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百花山》的头像

《百花山》

内刊会员

散文
202411/12
分享

心愿

李琳

“那我不参加了!”王阿姨一边说着,一边收拾东西起身要走。社工小玉赶紧走到跟前,拉着王阿姨的胳膊,略带撒娇地笑着,安抚她坐下:“王阿姨,您别走,一会儿还得继续学习呢。”“学什么学!这不是老师都选好人上台了嘛!没我的事儿了呀,我不参加了,这不是陪人家玩儿呢嘛!”王阿姨没有好气儿地说道。小玉还是笑盈盈的,把王阿姨收起来的歌词本拿出来展开,一边翻页一边说:“您看,咱们有好多歌曲需要学习和表演,每个人的声音特色不一样,老师都会教学,再安排大家演出的,很快就到需要您上台的环节了,您别走,别走……”

这是发生在社区会议室里的一幕,由社区老年人组成的合唱队正在进行每周一次的合唱学习,老师根据声线特色给分了组,却让有的队员“想多了”,就有了以上对话。

今年是小玉在社区工作的第十年,负责宣传工作的第五年。小玉所在的是一个老旧小区,社区里居住的老年人大概有社区常住人口的三分之一还多,平常见的最多的就是老人们在楼下长椅上晒太阳,除了一些社区讲座、便民服务等,娱乐性的活动比较少。小玉每次看到晒太阳的老人,都会跟他们聊上几句,有的就会说起希望社区做些什么样的活动或者反应一些问题,有的可能耳音不好压根儿听不清小玉说的什么。

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准备工作,合唱队总算是组建起来了,也聘请了专业的老师来为大家教学,希望能在娱乐的基础上提高些能力,有朝一日可以参加正式的演出甚至走出社区,登上更大的舞台。带着美好的憧憬,合唱队的活动每周一次,然而不知为什么,参加唱歌的人却越来越少了,总有些不再参加的老人一见到小玉就跟她抱怨,说老师难为人,都这么大岁数了,还跟教孩子似的,受不了;我身体不好,跟不上,我以后不去了;就带着我们随便唱唱得了,还想培养我们专业啊……这些话,一直萦绕在小玉的心里,让小玉一度觉得这个活动是不是开展不下去了?是不是自己的理念真的有问题?是迎合大多数人,随便唱唱还是坚持提高艺术团队素质,不知道有多少个失眠的夜晚,直到那次合唱比赛……

从初赛到复赛,虽然止步复赛,没能进入决赛,但是老人们在炎热的夏日,在短时间内已经达成了小玉心里的“终极目标”——走出社区,登上更大的舞台。登上舞台的十几位老人,比起初报名的人员少了一半儿,可是他们在老师的带领下,通过学习和排练,唱出的声音比之前三十多个人还要大的多,唱的还要准,得到了评委的重点表扬。头上的白发在聚光灯下显得那么闪亮,老人们盛装登台,心潮澎湃,比赛结束他们彼此挽手,合影留念,笑容一直在脸上,特别开心。那一刻,小玉觉得那些曾经的不被理解、辗转反侧都不值一提,看到他们已经70多岁还如此热爱生活,为自己的喜好努力,岁月在他们脸上留下的不是皱纹,是时间的印记,是快乐的痕迹。小玉的眼角湿润了,决心更大了,一定要让更多喜欢文艺、爱好文艺的老人能在社区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也让更多人能享受精神文化生活带来的快乐,把晚年生活过的丰富多彩,让他们有归属感,幸福感成了小玉每天都在琢磨的事儿。

其实,像小玉一样的社区工作者还有很多,虽然每个人的工作内容不尽相同,但是他们都是距离老百姓最近的人,每天在各种“家长里短”里“取长补短”,尽量去解决大家提出的不同问题,力争满足不同人的不同需求。他们是居民心情不好时的“树洞”、他们是人们寻求温暖的“港湾”、他们是连结政府和居民的桥梁,他们身兼数职,被赋予了很多角色:有时是调解员、有时是宣传员、有时是保洁员、有时是科普员。无论有多少种角色,无论经历多少困难,他们为人民服务的心一直火热,他们为社区居民创造更美好生活的脉搏一直强劲跳动。

“小玉,我们院儿有几个退休的老姐妹,喜欢跳舞,要是有需要跳舞的活动,尽管叫我们,我们也想给社区争光……”

“小玉,你能帮我打印个诗歌材料吗?我特喜欢这首诗,我想学学,但是字儿有点儿小,我眼花看着费劲……”

“小玉,你看我做的电子相册,就是咱们社区上次在广场上演出的时候我拍的照片……”

这,就是小玉的心愿。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