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巴陇锋的头像

巴陇锋

鲁迅文学院学员

散文
202209/15
分享

南山不老松

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

这副音韵和谐、意蕴丰美的对联,表达着人们对福寿绵延、子孙兴旺、幸福欢乐生活的美好向往。对联很熟悉,却没承想,近日我竟邂逅了南山不老松。

这里,不妨先厘清这对联的来历。

一般认为,它脱胎于明代人。一是文学家、刻书家、藏书家杭州人洪楩,《清平山堂话本·花灯轿莲女成佛记》说:“寿比南山,福如东海,佳期……”一是柯丹邱,《荆钗记·庆诞》云:“齐祝赞,愿福如东海,寿比南山。”概因后者生卒不详,人们不敢贸然断定孰先孰后,就将二人并列为此联的贡献者。

当然,若要细究,此联的出处还可往前再推2200多年,上溯到《诗经·小雅·天保》。此诗六章,末章云:“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如松柏之茂,无不尔或承。”“南山”“松柏”“寿”都有了,联系整首诗,意思也吻合,对联本于此当分歧不大。事实上,诗里,作为抚养人、老师兼臣子的召伯虎,对周宣王热情鼓励、殷切期望,勉励其挽救周厉王留下的烂摊子,以图中兴;尤其是连篇而下的譬喻,与对联的意蕴手法如出一辙。

宣王公元前828到前782年在位。如此,这首诗产生于距今2800多年前当无争议,而对联的原始可锚定。

明确乎是,我们再谈谈“南山”的位置。周宣王是正尊的西安人,挽狂澜于既倒,而给他献诗者召伯虎即召穆公,为宣王中兴的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也关中人。献诗的地点为国都镐京,今西安。《小雅·天保》的授受者都在西安,那诗讲西安就不意外了。而西安之南是何山?终南山也。喳,南山不老松,即终南山里的古松。

再以日常生活证之。现在西安人把终南山叫南山,而非终南山,更非太乙山、地肺山、周南山,谁若字叫多了,就差了情分。南山是西安人对亲爱的终南山的昵称,它在陕西省内秦岭中段、西安之南,是“寿比南山”“终南捷径”等典故的诞生地。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9月8号,对付完“早饭”,文章写到半截,我和大儿子去心心念念的南五台游玩。这地方名气不小、距离不远,我却还没到过,今日终得补憾。买票后已下午三点,工作人员说上山14公里得三四个小时,我们就坐车上到停车场。许是季节原因,一路无甚惊喜,游客也不足百。到站,师傅丢下句“往上爬,还有三公里”,让我们下车。

停车场与上山阶近于直角,一截爬完,已气喘不匀。又咬牙爬了几段,很吃力,愧对美景。之前陪小儿和妻爬,恨他们慢,这次大儿超出好远,我心有余而力不足。细一想,快四点了,我只吃了个面包喝了一碗半粥,饿;就买盒小麻花,成功补充卡路里,精神了好多,始觉山势高茫、林壑幽美、秋色宜人。唯尚无余力拜谒沿途的独松阁、黑虎殿、紫竹林、四天门,只能远望致意,盼极顶骋怀。

到了两峰分叉,我们往左。继续忽略沿途美景,且走且回望最高峰——观音台,狂拍乱照。终于到了第二峰灵应台,但见高楼金碧辉煌、仙气满满,凌空虚蹈而安稳妥帖,让我疑心即便地震这里也安好无虞。四下极目,山壑无限,秦岭何莽莽!寻视来处——大长安,一片苍茫皆不见。啊,人类再辉煌,除却思想文化的丰赡,仅一堆火柴盒耳,无法与自然媲美。俯瞰舍身台,回望清凉台、文殊台、观音台,始知遥望称奇的所在,亦明五台之缘起。

去观音台途中,见一小牌牌,写“不老松”仨字。我们审视良久,知木阶下是洗手间,猜测不老松在同一方向,但不能确知其远近和有无。犹豫着,犹豫着,终于克服腿疼的物理困难,决心踏入木阶。褐赭色木阶很美,很舒服,可下行许久不见松树,后悔作践身体。再走再探,不久路平了,儿子说快了,我怀疑这“快了”。竟又上行,心里一亮,起码没误入下山路。的确快了,已能看到密林中阴翳蔽日的所在,一尊黑晃晃的巨影在召唤我们。呀,心狂跳,好大一棵树,那么雄奇,那么健壮,那么秀丽,那么阳光——虽然不见天日。

惊叹间,我俩已扑到树下,愣头仰望、目瞪口呆。笔直的干高可两丈,约莫三人搂抱,浑圆、康健,没丁点虫蛀、树瘤,以及其他任何瑕疵。紧接树身,是九枝精致交合的树股;说是树股,但每枝都足足抵得上任何一棵千年古柏的个头,每一枝都丰茂无匹;而九枝又团结一致,一律向上,奋力争夺天光——赢得生命的荣光。我不觉转圈、远近跑着仰视,几乎看不到树梢,大约有七八丈高,而枝枝叶叶滑嫩光亮,如幼树新发。这是怎样蓬勃的生命力呀!一叶一枝都在向人诉说:华茂如我,不老如我,传奇如我,我便是响当当的南山不老松。感慨之余,我对儿子说,仅这棵树,今天也值了。

上下近四十里,冒着流萤和山风,打扰了山月和鸟雀美梦,我们朝灯火辉煌处——家——突进。出景区已快九点,吃饭回家快十二点,腿疼至今未好,但我深以为:

敬拜南山不老松,值!(完)

2022年9月13日改定于西安兴庆轩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