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在意
天空不在意海啸。那永恒的旷阔与辽远,始终保持一种崇高、一种不为物役的威严。
巨松不在意风暴。任尔东西南北、四面夹击,我自枝叶洒脱、傲立苍穹。
河藕不在意污泥。近墨者不但不黑,且恪守真纯、清白不二。
不在意,也是伟大人物参透生死的一种修养、一种智慧、一种为人处事的风格:心中存有一份本真,就坚定执着使它发扬光大;面对迎面而来的种种“说法”和实际困难、挫折,不屑一顾。
这又是一种潇洒、一种达观、一种对有限生命的真切把握。
遗憾的是在我们身边,仍有许多人:他们一方面渴望成就一番事业,一方面却又成天陷在无谓的人事纠葛中──忽而在意这,忽而在意那;走走停停,畏缩不前。
所以他们迷失了自己。
最终,他们成不了天空,成不了巨松,也成不了河藕。他们的生命,平庸而琐屑,黯淡而无光。
美丽的锁
宇宙锁着银河系,银河系锁着太阳系,太阳系锁着地球,地球锁着人类。
假如没有这些锁,人类也就不存在。即便存在,人类也不知道会寄身何处,又变成什么模样。
所以说锁是美丽的。
人类一代又一代,总算凭借宇宙飞船冲出地球,再冲出太阳系,再试图冲出银河系,说不定有朝一日,还会冲出更远的宇宙时空呢。
开锁,也是一种美丽。
似乎人类嫌锁不够:始祖茹毛饮血,只有肉体这把锁着灵魂的锁;后来进化了,人类又加上服饰、房子这两把锁,把肉体和灵魂同时锁住。这真是锁套着锁。
而人类的灵魂更是一把锁里的锁。想要从我的心走进你的心,谈何容易!即使我俩是双胞胎,受环境和教育影响的程度也都相同;但你我对事物的感知力以及思想又如何相同?──世上没有两个完全一样的人。
说来说去你是一把锁,我是一把锁,我俩互相锁。
好在锁有孔。我可以开启你,你也可以开启我。但却不是那种完全的开启:你不能窥见我的所有,我也不能窥见你的一切。
可是人呵!生来就有彻底洞察别人心扉的欲望──正如人生来就想彻底洞察宇宙一样。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的这种欲望越来越大;只是人又离不开锁,而且越来越重视锁。这真是一种悖论、一种窘境。
于是抱怨声四起:人,难以理解别人或难以被别人理解;人,不能客观地认识自己或自己锁着自己了。
最难以打开的锁是自己这把锁。有哲人说,人一旦打开了自己,就打开了整个世界。
我想:世界还是要打开又不要完全打开为好。因为完全地打开,和完全地锁着一样,都失去了意味──还谈什么锁的美丽呢?
伏羲的启示
传说伏羲生来就是人首蛇身,这其实是一种隐喻,意味着他生来就带着灵与肉的撕扯,带着生命的必然性焦灼。
从伏羲,我读出了我,也读出了我们每一个人的宿命。这就是:我们生而为人,都无一例外是人首蛇身。
有“人首”而无“蛇身”的必然不是人,有“蛇身”而无“人首”的也必然不是人。
这是人的根本,人的纠结,人与自身的永远的博斗。而有博斗,就有成功与失败、有欢笑和泪水、有经验和教训、有层出不穷的无限丰富多彩的人间故事。
但我不知道伏羲,最终是否完成了对自我的超越,竟或没有超越,只是把“人首”和“蛇身”平衡得恰到好处:
让人首的归于人首,让蛇身的归于蛇身,让人首和蛇身在和谐美妙的互动中展现生命的瑰丽与神奇。
猛然想到老子所说:“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这话说不定是受到伏羲的启发的,原来的脚本或许是:知其人首,守其蛇身,为天下式。
但老子无疑交足了底:那就是为人的最高境界,就是虽然长有人首蛇身,却浑然不觉人首和蛇身俱为何物——那种境界和状态根本没办法言明,只能打比方说:复归于婴儿。
真 实
不同的时空经纬有不同的真实,同一经纬下不同的角度也有不同的真实。点上的真实不代表面上的真实,面上的真实不代表立体空间的真实。
我们通常所看到的真实,也并非真实;因为我们身体的感觉器官的结构,决定了我们只能看到真实的投影,而非真实本身。
因此当我们追求真实,应该首先问问自己,需要的到底是哪个层面的真实。
这样才不会混淆你所见的真实和他人所见的真实,否则关于真实的争论永远是可笑的。
人们的观点和看法应该是没有差别的,除非改变立场和角度。产生差别的关键原因是立场不同、角度不同。
话说回来,我们的感觉器官,就是一个天生的骗子。然而正是这个骗子,很好地保护了我们的生存。否则我们吃饭的时候,会看到很多各种各样的细菌,那还吃得下么?
佛祖知道一滴水里有八万四千虫(细菌),但我想,佛祖肉眼肯定是看不见那些虫子(细菌)的,他是用“第三只眼睛”看到的。
忽然想起卡夫卡的一句话:“谎言构成了整个世界的秩序”——从某种程度上看,这是多么惊世核俗的真理,于佛祖所揭示的宇宙实相,何其相似乃尔。
与其说人们喜欢真实,不如说人们喜欢骗局。区别仅在于:有人把骗局当真实,有人却把真实当骗局。
每个人不妨认真问一下自己:我是要骗局之外的真实呢,还是要真实之外的骗局?
如果是前者,那么你已经走在寻求终极问题的的道路上,如果是后者,那么你正生活在世俗的苦乐园里。
两条道路摆在我们面前,就看我们如何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