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白然的头像

白然

网站用户

小说
202110/10
分享

回忆老白干

白地村(白屯)座落在清凉江畔,村子周边没有高山,丘陵,眺望旷野平川,绿树成荫,房前屋后家家习惯养棵树,形成自然屏障,把茂盛的大树做为门面,又流传下自然生态文明。近六百年,(老白干)在清凉江岸房舍林间酿造分享,蕴藏着酒文化的乡情。

清凉江在河北省武邑县东南,向北流过石家庄至德州的铁路高架桥,铁桥北边有座山西朔州至河北黄骅的高速公路桥。铁路南边石家庄至德州的老公路桥,三条交通齐驱并进。俯看桥下清流涓涓,似清清美誉的老白干醇香。带着酒的乡情弯向枣强县境内,向南数百里,曲向发源地漳河,向北流入天津海河口。清凉江又似一条美丽的蓝线,标志在地图上,清晰可见的流域图,养育两岸勤劳朴实的人民。

说起清凉江畔的白地村(白屯),不熟悉的甚多,说起衡水老白干,早已是家喻户晓的老名酒了。从建国初期,衡水老白干享誉众人,饱了众人的口福。举杯在百姓家的餐桌上,逢年过节的礼节上,被百姓称为大众酒。五十年代顺应公私合营的发展大局,老白干的酿酒技术,合并成了国家资产,容纳了衡水街上的十八家酿酒作坊。老白干扩大成为衡水老白干,酒厂地址选在衡水市里。衡水老白干酒厂第一任厂长,是当时白地村酿酒技术的白继瑞,那时他五十出头,高个子,他那和蔼可亲和那游击队长时的坚毅气质,也留下当年抗日打游击的精练身材。

也是衡水地区一支抗日游击力量。解放后把衡水老白干酒厂发展壮大,成为衡水地区的经济实力,传承着酒文化。

衡水是河北省的十大地区之一,华北平原的腹地上,地处为河北省东南部,京九铁路线的枢纽站,德石铁路的老干线上。市区紧临滏阳河,地势平坦,盛产五谷杂粮,瓜果梨桃竞长齐全,虽不是军事纷争的要地,却是百姓生活环境的平安地。

衡水老白干的起源于清凉江畔的白地村上,据考证已近六百年的历史,据载早在元末明初的大迁民时期,从山西老家洪洞带来的制酒技术。白地村的先祖流传下口语,由山西洪洞大槐树下,千里跋涉,迁到这冀东平原上,选定下清凉江畔这片地方。

老人们一代代传说着历史,当时兄弟三人,迁徙到这清凉江畔与天然资源相伴,建起了鱼米之乡的白地村,沿袭至今。后来,兄弟三人分居了三个村子,白地村是哥哥老大,白庄村是老二,小白庄村是老三.现在该村分别是兄弟三人繁衍的后代,每个小村上发展有上百户人家。小时候还记的每到大年初一,几个村的人聚到白地村来祭祖,鞭炮声响成一片,把麦地都踩平了,说麦地不怕踩,越踩长的越成实。

白庄村,小白庄村两个村子里始终没有杂姓,白地村居住着四家姓氏,一百多户人家老老辈辈与邻为善,与邻为伴的生活着。分别有姓田的,姓齐的,姓钟的,几户杂姓人家几乎是单传后代。到一九八零年生产队责任分田入户的时候,在青年时的记忆里,繁衍最多的姓氏人家也不过三五户。村里的小伙子找对象成亲,到临村的赵北桥,刘村,李庄,郭庄,枣强县的王马郞,铁路桥南离白地村五里路属于枣强县了,本村选择对象的颇少。

迁民来的先祖们,那时正是血气方刚的年轻人,或中年人。先祖们带着生活经验和生存勇气,带着自身的艺人技术,开辟清凉江畔这片荒芜的土地,用自身的技术补充着创业的生活环境。

 老白干的酿酒工艺,从那时起就蕴藏了山西家乡迁民带来的秘方。多年来,从白地村到武邑县城周边邻村,还没有古代制造酒业留下的迹象。

至于酿酒业在山西家乡的发展过程,还以待研究,但可以推测,那时的制酒在山西已有规模的作坊。几十年间,他们还保持着与家乡人的来往,虽然相隔千里,交通不便,也不断对亲人的探亲或书信联系。

白地村(白屯)分前街,后街,南半部叫前街,北半部叫后街。老白干的作坊在后街,有东酒房,西酒房,村子东头一处,村子西头一处。均有道朝阳的棕色大门,门洞能进出拉酒拉粮的大车。东酒房另有两处建筑结构宽敞的大院,一九三九年日本小鬼子侵略中国时进村给烧了,留下一片灰烬,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罪行,烧杀抢掠无处不在!

解放后五六十年代上学时,西酒房成了周边村子的完小(学校)。院内石条矶的台阶,高大的砖瓦房院落,有了朗朗读书声。石台阶上踩踏的很光滑,磨出石洼槽,不注意会滑倒,老师时常站在台阶旁扶着学生。

清凉江盛产芦苇,芦苇是清凉江域的一大特产。每年寒冬季节江面上结了厚冰,成帮结队的生产队社员,扛着铁锹,拿着镰刀,有的用铁锹推,有的用镰刀割,江面上热火朝天一眼望不到边。方圆几十里的买芦苇的车辆,续续不断。到阳光明媚的中午时,冰下面的鱼还在游动,凿冰捕鱼是常有的,有的鱼个头还真不小,鲤鱼尾噼噼啪啪的打在冰上,蹦起老高。

每年的五月端午粽子节,逢上星期日,城里人到清凉江采苇叶,远路有天津的坐火车过来采苇叶,钻进茂密的芦苇地, 大包小包的苇叶扛回家,给亲戚邻居包粽子过传统节。那时生产队的社员劳力不让经商,不让外出只能在家享用这块资源。

清凉江域比较宽阔,水流平稳,土壤属于黄沙层,村上人管这种沙地叫白地,也就习惯了叫白地村,江中流过的水质也清清凉凉的,很清楚看见江面水中游动的鱼。每到春天水较浅了,芦苇露出茬子钻出绿芽尖,是捕捞鱼的好季节,人们穿上带鞋的胶裤,拿上鱼扠,方圆十几里的,景县的到清凉江扠鱼,捕鱼。一九六零年三年自然灾害时期,人们闹饥荒没粮食吃,野菜树皮都光了,那年江面上漂来一拨拨,如泡软的木耳,捞上煮汤喝很有味道,清凉江畔的人用来充饥,补救着饥饿。

白地村东边紧临清凉江大坝,坝下有个几米深南北狭长的湖塘能划船撒网捕鱼,终年存水不断,春季江面的水浅,坑水还泱泱如镜,游鱼成群。等麦收过后天气暑热了,便可以下水洗澡了,也是村民们下水摸鱼的好时节,热天午后人们聚到岸上。体魄壮的青年人一猛子扎下水,摸上鱼时,俩手举起鱼,俩脚踩着水,那鱼尾鱼翅挻起,鱼身弯成躬,鲤鱼打挺的劲头,那正是抓鱼叫劲的时刻,岸上树荫下观看的人群难得一见的喝彩。

刚上岸的摸鱼人,像一樽樽行立健美的裸体人,身上滴落晶莹的水珠,双手用力掐住鱼鳃,鲤鱼的尾巴朝上摆动,金色透红的鱼尾拍打着摸鱼人的胸前。快步的把鱼扔进了水池里,走到衣服前,拿起酒瓶喝上两口,随时往身上擦几把酒,又一猛子扎下水底,摸鱼人的衣服旁放着一瓶衡水老白干。

夏天清凉江水涨河面宽裕,芦苇高出了水面。那边河床里分散着扠鱼人,这边河塘里一个个往水下扎猛子摸鱼人,每天岸上站满了人看热闹,越是天热,下水摸鱼的人越多。有上百个摸鱼人有时能把水闹翻塘,翻塘就是水里的鱼在水下待不住了,被呛到水面上,大大小小的鱼群在水面上浮着,露着眼睛张着嘴,游的也慢了。大人,孩子们用抄子和筛子捞鱼,人人喜上眉梢,精神十足。到了吃饭的时候,街上散发着各种做鱼的香味。

上,大大小小的鱼群在水面上浮着,露着眼睛张着嘴,游的也慢了。大人,孩子们用抄子和筛子捞鱼,人人喜上眉梢,精神十足。到了吃饭的时候,街上散发着烹饪的鱼香味。

白地村盛行种枣树,盛产各种枣果,有大枣,小枣,马连枣,脆的枣和艮皮枣。周边的枣林和果林围着村子,立秋过后树上的枣渐渐红了,收枣后家家房上晾晒各种枣,红红火火遍村落。枣树耐活耐养,在枣林下探条沟,沟两边长出枣树棵子,也不用嫁接和浇水,三年树大结满枣。那时生产队牛拉车往田里送肥,车老板的鞭子抽掉树上的枣,坐在车箱帮上伸手够枣吃。

从白地村到衡水市里四十多里路,中间有个清凉店火车站,六七十年代生产队每年夏秋交公粮送到清凉店粮库。那时的公路还是土路,在火车道下方。路面高低不平,坑坑洼洼,路两侧的杨树成林,钻天杨遮着炎热的阳光,透着一阵阵清凉,从白地村到衡水市,像是一条避暑路。每次车老板出车不忘揣上二两老白干。改革几十年来,土公路不见了,路上的牛车马车不见了,一条四车道的柏油马路,两边镶着风景林。公路上各种车辆驶过,公交车站时续通往衡水。

二零一零年六月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