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北方飘雪的头像

北方飘雪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5/02
分享

望江公园

时光清浅,不知不觉,蓉城又迎来一年中最美的季节,人间大美四月天。

四月上旬的一天,阳光灿烂,春意盎然。清明以来的绵绵阴雨天模式终于戛然而止,还蓉城以朗朗晴空。

我的初中好友女同学,成都本地人,中午来我家吃饭。午饭过后我们打算出门逛逛,踏春消食。我问她:“咱们去宽窄巷子还是锦里走一走?”她答到:“都去过无数回了,上次你弟弟他们来,我不还陪你们都去逛过嘛。这些地方人挤人,一般都是外地游客爱去逛,咱们还是去望江楼公园吧。我最喜欢那里,有那么多竹子,清雅幽静,那儿才是成都本地人最常去的宝藏地方,你都好久没去逛了吧。”

我笑着说:“我就是外地人,我是北方人啊。”“你在成都住了都快有四十年了吧,还外地人。人家薛涛在成都住了五十多年,早都是正宗四川人了,你也快赶上她了。”接着,她发出一连串的笑声。

的确,我在这里年头也不算少了,从小就在成都读小学和初中,青年时期从山东重返蓉城,至今已在成都总共生活了三十七年,够久,但我始终都是一个北方人。我平时喜欢安静宅家,不喜热闹,懒得出门,市区和周边的有些景点竟然都没去过。

成都作为全国十大古都之一,三千年城址不变,历史文化厚重,可看的历史古迹人文景点不少。我却一直漫不经心,既然在这生活,总觉得以后有的是时间,想去随时可去,景点又不会跑,所以总是懒心无肠。

联想起自己以前去外地的一个景点时,在出租车上和司机攀谈,他说:“我几乎天天开车从那里经过,却从来没有想到进去看看。这地方也就是你们外地人才来看,我们本地的反而很少有人来。总想着反正就在这里,以后有的是机会慢慢看。”

他一番话跟我的想法一模一样,人大概就是这样,对于过于熟悉的地方和环境容易疏懒,忽略,不太上心。就如同对很亲近很信任的人,反而不够在意一样,因为心里踏实有底,所以从不担心。似乎风景与诗歌都在远方,包括在远方的人。若是和身边的人比比,则是远香近臭,这大概是人性的特点,或者说是弱点。

至于望江楼公园,我倒是已去过多次,只是算起来也有好些年没去过,记忆都有些模糊。岁月流逝,世事变幻,这么多年过去,不知还是不是当初的情景,记忆里的旧模样?

也好,那就走吧,去重温一下旧时的印记。

好久未去,公园果然与记忆里不太一样,模样大变,我都有些不认识。

在公园西侧,记忆里原先是围墙环绕,现已被打造成开放式的景区新模式,拆除了约有四百多米的临街围墙,新打造出一片有四千多平方米的绿地景观。开敞的空间,推动公园形态与城市空间直接相融,有些浪漫之感。行走在这条长约近五百米的临街路,既是公园,也是马路,如同走在一条鲜花铺就的道上,鸟语花香,赏心悦目,近在咫尺的成片竹林,绿意盎然,体验感很不错。

我们先绕到北门去瞧了一眼,一座气派的大门楼,临江边矗立。朱红色的墙面和门柱、窗户,碧绿色的房瓦铺就的房顶,在阳光下光彩耀眼。门前左右两旁,各蹲守着一座砖红色的石狮,霸气威武,护着望江楼。从北门进去,属于文物古迹收费区域,其实门票并不贵,只有二十元钱。我们又退回到西门,和从南门进一样,都属于免费开放的园林景观区域,是人们休闲漫步的好去处。我们主要是想来走一走散散步,人文历史景观以前看过,就不看了,这次只想去看园林风景等景观,享受自然。

当站在西门前,仰望着熟悉的望江楼公园几个大字时,却不禁浮想联翩,久违了。关于这座公园的历史来源,自然而然浮上心头,犹记在心。其实很多老成都人对此都很熟悉,如数家珍。

临锦江而建的望江楼公园,我们平时为了省事,把楼字给省略掉了,习惯简称望江公园。所望的锦江,乃成都的母亲河,古称“濯锦之江”,源于都江堰,系岷江分支,流过成都市区,全长约一百五十公里。在成都的历史文化、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锦江都举足轻重,可谓成都文化的摇篮。

在锦江河畔,有两处纪念唐代文人的地标性建筑,一处是大名鼎鼎的杜甫草堂,另一处便是这望江楼公园。杜甫草堂是为了纪念诗圣杜甫,他住过的茅屋在草堂内被仿建复原。望江楼公园则是纪念中唐第一女诗人薛涛的地方,但这里却并不是薛涛故里。薛涛生前的住所,在成都市内有两处,一处在城西南方向浣花溪畔的万里桥,另一处在城西北方向的碧鸡坊。她死后被葬在城东方向的锦江河畔,望江公园里有她的土冢,不过现在其新墓已被移入收费的古迹区域。

薛涛在蜀地共生活了五十多年,跟成都同样出名的卓文君、花蕊夫人、黄娥三位女子,并称为“蜀中四大才女”。在成都人的心目中,女诗人薛涛的纪念地,几乎与诗圣杜甫所居的草堂并列,地位相差不太多,被四川省先后两批次评为四川历史名人。一西一东,西杜甫,东望江,“才女在蜀,文宗在蜀。”天府之国成都,可谓人杰地灵,孕育了不少文坛巨匠。

望江楼在锦江南岸,原名叫“崇丽阁”,出处来自西晋著名文学家左思《蜀都赋》里的名句:“既丽且崇,实号成都”,该楼于清朝光绪十五年(1889年)建成。在崇丽阁上,可以看见锦江之水日夜奔流不息,浩浩荡荡而去,故被改名为“望江楼”,并沿称至今,民国时期被辟为望江楼公园。

望江楼(崇丽阁)楼高近三十米,全木结构,共有四层。上面两层为八角攒尖,下面两层为四方飞檐,取自四平八稳之寓意。每层的屋脊雕刻有精美的禽兽动物和人物,朱柱碧瓦,宝顶鎏金,翘角飞檐,雕梁画栋。楼阁底层和顶层,分别绘有凤凰戏牡丹和团龙图案。建筑风格独特,既有北方建筑的沉稳,又有江南楼亭的秀丽。登上望江楼观看,可以俯瞰整个公园,远眺锦江之畔两岸风光。除了崇丽阁,望江楼古建筑群还有吟诗楼、浣笺亭、五云仙馆等,建筑群之间布局合理,互相呼应,景区总面积为一百八十八亩。

早年间,据《成都日报》报道,一九八六年二月五日,邓小平同志到成都视察工作时,曾到过望江楼公园。他在薛涛井旁颇为赞赏地说过:“这个公园之所以有名气,也恐怕沾了薛涛的光呢。”后来他还登上了崇丽阁,望着江水陷入沉思。

二〇〇六年,望江楼古建筑群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望江楼公园,作为后人为纪念蜀中才女薛涛而建的纪念地,倍受推崇,那么薛涛又何许人也?

薛涛其人,乃唐代女诗人,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她小时候,其父薛郧入蜀当官,父亲死后,薛涛随母滞留蜀中,生活艰难。薛涛貌美,聪明智慧,早在八岁时就能作诗,通晓音律,才华横溢,名声在外,后为生活所迫入乐籍。据现代有关学者推论,从唐朝当时的乐坊制度进行分析,薛涛从事的是正当的音乐事业。

当时的四川节度使韦皋非常器重她,曾打算奏请朝廷,授薛涛秘书省校书郎的官衔,相当于他的女秘书,但没被批准。可是从此以后,人们却称呼薛涛为“女校书”。二十岁时她脱离乐籍,开了家小纸作坊谋生过活,隐居在浣花溪。她不仅有文采,还是个发明家,创新彩纸工艺,造出深红笺纸。

她能发明纸笺,跟当时的社会背景大有关联。当时常用纸笺抄写佛经,尺寸很大,用这种抄写佛经的纸笺来写诗,很浪费纸张。薛涛爱写四言绝句,律诗一般只写八句,她嫌弃纸张过大,一直就想制作一种专门用来写诗的小巧纸笺。薛涛那时居住的浣花溪畔,正好是当时四川造纸业的一个中心地带。聪慧的薛涛便指导匠人,制成小巧方便可携带的“薛涛笺”,算是最早的个人定制版,方便她携带出门交流写诗。

薛涛发明的薛涛笺,又称“浣花笺”,先是写诗用,后来用作写信,现已成为著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给人带来审美和精神享受,并促进了诗歌艺术的发展。

薛涛爱写诗,因此结交了不少诗友,与当时的著名诗人元稹、王建、杜牧、白居易、张籍、刘禹锡、张袖等人都有交往。诗人王建曾在《寄蜀中薛涛校书》中写道:“万里桥边女校书,枇杷花里闭门居。扫眉才子知多少,管领春风总不如。”盛赞薛涛的才情与美貌并重。元稹也写诗称誉过:“锦江滑腻峨眉秀,幻出文君与薛涛”,对其予以高度赞美肯定。

薛涛才华横溢,一生创作了很多诗,据说她自编的《锦江集》中曾辑有五百首诗,但传承至今的仅有九十多首,是唐代女诗人中,至今存诗最多的人。她的诗取材广泛,有爱情诗、边塞诗、咏物诗、述志诗、乡愁诗等各方面的题材。她与鱼玄机、李冶、刘采春并称唐代四大女诗人。薛涛文采斐然,才华横溢,还发明了纸笺,算得上是中国文化事业的一名功臣,在中国造纸业史上也有她的一席之地,后人如此隆重纪念她,也就可以理解。

在望江楼公园内还有座濯锦楼,听名字就充满浓厚艺术韵味,取名来自古代的织锦濯于锦江之说。濯锦楼位于崇丽阁的西侧,汉代时期,成都的织锦户们常常会把织好的锦,放到清澈的锦江水中濯洗,颜色会更靓丽,所以锦江又名“濯锦江”,濯锦楼便由此而得名。

濯锦楼始建于嘉庆十九年(公元1814年),后被毁于兵患,光绪十五年重建。全木结构,三楹两层,雕花格木窗,外形看起来酷似一条画舫,宛如一条游船缓缓驶入锦城。传说这是后人为纪念薛涛载酒船上,与密友元稹依依惜别而建。左边即是成都古代的水码头,古时候“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过去出入蜀地,陆路交通很不方便,因此古代的达官贵人们,出入四川都走水路。便是由此处水码头登船,然后经华阳再到乐山。据资料记载,这里是薛涛迎送诸多诗友之地,乃必经之路。

园内的薛涛井,也是为了纪念薛涛,是公园里最古老的遗迹之一。薛涛井曾用名“玉女津”,面对锦江,据说井水清澈回甜。史料记载,明蜀藩王于每年三月三在此井取水,用来制成二十四幅薛涛笺。精选出十六幅以献给朝廷,剩下的自己留存使用,可见薛涛笺极其珍贵。薛涛井,成为后人凭吊女诗人的又一处景观。

诸多的建筑文物,因为目前公园功能已经分离,我们也只能站在园林景观区域,隔着一堵红墙上的瓦缝窗棂,窥见古迹区域那边的一些情景。不过好在以前都见过,还记得大概,也没啥遗憾的。不过,如果是第一次来游览望江楼公园,建议还是不要节省那区区二十元钱,从北门进去好好参观一下,望江楼的真迹古文物,完好的古建筑。认识了解这段悠久的人文历史,定不虚此行,大有收获。

除了文物古迹,望江楼公园还是国内最大的竹类公园,为世界罕见。这也是成都市民最喜欢这个公园的原因,遍地种植竹子乃一大特色,最适合来这休闲放松。

从西大门一进入园中,曲径通幽,只见红墙环绕,满目绿意,幽幽森森,遍地都是高大的翠竹覆盖,遮天蔽日。尤其是夏天来到这里,清凉无比,市区内绝佳的避暑之地。当然,冬季也是绿意盎然,郁郁葱葱。成都冬天不冷,还不下雪,温度一直都在零度以上。这里的竹子品种繁多,在国内公园中首屈一指,人们在这里尽情感受清爽、惬意、幽雅、宁静。

我们在公园里穿行,在竹林中漫步,满园春色,翠竹为主,沁人心肺的青青绿色,养眼养心又养肺。人走在里面,感觉神清气爽,呼吸顺畅,置身于一片绿色的汪洋 ,沉醉其中。在幽静的竹林中穿梭,只见一簇簇,一丛丛,一堆堆,一片片,一束束,全是各种竹子。或三五成群,或七八成堆,或密密麻麻,或稀稀疏疏。竹竿翠绿,竹叶青青,在微风中摇曳生姿,沙沙作响,满园绿色的精灵,带来无限生机,绿色本就代表生命。

很多丛竹林旁边都立有一块牌子,写着此处是何种竹子,精确到长度、直径等,给游人作介绍说明。转来转去,我们陆续看到数不清的竹子品种,渐渐被迷乱了双眼,根本无法分辨清楚。有高有矮,有粗有壮,有细有长,有黄有绿,千姿百态,形态万千。开始我还有意用手机拍照记录一下,后来实在太多根本照不过来,干脆放弃。

还记得有料慈竹,高为十到十五米,竹竿表面粗糙,分枝多,产于云贵川,一般用来造纸。坭竹(水黄竹),高约七至十米,主枝粗长,产于福建和两广。花撑篙竹,秆发黄,有绿色纵条纹,产于广西。麻竹(甜竹),高十五到二十五米,秆分枝高,主枝粗壮,产于福建、两广、海南等。栽培广泛,笋用竹种,笋期长,产量高,具有较高的商品价值……

以竹为主的专类公园,是有缘由的。这也是后人为了纪念薛涛,在园内遍栽各类佳竹,荟萃了国内外二百余种竹子,因此又被誉为“竹的公园”、“锦城竹园”。除了四川名竹,还有南方各省及日本、东南亚的稀有品种,有人面竹、佛肚竹、方竹、鸡爪竹、紫竹、绵竹、胡琴竹、麦竹、实心竹等。这一切,皆因薛涛一生爱竹,并以竹明志和自勉。

薛涛暮年建吟诗楼,并在她的居所种遍名品佳竹,她爱竹、敬竹、吟竹,与竹相伴,情趣高雅,崇尚高德。她在诗里表达对竹子的喜爱之情,其《酬人雨后玩竹》很有名,写到:“南天春雨时,那鉴雪霜姿。众类亦云茂,虚心宁自持。多留晋贤醉,早伴舜妃悲。晚岁君能赏,苍苍劲节奇。”女诗人自我激励,希望自己有竹子这般高洁的品德。

说起竹子,乃古人最爱,他们崇敬竹子的节操,以作为自己毕生的追求目标。不论是画家还是诗人,对竹子尤其钟爱,描摹和吟咏不已。最著名的当属郑板桥和曹雪芹,一生都在与兰竹石打交道,种竹画竹写竹。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出自大文豪苏轼的《於潜僧绿筠轩》之作,更是自古以来写竹的传世经典,广为人知。宁愿不吃肉,也要在住处种竹,对竹子是何等的痴迷之情,是一种至高无上的精神追求。

还有郑燮的《竹石》诗:“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借物喻人,通过咏颂立根破岩的劲竹,表达自己不愿随波逐流的节操。诗人所赞颂的系竹之刚毅,不管风吹雨打还是霜寒雪冻,苍翠的青竹不屈不饶,傲然挺立。也巧,我们还在园内一座拱起的小桥旁,发现了这样一簇竹林,周围被一层层黄色的岩石围住,似乎是破石而出,跟这首诗很切合,像是应诗而生,大有意境。这肯定是人为量身打造出来的情境,但很形象的表现了这首诗的内涵,彰显出无尽的诗意,引人遐思。

竹子是刚正不阿,坚强勇敢的象征,它与松、梅合称“岁寒三友”,又与梅、兰、菊并称为“四君子”。高尚、坚韧、虚心等传统美德,在中国诗词文化中地位极高,受到历代文人雅士的钟爱。它是君子,威风凛凛;又是淑女,亭亭玉立。望江楼公园把薛涛对竹子的喜爱,发挥到了极致,令人赞叹。

不管你漫步到公园的哪个角落,竹子都无处不在,这里就是竹的世界。我们走到靠近街边的一个竹园时,看到立有一块大牌子,对竹子做了专门的介绍。内容很长,我看了一下,大致概述的是:竹子,单子叶植物,未本科竹亚科,杆木质化程度高、坚、韧,多年生,形态有乔木状、灌木状、草本状。世界竹类植物有八十余属一千二百余种,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中国是世界竹子资源最丰富的国家,有四十三属七百二十八种。中国竹子地理分布为丛生竹区和散生竹区。四川地处南北气候过度带,独特的盆地地理环境,造就了世界上唯一的、丛生竹和散生竹都能同时成活的区域。

原来如此,怪不得望江楼公园的竹子长得如此旺盛,茂密,令人惊叹。总感觉这是个风水宝地,似乎天生特别适合种植竹子,秘密就是由盆地地理、气候原因决定的。天府之国,名副其实。

我和女同学漫步在锦江河畔,凝望着眼前熟悉的河水,勾起了我俩共同的回忆。

从这里出发,顺着锦江岸边往南走,估计有三公里左右,大概步行需四十五分钟,就到了我们两个人的母校,读初中时的市重点锦江中学,不过现已和省重点盐道街中学合并。我们就是那个学校的同班同学,并且至今保持着多年的同窗情谊。

那几年,我在风里雨里,春夏秋冬,来来回回,从学校马路对面的锦江河边,走过不知多少趟。我穿梭在滨江路上的树林里,在江边土坡上采过野草莓,摘过白色和黄色的小野花。我站在南门大桥上,被冷风吹拂,对着滚滚江水发过呆流过泪,想念远在北方的亲人,思念之情顺着江水流向远方的家。我沿着石阶下到过岸边,在夏天时洗过双手和双脚,戏水玩水贪凉,与锦江之水做过最亲密的接触……

多年之后的今天,我终于又一次来到锦江河畔 ,走下台阶,脚踏在岸边松软的土里。土里种植着一大片绿叶植物,开着白色的小花,咋看还以为是开花的豌豆苗,不过应该不是,并不完全像。再次近距离看着河水发神,回想着千年以前的这里,曾经水量丰沛,清澈无比,织锦工们在这里洗过蜀锦。我幻想着自己穿越时空,与她们不期而遇,仿佛看见了那时候的盛景:“不会人家多少锦,春来尽挂树梢头”。虽然不可能在同一个时间相遇,但都在同一个空间、甚至同一个位置遇过。毕竟这是在同一个河岸,同一条河流里,千年以来,川流不息……

关于望江楼,还有一件奇事一直流传至今,在楼上尚有薛涛当年出的一对上联,一千二百多年过去了,至今却无人能对。上联为:“望江楼,望江流,望江楼上望江流,江楼千古,江流千古。”

多少年来,有多少文人墨客跃跃欲试配对下联,甚至政府也曾广征对仗整齐的下联,但还是无人能对出一个完全满意的下联。这副对联被誉为“千古绝对”,作为一个文化谜题,吸引了无数的才子佳人。直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有位名叫李吉玉的才子,他在望江楼旁边的“印月井”,看到天上月亮的影子倒映在井里,联想到望江楼的上联,立即文思泉涌:“印月井,印月影,印月井中印月影,月井万年,月影万年。”这个下联虽然意境仍差强人意,但相比于其它下联好得多,目前为止这个下联与上联最为接近。还会继续传承下去,说不定哪天,就会出现绝妙的下联,让千古遗憾圆满收官。

望江楼公园,成都保留最完好的古建筑群之一,历史背景独特,竹林景观罕见。它不是一座普通的公园,而是一个历史文化的载体,人们在这里感受古今成都的文化魅力,领略才女薛涛的文化底蕴。历史悠久厚重,文化内涵丰富,在新的历史时期,焕发崭新的光彩。

坐在江边的木椅上,身后被一大簇碧绿的竹林丛遮盖。有些竹秆上,还裹着已枯黄老去的竹笋壳外皮,像是那夏天褪掉了的蝉蜕外壳一般,攀附在青绿的竹上。让人不由感叹竹子的生长速度之快,快的来不及脱掉外衣,生命力之旺盛,焕发新生。

望着眼前缓缓流动的锦江水,不断冲刷着千年以来的历史痕迹,带走多少前尘往事,迎来如今的盛世华年,生生不息,永无止尽。只想就这样静静坐着,任古今情思纷飞,感受眼里心里的风景……

俱往矣,看今朝,锦江春色来天地。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