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是乡下麦收的季节。听老家的大妹妹讲,今年小麦的产量好于往年,质优价高,农民腰包又鼓起来了!闻之甚是欢喜。
回想起五六十年代那艰辛的岁月,真是不堪回首,感慨万千!每逢新麦下来,总要提前赶到碾棚,推磨出一口袋新白面。那一天,也是一家人最忙碌的日子,又像是逢年过节。泥土房里,呛人的炊烟在土灶台上冉冉升腾,桐木风箱声呼哒呼哒作响,笼屉四周不断冒出热蒸气,弥漫在黑魆魆油亮亮的屋顶。不多时(那时候觉得时间很长),一屉屉香喷喷白生生的大馒头,还有做成“猪、羊和白兔”等祭祀的花样儿馍,满满摆了一屋子!此时,年逾八旬的祖母势必要亲自上阵,蹒跚到供桌前摆贡品,焚香,磕头,口中念念有词,无非是感谢上天的恩赐、菩萨保佑等等。我们这些晚辈人就到祖上坟头,烧纸上供,告慰逝去的祖辈,今年小麦收到家了,又可以吃上白面了,期盼大秋风调雨顺,来年五谷丰登。那时的期盼和祈祷,似乎总是那么遥远而飘渺,老家旱地多,小麦产量低、品质差,有限的白面成了稀罕物,玉米山芋萝卜高粱米粥才是家常便饭。有些困难户,由于孩子口多、劳力少,温饱都很是问题。
每当想起这些,内心总是有一股酸楚楚的痛。
那年月,新麦蒸出的馒头总是透着一股浓浓的麦香,充盈得满屋子都是,随着热腾腾蒸汽飘得一大院子,漫腾腾飞出墙外,引来喜鹊攀枝,百灵鸣唱,满院子的鸡鸭扑棱棱追逐嬉戏。年少的我怎禁得住这麦香的诱惑,急匆匆从院子屋檐下拔出一根绿油油的大葱,磕掉泥土,剥去外皮,去掉葱叶,单吃那脆甜又略带辣味的嫩嫩葱白。左一口馒头,右一口大葱蘸酱,那真是满口的香甜,满腹的欢欣呀。一转眼,三个大馒头就填满了的胃口。天真的孩子们,手捧脸庞般的大馒头,亮出尖刻的满口小白牙儿,流露出那份久违的狂躁和喜兴!
看如今,生活条件是好了,不再为吃上一顿白面馒头而欣喜若狂。偶尔,反倒时不时地想吃些粗粮、杂豆,调剂一下肠胃,改善一下生活。但幼时新麦留香的记忆始终印刻在心里,久留不去。每每想起这些,总有一种胃腺蠕动的欲望,总有一分浓郁的香甜在嘴边回味、在睡梦中缠绵。
七十年代末。我有幸到天津市八一面粉厂车间工作十多年,亲眼目睹了面粉工人爱厂如家、珍惜粮食的诸多感人事例,从中深受启发和鼓舞,日久天长,耳濡目染,生活中也养成了“财迷”“算计”的习惯。
今年以来,面对世界爆发的严重疫情,国际粮食市场受到冲击,粮食安全问题受到党和各级政府的密切关注。居安思危,任重道远,强化粮食储备,稳定供求,保证改革开放稳定发展,是今后一个阶段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正值建党百年之际,各行各业的人们都在撸起袖子,甩开膀子夜以继日地工作,夏季粮食丰收亦将指日可待,国内粮食储备日益充足,手中有粮,百姓不慌,也为将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备足了强力的后劲。
但丰收了,绝不能忘记勤俭节约。“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克勤于邦,克俭于家。”“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光盘行动可不只是一句简单的口号,重在人人行动,持之以恒。如果每人每天节约一粒粮,日久天长,汇聚到一起,就是一股无形的力量。这股力量引领我们珍惜粮食,勤俭节约,为国家粮食安全助力,为国家发展腾飞助航,这是多么有意义的事情呀!
让勤俭的优良家风世世代代传下去,让中华民族的优良美德在一代代人心灵中铭记,让那幽幽的麦香在千万个街巷庭院永久飘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