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桩破不开的亲
李红果
常老汉,有一女,闺中待嫁,人称:常三妹。常三妹,家中排行老三,两个姐姐都已嫁人,是本村的老实巴交的庄稼人,离的爹娘近,也方便照应。
常三妹也到了该找人家的时候。常老汉的门口,门板不知换了几块了,谁叫人家常三妹可人呢?常老汉说本村的他是决计不在考虑。
常三妹逢人便喊叔叔婶子,笑起来露出一排洁白的牙齿,脸上的酒窝陷得更深了,那摸样能让人醉了。
村南边是一个大集市,每逢五天便会聚到一起,各种买卖都有。李大娘家的鸡蛋,张大爷家的西红柿,有的是本村的,有的的邻村的,还有的是常年做这个生意的小商贩。叫卖声充满了村南的一大片空地,原先还是空旷的很,现在已是满满的人群,买的,卖的,讨价的,笑骂的,说着一些咱们都能听得懂的话。常老汉也是赶集的常客,不仅仅是卖点自家种的谷子,还要买些家中需要的物品。随着常三妹年龄大了,常老汉赶集的次数也多了起来,倒不像是买多少东西,东拉西扯的说着东家的姑娘,西家的小伙。集市上大多数人多常老汉熟悉了,见了他都会有的没的说上几句,回家后并没有见他买回什么,脸上却挂着笑。
有一天,邻村一户姓李的人家托媒人来说亲,奇怪的是这次常老汉答应了这门亲事。媒人也是高兴,忙奔走告诉离家消息。
李家要些媒人的,一条“媒人裤子”,外加一床被子,双方都高兴,亲事也变成了,只等着看日子过门。
媒人姓刘,人们叫她刘媒婆。家里有三亩地,巧了跟李家挨着,平时也到帮衬一下刘媒婆,这次为了哪家先浇地便有了口角,刘媒婆气不过便想要找李家的麻烦。
没过几天,刘媒婆跑到常老汉家说,对不起他们,但是没有好好了解李家的情况便说了这门亲事,他家穷的厉害,你姑娘嫁过去肯定吃苦的。常老汉不同意,说这是订好的事情怎么看人家穷就退了的呢?刘媒婆一看这架势是说不通这个常老汉的,眼珠子乱转心思便又活泛了。匆匆离开常老汉家,去了常三妹的姑姑家,常三妹的姑姑一听刘媒婆这样说,便打电话给哥哥,说这门亲事不能要,不能让咱闺女受苦,电话这头的常老汉告诉他妹妹这事情是定好的,不能言而无信,让孩子姑不要管了。
等了几天,刘媒婆没有等到她要的结果,又去常三妹的姑家。刘媒婆告诉她姑,李家是个寡妇,一个儿子没有爹,家里没有什么主心骨的,孩子过去能有好日子?她姑一听这个,心里一沉,不行,要亲自去哥哥家把这个事情说清楚,要不孩子的一辈子就完了。刘媒婆脸上流出了胜利的微笑,走路也生风,回家几里路倒不觉得累了。
常老汉刚刚要吃饭,孩子她姑便急火火的来了,把刘媒婆告诉她的又加上自己的“颜色”说给哥哥听,常老汉头一次心中有了动摇的念头,不知道自己姑娘嫁过去会不会真的这样,便似是而非的跟孩子姑说,考虑考虑。孩子姑看着一脸茫然的哥哥也不好再说什么,没坐下吃饭便回去了。
又到了五天一次的大集,常老汉像往常一样走在村南集市的路上,机械地跟熟悉的和不熟悉的人打着招呼。
“常大哥,赶集呢?”
“看看。”
“你看,孩子们都见了面,该把日子定一下吧。”
“应该的,应该的。”常老汉心不在焉的应答着。
“常大哥有什么心事吗?”
“怎么说呢?”常老汉看着对面这位,自己姑娘未来的婆婆,还是开了口,刘媒婆到他们家,说你们家怎么怎么样,不让我们家姑娘嫁过去。常三妹未来婆婆一听便知道怎么回事了,告诉常老汉是因为他们两家为了种地的事情闹了一点小矛盾,没曾想刘媒婆想到这一出,给她儿子破亲,那还用说,回去好好跟这刘媒婆理论理论。常老汉知道了事情的真象,久皱的眉头也舒展开来,唱着小曲,在集市上主动跟别人打招呼。
李家回家后,到刘媒婆家一顿骂,刘媒婆自知理亏,没有吭声,早早的关门睡觉了。
不久后,常三妹嫁到了李家。一年后生了一小子,又隔了三年生了一个丫头,如今小子跟丫头都已上了大学。三妹跟自己男人说起当年的这件事,男人笑笑没有说什么,三妹告诉他要是当年她爹听了刘媒婆的话,你就笑不出来了。男人说这是我们前世今生的缘分,任谁也破不开的,她媒人也不是庙里的菩萨,说啥是啥吧。
缘分,这种东西,还真他妈的说不清楚。当年常老汉在集市上打听李家的事情,常三妹的男人都知道,因为他早就看上了常三妹。常三妹也知道,自己家的男人,那点小心思怎么能逃离她的手心呢?
常三妹看着自己家的男人,男人把她搂在怀里,三妹红着脸说孩子们还没有睡呢?男人搂得她更紧了。看来没有谁能够分得开他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