岷县闾井,是一片很有个性的地方,山清水秀,内蕴丰富。神奇而壮观的大石头就坐落在闾井的罗儿沟里——镇南二公里处。大石头所在的千亩大滩因此取名为大石头滩。
大石头也算是闾井的一处风景。来过闾井的人,大都要来此一游。从闾井镇利民桥出发,顺河西街南上,不远就到了罗儿村(该村现已与闾井村合并)。一走出罗儿庄,宽广的大石头滩会以其博大的胸怀迎接你的到来。滩里清清的小河汩汩唱歌,喜迎八方宾客;一阵微风吹过,漫滩的野花儿或紫或黄,为你送来出自心灵深处的芬芳;遥远处,大石头也以其独具的风韵吸引走你的目光。
走近大石头,周围零星散布着一些背篼大小的石头,像是碧绿的草地上休憩的羊群。大石头远看是一座小山,近观如一头酣睡的神牛。它有五六米高,一道三米来宽的裂缝将大石头分为东西两半。进入裂缝,发现靠西大石侧壁一米高处有一片平台,可容一个人在上面睡安稳觉。一些较大的石头错落在大石头身旁,其中北面的一些自然地垒起来,向下看是一道石门,向上看是一座石桥。靠东的大石头,形如鱼脊,胆小人不敢在上面行走,或骑在上面向前挪动,或立而叹之。如果你胆怯于东边大石头的陡,你大可不去冒险,折而登上西边的大石头。西边的大石头会给你一份安全感,上面宽而平,三四十人可席石而坐。立于石上,轻风拂面,小鸟啾啾,碧绿的草滩,雪白的羊群,远处金黄的油菜花和青山白云尽收眼底……
如果你不喜欢清闲而喜欢热闹,就请你在农历五月初五来这里看看。这一天是罗儿的庙会,也是人们浪大石头的好日子。大人小孩儿,穿红戴绿云集于此。小三轮、大卡车也三五成群来这里凑热闹。小餐饮、小百货应有尽有。最红火的生意要数摄影了,六七个专业摄影师忙不过来,还需要家人当助手。业余摄影者也这儿留个影,那儿取个景。游人数千,一簇簇,像盛开的花儿,很是美丽。有的登上大石头,撑开花伞观赏风景,有的坐在大石头上啃瓜子、聊天,有的坐在僻静的地方谈起关于大石头的来历这一古老而神秘的话题。
“大石如丘卧罗沟,人言仙踪在上头。待到山花烂漫时,工农学商结伴游。”这是李芝萼先生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写的《大石头记》的诗句。山花烂漫之时,或是现在的五月初五,或是之后更多的日子。李先生写此诗时,虽有游人,却远不及今日之众。大石头给许许多多的游人(包括当地老百姓)带来了一份美丽的心情,捎上了一片美好的记忆。人们游大石头不光是放松心情,还想追寻一下大石头的人言仙踪。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闾井这片土地很是美丽,一位神仙阿婆路过此地,却留下了几朵叹息:闾井人民淳朴憨厚却很贫穷,缘于闾井高寒阴湿,好多瓜果不能成熟。神仙阿婆想让这些淳朴善良又勤劳的闾井人民得到更好的回报。于是,她分析了一下原因,想出了一个办法。从一个很远很远的地方挑来一座石山,心想用挑来的石山堵住闾井下河的河口(据说在边布山和油笼山之间),说那样会使闾井气候变暖,任何瓜果都能成熟,一年三四茬庄稼,闾井人民将吃不完,喝不完,五谷丰登,安居乐业,不再过饥寒交迫的日子。可是,当这位神仙阿婆腾云驾雾来到罗儿沟上空时,却被一位孕妇发现了,并向大家告诉了神仙阿婆的行迹。这一说,伤了神仙阿婆的元气,神仙阿婆气极了,卸下肩上的担子,举起扁担将挑来的这座石山打破,小的四处飞溅,大的留在原处。天长日久,日晒雨淋,石头的棱角也消失了,慢慢地变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大石头。
这是一段关于大石头的传说,或许这是闾井人民将美好的夙愿转移到了大石头神秘的来历之中。我认为它不仅仅只是一段传说,而且还是一片愿望。
与“人言”并传下来的还有“仙踪”。在靠西的大石头上,有一处像是烫成的浅壕沟,不深也不长,传说是神仙阿婆小便的踪迹。在这座大石头上还有两个小窝窝儿,近邻的一座较大的石头上也有一个小窝窝儿,三个小窝窝儿连起来呈三角形,传说是神仙阿婆用过三脚儿(这里人火盆上支撑水壶的三足铁架)的踪迹。神仙阿婆也过上了凡人的生活,这固然是一段传说。
关于大石头的来历,我原来认为是山体裂变而成。走遍周围山体,却找不到头绪,考察了一下周围山体之石质,皆与此有异。从它的形貌来看,像是西天飞来之物,着地后裂为东西两半。我有这样两个猜测:大石头可能是从某星球上坠落的陨石,或是冰川消融冲击下来的山体。值得说明的是,我的猜测缺乏足够的说服力,我只是想为大石头添加一段更为新鲜的传说而已。
闾井大石头是一片不朽的风景,它将永远美丽在人们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