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卜创杰的头像

卜创杰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09/28
分享

我爱这一片苍黄

今天是国庆假期的最后一天,也是重阳。

按理说我应该去登高,可今时不同往日,张某人不在,身边也无乐此道者,连人也懒得外出了。百色市区也没有啥可去的地方,地方小不说,除了建筑还是建筑。农田远得很,不似桂林那般好去。南方入秋也晚,到了九月方有一些凉意,树木花草却还绿着,可是我的眼里却显出一大片苍黄来。

我承认我是有些想念桂林,想念雁山了。眼前的这一片苍黄,不正是雁山入秋时的景色吗?今天在朋友圈看到老蒋竟也矫情起来,他说,“原以为离开桂林之后再无桂林米粉,原来是离开桂林再无米粉。”大概文学院的学生都喜欢侍弄点文字,我反复读着他的这几句话,心里忽而透出一股悲凉之感。我真的是想念桃园的米粉了,恨不得来三大碗。

每年入秋,雁山的风永远是先刮的。呼呼的风声来得早,来得烈,大有席卷群峰的势头。半夜里,住在二期的同学,哪怕紧闭了门窗,也能听到外面如野马般肆虐的狂风。不过,宿舍里却安稳得很,门里门外仿佛是两个不一样的世界。然虽说风刮得野,但若不是半夜被冻醒,听着风声入眠,人的心尤其安定。在这样的日子里,我经常去张某人的宿舍里蹭一壶热茶,几个好友之间侃侃大山,莫不自在畅快。

秋风萧瑟天气凉,居雁之时,每年秋天都能感受到秋的干、秋的静和秋的苍凉。在四期的对面,有一片未曾开垦的荒地。芦苇连江,水光波浅,放眼即去的是一大片茅草地。这些茅草长得很密很盛,足有半个人高,我从未见过如此大片的茅草。秋风来,茅草都被染黄了,从深藏于泥土的根到裸露于空气中的叶,黄的气息渐渐从茅草的各部份散发出来,散到空气当中。当风吹来时,它们的叶子随风“哗哗”作响,给人一种错觉,仿佛身处稻田或是麦田之中。翻滚的也不是草浪,而是稻浪、麦浪。一旁的相思江朝着不知名的远方流去,那一眼望不到边的大地连同灰暗的天空一样布满白雾。

此情此景,总会让人感到落寞,但路还没有走到尽头。顺着江边的小路继续往下走,时常能见到村民来江边洗衣服,妇女们有说有笑,这真让我想起乡里人来。江水清得很,能照出影儿。秋天爽人,秋风之下,江水显得格外的澄清,琼浆玉露也不过如此。常常有不安分的鱼儿窜到水面上,却又不着急回到水里去,然后静静地浮在水面上,仿佛是贪了杯的醉汉。江的一侧是庄稼地,不过这时候的庄稼也已经收讫了。有时能见到耕牛在这上面平静地啃着草,秋风轻扫,可牛儿们自得一份清凉。若有不安分的牛挣脱了缰绳,则会跑到师大的校园里去。它们在师大校道上留下的黑褐色牛粪,也算是雁园里有特色的“一景”了!不过这并不经常见到。此刻,若也能看到骑着黄牛的牧童,则真如诗里画境一般。江水清悠,野地纵横,再加上黄牛枯草,颇能勾起人的乡愁来,更何况他乡的游子呢?但学生是鲜有光顾这里的,这一份秋意,几乎被我这些闲汉和几个钓鱼人独享了。

沿着小路直走,往前一直延伸到农家。在大学城之间,夹杂着几个零散的村落。村子里的生活很静谧,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即使在大学城周边,他们的生活也没有因此而有什么不同。一边是热闹繁华的大学校园,另一边则是宁静祥和的村庄,两者巧妙地融合在了一起,各有各的生活情趣,互不打扰。时值深秋,地里的作物大部分被收完了,只留下些没有精神气儿的枯草。但毕竟是南国的秋,不像北方那么肃杀,干皱的地里居然有新鲜的嫩草从土里冒了头,芽草儿与村妇新种的蔬菜相映成趣,给这一方小小天地里的秋天增添了一点点新绿。小路联通的水泥路上,村民们在忙着各种各样的事情,拉车、唤牛,哪怕是在地里瞎转悠吧,勤劳的中国农民是决不会让自己闲下来的,这真是放之四海皆准的共性。我总觉得眼前的场景是那么的熟悉,眼前的人又是那么的亲切。虽然所处的地方不同,但中国的乡村、中国的农民竟是如此的相似,又是如此的使人亲近。虽然我们彼此之间并不相识,但是从他们的身上,我仿佛看到了我那可爱的乡亲父老们的身影,还有那一片生我养我的故乡土地。我竟然也起了“乡愁”!

而今,我的眼前又冒出一大片苍黄来。雁山的一草一木,一村一落,不时还在拨动着我的思念。家乡又何曾不是这样呢?无论我走到哪里,走的多远,她的四季已经印在了我的魂灵里,使我无可忘怀,永生难忘。

我爱这一片苍黄!(2019)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