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过得真快,不知不觉,让我从稚嫩少年到活力四射的青年,而今已步入中年,一路走来留下许多美好和痛苦的回忆。其实,像现在这样的年龄同样是喜欢做梦的。这几天,我老是梦到这样一个场景:一条向山的那边不断延伸的小路,路旁的桐果地,长得郁郁葱葱的玉米,静静流淌的小河,弓背劳作的老人……醒来却发现,这不是梦,这是多年以前真实情景再现。
我出生在农村,在家排行最小,上有一个哥哥和两个姐姐。由于家里比较穷,哥哥姐姐只读到三四年级就不得不离开课堂回家务农,减轻父母负担。为了让我家出一个“当干部的”,父母便把唯一的希望寄托在我的身上,暗下决心一定要把我“送出来”。好在我还比较争气,小学、初中成绩在班上都走在前列,这点燃了父母的希望之灯。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当时物价相对便宜,上小学、初中的学费还可以承受,自从我从初中考取中专后,学费、生活费等,每个学期需要四千元左右,四年下来,就需要三万多元。三万元在那个年代还是一笔很大的费用,光靠卖一些副食品、打零工来送我上学是远远不够的。
经过四处询问,父母便商量到离家几百公里远的雅长乡“开荒”。“开荒”在我们那里也叫做“上岷山”,就是租种当地群众的荒山,在种玉米的同时,还要帮他们种上杉木、八角等作物,每年还要给他们一点“课架”(方言,租金之意)。记得当时我家是来到一个叫新寨的地方开荒种玉米的,几年间先后租种了两三家的地来种玉米。由于这里的荒坡比较陡,人连爬上去都比较困难,还要在上面挖坑种上玉米难度是可想而知的。父母都有病,受老毛病的影响,父亲每年都要患一两次重感冒,每患一次都要一个月左右才能康复。母亲比较瘦弱,干活非常吃力,每次出工都是强撑着。
为了在“开荒”过程中得到当地群众的关照,不至于被人瞧不起,父亲还与当地一个姓岑的村民打起了“老寄”,结识了一个叫“啊半”的寄叔,还亲出了一个“舅舅”。由于父母忠厚老实,为人正直善良,很快便与他们混熟了,在“开荒”的日子,也是得到他们的关照,才让我家甚至到那里开荒的人找到了谋生、送子女上学的路子,使我安心读书,顺利完成学业。
我从学校毕业、参加工作、结婚生子、工作调动,转眼间已经过去了十多年,我家也不再“开荒”了,哥哥姐姐都已找到好的发展路子,父母也不再有家庭负担了。生活渐渐宽裕了,过年过节一家人在一起,其乐融融,温馨无比。但是,每当我想起“开荒”的那日子,感激、感动、感恩之心油然而生。是父母养育了我,为了我有一个好的前程而奔波了大半辈子,是他们给了我新的希望,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奋斗不止,他们的付出我永远难以报答。我要感谢曾经关照过我们的人,是你们的关爱、关心,让我的奋斗征程而变得更有价值。
有意思的是,经过几番调动,2013年,我居然来到雅长乡工作,因工作关系,需要时时到曾经“开荒”的那个村下队。每当我下村经过那座山坡,淌过那条小河时,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思绪一次又一次回到“开荒”的那年月。此时此刻,一首《感恩的心》不断在我耳际回荡:我来自偶然/像一颗尘土/有谁看出/我的脆弱/我来自何方/我情归何处/谁在/下一刻/呼唤我/天地虽宽/这条路/却难走/我看遍这人间/坎坷辛苦/我还有多少爱/ 我还有多少泪/要苍天知道/我不认输/感恩的心……
这里的人,这里的事,这里的物,还是那样的熟悉。我想,活出真实的自我,认真做事才是最好的感恩,才是最好的回报。
生活,以感恩的名义显得更有意义,更有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