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巴陇锋的头像

巴陇锋

鲁迅文学院学员

文学评论
202310/10
分享

张艺谋和贾平凹:比较诗学视阈下的陕西文化言说

韩蕊教授新著《地域文化和艺术生成:贾平凹与张艺谋》,新天下耳目。该著选题独到,视角新颖,研习和运用资料厚积薄发,论述周详,每每颇擅胜场,是一部有高度、有深度、有厚度、有温度、有热度的通俗学术著作。

从书名便知,对于研究领域的开拓,是其最大贡献。通读全书,这种印象加重。著者将我国当今文学艺术界享誉海内外的陕西当红大家贾平凹和张艺谋,一并纳入学术研究视野,并下大决心大功夫、费大思量,进行访谈了解、研读比较、思考分析,撰写出了深刻鲜明、令人信服的学术新成果。正如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赵学勇先生所言:“韩蕊这部专著创造性地将比较研究的方法与地域文化的视野相结合,既专注于以贾平凹、张艺谋为代表的陕西文艺家及其作品的再解读,又不失将陕西特殊的历史文化、民风礼俗、社会生活等各方面纳入其间作综合性考察,从而使得其研究视角兼具较宽阔的文化视野与较为深刻的美学价值的判断,因此在同类研究中现出相当程度的跨学科性与学术创新性。”

当然,这也是久久为功的结果,是韩蕊兴趣所在。她在后记中说:“研究自己喜欢的对象是最大的幸福。”值得一提的是,作者这一“喜欢的对象”也是大家的喜欢。因之,她的书不仅有相当的学术含量,而且具有了通俗读物甚至畅销书的某种质素。

学养深厚、论析通透、新见迭出,是本书的另一特点。用比较视野关照文脉深厚的陕西地域文化上催生出来的两大名家张艺谋和贾平凹,奠定了该著高屋建瓴、必出新论的基础。当然,前提是作者要有这功力,偏她就具备这点。韩蕊自18岁就读于我国重点大学中文系以来,从本科到博士后,几十年里游学大半个中国,一直耕耘自己热爱的现当代文艺,尤其是陕西文艺,特别是贾张二大家。甚至作者的先生和孩子,也都研究这块,若说陕西现当代文艺、贾张艺术研究系其“家学”,也非大谬。第四章第一节论述“农耕文明与民间叙事”,著者巧妙地从电视片《河殇》引出论题,接着从诗经时代论述,以长城与15英寸降水线的巧合,论证土地对于农耕文明的重要性,接着以网络上的“偷菜种菜”游戏、校园和军干所里的菜地、贾平凹对联等进一步证明“农本”观点,自然落到对“贾平凹小说的乡土叙事与底层关怀”的阐述,新颖、缜密又自然。再如,第五章分析刘高兴的纯洁和贫穷,短短一段,古今中外道来,令人有如温智者谈道般信服。又如,第五章里的两段:“一个人物只有拥有自己的思想,他在文本中才立得起来,形象才有光彩,也才有较高的审美意义。”“正如书名《暂坐》,富贵是暂时的,人生也不过短暂一瞬。这些女性短暂的辉煌也是如须臾茶饮,先浓烈,两泡之后便寡淡起来……”,大妙。还如,第六章阐述“以乐写悲”一段,融古铄今,通透。

知人论世,对研究对象及其作品熟稔,并能从本体论入手,用作品说话,条分缕析地阐述洞见,是本著一大特色。作者所就职的大学有贾平凹研究院,她又是张、贾几十年如一日的拥趸、研究者,该书是她几十年学术的总结。第二章“陕西地域文化的黄土特质与艺术家的内敛性格”的第二节,论述张贾二人“沉默内敛的外冷内热”之“内向少言与勤奋执着”时,先分别从贾平凹、张艺谋的家庭和童年说起,引述他们及其家人的话,引用海明威、王蒙、陈凯歌的话,又以作品《高兴》《秦腔》《活着》《山楂树之恋》等的分析证之,这样由外而内、层层深入、有条不紊,令人茅塞顿开。

有一说一,不避名家缺失的理论勇气,标志着韩蕊学术的成熟。谈及贾平凹散文成就时,著者不忘指出其后期书信、序跋的“应景之嫌”。而作为女性批评家,她能够结合张艺谋和贾平凹具体作品,敏锐指出其对女性书写和刻划的某些弊病,难能可贵。

著者趋近民间立场的批评语言,在在令人难忘。如“不能用西方的悲剧理论来套量中国‘悲剧’”,这里的“套量”一词出现在注释里,令我意外又佩服;“伏低伏小”“心狱”“淘沥”“纯白本初”“包孕胶着”等新词的创造,值得称道;“咱穷,咱可坐着哩!”“不怕慢,单怕站!”“捞干的,咥实活。”“洋芋糊汤疙瘩火,除了神仙就是我。”等,俗语入学术著作,甚好。最后,摘抄一句:所谓的“粉领”“富婆”“白富美”“白骨精”等是对她们的特有称谓。这样的学术语,让我想起了张清华的某些文章。(完)

2023年10月8日改定于西安兴庆轩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