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北方飘雪的头像

北方飘雪

网站用户

散文
202301/08
分享

故园回望

“故园眇何处,归思方悠哉。”诗人之故乡,遥远模糊不清,不知在哪,归家思绪,无穷无尽。我之故乡,一言难尽,说来话长。回望故园,思绪万千,涌上心头……

一、有过三个家

人一辈子,会有几个家?追根溯源,正宗老家,只有一个。至于其他,视各人情况,各有不同。

白居易《种桃杏》里写:“无论海角与天涯,大抵心安即是家。”无论身在海角还是天涯,只要内心平静,就能安心地,把所在地当做家乡。

这是一种随遇而安的心态,果如此,则处处皆可为家。但要看跟谁在一起,是父母双亲?爱人伴侣?还是孩子儿女?或是一大家子人都在一起,只要是跟最亲最爱之人在一起,则可处处为家处处家,哪管他海角与天涯。

目前我的定居地,是我的第二故乡成都,在这里,我已经生活了三十多年。而在我的第一故乡山东,我曾经在那里有过三个,可以称之为家的地方住过。

妈妈目前在山东的定居地,就是我们住过的第三个家。在这之前,我们还曾有过两个家,一家人辗转几次,最终一起长期定居于第三个家,至今已三十多年。

第一个家,是泰山所在的泰安市郊区,一个与泰山遥遥相连的小山村。那是我真正意义上的老家,是我的祖辈父辈们生活的地方,也是我们姐弟几个的出生地,我们在那里住过几年。可我太小完全没有印象,乏善可言,不过从妈妈的讲述里,能了解大概,且我在十岁之前也回去过,略有一些印象。最近一次回去,是二○一九年秋末,时隔四十年后再看老家,跟小时记忆截然不同,完全大变样。不管怎样,那里始终都是我的根,最亲的人在那,有一天还会回去看他们,我不可能忘记。

第二个家,也是在泰安市郊,不过是在平原地带上,也是一个村庄,是我童年里待得最久的地方,住过七年左右,记忆里属于自己的家。虽然那个地方,对原住民来说,我们只能算外来户,并不是我们的老家。十岁多我离开这第二个家,去了成都,家人们也在我走后没几年,搬离那里去到第三个家。等我五年后返回,第二个家已被草草处理掉,卖给别人,那儿再也不是我们的家。

第三个家,是我爸爸生前的工作单位,一个国有特大型企业,单位的自建房,我们一家人,都在那里工作生活定居。我在第三个家也住过七年左右,二十多岁时再度离家,重返成都并永久定居。从此,再回家来就是探亲,有妈妈在的地方才是家,妈妈在哪儿,家就在哪儿。

这三个家,现在想来,只有我的第二个家,是我童年里待过最久的地方。童年,往往是人一生中最开心快乐,最无忧无虑的时候,也最难忘。我曾经的第二个家,那儿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地方?跨度长达四十年之久,回忆起来有些吃力。记忆深处那些模糊的零散片段,随着记忆的闸门被缓缓开启,旧情旧景旧人旧事,如涓涓细流,慢慢汇聚在脑海,还好没干涸。记忆的流水,把我带回到了那久远的四十年前……

二、第二个家

那一年,我大约三岁,我们一家人,从爷爷奶奶居住在山上的老家搬走,离开第一个家,来到一个全新的陌生地方,独立自主,开启我们一家人的新生活。

那是位于泰安市郊区,平原地带上的一个村庄,那个村庄的人大都姓梁。梁姓村又分前后村,中间以一条公路相隔为地界。

村口右边靠着公路,有一处落差较大的断崖土坡,那里有一大片苹果林。我们搬过来以后,每年都能分到一筐苹果,苹果味道酸甜可口,是村上集体发的福利。

和公路相邻,紧挨并排着的,是一条宽阔的水渠,叫胜利渠。我们刚搬过来时,还没有这条水渠,大概是都在学习挺有名的红旗渠,才挖建的这条水渠。

当年修这条水渠时,每家每户都要出劳动力,妈妈也做了贡献。还记得有一次,爸爸休班回家,我曾经跑去工地现场,找妈妈回家,隐约还能记起一点当时的场景。工地上聚集了大批的人,可谓人山人海,扯起飘扬的红旗,大伙热情高涨,干劲十足地在挖掘渠道,土堆积得好高,水渠已经初具规模,感觉又深又宽。

我们搬去的是后村,作为新搬来的非梁姓外来户,初来乍到,一切需要重新开始。不过听妈妈说,其实没搬来之前,爸爸早就认识这村的干部。

爸爸和村里的干部相熟,他们在一起喝了一顿酒后,然后就开始张罗,找宅基地自建房。一切完备,轰轰烈烈的建房工程启动,大家都来帮忙,干得热火朝天。很快,我们的新家建成,从此,这里就是我们的第二个家。

家的全貌,在我脑海里印象还算清晰。那是一座高大气派的大瓦房,我在农村住时年纪尚小,也说不清楚那种房子是属于怎样构造。就记得,从屋子正中门进去,是一间宽敞的大堂屋,类似于今天的大客厅。进门正中位置,摆放着中式的老样式家具,两张雕刻着繁杂花纹,紫红色的太师椅中间,摆着张大方桌。

桌子正中的墙面上,那时贴了一张周总理的画像。他满面春风,笑容和蔼,手上拿着儿童献给他的,一束白色鲜花。画像右边墙面上,那时还是光光的,什么都没有。多年以后,那面墙上就逐渐贴满了一大片,全是我一个人获得的奖状,有三好生,学习积极分子等,各类各式。童年时代的辉煌,都在这面墙上留下光荣的证明。

堂屋右边部分靠里墙根处,垒了个开放的实心大土炕,床边摆放着一张桌子做床头柜,床尾是放衣物的大柜子,还有其他用来放杂物的柜子和瓮缸。床边的窗户,那时还不是玻璃窗,是那种有木格格的固定旧式窗户,需得用纸糊上。时间久了,窗户纸破烂了,就需要用面粉重新打浆糊,糊上新纸。

中国农村有句俗语,“窗户纸一捅就破”,是说某件事大家都心知肚明,只要稍稍提一下便会挑明,就明朗化了。喏,说的就是这层窗户纸。旧时,窗户都是这样用纸糊住,是挺容易破的。我幼时好像还专门玩过,用手指故意捅破窗户上的纸,反正也破了许多处洞眼,该换新纸了。

堂屋左边部分,是一间厢房,里间也有一个土炕,还有些家具柜子桌子,以及几个,专门用来储存粮食和熟食物的大缸。我家的大煎饼,大馒头,就放在一个大缸里。

正房的右侧,搭盖的厨房,略低于正房,里面开间较深,堆放着木材,煤炭,烧火用的麦秸秆或者玉米秸秆。还有一个圆圆的摊煎饼用的铁鏊子,以及其他杂七杂八的厨房用具。

整个大瓦房,处在一个非常宽大的院子里,方方正正,按照北方传统讲究的方向,即坐北朝南。以前的人讲究“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因此藏风聚气很重要,住宅要“坐北朝南”,可以阻挡寒冷西北风的侵袭,从而把温暖的“气”聚集在房屋内,则家人运势旺盛,事事顺遂。

院子三面围着高高的院墙,院子,我还隐约记得,在我们那儿的地方语言里,叫做“天井”。院子大门口前,是一段进深较宽的路,连接着村里的主路,成丁字型路口。整个院子,包括院门前的那截路,总体地势高于村里的那条主路,应该是利于下雨天排水,不至于造成内涝。

院墙外大门右侧那边,还有一片属于我们家的空地。地里栽的全是树,有白杨,柳树,花椒树,梧桐,槐树等,就是一片浪漫的小树林,是属于我们快乐玩耍的自由小天地,留下过我们无数欢快的身影。

在温馨漂亮的第二个家里,伴我度过了七年最快乐的童年生活,历经几度春夏秋冬,寒暑往来。冬日暖阳,春色满园,夏季炎炎,秋风萧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交替转换,一年又一年。

三、家里的动物们

院子的最远处,靠着南院墙根的地方,建有一个猪舍,养猪兼做厕所。妈妈曾养过几头猪,长着黑色的体毛,吃起食来吭哧吭哧,发出呱唧呱唧的声响。吃完睡,睡完吃,养得胖乎乎,肥嘟嘟,肥头大耳,膘肥体壮。养肥后就有人来拉,费劲地拖走,不记得吃过鲜猪肉,应该是卖了钱。

妈妈还养过长毛兔,给它们挖了一个深深的地洞,割了青草丢到洞里喂给兔子吃。兔子有红红的眼睛,吃起草来一刻不停,没完没了地咀嚼,也不嫌嚼得累。兔子的毛密而长,雪白柔软,等长到一定长度,剪下毛来卖钱。出去割青草喂兔子,就成了我们的固定任务,也是我们乐意做得事情。看着漂亮可爱的兔子,给它们喂草玩,一看小半天,是我们开心的时刻。

妈妈养了群鸡,公鸡母鸡都有。公鸡每天早上负责打鸣,总是在天还没亮,就定时开始发出:“鸡给给…”的叫声,跟村里的那些公鸡彼此遥相呼应,此起彼伏,不绝于耳,一个叫就都连起一片叫,想唤醒还在沉睡中的大地万物。不过,它叫得实在太早,即便听见了叫声,我们也都不起床。

一群母鸡也把公鸡视为领头鸡,叽叽咕咕的捧场,跟着瞎掺和。妈妈经常要为它们弄鸡食,切碎菜叶子,掺和玉米面粮食,拌在一起做饲料,嘴里喊着“咕咕咕咕……”唤它们来吃,好让它们吃好吃饱,多下几个鸡蛋。鸡窝里捡蛋的感觉真好,有时会有意外之喜:“哇!今天下了四个鸡蛋呢!比昨天多一个。”兴奋的我,赶紧给妈妈报喜。鸡蛋下得多了,妈妈就积攒起来,浸在一坛盐水里,腌成咸鸡蛋,利于保存和食用。

为了看家,家里养过一条护院的土狗。听妈妈说,幼时的我很淘气,居然还骑过狗玩。结果狗不乐意,不给小主人面子,一挣脱,把我一下子撂在地上。我躺地上哇哇哭,妈妈忙,顾不上我,让我自己起来。我哭一会,也就爬起来——好了。那时候带孩子都是放养不娇惯,跟精致讲究的现代带娃毫无可比性。

然而,不幸降临,听妈妈说,有一天深更半夜,她在睡梦中迷迷糊糊好像听见黄狗在院子里汪汪汪地叫了几声,后来就没了声气。第二天早上起来,发现黄狗寻不见,怎么也找不到它。从此,再没见它,估计被人偷走,不知道是不是被吃了狗肉。

可怜的大黄,我想它,都还隐约记得它大概的样子,瘦瘦的,肚皮扁扁的,毛色发黄,肚腹部位发白,经常被我摆弄着耳朵玩,脾性温顺。可恶的偷狗贼,从那以后,家里再没养过狗……

家里堂屋的房梁上,不知从什么时候起,飞来了燕子。据说家里有燕子来筑巢是好事,能带来平安福气。唐代诗人刘禹锡有一首名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不,它就飞到我们这个寻常百姓家了。一次次地见它飞进飞出,嘴上叼来泥巴,杂草。不知不觉中,忽一日,不经意间一抬头,发现它已经筑好了一个结实的燕窝。天生的建筑家,辛勤的燕子妈妈,在窝里哺育它们的孩子。一个个小雏燕,时常张着发黄的嘴巴,等着妈妈喂食。

就像我们几个孩子一样,每天也是这样,等着妈妈煮饭。它们一家几口,我们一家几口人,经常是同时开饭。它们吃它们的,我们吃我们的,各吃各,互不打扰。好温馨有趣的画面,屋梁上的燕子,屋梁下的人家,彼此友好和平,鸟类和人类共处一室,做着天下最和睦的好邻居。

等到有一天,小雏燕们长大了,翅膀变硬后,就会飞走,留下破败的旧巢,空空如也。也像极了人类的孩子,长大后奔向远方,留下年老的父母,守着老屋,他们余生大都活在等待里,孤寂的沉迷在往事里……

四、院子里的植物

宽大漂亮的院子里,一经建成,爸爸妈妈就种下各种树木。左边石磨那边,有一棵长着刺的枣树,后来长得很高,快抵房顶。结了很多青枣,慢慢熟后变红,很甜。我们就拿个长杆子打枣,枣掉落一地,满院子乱滚,跑来跑去追着捡,兴奋不已。

不过也有烦恼的地方,就是爱招虫。我最怕枣树上的毛毛虫,浑身绿色长着毛刺,肥嘟嘟,样很丑,看着就浑身难受,若沾上毒刺皮肤会肿痛。我们又常爱赤脚,稍微不注意,就能踩到虫子,特别是一下雨,能从树上冲落下不少虫子。不过那时不兴打农药,所以才会生虫,原生态的果子,自然又甜又脆。

进院大门处不远,斜对着大门,还有一棵不大的桃树。好像不是爸妈刻意种下的树,以前都没有,是它后来自发自生,估计那儿刚好落了颗桃核。树干弯曲,长得并不高,桃树大抵都长不太高,树枝朝四面伸展,像是伸出长长的手臂阻挡一样,如同一座守门神。据说桃符辟邪驱邪,桃树自然也能,它又刚好挡住大门口,阻拦一切不好东西进院子,这是天意么?这么巧刚好就长在门口,感谢老天庇佑,让桃树为我家镇宅。

这棵小桃树结果不是很多,但是桃子特别好吃,是那种青色微红硬硬的脆桃子,个儿还不小,如同小拳头,啃起来脆甜。我一直爱吃脆桃,直到今天,不爱吃软桃,难道是吃惯了自家树上的桃?吃惯了的东西,大抵会影响口味。

院子右边,厨房门前面的那一片空地,长着四棵大梧桐,是我爸爸早年栽下的树,小树和我们几个孩子一起成长,但它长得更快更高更壮。等我有了确切的印象,才注意到,梧桐树早已长得高大粗壮,玉树临风。

家有梧桐树,自有凤凰来,各种鸟儿,麻雀、喜鹊、燕子都飞来过。偶有乌鸦,虽然我们并不欢迎它,但它依然厚着脸皮飞过来,想在树枝上歇脚。不等它张着乌鸦嘴乱叫,就被我们给轰跑。树上会有好多蝉,一到夏天就“知了,知了”地叫个不停,配合那些叽叽喳喳,引吭高歌的鸟儿,群演合奏曲。

梧桐的树干挺直,身躯伟岸,就像堂堂的山东大汉伟丈夫。绿叶遮天蔽日,四棵大树连成一大片,在空中形成庞大的树冠群,几乎遮住半个院子,犹如一个天然搭设的大凉棚,带来一大片的绿荫,夏天树下阴阴凉凉很惬意。秋冬天则被秋风扫落叶,黄叶飘飘落满一地,树下四周地上,铺满了厚厚的一层土黄叶子。

每到开花时节,那微粉紫白的花儿,像一个个小喇叭垂挂,又如同一串串风铃,在夏日里随风摇摆。风儿好像懂得花语,花儿似乎钟情风儿,每串花儿,都合拍的随风起而舞,随风落而息。起起落落间,挥发散出甜甜的花香味,弥漫空气中,溢满院子的每处角落……

多年以后卖掉房子时,这四棵大梧桐树,被锯掉打了一套家具,当时流行的组合柜样式。那套旧家具,至今依然还在,摆放在我们第三个家的一间房间里,那间房不住人,专门做储藏间,堆放好些杂物旧物零碎。妈妈一直舍不得丢弃,说那木材结实,经用。

其实,看到家具,就能想起旧家园的梧桐树,妈妈一向恋旧,她大概把对过去生活的一切眷恋,所有情感,都寄托在了这套家具上。那些梧桐树,它们并没有消亡,只是换了一种存在方式,变身为家具,至今伴随着妈妈和我们……这套家具,它是旧时幸福家园的见证者,也是故园生活回忆的总代表。

五、帮大人干活

夏日酷暑之下,我们有时候会在树下乘凉,或者在树荫下帮妈妈做草甸子。把一束束麦秸秆,从中间用绳子串联起来,做成长长的草甸子,卷起来,搭盖在我们家的粮仓顶上,遮风挡雨。靠近大门那边的梧桐树下,有个粮仓,就是把收获的干玉米棒子,堆积成圆柱形状,周遭用干草席子包围起来,顶上再围盖起一圈草甸子,保护起来不受日晒雨淋。

我们经常坐在树下,拿着玉米棒子用手脱玉米粒,把我的小手磨得又红又疼。后来就换个方法,拿已经脱过的裸玉米棒代替手,再去给玉米脱粒,就要好一些。那时也没有什么机器替代,全靠一双手,一家人把粮仓的玉米全部脱掉玉米粒。这些玉米粒就是我们的粮食,可以磨成玉米面,做窝头吃,做糊糊喝。不太好的那些玉米,可以拿去喂猪喂鸡做饲料。

院子的左侧那边,靠着屋门不远处,在厢房的窗户下面,有一个石磨,用来磨玉米或者豆子之类颗粒,磨成糊浆。玉米糊经过发酵以后,妈妈用糊糊摊煎饼,山东人爱吃煎饼。妈妈在烧的很烫的铁鏊子上,舀上玉米糊,均匀推开,糊糊熟了以后,揭下来,就是一张薄薄的大煎饼。煎饼卷上菜,吃起来美味又方便。

干煎饼能储存很久,每次都摊不少,够吃很长一段时间,是我们的主食之一。我爱吃煎饼,直到今天,还在网购山东大煎饼,那是霸占了味蕾的熟悉味道,留下深深的记忆烙印,习惯了的饮食,伴随一生,很难改变。

我人长大一些后,就能和姐姐帮妈妈干活。那时我酷爱读书,总是一边拿着本书看,一边和姐姐一起推磨。结果,沉醉在书里的我,总是忘记推磨,没用上劲,姐姐气得直撵我:“你赶紧走开吧!还不如不用你,我自己一个人推。”其实这些事我都不记得,是姐姐后来给我说起过,她不说我都不知道还有这事。现在想来真对不起她,想对我的好姐姐说,不是我故意偷懒,只是身不由己,那时可看得书不多,寻到一本就如饥似渴,沉迷书中,让你辛苦受累。

爸爸回家休班时,我们几个孩子帮着爸爸一起干活。好像是把玉米秸秆上的叶子扯下来,只剩一个光秸杆。爸爸为了激励我们的劳动热情,提出来:“看谁扯的多啊,扯的多有奖励,多奖两个山楂片。”那种用纸包装的圆山楂片,是我们儿时最喜欢的零食。

我个小,自然比不上姐姐和弟弟干活棒,弟弟只比我小不到两岁,却比我高大不少,男孩子也比我有劲。不过,爸爸也只是嘴上说说而已,到最后,我们每个人都能分得不少山楂片吃,有爸爸在家陪伴的日子,感到格外幸福。其实我们一家,在村里算是过的好的人家,毕竟有爸爸在外上班挣工资,有固定收入,不是完全靠种地过活,比村里人强一些。

其实我干过的活并不算多,姐姐和大弟干得多些,他俩都比我高有劲。况且爸爸去世后,我十岁多就离开了家去了远方,即使帮忙干过活,也没干几年。关于劳动的印象,委实不咋深。其实,只有经过劳动锻炼的人,才能真正体会到生活的艰辛和不易。劳动锻炼人的身体,强化人的意志力,劳动最光荣,有过农村劳动的经历,应该算得上是一生宝贵的财富。

六、农村的夜生活

村庄的晚上,没有灯光,四下黑漆漆,一般不出门,除了偶尔到哪个地方,去看一次露天电影,机会也不多。只要是听说哪里放电影,必然是着急的很,匆匆忙忙的提前吃完晚饭,就跟小伙伴们约着一起,早早的跑去占好位子,然后坐等天黑,好开始放映电影。

那时候看得电影,一般都是解放军打仗的影片,《渡江侦察记》《铁道游击队》《地雷战》《上甘岭》《洪湖赤卫队》等片,我们这些孩子们最喜欢看。还有一些记不起片名,但不管放什么电影,都喜欢看,都能看得入迷。那时候物质精神生活都贫乏,有得看就不错,哪还有什么选择。

晚上大部分时间,都窝在家里。最记得每天晚上,我们几个孩子最盼望的事情,就是围坐一起,守着收音机收听刘兰芳的评书《岳飞传》。故事太精彩,说得声情并茂,牢牢地吸引着我们,极其入迷,每次都是全神贯注,唯恐漏掉一点情节。

都还记得段子大概。朱仙镇大捷,朝廷连发了十二道金牌,调岳飞回京,然后被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于风波亭,成千古奇冤。最著名的莫过于,岳母给岳飞后背刺字“精忠报国”,其精神意义成为中华民族的典范。

评书中还有“枪挑小梁王”、“气死兀术、笑死牛皋”这些故事,脍炙人口,听得我们是激情澎湃,惊心动魄。我们沉迷其中,听得如饥似渴,每次听到“且待下回分解”结束时,都依依不舍,意犹未尽,只好耐着性子盼明天继续广播。

那时虽然物质匮乏,可是精神上却快乐无比,可见,物质优渥,并不就一定是幸福的前提。精神食粮很重要,即便物质贫乏也不觉得苦。要是没有一点精神食粮,就会觉得生活乏味,没什么意思。

夏天的晚上,我们爱在院子里乘凉,我们几个孩子,躺在地上铺的凉席子上,妈妈拿着大蒲扇,给我们周边不时的扇几下,赶走蚊子。我们四仰八叉横躺着,睁大眼睛仰望着,那无尽的深邃夜空,满天繁星,星光点点,月亮很明,又大又圆。我们仿佛都能看到,月亮缺暗处,是不是就是嫦娥居住的月宫?好像还能隐约看到,似乎就有个像兔子形状的东西,也许就是她的玉兔,反正总看得有点像。

为什么感觉,那时的月亮又大又圆,像个大银盘,悬挂在柳树梢上,似乎都能触手可及,一点不觉得遥远。再不像现在,我在成都呆了几十年,受盆地地理位置限制,阴天多,少见明亮的月亮。特别是八月十五,很难看到月亮,且不大,还遥远。是月亮离地球越来越远了么?还是我们长大变老,跟儿时的感觉根本不一样?

夜晚不点灯都透着清亮,四周被银色的月光笼罩,微风徐徐,夜色撩人,幽幽的月光如水,从天空倾泄而出,覆盖整个大地和人间。在暗黑的远处,或周遭附近,隐约听见,此起彼伏的蛐蛐叫声,仿佛在演奏小夜曲,听久了又像是催眠曲。单一的声调,在越来越静谧的庭院里,眼睛慢慢感到疲倦,发沉,不知不觉就合上了……

等妈妈喊醒我们,懵里懵懂收拾凳子,凉席子,准备进房去睡时,再抬头,看到月亮也倦了,它已然转了个身,换了一个舒服点的姿势。虽依然月光如注,但世界静寂,忙活了一天,都乏了,蛐蛐,狗,鸡,月亮,都睡了……

七、快乐地玩耍

院子三面围墙,院墙很高。很巧,在一处靠近猪舍的外墙边,正好长了一棵槐树,紧挨着院墙。这成了我们最好的玩耍去处,几个孩子,经常爬上树,爬到齐院墙高处,只须一抬脚,就可踏上院墙,从墙顶上往墙内里的家,看谁敢跳下墙去。

其实院内墙下,积有一摊松软的土堆,从高高的墙上跳下,只会软着地,不是硬着地,伤不着腿脚。只是,从高处跳下刹那,需要勇气,毕竟院墙不低。

为了证明自己,不能露怯,我总是在跳下前,先给自己打气:“看着哈!我要跳下去了啊!我跳了啊!”然后心一横,不顾一切跳下去!其实脚还是有些疼,每次跳之前,心里也有些畏惧,跳多了,也就习惯了。小时的我根本不文静,有点男孩野性。

院门外,门口不远处,长了一棵大杨树,树中间有个分叉。找来一根绳子,绳那头扔过树杈,再把绳子两头系一起,坐在绳子上,围着树干跑动起来。自己助力,跑起来后蜷起腿,腾空离地,绳子围着树干飞快转圈,缠绕。缠到底,放下腿再助力,倒回来跑,绳子又飞快的围着树干回绕。转圈的这种感觉,非常刺激,比玩荡秋千更危险,转得人头晕。

还有好多玩耍项目。曾用面粉洗出面筋来,面筋很有粘性,沾在长杆子上,去沾趴在树上的蝉。蝉被粘住透明的翅膀,扑棱扑棱地挣扎,却再也飞不动,最后被拿下。蝉油炸后,吃起来特香很解馋。

在院子里地上撒一点小米,作为诱饵,然后用一个大筛子盖住小米,筛子边沿支起一个小木棍,木棍上拴着绳子,整个筛子便被木棍支撑着,半掩盖罩住那些小米。

我们远远的躲进屋里,静静地等待,不久,就会看到有麻雀飞过来觅食。等它一个个啄着小米,不知不觉地进入筛子笼罩的范围时,我们就猛地使劲一拉绳子,棍子抽走了,筛子没有了支撑,立马倒在地上,把那正在觅食的麻雀罩住,它只好束手就擒。

我们温馨的家和漂亮的院子,是属于我们的自由天地,是我们的快乐天堂。多么无忧无虑,欢乐无比的童年时光,儿时最幸福的岁月,成为我这一生的痴迷和无限眷恋。多少次梦回故园,好想念那里,好想让时光倒流,让我再重新活一回,重温旧日那一切美好的时光……

八、回不去的家

七年风雨,春夏秋冬,四季轮回。白雪化尽,春风吹来,酷暑炎热,秋高气爽。梦回故园,满满回忆,无法尽叙,思念如潮……

那一年,弟弟开车,我们去了第一个老家,在返回第三个家的路上,他忽然临时起意:“不如我带你们绕一圈,看一眼咱们的第二个家吧!”不知怎的,我仿佛被击中了一样,先是一阵欣喜,后又变得忐忑不安,神思有些恍惚,想看又有点怕看,心神不宁,心潮起伏。车子只是开过去溜了一圈,并没停下,我们的房子,早在三十多年以前,急匆匆搬家时,就被妈妈很便宜的处理给了别人。

一进村,似乎还是旧日的模样,但那么多年没见,其实也变得陌生。偌大的村庄,有点死气沉沉,衰败的感觉,不由让我想起我家房梁上,被燕子遗弃的破旧燕子窝。没有看到年轻人或小孩子,只见到两三个孤单的老人,如同这破旧的村庄一样,让人感到沉闷和压抑。

车子滑过旧日家园,大门关着,三十多年以后,早不知几易其主。看不到什么生气,也感受不到什么生机,整个村庄似乎荒无人烟,有些荒凉。

脑海里那些,如电影的片段,曾让我朝思暮想的家,曾在这里度过的快乐情形,那些旧日童年里的欢声笑语,都在时光机器的巨大轰鸣中,把这一切无情的碾碎淹没,挫骨扬灰,灰飞烟灭……

弟弟没停车,我们也没想过要下车,这里早都已不是我们的家很多很多年,家的美好样子只储存在脑海里,现实,早已物是人非……

正如唐代岑参所写:“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有多少像我们这样的人,回望故园,还不仅仅只是诗人所说的路途漫漫,我们还离开太久太久,过去我们的家,也早就已不再属于我们。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故园不堪回首泪光中。不去看还不觉,看了反而心里发沉,鼻子发酸,想哭,压抑。有一种莫名的低落情绪在心中发酵,胀满,有点透不过气来……

可也说不清为什么想哭,是悼念破旧的家园,还是回不去的故园?是哀叹逝去的时光,还是愤恨无情的岁月?是悲怆再也回不去的童年,还是怀念再也见不到的故人?也许有其一,其二……亦或全有。

有一种悲怆的凄凉感。回不去的故园,衰败的老家,其实在当今社会,不知有多少,不会少数。漂泊在外想改变人生命运也好,向往诗与远方见识外面的世界也罢,年轻的人们,无不向往大城市的现代化生活。

一旦离开老家,很少有人再回来,而像这样的穷村庄,即使回来过也不适应,还是会再走。那些漂泊在外的游子,在远方,他们都曾有过一个老家,可是有的衰败破旧,有的直接消失,再也回不去了……

那些消失的村庄,有被征地拆迁,开发利用,各种新建规划,是社会要发展进步,推动城市化进程的需要。其实这样一想,也该感到宽慰,不必太过悲伤,虽然肯定少不了惆怅,毕竟是曾经生活过的地方,谁都会有些留恋不舍。

不过这些不舍,伤感情绪也只是一时,付出的情感代价,有一天能换来更美好的明天,更辉煌的未来,会有更幸福的生活,在前方等你。

故园已远去,斯人也逝去,唯有挥手告别,像白居易那样学会随遇而安。过去,让它走;未来,要前行。终有一天,一切都会成为过往,世间种种,最後终必,终必成空。

唯有尽力活好当下,以不负年华,不负曾经的故园带给我们的欢乐,不负已去的斯人曾对我们的期许,已去的前人,不就是希望我们过得更好吗?尽量让现在的幸福,成为以后的美好回忆,而不是遗憾。这是人生的必由之路,也是唯一正确、最好的选择。

别了,故园里的童年;别了,过去里的自己。挥手告别,旧日一切过往;道声永别,抖落一路尘土。挥泪告别,从前的一切,言尽于此;算是给自己,完整的交代,就此别过。

人生路长,余路漫漫,还要坚定的走下去,从此再不彷徨失措,不朝两边看,也不必恋恋不舍,再回头张望……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