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略带湿气的风从山的那头吹过来,拍到一张神色疲惫的脸上。“班长,翻过前面这个山头就到奥姆寨了。”手里拉着军犬的年轻小兵说。身前是他的班长张卫国,是个在腾冲当了七八年的兵的老兵。在这个著名的滇西火山群,横断山南系高黎贡山上不知抓了多少山匪,打了多少败国残军。这几年仗少了,部队平时也帮老百姓抓抓贼什么的,今天就是执行这么一个抓贼的任务。张卫国是一个黝黑的汉子,个子也不高,但是那裸露出的手胳膊上的枪伤,让人觉得这是一个有血性的人。他点了点头说:“行,那咱们就加吧劲,早点解决了,回去我带你们打野味。”听了这话几个战士脸上都流露出一种愉悦,好似那肥美的獐子肉已经放到了嘴边。快到了的时候,忽然有个人问先前说话那个小战士:“小杨,你怎么会来当兵的呢,看你平时生活习惯也不大像农民。”小战士摸了摸肩上的枪,咧嘴道:“没啥原因,想来就来了呗。”“嘘,到了。”张卫国轻声说“今早特地寻了一些线索,知道那贼就在这个寨子里,叫什么阿嘎。把军犬带出来,就是为了抓这个贼,唉,那老葛家多穷,就他妈几坨烟熏肉也有人偷!今天非得找出来抽他一顿。”又走了几步,映入眼帘的是一片吊脚楼,这边自古就是南蛮之地,除了民风剽悍外,也更因为数不清的毒虫和瘴气,多根高木把房子立在空中,防止蛇鼠,也不容易受热湿气,颇有一番人民的智慧。最大的楼前立一石碑,上面写着奥姆寨三个大字,又有少数民族文字写着许多小字。因为之前盘问过许多人,这偷儿,已经知道是谁了。这个年代寨子里谁最穷,那么此人做偷儿的机率就很大,常常是衣不蔽体的人,偷的最是厉害。而这个寨子里最穷的便是青石板路尽头处的阿嘎家。一行人走到阿嘎家的吊脚楼下,张卫国指着几个战士说“你们去后面把这个楼包围起来,以免人跑了,小杨和我上去。”,随后两人就拉着军犬上了楼,一推开门,风“呼呼”地灌满了整个房间,地上铺着一张草席,灶边上挂着几条烟熏肉,和一个破了洞的锅,楼里空无一人。忽然军犬叫了起来,远处有一个瘦干的身影从黑夜里走过来,听见狗叫身形顿了一顿,向这边望,待他借着月色看清楼下站着几个穿军装的人,转身拔腿就跑。小杨和张卫国在楼上从窗洞看到了那个逃跑的身影,小杨松开狗绳“追上去!”军犬全身的肌肉瞬间爆发,像一支离弦的箭,从楼阶上一跃而下,笔直的冲了出去。楼下几个战士也跟了上去,没过几分钟,远远的听见一声哀嚎,等众人赶到,只见,一个黑瘦的男人,捂着大腿蜷在地上,军犬还在旁边不停撕咬着,地上落了几颗黄黄的芥菜种子,应该是他兜里掉出来的。两个战士走上去,一个拉住军犬,一个把那个男人铐起来。地上横着一条红肉和一滩血,这个男人疼的直冒冷汗,嘴里一直说着“首长,首长,我错了,不敢了......”
张卫国走出来严肃的说:“你就是阿嘎吧,不是每个战士都是首长,偷了东西就要接受惩罚!你不跑也就没必要受这个罪了。”此时一边的小杨看着那地上的血和肉问说:“活生生的大男人,你就不会种点什么的?非要偷东西,看你也不像是没有劳动力的人。”阿嘎“哎哟哎哟”的直叫唤,“兵大哥,我这也不是穷的揭不开锅了嘛,前几年这边天天打仗,地都毁了,全是地雷炸弹,万一一个不小心炸死了,多冤啊,我还想多活几年啊,饶了我吧。”张卫国说:“饶不饶你,等把你带回去再说!”说完阿嘎一瘸一瘸的被架了起来,用条绳子系在手铐上拉着走在了战士中间,小杨看了看阿嘎许久没洗过的头说:“地雷炸弹我们战士每年都在排,我看你就是懒!大活人活生生懒了做偷儿!毛主席说过‘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人活于世不奋斗,那有什么意思!”边上有个战士听了说:“我说你小杨,一看就像读过书的,说话一套一套的,有空给哥几个说说以前家里干啥的。”小杨说:”行,有空和你聊聊。”漆黑的原始森林上慢慢的腾起了块状的瘴气,他眺望着,山便在远处。
二、
“三进三出的院落,一进门便是一面照壁,照壁旁种着一棵桂花树,树下有一口大水缸,屋檐四角上用红木雕着瑞兽,小时候过年我爹给我们压岁钱,是用红色的绸缎袋子,装一袋金珠子,自己伸手进去抓,那时候我兄弟姐妹五个在家里面每天都去爬那棵桂花树,挑鸟笼,然后被我爹用棍子打下来,因为我是最大的,每次骂我都是最凶的!”此时的小杨已经穿上了一身灰蓝色的衣服,年纪看上去大了四五岁,个子高高的,因为当过兵,身形极其好看,浓眉大眼正是那个时候俊俏的模样。他左手上拿着一个灯泡,正踩着凳子,在修灯罩里的线。旁边站着个扎双马尾,皮肤白皙的姑娘,姑娘看了看他鼻尖上黑黑的灰笑着说:“哟!看不出来还是一个地主阶级呢!那你后头怎么跑去那么远当兵了呢?”小杨低下头看姑娘笑,他也微笑着说:“后头,我响应号召,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而且大丈夫志在四方嘛,家财万贯不如战场杀敌!石玉同志。”石玉听了这些话脸上红红的,痴痴的笑。“那有时间带我去你家看看呗。”小杨爽快道:“好嘞!”门外传来一阵敲门声,“杨兆襄在不在?”小杨从凳子上跳了下来走到门边打开门,“在的,怎么了?”来的是镇上的熟人,“小杨啊,你的信,送去你单位人不在,我想着你最近常来小石家,我就给你捎来了。”石玉在后面红着脸说“大哥,说啥呢,他来给我修灯哩。我去给你倒杯水啊。”那人忙说:“不用了不用了,还要回家吃饭,我走了啊。别倒了。”说完把信放小杨手里便走了。小杨笑着送走了这人,打开信,看了几行便一言不发的坐到了一边。石玉看到他这副模样便问“怎么了?”小杨把信递到她手里,深深的看了她一眼说:“和我去一趟县里吧。”
县城里还是老样子的石板路,少了许多马车,多了一些单车。二道巷里住的大多是以前比较富裕的家族,最大的便是杨家,此刻的杨家大门上挂着两个白色的灯笼,灯笼上写着一个大大的“奠”字,小杨和石玉进了一进门,进门后眼前是一块座山影壁。穿过二进门中堂之上,黑色排位醒目的立在供桌之上,天地之中,一片肃穆,两边站有许多人,一个模样与小杨七分相似的人冲过来抱住小杨哽咽道:“大哥!你终于回来了!父亲他......”“我知道了。”小杨用力的抱了一下自己的四弟,走上中堂,点燃三柱香,跪倒在灵前。“父亲,儿子不孝,我回晚了。”重重地磕了下去,全然不顾自己额头上的灰,便痛哭了起来。有人过来拿出一身麻衣披在他身上,四弟走上前来拉起大哥,低声说:“大哥,父亲前夜走的,走之前最喜爱的翡翠玉屏放卧室里,昨早却不见了,二姐说是下人拿走了,可我总觉得三弟神色有点奇怪。你要不要查一查,父亲走了,这家不能散,更不能出现这种偷鸡摸狗的事情来啊!大哥。”杨兆襄说:“算了吧,有什么意思,他们想要就给他们吧。”四弟欲言,看着大哥的表情却再也没说什么。一晃便是过去了半个月,抬棺之后,家里许多的人都走了,偌大的房子,一家人坐在一起吃饭,穿着青衫的三弟忽然看着面前一桌子的菜说:“以前我们吃的是什么?现在吃的是什么?这是人吃的么?”二姐在一边:“得了吧,有的吃就不错了,现在什么世道,那时候什么世道。”
四弟皱着眉头:“大哥都没说什么,你们一个个的。我早就觉得你们一天天的没事找茬闲的慌!”
五妹听了:“对!四哥会说话啊,哪有你闲,你现在在文工团里就鼓捣乐器就可以吃饭了,我可是还上着班呢,说闲哪有你闲?”四弟一拍桌子“兆凤!你什么意思!”五妹不甘示弱的站起来“兆羽,我就这个意思,你想怎么的!”一旁看了半天的杨兆襄淡淡的说了句“你们不就是想分家,要分就分吧,富不过三,富不过三。越分越小,你们喜欢分,随你们!”说罢站起身来拉着一边尴尬了许久的石玉,就往外走。四弟杨兆羽叫了声“大哥”,回应他的只是坚定的脚步声。长风入巷,穿过一进门、二进门、三进门,刷刷的刮着地、墙、瓦,刮去许久未扫的灰尘,刮跑桂树上新筑的巢。山不在远处,此时就在山中。
三、
桌上还放着糖,暖水壶上也贴着红色的喜字。初阳温暖金色的光,层层的铺在窗边灶台上的玉米炒青豆,耀的笋尖似木筷,蝉翼同肉片,杨兆襄和石玉已经结婚一年了,虽然新的革命开始有段时日了,但是对于这个小镇安于生活的两人来说也并无太大影响。石玉一边收着碗一边想着:“借着当兵时候练的一身好体魄,平日里小卫兵也不会找上杨兆襄,虽然上次有几个堵着他要背语录,他眼睛一瞪便要发怒,幸好,我说要上班,也可能是老杨他两手都拎着米,被他的腱子肉吓到了吧。”
石玉这么想着,便擦擦手去洗碗了。杨兆襄,站起身来打开门,说:“石玉,我找老赵聊天去啊。”“哎,早点回来吃饭就行。”“好嘞。”石玉想起他那性格又加一句“再遇到那些小卫兵,让着点,别一着急就吹胡子瞪眼的。”“嗯。”。杨兆襄走下楼去街对面就是老赵家,拍拍门,老赵给他开了门,拿出两个草垫,就坐在院子里聊起天来了。“老杨,听说没?国家弄了个什么弹来着,里面的原料就是我们这供了一部分。”杨兆襄说:“知道,前几天就知道了,这有啥好说的。”“那我再给你说一个别的。前不久者亥街上一个老太,儿子走的早,最近她也快走了,本来你说好好的走了那也不算啥,但是当夜老太躺床上,就一口气吊着了,突然听见门口几个人说,‘等着老太走了,就剁了去轧地,说不定地里的东西还长得肥!’硬是给老太吓得一口气撑了两天!”杨兆襄听了吃惊道:“怎么这样,真的假的?”“我还能骗你不成?老太是我一个班上那里的,都传开了。”杨兆襄沉默了一会,说:“我先回家了啊。”“嗯,好,你小心点啊。”他出了老赵家,正要过街,一个巷子里冲出来几个中学生,胳膊上系着鲜红的布。“站着!”杨兆襄站定问:“怎么?”“背语录!”杨兆襄脑子里突然出现一个老人趴在床上嘴里一直在吸气,却怎么也不呼出来的样子。他开口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给我们开辟了一条到达理想境界的道路,然而理想境界的实现还要靠我们的辛勤劳动......”
石玉在家里做着小布鞋,门打开,杨兆襄回来了。“回来这么早。”“是啊。”“没啥事吧?”“没啥。”。杨兆襄看到了石玉手中的小鞋子静静的走去了阳台,阳台上放着一张黑色的凤凰牌自行车,车篮子里有一包劳动烟,他抽出一支点燃了,烟打着旋,慢慢的飘出了窗外。
四、
“石玉的母亲在省城,祖籍是河北,当初逃难过来,现在年纪大了,一个人不好照顾自己,我和石玉去照顾她,放心吧!我和你嫂子没问题的,闺女大了,两个儿子也工作了。我都当姥爷了,没啥愁的,你照顾好你自己吧,哪像你这么大的人了,还要自己过,我怎么说你好哟,四弟。我知道,老家房子拆了一半建单元楼了,随便吧,现在也只有二妹住那里了反正。不说了我洗菜去。”
杨兆襄说完挽起袖子去洗菜了,石玉在和床上躺着的母亲说话。客厅里有一个三岁大小的孩童在玩玩具,杨兆襄洗完菜抱起外孙,“小鹏,明天我们去动物园看狮子好不?”小鹏摸摸他有些发白的头发稚嫩的说“好,姥爷,还有大熊猫也要看。”第二天早晨,杨兆襄叫醒石玉和小鹏,小鹏跑去祖母边上推着枕头说“祖母,我们要去看大熊猫啦,起来吃早点了,祖母。”叫了半天没动静。然后,杨兆襄过来,把小鹏放在另一间卧室里,没多久救护车的声音便传来了,小鹏隔着门只听见“时间过了......联系火化场吧......”然后便是哭声,一阵脚步声,又听到几个熟悉的人讲话。听声音是姥姥的几个姐妹也来了,然后自言自语道:“会不会给我带好吃的?为社么呢早上叫祖母,祖母不理我呢?还去不去动物园的呀?”
“分家分家,一天到晚的分家,这套房子卖了能值几个钱?妈妈在的时候,病了说好掉呢,我们照顾妈妈,然后就和妈妈一起住,你这几个兄弟姐妹说变脸就变脸?”杨兆襄脸上充斥着愤怒。石玉在一边一直叹着气。“好,给他们卖吧,我们回去。”从省城回镇上要坐十一个小时的车,一路上都是隧道,孩童兴奋的看的懂几分钟内的“日夜变换”,却也看不懂长辈脸上的悲伤。回到了那个四十平米的家,一切都是照旧的模样,杨兆襄每天傍晚会带外孙去河边,太阳慢慢变得温柔,拉长玉米秆的影子,拉长夏日的蝉鸣。干渴的河床全部是鹅卵石,山风招摇的拍打树叶子,到了脸颊边又变成了轻柔的低语,他会把走累的外孙抗在肩上,教他背《将进酒》,翻译《聊斋志异》给他听,天色慢慢黑下来,踏着星光走回家。
杨兆襄自己悄悄藏了一罐子袁大头,这天有一个战友来找他玩,说着说着兴起,就给了那人几个,此后便一发不可收拾,遇到熟人就要给几个,罐子慢慢就空了。外孙问他:“姥爷,没了,不会难过么?”他笑着拎起一片叶子放在嘴边吹起音乐说:“那些东西本来就不重要,以后你就懂了。”这话被石玉听到了,说:“也不知是老了还是怎么了,你年轻的时候天不怕地不怕的人,打篮球也打得好,修东西也厉害,现在是怂的很。”杨兆襄没理她,对孙子继续说“害人的事不做,伤人的药不吃,安安心心的活着比什么都重要的多。”说完这话点上一支红塔山,那片薄薄的叶子在他的嘴里发出了高低不同的节奏。他从床下面箱子里掏出来一个蓝色的布兜,里面静静的躺着几颗干瘪的芥菜种子,他看了好久。忽而,又抬起头,看着远处的山,在远处,又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