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初九,双九相重,即为重阳。在中国,大多都会在重阳节登高望远,很有会当临绝顶、一览纵山小的情怀,感叹悄然退去的盎然夏绿,欣赏当下秋意甚有浓浓的瑟瑟风情!
九九重阳,一捧茱萸,一杯菊酒,而我更喜母亲刚做出的热腾腾的发糕。发糕,学名重阳糕,大多是以糯米粉为主要材料,加上酵母、糖、水搅拌均匀,加盖或者覆上保鲜膜密封,放到30-40℃发酵数小时,上锅蒸熟即可,成品色泽洁白如玉、孔细似针,闻之鲜香扑鼻,食之甜而不腻,糯而不粘。
小时候家里条件差,少有零食,桃酥都是过年时偶尔见到,对我来说吃口白砂糖还得和父母斗智斗勇。母亲崇尚传统佳节,而重阳节那天,她那亲手蒸制作的发糕味道让我久久不能忘怀。还记得平时放学规规矩矩的我,就在那天飞奔回家,因为我知道母亲在家做了我最爱吃的发糕。进了家门,看着母亲刚起出锅的发糕,有大米做的亮晶晶白色发糕、有苞谷面做的黄澄澄的发糕,上面都嵌着红红的枣,颜色诱人,馋得我口水直流,抓起一块忍着烫,不停换着手,吹着热气,一口下去,甜香糯软,但也烫的直裂着嘴喊叫,此时母亲总是笑骂着说:“慢点,吃慢点,还有很多,一个女娃家吃成啥样。”一边说着,一边继续手里不停的准备下一锅的发糕……。
儿时的记忆总是让人难忘,重阳节让人雀跃,是难忘美好的滋味,是拥有甜蜜的希望。
不知不觉长大成人,步入社会,在父母身边的时间也越来越少,每当重阳,不是在努力工作,想创造更舒适的生活,就是偕友登高赏景,自诩应了节令。见到父母,也总是匆匆忙忙,却不忘离家时带上母亲做好的发糕。
发糕谐音发财、高升。发糕发得越大,裂痕越深,是代表运气越好的象征。而对我来说,它就是父母希望儿女百事俱高的寓意,承载了父母的殷殷期盼,是家的滋味,是爱的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