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苏小班的头像

苏小班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6/13
分享

母亲的遗憾

“我要是有个闺女该多好啊。”这是母亲经常挂在嘴边的话,每当她说起这句话时,我就知道她又想楚楚了。

楚楚比我小四五岁,我上小学一年级时,她还不会走路。她来我家都是趴着姐姐的肩膀上。她姐姐的智力有点弱,长年穿着大人的旧衣裳,长长的衣襟一直垂到膝盖下。我清楚地记得她们一次进门的情景,姐姐背着楚楚,用肩膀轻轻地顶开我家大门,先伸头朝我家院内看看,然后轻轻地走进大门,转身弓腰腾出一只手,轻轻地把门关上。

母亲看见后,立刻丢下手中的饭碗,快步迎上去。她抱过小小的楚楚,拿来一个黑色的小瓷碗,盛来米汤,一点一点地喂着。

那可是上世纪的八十年代初期,村里人都是吃地瓜干、玉米等粗粮。人们见面打招呼,总会互相问:“吃了吗?”在当时,吃饭是头等大事。和别人闹意见时,也会吓唬对方说:“我到你家吃饭去!”对方都会很害怕。

母亲说楚楚家中更惨,只有她父亲一个劳力。姐妹俩在家能不能吃饱饭,就是个问题,哪有什么米面?我家中的大米,是母亲从集市上换来的。直到现在她还记得,说二斤玉米换一斤大米。换回后用纱布缝个小布袋,一家人做饭时,抓上一把米粒放进去,丢大锅里面煮。等玉米稀饭熟了,再把口袋捞出来,倒出白花花的大米饭,分到我和弟弟的碗里。

楚楚过来后,母亲就从我和弟弟的小碗中,用调羹拨出一些米粒,浇上点玉米粥,一勺勺地喂她吃。母亲忙的时候,就顺手把小碗递给姐姐,由她来喂着。姐姐说米汤太烫,拿嘴吹吹,偷偷地咽下去一点米。吃,就是最大的诱惑。所以,每到饭点,姐姐都会背着楚楚准时来到我家。这样的饭,也不知道吃了多少次。直到我们搬到村头新盖的瓦房居住,姐妹俩才不再上门来。

姐妹俩不来蹭饭了,但多年来,母亲一直偷偷地接济她们家。时常拿些我和弟弟都没吃够的麻花、或小苹果送给她。母亲每次都把零食藏着衣襟下,或趁着夜色偷偷递给她。还多次对我和弟弟说,说她一直想要个闺女,可偏偏来两个儿子,在家里太调皮了!说楚楚又乖巧、又懂事,她家中大人外出时,楚楚就坐在院子里,搬个板凳放在腿上,趴在上面就睡着了。

母亲的话,惹得我和弟弟一肚子的意见。直到我上初中时,我发现母亲还经常远远地看着楚楚,关切地说:“楚楚这孩子啊,小时候吃饭受委屈了,也没什么衣服,在襁褓外裹着块大塑料布;哎,差点捂得不长个头了,真没想到能长这么高啊。”我以为母亲是看着楚楚长大的,和她有了感情,才会一直关注着她。直到一次听到母亲和别人聊天,说:“楚楚这孩子啊,长大应该有福气,你看她做事情有模有样的,可就是从小太可怜,和我一样啊,我七岁时没娘了,她八岁时没娘了;哎,你看看她,虽然从小吃饭受亏了,可这几年长的越来越俊了,将来我一定给她找个好婆家。”

我听了母亲的话,总算是找到了问题的答案。母亲钟爱楚楚,喜欢到让我和弟弟吃醋的地步,原来是同命相怜啊。母亲知道没娘孩子的苦衷,所以才特别关心她。但母亲说楚楚越来越俊了,我却没有发现,我对她的印象很模糊。因为我每次见到这个小丫头,她都是低下头去走路,从不抬头与我正视,我几乎不记得她的模样。

在弟弟读高三那年,母亲听说有人给楚楚说媒,也不知道母亲是如何考虑的,或许是想把楚楚留在自己身边。她立刻托媒人上门,要把楚楚介绍给我弟。但弟弟读完高中就参军了,母亲费尽了周折,最终没撮合成这件好事。

这件事情发生时,我已经去南京上学了。我放假回家,只言片语地听邻居讲了两句,但我看到弟弟留下的一个日记本,上面清楚地写着:我放学回家,刚刚下自行车,妈说要给我介绍个对象,我勃然大怒,说不许包办婚姻!……

由此可见,母亲和弟弟当时闹僵了。母亲喜欢楚楚,但无法留住她,更无法把这种感情转移到弟弟的身上。就这样,楚楚的身影,彻底退出了母亲的生活。后来听说楚楚远嫁了,在苏南的一个小城市,日子过的挺好的。或许是楚楚有非常敏感的性格、或许是她想忘记小时候的生活。多年来,她从来没有看过我母亲,她在我母亲的心里,成了一个大大的遗憾。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