(也有一说郁金香原产地是新疆,由传教士带到国外)是怎么命名的。当然了,赏花不一定要“穷究”它的芳名。你看,花海中还搭建了一座木质观花台,邀你俯瞰人间仙境,爱花的人,莫要错过彩虹般的郁金香呀。
沿着灿若云霞般的小径,不知不觉就进入了“桃花源”。看过浓墨重彩的郁金香,再看那绯红、淡粉、雪白的桃花,就像喝过了烈酒,再饮温润的女儿红。是啊,如果不轻酌慢饮,怎能品出它人面桃花相映红的滋味?身着汉服的少女们巧笑倩兮,在满树繁花下,留下春光里的春影。一对白发老人,含笑伫立,他们在寻找曾经的自己吗?我徜徉在这最美四月天里,欣赏着云霞般的花朵,也欣赏着“品霞”“绛桃”“黛玉垂枝”这些美好的名字。这一定是咱中国人命名的吧,血脉里的周铜汉瓦、唐梅宋柏,点点滴滴融化在族人的基因里,融化在这4000多株、30多个品种的“桃花源”里。园林人传承经典,也不忘创新,看看这株大桃树吧,树干得有一抱粗,茂密的枝条上缀满了粉红色、密匝匝的花朵。游人们举着手机、端着单反,咔嚓咔嚓照个不停。这是什么品种呢?树底下有个小小的铭牌:“品虹桃”是由母本“绛桃”与父本“白花山碧桃”杂交培育而成,花重瓣,粉红色,树形高大,花开时节,繁花满树,完全弥补了北京地区4月初桃花品种单一,色彩单调的不足。“品虹”是由北京植物园自主培育的新优品种,2012年获得新品种权。原来如此。游人们惊叹这枝枝桃花似锦秀,争相与它合影。这让我想起冰心老人的那局箴言:成功的花,人们只惊慕它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它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桃李无言。赏花的人,莫忘了栽花的人啊!
穿过桃花园,嘤嘤嗡嗡的蜜蜂开始多了起来。随着微风送来一阵阵馥郁的花香,钻入肺腑,令人心旷神怡,正是那盛开的丁香花。进入丁香园,小路两边遍植丁香,树干有碗口粗,大多是白丁香、紫丁香。白丁香花瓣素雅,开得十分繁茂,一簇簇的几乎遮住了绿叶,远远望去白花花落满树身,像下了一层雪,是香雪;紫丁香有点羞涩,它需绿叶衬着才悄悄开放,但它一点也不吝惜它积蓄一冬的芬芳;也有不少拇指粗细的小树,开着淡紫色的花,香味也不冲鼻,是白丁香、紫丁香杂交而成的吗?小路上赏花人来来往往,芭蕉不展丁香结,有没有个丁香一样的姑娘?树冠如伞的国槐树下,善体人意地摆着几张木质长椅,那就坐下歇歇脚吧,闭上眼睛,听一听小鸟的啁啾,闻一闻醉人的花香,无需风来,我们早就沉浸在香雪海里......
牡丹园里还是一片生机勃勃的嫩绿,大大的绿叶托着饱满瓷实的花苞,似乎在说,等着吧,我是女王,我得压轴出场!哈哈,我们不是武则天,那就耐心地等待吧!
上春山之柿子花开
一路赏花一路闲聊,不知不觉就过了八旗兵操练的碉楼,看了曹雪芹打过水的辘轳。游人渐稀,树木渐多,忽然看见几块高大的石碑默立在一个角落里,几番风吹雨打,石碑上的满汉字迹皆已模糊不清,不知记载何年何人何事。石碑旁边是一棵十几米高的大树,褐色的树皮粗糙皲裂,如同干涸的土地,树枝光秃秃的,只有树尖上攒出几片嫩绿的新叶,与周围的花红柳绿实在是不相宜,不仔细看,还以为是棵枯树呢。我摸着它粗糙笔直的树干,才发现它身上也挂着个小牌牌,原来是棵柿子树,用途是观赏、药用、食用,还有一个二维码,扫一扫,就能得到更详细的信息。哎呀,家乡遍地都是柿子树,怎么我都不认识它了?是了,我所认识的柿子树是秋天里红黄绿紫色彩斑斓的霜叶,是枝头上红彤彤的小灯笼,是冬天粗泥碗里滚烫的柿叶茶,而硬邦邦的冻柿子是围炉夜话甜蜜的开始......那春天里的柿子树呢?它开着什么样的花儿?终于,我终于想起了家乡的那些柿子树,那些扎根在沟坎地边的柿子树。它要等到青杏渐黄的五六月份,那绿油油的叶子长到小孩巴掌大,柿子花才静静地绽放。碧绿的花萼托着四瓣钟形的淡黄色小花,大小和蜡梅花相似,却不像蜡梅花那样单薄,也不像蜡梅那么明黄黄的带着一点皇家气派,柿子花花形小而简单,像山里人一样质朴,一样不起眼。柿子花有香味吗?不记得了,道班的院子太空旷了,那棵柿子树太高了,那个五六岁的小女孩独自站在树阴下,一朵两朵......她仰头数着那小小的柿子花,就像夜空中的繁星,怎么数得清呢,或许它有一点淡淡的香味?要不蜜蜂怎能成群结队地飞来飞去?多热闹啊,她真想变成一只小蜜蜂,飞上树梢,听一听它们的秘语,闻一闻花儿的香味。可惜,她不是孙悟空,她手里只有一根细长的绿色玻璃丝,默默地捡起地上的柿子花,一朵接一朵把它们串成项链手链,小心地挂在她细长的脖颈上手腕上。在那寂静的午后,这个小女孩坐在树底下,看着淡黄色的花瓣,淡黄色的花蕊,一丝淡淡的清香萦绕着她,迷迷糊糊地她睡着了。睡梦中,这小小的花儿忽然就变成了红红的磨盘柿,如灯似火,点亮了漆黑的山谷。伸手抓住一个,小心咬开那薄薄的皮,嘬一口,蜜汁一样的甜啊......去年尝到了号称“中国磨盘柿第一村”张坊出产的磨盘柿,却不是儿时的甜蜜了,那不起眼的柿子花也早就湮没在姹紫嫣红的花海里了。没有人赞美过这平淡无奇的小花,许多人甚至不知它的花期,人们只是歌咏那红艳似火的霜叶、汁甜汤清的果实,说出事事(柿柿)如意的美好祝愿。小小的柿子花啊,我也并不为你抱屈,我知道花有花的芬芳,叶有叶的绚丽,果有果的甜蜜,万事万物来到这婆娑世界,不过是各尽各的本分。
走出植物园,将一个蓬莱仙境关闭在另一个世界里。车如水,马如龙,这才是人间烟火。
榆钱的N种吃法
厨房里,大姐、二姐和老三(鄙人也)围坐在餐桌边,顾不得喝上一口水,先忙着择榆钱。忙活了一上午,才捋了两小袋,想不到,现在下手的人越来越早了,低矮些的榆树枝早就被人捋光了,可是,不吃把榆钱,哪能叫过了春天呢?还好,登高爬低的好歹还有收获。
年年咱们都是榆钱窝头、榆钱粥、榆钱汤,今年咱们换个吃法吧。大姐说,我们家楼下有个河南媳妇,她们老家那什么菜都能蒸着吃,菠菜、芹菜或者圆白菜啥的,切细撒面拌匀,上屉蒸十分钟出锅就能吃,叫蒸菜,咱们今天蒸回榆钱。不加点咸盐、十三香啊?那白不呲咧的,有什么好吃的?我和二姐都喜欢来点口味重的。靠酱汁调味啊。蒜汁加上花生碎或是核桃碎、熟芝麻,再加点盐、生抽、蚝油、香油,怎么样?大姐掰着手指一一道来。嗯,听起来还不错。不出门咱也尝尝河南蒸菜。不知道洛阳水席里有没有蒸榆钱呢?我寻思着。说话间,榆钱已经择净、洗好,放在蒸隔里摊开、沥水。
走,咱先去客厅里吃点喝点——老三,这叫茶什么来着?茶歇!好,那咱们先茶歇一会儿!二姐沏上香喷喷的茉莉花茶,大姐端出一盘子小点心,圆形的、心形的、还有三角形中间镂空的,烤得焦黄还嵌着果仁葡萄干,好精致呀!我尝尝,二姐小心拿起一块,哎,好吃!这是你外甥女烤的,足足折腾了一上午!面包粉、白糖、黄油、果仁,还得有一大堆模具,一会儿发面、一会醒面,一会儿又得刷油。你姐夫说,稻香村里可着样买,费这事呢!琪琪说,自己动手,生活才有乐趣啊!还说什么这叫平淡生活里的小确幸!
琪琪说得对啊。咱老百姓一个,也造不出航天飞机、机器人的,那电视上叫什么来着,对,新质生产力,变着花样烤点小点心,本质上我觉得都一样,各行各业不都得创新嘛。就是岁数大了,也不能混吃等死吧,对了,我那小视频制作学习班结业了,老师说我是年龄最大学得最好的学员呢,你说咱不会创新,还不会学个样吗?这不咱们还尝试着榆钱的N种吃法呢。——不愧是老三届,这高度!我点个大大的赞,香甜可口的小点心也很赞啊。
大姐是生错了时代,搁着现在呀,准是一大能人。哎,真是屈才呀,二姐说。甘蔗没有两头甜,我这后半辈子总算赶上了好时候,大姐望着窗外,那能看见绿海运动公园,正是杨柳青青,海棠粉白、梨花赛雪的好时节。我们姐仨一边品尝着小点心,一边喝着茶,是啊,还有比这更美好的生活吗?
歇够了,榆钱也差不多半干了,我们姐仨又奔向厨房。按照分工,大姐做蒸菜,二姐做榆钱汤,我呢,自然是最省事的酱汁了。打火坐锅,大姐挽起袖口,将半干的榆钱放进面盆,均匀地撒上面粉,再用两手轻巧地翻搅拌匀,一会儿绿绿的榆钱就粘上一层白霜,绿中透着白,煞是好看。锅开,将白霜榆钱一层一层轻轻地撒在屉布上,然后盖上盖,完了?完了!简单吧,出锅时还有关键一步。老三,看看时间,十分钟出锅。好嘞!我看一眼时间,手里的蒜凿子也加紧了频率,芝麻、核桃仁的香味已经跃跃欲试了。二姐那边,西红柿已经烫了皮,切成小块,锅热倒油,葱姜蒜爆香,加入西红柿翻炒断生,然后加点生抽,等西红柿出了汤,倒入开水,嗞啦一声,汤水翻滚,大姐递过来半碗面疙瘩——大姐什么时候拌的疙瘩呢?还打好了一碗鸡蛋,待面疙瘩熟了,就沿着锅沿撒进蛋液,立时黄是黄白是白,再撒上一大把榆钱,点两滴香油,嗬,红、黄、白、绿,好漂亮的一锅榆钱汤啊!
蒸菜到点了。打开锅盖,一股清香扑面而来,热气腾腾的蒸隔上白霜榆钱已经打了蔫,趁着热乎劲,大姐将裹了面的榆钱轻轻搅散,一片片白绿的榆钱就支棱起来了,喧腾腾的一大盆。记住啊,撒面时榆钱一定要半干,要不出锅就成一大坨了。这不烫手吗?大姐笑笑,你自己篜一回就知道了。
开饭啦!餐桌上一盘香椿拌豆腐,一盘腌鬼子姜,一盆红黄白绿的榆钱汤,当然还有主角——热腾腾、绿莹莹的蒸榆钱,来一大碗,浇上一勺独家酱汁,吸一口,碰鼻香!嗨,减什么肥,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