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南,有立夏尝三鲜之俗。三鲜者,又分为地三鲜和水三鲜。地三鲜为:樱桃、苋菜和蚕豆;水三鲜为:白鱼、白虾和螺丝。
一
樱桃向来是女士的最爱,自不必说,进入六月份就要中高考了,还是先说说“状元饭中一抹红”的苋菜吧。
古时江南人家为学子科考,常准备的状元饭,以资激励和祝福。所谓状元饭,就是把苋菜做的羹浇在米饭上,把饭染得通红,色香俱美,好看好吃又吉祥。苋菜,又称为雁来红,汉菜(汉天子吃的菜),赤苋(赤县),因为它含有叫一种叫苋菜红的天然色素,所以做熟后色如胭脂,很是喜庆。
据说,当年江南才子唐寅,十六岁在吴县(苏州)秀才考试中得了第一名,轰动了整个苏州城。但是这位才子在考中秀才之后,就每日游荡在苏州城的各个酒肆之内,以饮酒为乐。二十七岁那年,有一天祝枝山去找他。这天刚好他没有喝酒。祝枝山以语激他:今天难得见你清醒,不过无论如何,明年乡试根本就没你唐寅的份。唐寅不服,说道:明年我一定考个解元回来。自此一年,唐寅再没喝酒,苦心在家读书。
第二年,唐寅果真考了会试第一,中了解元,接着再赴京城参加殿试,考状元。要走的时候,母亲专门准备了状元饭为唐寅饯行。唐寅吃的很是香甜。期间母亲祝愿他拿个状元回来。结果由于当时朝中的党派斗争以及舞弊案的牵涉,唐寅未得状元,但在临考之前吃状元饭的习俗却就此流传下来。
苋菜又称为长寿菜。苋菜中蛋白质、钾、钙、铁、硒的含量均在绿叶菜中名列前茅,并富含脂肪、糖类、粗纤维、胡萝卜素、维生素。红苋菜中含铁量尤为突出,被誉为补铁菜。更为重要的是,苋菜不含草酸,其钙、铁进入人体后很容易吸收利用。这对牙齿和骨骼的生长可起到促进作用,并能维持正常的心肌活动,防止肌肉痉挛(抽筋)。
在苋菜系列中,上汤苋菜和蒜蓉苋菜,好吃易做,是状元饭中的佳品。
二
鱼米之乡,鱼是江南人家每天必吃的佳肴,而又以太湖白鱼最好。太湖白鱼,亦称“鲦”因“头尾俱向上”而得名,体狭长侧扁,细骨细鳞,银光闪烁。白鱼肉质细嫩,鳞下脂肪多,酷似鲥鱼,是太湖名贵鱼类。《吴郡志》载:“白鱼出太湖者胜,民得采之,隋时入贡洛阳”,当时白鱼已作为贡品上贡皇庭。白鱼大多在太湖浅水域中生长,以小鱼虾为食。《吴郡志》有“吴人以芒种日谓之入梅,梅后十五日谓之入时。白鱼至是盛出。谓之时里白”。
太湖白鱼又称太湖银刀,这名字的由来还有一个动人的传说。相传明朝末年,清兵打入太湖,苏州太湖渔民张三带领一帮人与南下的清兵在太湖一带激战。一次,张三在湖上与清兵作战时,手臂中箭,手中大刀掉入湖中。他忍住剧痛,弯腰从湖中拾起一把银刀,向清兵杀去,清兵被他的神勇给镇住了,纷纷落荒而逃。张三再一瞧手中,原来是一条银光闪烁的白鱼,这样银刀这个名字就叫开了。因此太湖白鱼被老百姓夸为江南第一鱼。
我喜欢吃太湖白虾做的醉虾。放进醉里活蹦乱跳,把你的腮,你的舌挠得痒痒的,酒香中透着点脆,实在不忍马上咽下。白鱼就不同了,细软鲜嫩如同少女的肌肤,禁不住要去吻一吻,所谓秀色可餐,我想可能就是指太湖白鱼吧。我不知道隋时入贡洛阳时,隋炀帝是怎样个吃法,但就此欣然有下江南之志也在情理之中。
三
夕阳西下,劳累辛苦了一天人们,晚上回家,开上两瓶啤酒,面前摆上一大盘美味的香糟田螺,喝一口好酒,再用手捏起一只大田螺,放在口中轻轻一吸,肥硕的螺肉连带香醇的卤汁一起滑倒嘴里,糟香浓郁,满口鲜香,也算是江南人家人生的一大乐事了。
说起江南的螺丝,最有名的就数被誉为武进十大名菜的芙蓉香糟田螺了。香糟田螺肉质丰腴,营养丰富。同时还具有很高的食疗药用价值,有清热利水、除湿解毒之功效,被称为“盘中明珠”。其中还有一个关于螺丝的佛教故事:清代江阴名士沙增达有首《放螺池》诗云:“一水莹然澈底清,池名不坠仗禅名。螺皆绝尾知怀德,鱼亦无鳞乐放生。”说的就是在秦望山(今芙蓉)下,唐代时有位高僧号“鸟巢禅师”,修道于此。常购焦溪、江阴集市剪尾丝螺放生于寺内放生池。大诗人白居易仰其高名,前来拜访,见其放生池里的螺丝,不禁感叹,写下了《咏无尾螺》一首,赠与鸟巢禅师。其中“只缘灵迹看螺尾,始修高僧寄鸟窠。”在当地广为流传。如今芦岐庵放生池虽然不在了,但芙蓉螺丝早已成为一大经济产业,趁着夏日悠长,你也试试开瓶啤酒,吸吸丝螺。
立夏三鲜,使江南人间美味。如今科技发达,生活节奏加快,食品的时令感越来越弱。但我以为人还是要与大自然保持一种律动,尊重自然规律,慢慢走,悠悠活,才能更好品味到生活的真味,原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