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看庭前花开花落,静望天上云卷云舒。
许久没有出去看看这片属于自己的蓝天,或许是平凡的生活抹去了内心的感受,变得麻木不仁;或许是自己忘却了原来的追求,把它给遗忘了;或许是自己早已关闭心的大门,把它封存了起来。总之一个学期,加上一个暑假,都没有出去过了。登高望远,定能让我看到别样的风景。要不然唐代诗人王之涣怎会说“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呢”呢?我要出去看看,就现在去。
盘石草海,曾经去过一次。那次是“五一”,去时不巧,正是阴雨天气,整个山坡全笼罩在云雾当中,站在山腰,连山尖都是若隐若现;不过能看见近处大片大片的茂盛的草地,半尺来高的小草在风中荡起一层绿波。老公带着女儿顺着山坡小道爬到山尖上去看风景,不一会儿他们都消失在云雾当中。毛毛雨飘洒在空中,微风吹过,不由得打了一个冷战。我们没有准备防寒衣服,匆匆看了几眼就下山了。
白露刚过,秋分未来的今天,天气格外得好,晴空万里,像刚被洗过一样,天蓝得空灵,云白得纯净,连周围的山峦也绿得深沉,显得格外的端庄、沉静。仿佛这一切都是为我而准备的,心里也晴朗多了:我是凡间的一粒净土,与绿水青山为伴,与蓝天白云为友。
车子在蜿蜒的山路上盘旋,透过车窗,看见山路两边的斜坡上有几只羊,几头牛在悠闲地寻找嫩草,但看不见风吹草低的美景。心想还是真正的草原才有“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致吧。
快到山顶,穿过一片草海,我们来到山尖,这里有一片石林,石林中长着杂乱的芦苇,一串串白色的芦花随风摇曳,在青色的石林,绿色的芦叶中显得格外惹眼,它那么轻,又那么软,又那么悠闲。它随遇而安的那份闲暇、从容、精致,让我动容。看着看着,仿佛自己就是一枝芦苇花,在蓝天白云下舒展着,在山尖秋风中怒放着。
我禁不住拿出手机,把自己融入这片芦苇丛中,拍下这旖旎的风光,记下这永恒的时刻。独坐青色石林之上,背镶夕阳,深吸清新空气,双手合抱在膝盖前,眼望向远方,深情的眺望,面前随意的几枝芦苇伸展在我的头顶,映衬在我的胸前,和我一起守望。我想:王维的惬意“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也不过如此吧!
女儿的拍照技术并不差,拍照创意也十足。她招呼她爸爸过来,我们三个来一张全家福。她把手机放在对面的石头上,设置10秒倒计时,随意地抓拍十来张。头顶蓝天白云,脚踩青石杂草,身在绿叶芦花之中,增添了三张笑开了的脸。
晴空万里稍纵即逝,此刻朵朵白云向山顶集聚而来,阳光失去了一丝热情,变得温柔起来,天色暗淡起来,夕阳快落坡了。
回头看去,对面的山脚下,草地上停了几辆越野车,搭起了几顶帐篷,男人们在生火,袅袅炊烟向山顶飘散淡去,女人们三三两两,时而坐在草地,时而跳跃起来,时而爬上车顶,用相机记录他们青春的尾巴,快乐的时刻。此时斜斜的阳光透过山顶,山脚一半明,一半暗,真有“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的神韵。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女儿想多看一会日落,于是我们爬向更高一点的山尖。山尖全是黄土杂草,芦花伫立在其中,在金黄的阳光下显得更加的安静;野花零星的点缀在其间,让这秋日的昏黄增添了亮丽的色彩。
老公跨上一个高高的石头,眺望夕阳,俯瞰山下,看到了一个村落,他说那就是芭芼乡。此刻,微风吹来,不再凉爽,而是冰凉,我的手臂上凉起了无数的鸡皮疙瘩。没有了光与热,就只能凉到透骨了。现在终于能够理解西藏高原的同胞们为何晴空万里还要穿着厚厚的衣服,为何夜晚要裹绒而眠了。
夕阳只有一尺来高了,昏黄的太阳还有一丝丝的光芒,向草海斜倾下来,阳光那么散,那么柔,那么黄。我赶紧叫女儿跑到宽阔的草地上,头顶夕阳,拥抱光芒,抓拍到她与夕阳约会的画面。
最终,夕阳躲到山的背后去了,天色更暗了,凉意更浓了,我抱紧双臂,催促着女儿快点回到车上。车从芭芼村的后山盘旋而下,途中看到夕阳由昏黄变到深红的美景,像极了玛瑙,像极了晶体朱砂。余光给天边的层云染上了金、黄、红的色彩,像杭州丝绸般轻薄,又像欧洲油画般凝重。
下到山脚,我们就被笼罩在朦胧的夜色中。周围的山,旁边的路,前方的村落,瞬间都沉睡了起来。打开车灯,前方又是一片明亮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