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包贵忠的头像

包贵忠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2410/13
分享

延川子纪行

辛丑年六月初八,应张润平老师之邀,与才景等前往甘肃岷县锁龙乡考察月露滩青苗会。回来后,我重点以人物寻访及其相关文化影响视角侧面反映了月露滩青苗会的文化内涵、社会意义和该项国家级非遗抢救性保护、原生态传承及绿色发展道路上张润平老师等所做出的艰辛劳动,写成拙文《延川子纪行》!——题记

延川子,也叫索罗口,即今甘肃省定西市岷县锁龙乡。据《岷州乡土志》记载:“和睦里,地在巴里庄(今宕昌县八力乡),距城东南八十里,东至延川子宁远(今武山)县湫山界一百二十里……”由此可见,延川子(今锁龙)清朝时期属岷州十七里之和睦里。西汉水支流湫山河发源于延川子境内,有省级自然保护区之马沿小区。中华民国时期,先后属第一区、马沿乡、第一区马沿联保。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废除保甲制后仍属马沿乡。1949年9月岷县和平解放后属第一中心区(闾井区)管辖,1950年2月成立锁龙、月楼二乡,属马沿区所辖,1953年6月增设沿川乡。1961年置锁龙公社,1983年设锁龙乡沿用至今。境内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多高山,少平川。

辛丑年六月初八,应张润平老师电话之邀,与李才景老师等前去锁龙乡考察青苗会,拜访了几位当地的青苗会老友。

岷县锁龙乡月露滩青苗会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主要流行于锁龙乡严家、林畔、后家、山庄、潘家寨、赵家、买家、拔那、锁龙、古素十个自然村。前六个村为上三会,后四个村为下两会。五大会的总庙在锁龙乡赵家庄——即月露滩庙,庙里供奉着两位善神,九天圣母京华娘娘和九天圣母京皇娘娘。

车到锁龙,第一站去了古素村。该村原为古树村,或因移民方言等因素将古树读为古素,后写作古素。在古素村我们拜访了八十二岁高龄的马俊杰老先生。张润平老师十几年来多次考察月露滩青苗会期间,得到了马老先生的鼎力支持与帮助。他们之间因地方文化而产生了深厚的交情。近期,得知老先生身体状况欠佳,张润平老师这次特意先来到古素村看望他。在院子里晒太阳的马老先生面色微暗,低垂着头,因病未全愈,精神状态不是太好。但一见到张老师进来,他脸上立马堆起了笑容,声音也增大了许多,突然有了精气神,二人交谈甚欢。马老先生此前经常在青苗会期参与青苗会的组织协调工作,1991年被推选为青苗会二老爷。他中医方面造诣较深,农闲时间也经常给登门求医者把脉看病。临别时,他略有感叹地对张老师说:“这可能是我俩的最后一次见面了。”张老师鼓励他说:“您还要好好的活着,再多活上几年,以后我还会来锁龙来古素看望您的。”二人手重手紧握了好久,才依依道别。

从古素庄出来,我们要分别去严家和拔那二村探访今年的青苗会的大老爷。

上会的大老爷今年在严家庄,他家家事很好,从柜上立着的好多荣誉证书和地方电视台采访照片可以看出,这位新选的大老爷在各方面比较优秀。上席的中堂和左边的四条屏均为锁龙籍书法家岳兆雄所书,室内左耳墙墙面上贴着一个似乎是被压平整了的根雕作品,其形酷似孔雀,非常精美,据说是从石头缝隙里采出来的。几位青苗会德高望重的老者,也前来新选的大老爷家帮忙。他们见张老师带着我们进来,很热情地过来问好、握手,跟张老师叙旧。他们都跟张老师非常熟悉。其中,小个头留着山羊胡子七十八岁的陈志贤老人介绍了上会新选的这位大老爷的情况。在这里,正好遇到了前来协调青苗会具体事宜的拔那村李书记。

随后,我们又和李书记一起去下会新选的拔那村大老爷家了解相关活动的准备情况。这位大老爷家家事虽然不及严家庄的大老爷,但据说这位大老爷也是年龄较轻,为人实诚,在村里有较高威望。在拔那庄的大老爷家的土炕上,李书记向张老师介绍了今年青苗会在资金筹措等方面的一些改革和他们对青苗会这一非遗文化活动的支持。张老师肯定了严家、拔那两村本届党支部、村委会在青苗会的举办和发展方面所做的努力。他说,我们要经过多方努力,把这项国家级非遗文化活动与乡村振兴——特别是乡村文化振兴有机结合起来,让这条路子越走越宽。

谈起月露滩青苗会,有一个人不得不去拜访。他就是张老师的老朋友、原青苗会经理严瑛。下午五点多,我们从有着几百年青苗会故事的梳发台回来后,拜访了严经理。到严经理家时,他和妻子已准备好晚饭等候我们多时了。严经理人很精神,曾当过一届的大老爷,为人厚道,在青苗会活动中有极高威望,对月露滩青苗会的民俗活动流程及具体细节很是掌握。近十几年来,他精心为青苗会活动上下奔走,为青苗会的抢救性保护及传承发挥了极大作用。张润平老师前后十四年,从岷县城到锁龙上下二三十次对月露滩青苗会民俗活动进行实地考察,收集整理资料,编写民俗专著——《地方湫神与社群和谐——岷县青苗会研究》一书以及月露滩青苗会第五批国家级非遗申报最终获得审批等一系列工作,都与严瑛经理的辛勤付出有着密切的关系。也可以这样说,没有严瑛经理的付出,月露滩青苗会的保护与传承都将是一个未知数。在严经理家的土炕上,我们吃着传统的家常菜,喝着小酒,严经理给我们说青苗会,谈近十四年时间与张润平老师的交情和共同为青苗会的传承和发展所做的努力,又怀念起曾经为月露滩青苗会拍摄过纪录片的已故去的张效民老师(会宁人,1963年生,2017年8月因脑溢血突然去逝)。追念故人,双双难过起来,谈他的人品和他对纪录片拍摄工作的执着与负责……

晚饭吃罢,我为张润平老师和严瑛经理拍了合影,背景是传统的延川子民居。

晚上,我们的住宿被安排到张润平老师的又一位老朋友——李会计家,在后家庄。李会计本名李玉珍,是2014年青苗会大老爷,精通二胡,当过村上会计,书法也写得不错,根雕艺术也有涉猎。第二日一起床,才发现李会计家的这座小庭院是极其精致的。漂亮的新上房门额上“清雅贤居”四字概括了这座小院的文化特征,上房台阶两旁及花园周围盆栽的各种花卉特别漂亮,房屋内干净、整洁。新房空檐左边闲置的旧书桌上,练过毛笔字的旧报纸、笔及一件岷县农村老人穿的黑色传统棉衣(当地也叫裹身子),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很有内涵的图画,它用无声的语言告诉我们:在这个文化氛围极其浓厚的山村里,这位农村老人在劳作之余还练习着传统书法,传承着传统文化。

给我们端来早餐的那位年龄近四十岁的女人,亲切地给我们打了招呼,她一眼就认出了很多次来这里考察青苗会的张润平老师。从她跟李会计的几句对话上,我判断她是李会计的女儿。后来,听了张润平老师的介绍,我才知道我的判断错了,原来她是李会计的儿媳。说她对公婆就像对待自己的父母一样,孝顺得很,懂事理得很,拍青苗会纪录片时曾将其作为文明家风——孝顺好媳妇儿这一素材拍摄了进去。这里文明家风盛行,也许是受到青苗会民俗文化影响的结果。

早餐后,我们先后参访了青苗会取水的准备工作,考察了在池林的取水活动以及在三寨子举行的拜灵水仪式,最后随取水队伍回到月露滩会场。

延川子(锁龙乡)地处山区,对于庄稼的收成多期望于神灵的护佑,这是农耕文明神灵崇拜中最富于人性的独特方式。月露滩青苗会这一民俗活动被命名为国家级“非遗”,是因为它具有较广泛的民间信仰范围,具有较重要的社会影响,它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代表性。月露滩青苗会能进入目前为止二十四个“民间信俗·庙会文化”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序列,并有张润平老师的专著叙述其价值与意义,实属少见、难得。为了研究月露滩青苗会这一民俗事象,张润平老师前后花了十四年时间,曾三十余次深入锁龙、闾井进行了扎实的田野调查,对这一民俗事象的社会功能、民俗价值、人类学意义等做了深刻剖析。月露滩青苗会民俗文化活动在现时代的传承与发展,包含着延川子人民浓厚的社会文化氛围、古老的民俗文化传统以及张润平老师为此付出的艰辛劳动!

临回岷县时,张润平老师说,往后的月露滩青苗会他还会来,他还有很多未完成的任务!

一路走来,看着五十九岁的张润平老师为地方民俗研究事业奔走忙碌、满头青丝变白发,我不由得心生感动和敬仰!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