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柏永的头像

柏永

网站用户

文学评论
202102/27
分享

人间烟火里的江南味道

在风轻水软的江南,爱口腹之欢者不计其数,陶文墨之趣者也为数众多。然而,既善于美食又长于美文且能让二者美美与共者却不多见。生长于安徽芜湖的畅销书作家谈正衡先生即是如此。

近期,读他的散文集《味蕾的乡愁》,我饱受美食诱惑之苦,乃至口舌生津、几不自持,对芜湖的饮食文化也因此有了系统而真切的感知。

芜湖地处长江下游,襟南带北,是典型的“鱼米之乡”,被网民称作安徽最好吃的地方。“好”真是一个有意思的汉字,既可读作去声 (hǎo),亦可读作入声(hào)。

前者意指当地拥有全省最好的吃食,几度登上央视“舌尖上的中国”,无论 “芜湖三鲜”刀鱼、鲥鱼和螃蟹,还是虾籽面、蟹黄汤包、腊味鸭肫,一提名字都让人食欲大动。

后者则是说芜湖人对吃比较喜好和讲究。从老北门到双桐巷,从凤凰美食街到红杉树大排档,从百年老字号耿福星到弋江三老太羊肉馆,大小食肆往往宾朋满座,甚至大街上空气中都弥漫着香辣酸甜的气息。

著名作家赵珩曾感叹,“无论是村落里的炊烟,吕巷里中香味,直到时令的出产,应时的江鲜,都只有在江南才能体味其中的韵致。”长期在这样的地方生活和工作,谈正衡无疑是有福的。

专会打水花的餐鲦子、与《桃花扇》暗通款曲的江鳜鱼以及有江湖味的老鸭汤锅巴等独具地域特色的风味饮食不仅让其胃口大开,“青花汤碗里喝尽前代好多辈子的味道”,还让他“获得一种美食之外的品位和思想”。

从阅历上讲,谈正衡的前半生可谓曲折而传奇。少时,遭遇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的大饥荒。而后,知青下放,行过船,捕过鱼,当过乡村赤脚医生、小镇教书先生和县委机关干部,曾经与人合伙开饭馆,也干过养猪的营生,并且做记者、编辑二十余年。

一路上,风来雨去,山长水远。他左手司镬,右手码字,藉人间烟火烹调心情。作家笔下的江南明秀、丰饶而温润,珍馐野味散发着美妙而刻骨的家乡风味,寻常菜肴依稀可见回不去的烟雨故园。

数十年来,谈正衡笔耕不辍,从青春期的长诗《一个湖,一个未名的湖》,到领衔为《光明日报》创作《芜湖赋》,到连续出版“故乡记忆”书十多本,再到推出首部长篇小说《芙蓉女儿》,变化的是文学形式,不变的是对江南风物的爱与赤诚。

在他的众多作品中,最为人称道的是“故乡记忆”系列。其中,《梅酒香螺嘬嘬菜》(辽宁教育出版社)参加2012年香港书展,入围“一百本好书”;《故乡失落的鸟》2014年参评“第六届鲁迅文学奖”,2015年获国家“首届呀诺达生态文学奖”,随后再获安徽文学奖。

《味蕾的乡愁》与《节气的呢喃与喊叫》一同入选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2017年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百种优秀出版物榜单,被多家出版社公认为“作品内容充实,文笔灵动,适合休闲、放松,寄怀田园,了解过往历史”的精品。

品江南味道,食人间烟火,念故土河山。读罢《味蕾的乡愁》,厌倦遐思,余味犹存。在我看来,其内容有用、有趣亦有心。它就像关于饮食的大百科全书,不少篇章所介绍的食谱颇具操作性,照其做之,往往能够收获色香味俱全的美食体验。

书中常见生动而别致的比喻,包括吃螺獅像接吻、花香藕若美人玉臂、伊人如莲水一方等。此外,还有一些段子令人忍俊不禁。例如,某天在一家火锅店,作家邻桌是几个潮男潮女,嬉笑着在涮一堆荤荤素素的菜。忽然,听到一个清脆的嗓音在喊:服务员,我们这牛鞭怎么咬不动,太硬了,你店里还有什么鞭啊……

当然,这本书的价值远非如此,更重要的在于用行云流水的文字写尽美食意趣与人情冷暖,营造现代都市人的味觉乡愁,从而展示一种心理状态和生活方式,由此引发读者自我关照、思考和权衡,于喧嚣中觅得宁静,于浮躁中学会淡然。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