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卜创杰的头像

卜创杰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01/05
分享

过年

日子一天天过去,不知不觉就进入了腊月。腊月是故乡一年中最热闹的时候,学生放假了,游子归来了,冷清大半年的村子终于有了些生气。

年就要来了,那颗心躁动起来。随着时间的迫近,回家的念头愈来愈盛。恍惚中,啪啪作响的爆竹声,洗洗刷刷的劳动声,村人围坐一起烤火的唠嗑声,在耳边一遍又一遍响起。只身在外,每当听到大街小巷上播放的春节欢歌,心里更是有一种说不出的感受,叫人不禁想起以前过年的许多记忆来。

幼时过年,最喜欢的事莫过于玩爆竹。大人们用鞭炮庆祝、祭祀,小孩则用它玩出了各种花样。平时的日子里,家里是断然不给玩爆竹的,若被发现,即使不挨一顿打,也免不了责骂。而到了年关,父母就放开禁令,对我们置之不理了。那时,玩得最多的是“擦炮”,烟花贵的很,不敢奢望。擦炮是装在一个盒子里十几枚单独的小炮仗,每盒二毛钱。用时只需把附着火药的一端在外盒黑色的一侧轻轻摩擦便可点着,然后要赶紧丢开,擦炮由此得名。我们用它去炸水,看炮在水中爆炸,击起高高的水柱,用它去炸牛屎,在牛屎表面轰出一个个窟窿,牛屎变得千疮百孔。最有趣的是用它去炸田里的老鼠,把擦炮一个接一个送进鼠窝,一声声闷响,里面的老鼠没坚持多久就往外逃。我们早早守候在洞口,一冒头马上踩下去,洞里的一家小便都做了脚下俘虏,成猫狗争夺的对象。在小孩的玩耍中,爆竹声此起彼伏在村子中传递,这是过年特有的景象。

腊月里,小孩玩爆竹,男人聚在一起抽烟,聊天,晒太阳,而女人却忙里忙外,不仅要清洗衣服被子,打扫房间,制作“粉利”也是她们一项重要的活儿。

“粉利”是广西过年必备的美食,用稻米制成,长条扁平状,寓意顺顺利利。制作粉利需先泡米,打浆,再入锅煮。锅里时,米浆的水分渐渐消失,逐渐凝结成团。这时,为了使其均匀变熟,需要用木铲在锅里反复按压,这是最费力、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母亲力气小,便喊来父亲或叔叔帮忙。可即使是大男人,一锅按压十几二十次,七八锅下来,也会筋疲力尽。按压好的米浆呈半熟团状,俄而取出置于桌上。在桌表面涂一层植物油,就可以正式开始搓粉利了。搓粉利是母亲的拿手好戏,每次从中取一小块,简单揉搓几下便得一条。我在一旁看着,不时也“偷”来一点材料,不搓粉利,专搓些奇形怪状的东西,乐在其中。粉利搓好之后,还需在大锅里蒸上几个小时,这时,母亲在灶台边点一支香,我静静看着底下的火,不敢稍有怠慢。待其出锅,可直接蘸酱油吃,冷了就变硬,软糯香咸,我最喜欢这种吃法。而其的粉利就被泡在瓦缸里,需要吃的时候拿出来切成条,切成片,条炒着吃,片煮着吃,搭配上青菜,各有各的滋味。粉利是过年才能吃上的食物,且家乡的习俗,正月初一吃素,所以也成了我们新年的第一餐。

每次过年那些奔忙在外的人总会带回许多我从未见过的东西,使我开了眼界,这也是我最期待过年的原因之一。不说时尚新潮的手机、DVD,从未吃过的巧克力饼干,连电动剃须刀也能教我出于好奇而研究上半天一开始以为是个玩具鼓捣了好久才弄明白,这东西在当时真算得上个稀罕玩意。我的两个叔叔,小学毕业后就出外打工,一年也不回来几次。每次他们从外边回来,会带回来吃的好看的,而最吸引我的永远是他们的手机。当时的通信远没有今天那么发达,要想和外地的亲人联系大部分只能通过固定电话,而村里能装得上固定电话的也才不过几家只有出外打拼的人才舍得买一部手机。每次我问叔叔要手机,他们都很少拒绝过手机,我学会了QQ聊天,播放和下载音乐,玩些简单的游戏一个小小的盒子居然能实现那么多功能,不得不令我惊奇。哪怕只是简简单单地揣在怀里吧,也会让人喜不自禁。到了初中,我们聊得最多的话题依旧是手机,每一个人都懂很多这方面的知识,讲起来如数家珍。科技带给人的这份热情与震撼,恐怕今天的小孩再也感受不到了吧?而这样的期待在当时也只有过年才能得到满足。

而今,时代变化了。虽然村里的爆竹声还在继续,但我已经没有了那份心劲。做粉利也不用再费力地去按压了,直接拿去店里,机器半个小时便可做好乐趣不复。手机呢?现在的手机不知比以前先进了多少倍,每年的新机更是层出不穷叫人眼花缭乱。可我对这些东西却已提不起多大的兴趣,它们只是我工作和生活的工具。

记忆中年一去不复返了。不过,它将作为一份美好永远留存在心间。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