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杨梅的头像

杨梅

网站用户

散文
201905/14
分享

父亲的劳动观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处于社会大变革的年代。我的父亲也正是那个年代劳动者的代表,他遵循着上一辈人的劳动观念,用一把锄头、一片土地、一双勤劳的手,改造着大自然,诠释着劳动者光荣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我的父亲,1963年出生的他,是广大农民劳动者中的一员,因考大学差6分,光荣地加入了农民劳动者的行列中。结婚后,和母亲一起,靠着队里分来的几亩地,养育着我们兄妹三人,维持着基本的生活,虽然日子过得不算富裕,但也是平淡的幸福。记得小学6年级,和我父亲关系好的叔叔外出打工了,在那个年代,外出打工被视为是生活所迫造成的,当然,我也问过父亲是否想去外面打工挣钱的话,父亲的回答我依然清晰地记得“守着一份良田,纵使没钱,生活也不会愁吃愁穿”。虽然当时的我并不太认同父亲的观念,但是也明白,或许稳定的生活才是父亲的向往。

后来,随着社会的前进与发展,村里外出打工的人愈来愈多,邻里乡亲不再仅靠着庄稼的收成来生活,打工挣来的钱逐渐提升了他们的生活质量与水平。那一年,我开始期盼着外出打工的叔叔们回来给我们带的礼物,了解一些新鲜的东西,同时也开始了向往外面的世界。之后,我们兄妹三人相继上了初中、高中,家里的负担仅靠庄稼的收成已经无法满足我们的需求,父亲迫于无奈跟人学起了盖房子的手艺,而我在学习之余,也常常为父亲的观念转变感到高兴,高兴的是一样的双手,父亲多了一项新技能,我们可以了解到更多的新鲜事,当然生活更是多了一份保障。

在从事了30多年的体力劳动中,基本上没听到父亲太多的抱怨,或许在他心里,践行的是一名普通农民的使命,能为家庭和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保障,他就心满意足。但是,在他身上,那种“劳动本身就是一种享乐”、“劳动的后面跟着幸福”、“劳动是活的金银”等哲理名言被诠释的淋漓尽致,值得我们不断的学习。

时至今日,父亲毅然种着庄稼,当着普通的劳动者。但是,家里的收入已从最开始的卖小麦、玉米、黄花菜、油葵获得到盖房子、盖大楼挣来,我们兄妹三人也先后学成毕业,成家立业,更是有了自己的工作、生活与家庭,在积极响应党的号召下,我们迈向了奋战高质量生活的新征程,或许生活中的劳动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但是能够保持一份和父辈们一样兢兢业业、务实创新的观念,却成为我们不断前进的无价之宝。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