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北方飘雪的头像

北方飘雪

网站用户

散文
202309/27
分享

半日闲记

“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因过竹院逢僧话,又得浮生半日闲。”李涉在《题鹤林寺僧舍》诗中,表达的是整天恍若在梦中,忽然发现春天即逝,赶紧去登山赏景。经过竹院,与僧人攀谈,难得在这纷扰的世事中,暂且得到片刻的清闲。如今我和他光景相似,只不过不是春天。整天浑浑噩噩,天热很少出门,可是夏天快要过完。恰巧接到通知去办件事,借此机会,移步户外换换风景,出门透透气,比呆在空调房,定要清爽许多。

一向喜欢安静宅家的我,在旅游城市成都生活了几十年,却越来越不爱出门。作为一座旅游城市,成都与以前相比,不管哪里人都太多,尤其是节假日,更是多的不得了,故而我们从不轻易出去打挤(成都话,拥挤在一起之意)。

但今日有事要办,不得不出门一趟,还可以顺路逛逛,一举多得。天气相当给力,昨日还大太阳,高温暴晒,今早阴天,似乎要下雨,为以防万一,备上雨伞。气温26度,凉风习习,适宜出门,天遂人愿,让人欣喜,走起!

第一站,先到天府广场。很久没到这边来,广场上游人不少,喜气洋洋。远远看到,新增有两大朵粉红色花儿造型,和一些花骨朵,乃市花芙蓉。在绿色花丛中,栩栩如生,很是惊艳。没走到近前去细看,有事要办,没过马路。

天府广场西侧,矗立着一座高端大气的建筑物,那是成都博物馆。外形与众不同,为独特的几何立面造型,看起来简洁大方,引人注目。所谓极简,就是去除繁琐,美到极致。二〇二〇年九月,成都博物馆获得第十七届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同年十二月,入选第四批国家一级博物馆名单。

成都博物馆总建筑面积约为六万五千平方米,展陈面积近二万平方米。馆藏品总数二十万件,上至新石器时代,下至民国时期,藏品丰富。包括青铜器、金银器、石刻、陶瓷器、书画、皮影、木偶、面具、木雕等类,包罗万象。

看着络绎不绝的人进入博物馆,我今天却要与它擦肩而过。在天府广场周边,与博物馆遥相呼应的还有几座建筑物,如四川省图书馆、四川美术馆、四川科技馆等。它们共同构成底蕴丰富的城市文化空间,这一片区域,是成都市的文化核心。

我要去的地方,正是四川省图书馆。它位于天府广场西北角,建筑面积约五点二万平方米,总高三十八米。外表呈浅米黄色,令人非常舒服的浅色调,既具现代品味又兼历史韵味,别具一格。远远看去,巍然屹立,令人瞩目。在此处附近路过的行人,等候红灯期间,都会不经意的瞄上一眼,欣赏一下。

图书馆的建筑风格简洁现代,自有讲究,整体造型神似汉代宫殿门阙,喻示着四川的历史过往,寓意深长。两阙之间的台阶式中庭,象征着“知识的阶梯”,其意不言自明。二〇二〇年,图书馆被当选为“成渝潮流新地标”。作为四川省一级图书馆,它是中国西部最大的、公益型文献信息基地,数据中心,区域网络中心,专题文献研究中心,大众文化教育活动中心,馆藏书量五百余万册。

我拾阶而上,在知识的阶梯上前行。读者进馆,需携带二代身份证,通过南机通道刷证,实名认证后进入。未携带相关证件的,要人工查验,拍照,安检入馆。

其实此次前来,并非借书,而是接到图书馆发给我的通知,携身份证前来退还、以前办理借阅证时,预交的一百元押金。图书馆早就不再收取押金费用,一律退还。说起来,我对这点钱本不在意。以前借阅图书时有规定,超出还书时间,要从押金里扣除相关费用。具体扣除多少不记得,但我好像有超过规定时间还书的行为。接到通知,还让我挺意外,心想还不知被扣除多少呢。

安检后进入二层总服务台,好久不来,依然如故。大堂空旷,静寂无声,有种幽幽暗暗之感。地面颜色暗色系,展现出的独特基调,反映出一种沉静的文化氛围,很深沉的感觉。这里是图书馆,需要平心静气,四下鸦雀无声。两边服务台面上,多台电脑摆放,读者可以自主查阅相关借阅图书资料,过去我也曾在电脑上查过。

正前方总服务台,只有一名女工作人员在忙。服务台前面排有两个人,也来办理退还押金。我站在身后等待,看到他们把押金凭据单和身份证,递给服务人员,再登记一个表格。她很快就把一张百元面额的钞票,递了出来。

轮到我时,心里还在琢磨呢,七扣八扣的,不知还能给我剩下多少。没想到,递给我的同样也是一张百元钞票!根本就没有扣除任何超时费用,让我深感意外,赶紧道谢。虽然只是一点小钱,一件小事,也让我看到图书馆良好的务实工作作风,他们是真正的为读者着想,做好相关服务工作。

如此快捷顺利的办完一件事情,难得天还早,和爱人去附近的小河街,看看那里的清真牛肉。那儿有个回民清真牛羊肉皇城专供点,质量有保证,价廉物美。这个时间点,还有不少新鲜牛肉在售卖。

作为市中心最佳位置,那儿却有个皇城清真寺,是中国西南地区著名的清真寺之一,也是市中心区域唯一开放的宗教活动场所。其得名来自古时候,该寺临近成都本地历史上、一个王朝的皇宫遗址,故名皇城寺。建筑是人类文明的象征,清真寺建筑,具有南方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始创于公元十六世纪,后该寺曾遭到过战争破坏,损坏极其严重,几经重修,面积缩至五千多平方米。不过该寺依然是四川省内规模最大的清真寺,也系国内有名的清真古寺之一,在西南地区和全国都具有一定影响。

寺庙身处市中心位置老皇城坝,与东南西北方向、成都市内的著名景点,遥相呼应。城东有望江楼,城西有青羊宫、杜甫草堂,城南有武侯祠,城北有文殊院、昭觉寺。这些名胜古迹,越发衬托出成都,这座古老历史文化名城的沧桑与古朴。见证了这座古城发展史,它们都是无声的历史见证者。

晚清民国时期,成都的回民主要生活在皇城坝这一带,饮食习俗与汉族不同,以牛羊肉为主。清朝时期,回民在皇城坝,以及附近的东御河沿,饲养菜牛作为肉食来源。为让穆斯林吃上放心肉,牛羊肉被定为“特种牲口肉”,后从屠宰业中分离出来,成立特牲业同业公会。规定只有回民,才能从事牛羊屠宰及相关销售,由此成为回民谋生的重要行业。

犹记得我二十几岁时,路过皇城坝的清真饭店,正在炉火上冒着热气腾腾的小笼粉蒸牛肉,香飘满街,让人垂涎欲滴。总爱停下买上两小蒸笼,打包带回家去吃。牛肉软烂,肉香扑鼻,撒点香菜调味,入口一呡就烂,好吃过瘾。老成都人、正宗好吃嘴们对此口碑不错,口口相传,总有人专门慕名而来,大饱口福。

近在咫尺,既然经过这里,干脆顺便买点生牛肉回去,回家自己烹制。羊肉我们家吃不了,但是牛肉却受欢迎。牛肋条可用来红烧竹笋,两者系最佳拍档。牛腱子最适合卤来吃,劲道耐嚼,便一样买了一些。

买完后,没事继续顺着省展览馆外侧前行,省展览馆以南是人民南路,以北是人民中路。城市变化日新月异,改建后大变样,昔日的影子和旧事,却又在脑海里重现……

小时候在成都读书,对省展览馆并不陌生,那时候就在盐市口住,离得很近。位于天府广场正中位置的展览馆,时常会举办各种展览,记得跟着大人们,在里面看过画展。展览馆地面,是那种滑溜溜的大理石台面,印象颇深,自己还试图在光滑的地面上,像滑冰一样的打出溜。

成年后,在展览馆背后,举办过美食节。我和女同学来这里游逛,吃过不少新奇的食物。生平第一次吃油炸鹌鹑,就是个干瘦的小鸟,啃不了一两肉。一开始不会吃,无处下嘴,身为好吃嘴的同学教给我咋吃,我心里还有点怕,不过,好像肉还挺香。还看见师傅们现场制作三大炮,一种糯米面甜食,传统小吃,由糯米、红糖、芝麻、黄豆制作而成。师傅在抛扔糯米团时,三大炮发出如“弹丸”样的“当、当、当”响声,分为“铁炮”、“火炮”、“枪炮”,故名“三大炮”。看师傅们现场制作,就像在看杂耍,觉得挺有意思。

如今这里已经大变样,小公园绿树成荫,旁边建有停车场,地面划了可以转弯的半环形车道。这里的旧事记忆,时隔多年,也早已随风而去。

展览馆往北,是后子门成都体育中心。以前附近这一片,是专门售卖体育用品的一条街。记得自己来过多次,买过运动服装,泳装,T恤衫等。后来体育中心还举办过大型书展,我年轻时和朋友来逛过书展。至今家里还保留着,在书展上买得一摞书,有名家散文集和其他杂书,上面盖着印章。

成都体育中心建成于九十年代,曾经是成都举办国内外重大体育赛事,以及各类文艺会演等的重要场所。当年四川球迷在体育中心,喊出具有地方特色的“雄起”口号,振奋人心,风靡一时,传遍全国。如今再来看这片区域,早已物是人非。谁也没想到,就在体育中心的地底下,有着古老的历史遗迹存在,陆续被挖掘出来。现在的体育中心旁边,已经被改造成一个小公园,东华门遗址公园。

挖出来的水渠遗迹,最早可追溯至两千多年以前,还有千年以前的石板路、水井等,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公园进口处有宣传栏,对此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二〇一九年,该遗址被列入四川省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遗址经考察发现,有汉代至明代多个时期的文化遗存,从中出土重要文物达上万件,更加丰富了成都城市史的古老内涵。它是古成都城市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过去成都“列备五都”“扬一益二”的辉煌历史记忆。力证成都持续二千三百年城址不改,城名不改,是悠久的天府文化之实物见证。公园用两种展示模式,遗址原状和模拟遗址,明代水道是原状展示的一大亮点。遗迹在深埋千百年后,依旧基本完好的保持着,原来的结构模样。

我们在新建的公园里慢慢踱步,仿佛穿越到明朝,人就在历史中穿梭。脚下的路,有的用现代木板,铺成蜿蜒曲折的道路。拾阶而下,眼前出现的是,明代蜀王宫的水道踏道遗迹。阶梯式踏道,位于明蜀王宫南段水道最西端,为砖石混筑结构,斑驳的颜色,显示出陈旧沧桑之感。宣传栏介绍说,台阶中部凿有门窝,两侧门窝呈圆形,中间门窝呈方形。在水道南侧相应位置,还有一处规格相仿的踏道。

木地板道路旁边,发掘出来的一堵堵砖墙,充满年代久远的陈旧感。历经千年的风风雨雨,风化腐蚀,破败不堪。墙面色杂,黑色,灰色,红色,白色,混合一起,基调暗淡。禁不住用手去触摸那些砖墙,仿佛就在触摸历史,触摸明代的古物,梦回明朝。体验历史的尘埃,通过这些古迹,穿越千年时空,来到当今现代,从地下重现天日。心中有说不出的感慨,激动,惊叹,震撼。

遗迹显示,蜀王宫水道上,有一座砖石混筑的拱桥,但桥体已然不在,仅存两岸的桥墩。长方形的桥墩,用暗黄色黏土夯筑,外砌红砂石条,表面砌的青砖。颜色多彩,这些则不是风化造成的,而是当初使用的建筑材料不同。

拾阶而上,这段斜坡式踏道,位于明蜀王宫南段水道东端,水道南岸,坡度约有25°。踏道也是砖石混筑结构,青砖错缝砌成,红砂石条包边。东华门遗址发现的大量遗迹表明,此处即为秦所筑大城的核心所在。历代以来,仍以此为蜀郡,成都也一直作为地方行政治所,东华门遗址也成为历代成都城的中心。

在公园里白色飞羽般的芦苇丛中蜿蜒穿行,在路旁红色的狗尾巴草中流连忘返,在路两边比人高的芦苇曲径里左顾右盼。青青绿草,粉色绣球,各种不知名五颜六色的小花草,开满红色鲜花的艳丽花树,都映衬着古老的遗迹,在崭新的时代,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遗址公园虽然很小,不过几许断壁残垣,但那都是古老的文明,历史留下的痕迹。谁知道,那斑驳的断垣破壁背后,有过多少历史记忆;那破败的残留遗迹之外,又有多少历史故事。在这历史的同一片天空存在过,就已经是个奇迹。就像我们今天高速发展的时代,千年过后,又会给后代子孙留下什么宝物,会书写下怎样不朽的传奇。

天空阴阴沉沉,一大群低飞的蜻蜓纷纷嚷嚷,刷刷的在公园大堆草丛中聚集,低空盘旋,不停歇地飞来飞去,预示着要下雨吗?果然没走几步,随后天上滴下几滴小雨点。可是仅仅只下了一小会,却又忽然神秘的消失了踪迹。

体育中心前方路口的喜来登大酒店,还是熟悉的老样子。它门口那棵古老的大树,却越发粗壮,生机盎然,老当益壮,占据着偌大的地盘,俨然成了这一片的树老大,街面上全由它罩着。树冠庞大,茂密的枝叶,四处伸展,宛如一个巨大的保护伞,遮天蔽日,带给过路人清凉。很显然,它已把自己成长为一个地标,辨识度很高的绝佳参照物。如果哪一位住酒店的客人,闲逛后找不到回酒店的路,记住门口有一棵参天大树!

体育中心马路对面是新修的摩诃池,早就听说已经修好,我却还一直没来看过。

成都的旅游业比较火爆,旅游大概就是这样,在自己的地方呆久了,也去别人待久了的地方,感受不一样的风土人情。不过,外地游客纷沓而至,去各个景点打卡,作为本地人,反而对景点无感,无动于衷,甚至都还没去过,也是常见的事。

   记得以前到外地旅游,打车去一个当地比较小众的文化古迹景点。途中,出租车司机与我攀谈,他说经常打这过,却从来没想进去看看。就这样拖拖拉拉,一拖再拖,一晃就过去许多年,还是没进去看一眼。作为本地人的他,反而不如外地人热衷。我也一样,虽在蓉城这么多年,有些地方也没去过,总是缺乏某种动力,达不到特别想看的程度,也许等到哪一天,想去看,机会又合适就去。比如今天,就顺路过来一睹真容。

摩诃池现在展现的景观,仅是在部分遗址上重建,但沿用了其历史名字,其实并未能全部重现它以前的全景。当然,在这寸土寸金的市中心,修建这样一个公园水池,已属不易。

摩诃池,又名龙跃池、宣华池,距今约一千四百五十年。摩诃池始建于隋朝,最初是因蜀王杨秀造城,掘土成坑,面积竟高达五百亩。由于天长日久,雨水汇集,渐成巨大水面,水鸟鱼鳝繁多,自成一景。后有外地和尚来此,绕行不停,口念“摩诃宫毗罗”。蜀人不知其意,询问后方知,和尚说的是梵语,“摩诃”即大,“宫毗罗”乃龙。意思是:“这么大的坑,装这么多的水,里面肯定有龙”。龙是中国人崇拜的图腾,潜龙之地必是风水宝地,“摩诃池”由此得名。

摩诃池,其实就是历史上,当时最大的人工湖,但自古以来,倍受文人喜爱,留有不少诗篇。比如唐代四大女诗人之一、蜀中四大才女之一的薛涛,就写有《摩诃池赠萧中丞》诗。唐代高骈写有《残春遣兴》诗,也提及摩诃池:“画舸轻桡柳色新,摩诃池上醉青春。”描写了摩诃池暮春之景,陶醉其中。更有唐代杜甫、古成都的代言人,曾泛舟于此,写有《晚秋陪严郑公摩诃池泛舟得溪字》诗。宋代陆游,也曾写过“摩诃池上追游路”的诗句。

公园整体感觉不大,等站在柳桡台前观望,眼前却立即一亮,豁然开朗。我第一眼看到时,竟然有种置身于英国剑桥大学剑河前、绿草如茵的即视感!同样的大片青绿色草坪覆盖。目之所及,一片绿意袭来,绿草依依,缠绕着一湾碧波微漾的水池,在视野里浑然一体。远处有棵树冠颇大的绿树,宛如伊人,站在水中央。再远处,另一株大树下,安静的跨卧着一座白色的小圆拱桥,仿佛扩大的盆景一般可爱。两岸青草依依,花开彼岸。岸边小径,草坪环绕,清新优雅,如同一幅唯美的水彩画,扑面而来。景致非常简洁,一目了然,置身其中,如梦如幻,像在画中游。

奇妙的是,周边既有砖红色的古典洋楼建筑矗立,从那个角度看,更像剑桥大学校景的影子;又有现代化的高楼大夏,右手边就是高耸的市房地产中心大楼。模拟再现古代的摩诃池,与周边现代高大的建筑物,完美的结合在一起,仿佛时空幻境,亦古亦今,交融一体。

顺着青石砖铺就的蜿蜒小路,慢慢沿着水边散步,路边的青草,紧挨着水岸边,形成隔离带。新移植过来的几棵大朴树,还在打着点滴,输着液体,一时没能适应新环境,给加强一些营养。岸边许多不知名的朵朵花儿,正在争奇斗艳,互不相让。颜色各异,红的、黄的、紫的、白的。粉色的绣球花,大红色的玻璃海棠,开得正艳。

路过岸边一块石头,看见一名女士,正蹲在那里用手机拍照。石头有啥好拍的?疑惑间,便上前一探究竟。原来,白色的石头上,停驻着一只红色的蜻蜓,一动不动,像是在休憩,飞累了喘口气。少见红色的蜻蜓,我便呆呆的站在那里不肯走,女士友好的转头给我笑笑。我说:“你在拍蜻蜓呀。”“嗯嗯,多好看,红蜻蜓”。“那它怎么不动啊?”我好奇,以为是一只有问题、飞不动的蜻蜓,要不,它为何不怕人呢?还不赶紧飞走呢。女士听我这样说,于是便用手试着去接近蜻蜓,它依然未动。再近点,马上就能触碰到它,蜻蜓才像是大梦初醒,忽的一下立即飞走了!这只红蜻蜻,难道也像我们这些游人一样,在发愣发神,陷于怀古的思绪里吗?身在现代的我们,不也陶醉在古时的遐想之中,一旦清醒过来,才意识到,原来不过是一场梦境。

摩诃池的水很清亮,有只小船驶在岸边,管理人员正在划船,清理杂物树叶。此时,水里面漂浮着一些睡莲,开着藕荷色、白色、红色的花儿,配上油绿的莲叶,煞是好看,意境唯美。水面平静,朝远处望去,那棵大树和小白桥,双双入池中形成倒影,波光粼粼,池水更显朦胧诗意。开放式的公园,没有大门,无需门票,游人随意进入,毫无阻隔。一路行来,分为柳桡台、摩诃挹翠、信步花道、宫墙遗址展示、白果苑、芙蓉阁、摩诃池。

从进入园内,就只走了右侧一边,对岸左侧,能一眼望见,便没再绕过去细看,留待下次。花费时间并不多,很快便已逛完。公园出口处,有块白色的大石头,上书醒目的三个红色大字“摩珂池”。游人们站在旁边,打卡拍照。我们也意犹未尽,还沉浸在眼里的风景里,在心里留着印记,脑子还在回味着,那看见的一幕一幕。

赶在夏天快要离去之前,出门一番游走,虽然最终也没能碰见一个,诗中那样的僧人可交谈,但却观看了一个古代僧人起名的摩诃池,在这繁华市中心闹中取静的地方。于繁杂的生活中,换了一下心境,悠哉悠哉,自在逍遥了这半日清闲。恰好已到饭点,改天再来仔细观赏,好好品味。最好是坐在树荫下,草地里,静静感受摩诃池的美妙。哪怕是什么都不想,只对着池水,发发呆也好。

偷得浮生半日闲,人间至味是清欢。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