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多山,故多植竹。在杨汛桥镇中学江桥校区的金檀山上有一个很大的竹园,那里的翠竹绿绿的,青青的,昂首挺立,这里是师生们的乐园。
据南宋《嘉泰会稽志》记载,位于山的南坡建有普安寺。金檀山虽不以险奇闻名,不以高峻著称,不以壮观称雄。然而,她那清淳的风姿、独特的魅力与深邃的历史文化底蕴,却令世人瞩目,使您不禁为之神往。“岂必桃源境是仙,金檀形胜景相连。峰峦叠抱疑无路,曲径通幽别有天。”这些诗句,形象地描绘了金檀山独特的地理形势和奇特的人文景观。
金檀山的竹子,没有王气,没有霸气,却有谦谦的君子之气。还是南宋的大文豪杨万里《新竹》写得好:“东风弄巧补残山,一夜吹添玉数竿。半脱锦衣犹半著,箨龙末信没春寒。”春风送暖,春雨绵绵,她从大地怀抱中萌发争出,装点春色。雨后的清晨,金檀山上的竹园分外秀美。太阳照射到金檀山上,一抹金色的阳光首先照亮竹梢,高高矮矮的春笋挺着笔直的腰杆,笋尖的嫩叶上滚动着晶莹的露珠,雾气在竹林里慢慢浮动,像轻轻飘动的羽纱。山上的竹笋就像天真活泼少女,亭亭玉立在一片春风中,让春风拂去层层笋衣,逐渐换上嫩绿的新装。唐代诗圣杜甫曾这样写道:“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这个时候正是挖笋的好季节。在校园的金檀山上,一颗颗竹笋从泥土中钻出来,这些可爱的“笋宝宝”,他们随风翩翩起舞。学生们拿着锄头和大塑料袋,在老师带领下三五成群开展了挖笋的活动。在老师的示范动作下,学生们迫不及待地拿起锄头,刨开红黄色的泥土,对准竹笋的底部连续不停的“攻击”,只听“咔嚓”一声,一颗颗竹笋躺在山坡上,被连根拔起。“哇,好大的一颗的笋啊。”“我终于挖到一颗笋了。”大家亲身体验着劳动的艰辛和收获的喜悦。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奋战,大家手提着一大袋“战利品”——金檀山的竹笋,带着泥土的芳香,满载而归。《中国教育报》、《浙江教育报》、中国教育在线、浙江教育在线、《绍兴日报》、《绍兴晚报》和《柯桥日报》等国家级、省级、市级和区级的报刊杂志多家媒体报道学生们挖笋的活动,介绍了学校在“扬善乐业正德立人”的核心价值理念的引领下,因地制宜,以金檀山竹园的竹笋为载体,打响了“扬正德育”和“扬真教学”两大教育品牌。
采挖下来的竹笋送到学校食堂,经过食堂阿姨的精心烹制,像笋炒韭菜、红烧竹笋、笋烧鱼、笋烧肉片、冬芥菜蒸笋等,成为师生口中的美味的佳肴。唐朝的大诗人李商隐在《初食笋呈座中》就有这样的描绘:“嫩箨香苞初出林,於陵论价重如金。皇都陆海应无数,忍剪凌云一寸金。”竹笋的价格竟然比黄金还要贵,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了。山上的竹笋吃不完,食堂的阿姨就地加工,切成笋片,经高温晒制成笋干菜,成为美味可口的干菜肉和笋干汤。
夏日微风,修篁摇曳,竹影婆娑,步换景移。宋朝诗人惠洪写得好:“琅干数本倚墙阴,新笋均条忽作林。昨日小轩添得境,却烦佳月碎筛金。”此时的金檀山上,成片的竹子节节长高,放眼望去好似参天大树,叶子密密麻麻,像一位漂亮成熟的姑娘站在那里,向人们展示优美的舞姿,那里成为天然氧吧和温度调节器,为教学楼参加初三中考的学子送来沁人心脾的清凉,“暑天闲绕烦襟尽,犹有清风借四邻”,为校园平添了无限的风致与诗韵。
秋冬时节,漫步金檀山的竹园,郁郁翠翠的枝叶间,极目四望,那修长的翠竹,把你心上的一切烦恼都洗得干干净净。元朝诗人吴镇说得好:“虚心抱节山之阿,清风白月聊婆娑。”朔风严冬,冰雪压枝,青翠与白雪交相辉映,更生其高贵的品质、高洁的气节,松梅竹岁寒三友之说,该是最好的赞誉吧。还是古人说得好:“茅舍小桥流水边,安居落户自怡然。风摧体歪根犹正,雪压腰枝志更坚。身负盛名常守节,胸怀虚谷暗浮烟。寒霜暑热毫无畏,春夏秋冬四季妍。”每当这个时节,正是护竹的关键时刻。像2018年1月的大雪,学校保安、教师和勤杂工纷纷上金檀山竹园,把压弯的翠竹砍断,摇摇挂在竹子又湿又重的雪,化了好几天时间,让翠竹重新挺直身子屹立金檀山的山坡上。
“断竹,续竹;飞土,逐肉。”(《弹歌》)那是远古时代传来的歌声,歌声里透出古人对竹子的物质利用的欢悦。“宁可食无肉,不可食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这是一代文豪苏东坡的感叹,感叹中浸透的是古代文人一种不愿随俗的精神寄托。
金檀山的翠竹清新、飘逸、高雅。她没有柳树依依的妩媚,没有桃花朵朵的艳丽,但她有青松的挺拔与苍劲,红梅的铁骨与坚贞,青翠中凝聚着刚毅,笔直中透露着雄姿,浓浓的绿色给人以无限的启迪和思索。不论是炎炎烈日的酷晒,还是暴风骤雨的吹打,金檀山的翠竹始终是郁郁葱葱,永远是生机勃勃。还是清朝著名诗人郑板桥说得好:“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