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二十多年都没有将自己交给导游,连两次南半球的旅行也是自来自往。而这一趟下扬州,我有幸结识了两位本地导游。她们用扬州城悠久灿烂的文明,扬州城独有的文化传承,在我心底烙下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历史名城印迹,更颠覆了我,长此以往“导游即忽悠,忽悠即导游”的惯性思维。
扬州不大也不小,区域面积6600余平方公里,辖3区1县3个县级市。人口不多不少,世居人口400余万,外来人员与常住人口数相当。这样的人口结构这说明扬州是一座既开放,也包容的城市。全城以文昌阁为中心,沿东西南北呈八字延伸,虽城敦民实,却不见一幢直耸云霄的拔地而起。导游小郑如是说:扬州属于当下,属于未来,更属于历史。
扬州古称广陵,也有江都,维扬之称,有据可考的历史可上溯到公元前486年。“淮左名都,竹西佳处”,长江与京杭大运河在这里交汇,璀璨历史与现代文明在这里交融,新风润古城,古韵立潮头。扬州人恰到好处把持着祖宗留下的绿水青山,恰如其分地用青砖布瓦诠释了不一样的历久弥新。
导游小孙反复向我荐读:文昌阁,既是古代扬州府学遗落的一幢建筑,也是扬州人尊师重学的象征,更是扬州城承先启后的标志。有人说文昌阁的正名应该是文汇阁,也有人认为其正称应该为魁星楼。这样的争辩对于扬州城来说无伤大雅,重要的是如今的扬州人寓古于今的观念,系情于心的作派,在古与今的十字路口用自信与厚重的情怀作出了继往开来的笃行。
正如此,登斯楼岑目眺望,四街八景尽收眼底。不得不说的是与文昌阁遥相呼应的四望亭,虽建于南宋嘉定年间,但在扬州人世代传承中的地位颇有点“巾帼不让须眉”的味道。“四望亭,三层阁,让在亭上探马脚,马脚到,吹角号,打得清军往回跑。扬州城有红头军,吓得清兵不敢到。”于抑扬顿挫间,导游小郑假借一段声情并茂,将一首民谣串联了上下几千年。
去瘦西湖时,我翘望文昌阁许久;折返去何园,我巴望四望亭,直到不得已随着汽车的移动收回了目光。无论是赏个园庭院,还是逛东关古街,亭亭阁阁总能把我从当下穿越到唐宋元明清,直至春秋战国时的邗越。如果真要描摹这一次扬州之行的流连忘返,个种原因首先是温润于扬州人骨子里的悠远,遍及扬州城的青砖布瓦,还有糯灰抹就的白墙。
面积约30亩的个园,结构精巧,曲径通幽,既引人入胜,其叠石为胜,非其它名园能比拟。有趣的考证是,园主偏爱竹,于园内遍植竹子,竹叶的形状酷似“个”字,故以“个园”名之。 动情时小孙导游引用了东坡心语:“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且莫放春秋佳日过,数最难风雨有人来,而我等俗人恰巧浅行于扬州的雨里风中。
对比苏州,于表象看扬州相形见绌。据说苏州的GDP连省府南京也无法比拟。我以为,苏州的繁荣是以舍弃厚重的历史为代价的,苏城州早就不再小桥流水人家,一派盛世浮华取代了曾经令人惊艳的天堂。而扬州城不仅二十四桥依旧,连“早上水包皮,晚上皮包水❶”依旧徜徉于扬州人的田之阡陌,心之海洋。
没错,改革开放系千秋伟业,强国富民乃民心所向。而绿水青山定是金山银山,走向未来我们当首先明白该何去又何从,有责任,更有义务将青砖布瓦绵延万代千秋。如此说来,我特别庆幸我的城市当年只是炸了一个展览馆❷,而不是毁掉了“芳草萋萋鹦鹉洲”。否则,在今朝,我不可能循着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的足印,于烟花三月顺江而下。
好一个今人又辞黄鹤楼,烟花三月到扬州。虽孤帆远影我碧空览尽,睹江水滔滔直入天际。如此看来,扬州人最有资格告慰在天有灵的诗仙太白。“晚清第一园”的何园依在,“四大名园”的个园婉存,文峰塔虽被焚却屡毁屡建,瘦西湖似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鉴真君始终端坐于大明寺,朱自清❸心底的荷塘月色如清水一般在广陵潺流。
“两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瘦西湖连同整座扬州城,婷婷玉立,美若天仙,绝世而独,一顾倾人。当下是未来的过往,传承与发展并非不可调和地宿敌,不信的话,放下你手里的忙活,挤出三五闲日,懒散在青砖布瓦的院子里,心会安然穿越时空,只等闲明月缓缓升起,怡享邻家三五孩童的嬉戏。
旧有扬州八怪❹,今朝古韵依扬。我没有理由,也没有借口,不潜游早已经消失的汶河❺,不沉醉且旧且新的青砖布瓦。时间好短,历史悠长,走过路过,还没看够。我想让扬州吊我一回胃口,期待改日再来,留待来日方长。唉,惟恨自己“少壮努力,老大徒伤悲”,才空学无竟敢说古论今,真乃恬不知耻者矣。
【注释】
❶早上水包皮,晚上皮包水⑴ 指扬州人绵延千年的闲散的慢生活方式,水包皮原意是是指早餐中的汤包,吃法为“轻轻提,慢慢移,先开窗,后吸汤”;皮包水原指扬州人有晚间修脚、搓澡等闲适的生活习性。
❷展览馆⑵ 指武汉展览馆,武汉展览馆建成时原名武汉中苏友好宫,是中国的四大中苏友好宫之一,由苏联援助建设,为1956年5月5日至7月5日在武汉举办的『苏联经济、文化建设成就展览』而兴建。该馆于1995年被炸毁改建,并遭世人贬损,这一炸成为武汉市民对展览馆永远的怀念。
❸朱自清⑶ 现代散文大家,浙江绍兴人,扬州为其成长之地。散文名篇《荷塘月色》是其执教清华大学大学期间著于清华园。
❹扬州八怪⑷ 是清康熙中期至乾隆末年活跃于扬州地区的一批风格相近的书画家总称,美术史上也常称其为『扬州画派』。
❺汶河⑸ 古时的一条贯穿扬州城的河流,1952年至1959年,政府填塞汶河水道,修筑成汶河路,文津桥被埋于地下,文昌阁则立于广场地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