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北方飘雪的头像

北方飘雪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8/10
分享

人民公园

一座城市的主人是人民。

你能想象的到吗?根据最新的数据统计表明,在全国,竟然总共有3721个‌公园,以人民的名义命名。得知这个数字后让我颇感惊讶,的确,公园服务于民,为老百姓提供休闲娱乐活动场所,是市民在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公共空间,旨在满足人民的基本生活需求。

紧邻蓉城市中心天府广场,也有一个人民公园,成都人家喻户晓。从天府广场步行到人民公园东大门,也就十分钟。提起这个看似名称普遍的人民公园,其实与普通公园比起来,它非同一般。

前段时间,我们几个初中女同学,为从美国回蓉探亲的好友老同学接风洗尘。每当她不远万里从海外飞回来,我们都会约着见面聚会,一叙同窗之情。

这次聚餐地由我选定,午饭由我主动提议做东,地点离天府广场不远。如约聚餐完毕后,我们又喝茶闲聊了一下午,同窗情深,亲切如昔,总有说不完的话。后来女同学急着想回家,要赶回去照顾她迟来的宝贝儿子,一个漂亮的中外混血儿,晚上不能再聚。把她送走后,我和另一要好女同学却并不急着回家,平时难得一聚,今天有一整天的时间可以任意挥霍,之前早就各自和家里打好招呼,自由行动。

后来干脆顺着天府广场溜达,一边商议着去哪吃晚饭。在夏日徐徐的微风中信步走过广场,穿过车水马龙的街道,不知不觉间走到了附近的人民公园。很久没来这里,既然路过干脆拐进园内瞧上一眼,故地重游。在园内树荫下避避暑,凉快凉快,看看花草绿树,洗洗眼睛。时值傍晚时分,一走进去,却发现公园里人满为患,所经之处,目之所及,热闹非凡。有不少人在池塘边赏荷花,还有年轻人在湖里划船,绿水微波荡漾,岸边绿树成荫,好一幅赏心悦目的画面。

穿过鹤鸣茶社时,只见喝茶的人多的“打堆堆”,成都话,拥挤之意。露天茶园内有些嘈杂,座无虚席。旁边的钟水饺餐厅人来人往,食客络绎不绝。门口的小吃摊橱窗里,摆放着各种卤菜,不少人正在挑选凉菜卤味,成都人把这叫做吃“冷淡杯”,夏天盛行的一种专属名称。那些凉拌菜、卤菜之类的熟食,可以用来下啤酒,也可作为喝茶时的零嘴,嚼啃着混嘴巴。

后来走在主路上,走着走着,忽闻得一侧锣鼓喧天,掌声不断,传来阵阵喝彩叫好声。扭头瞧去,原来是有人正在唱川戏,穿着戏服,表演川剧变脸。有一大堆人围观,不时鼓掌叫好,场面真够热闹的。

不过是本地的一个公园而已,来逛的人可真不少,从眼前走过的面孔和肤色都迥然不同,让我都有些恍惚,一时竟忘了自己身在何处。

发现有黑人青年男女,一看就知是非洲人,皮肤黝黑非常显眼。也有白人老外,蓝眼睛黄头发高鼻梁的西方人,自带特征,个子也高。最多的当然就是黄皮肤的中国人,可是又分外地人和本地人两类,听他们说话就能知道,天南海北的方言不同。说普通话的也不少,与本地人说的成都话成为鲜明的对比。人来人往,热闹异常,有人在公园里兴高采烈的打卡,摆姿势,拍照。

可能是我太久不来这个公园逛,根本记不起上次来是哪一年,发觉公园变化实在太大,让我都有些诧异。从什么时候起,人民公园变得如此热闹了?从小到大,我来过不知多少次,这次让我最感吃惊。

女同学说,还不是因为发达的网络,网上关于人民公园的宣传很多,外地人来成都旅游,很多人会到这里打卡。尤其是园里的百年鹤鸣茶社,曾举行过百年庆典活动,屡上电视节目总被提及,早就俨然成了成都悠闲生活的形象代表,似乎老成都人爱喝茶的习惯,就从鹤鸣茶社里被体现的淋漓尽致。成都人悠闲自在的慢生活节奏,都从这里浓厚的市井气息里得以彰显,这里就是一个窗口,缩影。

外地人想了解成都的休闲生活,所以就到人民公园的鹤鸣茶社里来亲身感受。坐着喝碗盖碗花茶,享受掏耳朵技法服务,品尝特色美食小吃,聆听本地方言悬摆龙门阵,成都人自在悠闲的慢生活群体形象,这里就成了一处最接地气的样板。

按理说,在普通游客的思维中,公园只不过是当地市民的休闲娱乐场所,一般不会去公园游逛。比如我们去外地游玩,也不会去当地的公园,只去那些最著名、最具代表性的景点,但成都人民公园却是个例外。外地游客包括国内国外的人,之所以喜欢到人民公园打卡,自然就是因为它绝非一般的普通公园,它能代表成都的地域生活特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更有其历史厚重之因,意义非凡。

提到公园的建园史,有些年头,始于1911年,距今一百一十多年。起初叫做少城公园,它既是中国近代最早的公园之一,还是四川近代的第一座公园。

最初,驻防在成都的将军玉昆,为解决满蒙八旗官兵和他们携带的家眷之生活囧境,便与四川劝业道道台周善培协商后,在祠堂街上准备修一座公园,开放满城。仅限于八旗子弟在里面做做生意,作为一种谋生手段,增加一些经济收入。其他普通老百姓如果想进公园游玩,则必须要买门票。很快,他们便将祠堂街周边以及附近空地,花了半年的时间进行全面整治。新栽种上了一些树木花草,修建了几座楼台亭阁,由此建成了少城公园。

民国时期公园得以扩建,后来,由张澜等人联名提议,要在园内修造一座纪念碑,以纪念辛亥革命前夕,在四川保路运动中的死难者。该碑由川汉铁路总公司负责修建,从那起,一座“辛亥秋保路死事纪念碑”,拔地而起,静静地矗立在公园的西北角。这座纪念碑,后来成为人民公园的标志性建筑物,是成都绝无仅存的,与辛亥革命有关的塔式建筑,不言而喻,其历史价值和意义之重大。

在五四运动期间,一直到抗日战争这段时期,少城公园还成为了成都各个进步团体,进行演讲聚会募捐各种活动的公共之地。那些年,日本军队派飞机狂轰乱炸成都三十多次,死伤人数达五千多人,少城公园也遭受过两次轰炸,园内的一些建筑设施以及纪念碑等,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损毁。

民国时期少城公园还一度被改名为“中正公园”,政府曾拨款进行修缮过。但在1949年,胡宗南的军队在公园里面驻军时,树木被砍,门窗被毁,公园再遭浩劫。

成都解放后,少城公园也跟着人民获得新生,公园重新回到百姓手中,后来被正式更名为“人民公园”。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公园的建设和发展,1951年春,当时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的贺龙元帅,还亲自来过公园视察,并对公园的建设工作做出指示,之后的公园被建设的越来越好。

多年以后,公园里面的植物资源逐渐得到恢复, 名木古树有银杏、黑壳楠、朴树等树种,达到七十多种。经过多次整修美化,公园现有十三万平方米的总面积,建筑面积占到十二万多平方米,绿化率高达到77%之多。人民公园成为成都众多免费开放的公园之一,市民们休闲放松的好去处。

园内既有百年鹤鸣茶社,也有钟水饺等成都名小吃,还有人工湖游船等娱乐场所,以及一些花草盆景园等景点。每年夏天,公园都会举办消夏荷花展,秋季则是举办盛大的菊花展览,千姿百态的菊花美不胜收,市民可以前来观赏,早已经成了公园多年的惯例。

公园后来被授予国家4A级的旅游景点,这就是游人如织的原因,因这不并是名不见经传的普通公园,而是一个级别不低的旅游景点。其实早在六十年代,园内的辛亥秋保路死事纪念碑,就已经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八十年代,纪念碑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就体现出人民公园的价值所在。

人民公园的规模虽然不算大,但是在市中心核心地段,寸土寸金的地方,它是独一无二的重要存在,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象征意义,其历史悠久,集园林、文物、文化、爱国教育、休闲娱乐于一体,系成都最古老的公园之一。

我们在公园里随意溜达,在经过一大片树木绿荫覆盖之下,慢慢踱到了公园西北角的保路纪念碑前。望着眼前古朴别致的碑体,心绪难宁,思绪纷飞。

回顾人民公园的历史,心情其实是有些沉重的,因为不得不提及历史上的著名事件,即四川保路运动。思绪不禁又被拉回到久远的过去,那个封建王朝统治的旧年代,一百一十多年前的清宣统年间。

起因是当时的清政府公然失信,强行收回原已准予商办的川汉、粤汉铁路为“国有”。而另一方面,却与美英法德四国的银行团,订立了借款合同。然后公开出卖这两条铁路的修筑权,因此激起各地民众强烈的抗议,拉开了保路运动的序幕。

这其中,当属四川民众的抗议最为强烈,群情激愤,义愤填膺,很快便成立了“四川保路同志会”,推举出代表赴北京请愿。各地的民众也积极进行响应支持,各地相继成立了保路会,掀起了一股声势浩大的反帝国主义爱国浪潮。

面对这种形势,四川总督赵尔丰,先是诱捕了保路会和股东会有关成员,接着悍然下令枪杀请愿的群众,造成数百人死伤,制造了令人震惊的“成都血案”。他还下令解散各地的保路会组织,由此激起川人更大的愤慨。后来在同盟会的组织下,民众们毅然决然,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武装暴动。

声势和规模极其浩大的四川保路运动,历史意义重大,沉重打击了清王朝及帝国主义的黑暗统治,激发了资产阶级革命者的斗志,直接导致了后来辛亥革命的总爆发,为武昌起义的胜利创造了条件。对此,孙中山先生曾经做出过这样的评价:“若没有四川保路同志会的起义,武昌革命或者要迟一年半载的。”

回顾这段惊心动魄的重要历史事件,心情一时无法平复。我们在碑下久久站立,仰望那高高的塔碑,内心起起伏伏。过去曾经来过多次,每次看到这座纪念碑,总是心生敬仰,虽然多年没来,今天再见,心情依然如故。这里相对公园别处,显得清静一些,身旁也有几个游客在此认真观看。只要走到这里,大家都能自觉的安静下来,神情也都比较庄重,没有人在此碑下打闹嬉笑,大声说话,都自觉表现出对烈士们应有的敬重。

细细查看,由碑台、碑座、碑身、碑顶组成的整个纪念碑体,坐东北,朝西南。砖石结构,像一座高塔,威然矗立,显得如此庄严肃穆,令人不由得素然起敬。圆基座约十米左右,塔体高大约三十多米,占地面积约二百平方米。碑体四面镌刻着碑文,分别是用草、楷、隶、行四种字体阴刻,字体苍劲有力,堪称书法杰作。多年来,纪念碑一直在人民公园矗立,牢牢的刻在成都人的记忆里,成为成都人心目中一座永恒的丰碑。

早在九十年代,纪念碑被公布为省市两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前几年又被公布为四川省第一批,不可移动的革命文物,它的重要性足见一斑。

光阴荏苒,历经风雨冲刷,岁月沧桑巨变,纪念碑至今巍然屹立着,成为历史上这一重大事件的重要实物资料。这是一座不朽的丰碑,永久纪念保路运动中的勇士们,他们的爱国精神永存,后代子孙会永远缅怀。

人民公园之厚重,在于它不凡的历史,还在于它体现出了川人不屈不饶的民族精神,坚定的爱国主义情怀。

在公园里,还有一处川军抗日阵亡将士纪念塑像,就位于公园东大门入口处。即使不身在公园里,从外面马路上经过时,都能一眼看见该塑像,它也是人民公园的象征之一。

塑像雕刻的是一位川军士兵的英雄形象,他神情凝重,目光坚毅,嘴唇紧闭,身体前倾。手持步枪,背着大刀和草帽,脖子上挂着两只手榴弹,正在准备冲锋,姿势威武,英姿飒爽。该塑像有原型,是一位叫张朗轩的川军班长,他代表了川军在抗日战争中浴血奋战的英雄形象,被视作成都城市的“精神象征”。

另外还有四座壮行送别的雕塑,栩栩如生,生动形象逼真,展现了抗战时期,川军精神抖擞、慷慨激昂,出征抗日前的感人场景,充满了群情激昂的氛围,让后代参观者无不深深动容,倍受感染。一种爱国主义情怀油然而生,顿时在心中变得高亢激昂起来。

站在塑像前,仿佛再次穿越时空,重回到那个战火纷飞的战争年代,去共同见证那段刻骨铭心的历史。保家卫国,是川军战士义不容辞的责任,没有国哪有家!国破家亡,山河犹在,决不能任人宰割,一定要把侵略者赶出我们的家园!

抗日救国运动在全国爆发,其中川藉就有三百五十万军人出川抗日作战,参战人数占全国第一。在抗日前线正面战场上,每五六个抗日军人中就有一个是四川人。每十七个四川人中就有一人上前线,因此便有了“无川不成军”之说。李宗仁将军曾评价过:“八年抗战,川军之功,殊不可没。”毛主席也曾对川军中牺牲的高级将领,做出过高度评价,肯定了他们敢于牺牲的抗战精神。

将士们出征时喊出了“失土不复,誓不返川”的豪迈誓言,最终川军伤亡人数高达六十四万,牺牲之惨烈,居全国之冠,川军为国家和民族作出了巨大贡献。他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阻挡了日寇继续进犯,鲜血染红了祖国大地,他们守住了最后一道防线,真正实现了自己临出川时,立下视死如归的豪迈誓言。他们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国家,无愧于民族,无愧于人民,无愧于父母,无愧于百姓,无愧于那颗赤胆忠诚的爱国报国之心!想到这些时,不知不觉间,眼眶变得模糊湿润起来……

好在,一切俱往矣,中华民族的屈辱史和百姓的苦难日,最终都过去了,绝不允许历史再重演。如今人民生活幸福,但我们绝不能忘记先烈们曾经的付出。没有他们的英勇战斗,流血牺牲,哪有今天我们如此美好的生活。历史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如同一直矗立在此的纪念碑,他们的功绩永不磨灭。

同在一个园子内,一边是现代人休闲幸福的生活场景,一边是勇士赤胆忠心的英雄形象,我相信,勇士们一定也乐见这样的情景,他们的流血牺牲,不就是为了换来人民的安宁生活吗?但我们也要明白,这世界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在替我们默默付出,给我们打下一座稳固和平的江山。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先烈们的英雄壮举,永远激励我们砥砺前行。我们要建设好、守护好家园,继承和发扬他们的革命遗志,把这种精神永远传承下去,他们才会含笑九泉。

人民公园为人民服务,这里已经成为成都市民休闲生活的好去处,是繁华市中心一块不可多得的宝地,不可复制。在人民公园,可以体验到最地道、最真实的成都慢生活氛围,近距离、无差别感受天府之国的传统文化。

人民公园,就跟成都的望江楼公园、百花潭公园一样,都是最古老的公园。这些公园里既有悠久的厚重历史,也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还有感人的古老故事,更有美丽的景色如画。这是成都本地人放松休闲之所,接地气,最成都。

古老公园,百年传承;人民公园,成都精神。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