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启程的头像

启程

网站用户

文学评论
202005/23
分享

深入生活 扎根人民

“文学事业,是一种终生的事业,要勤勤恳恳搞一辈子,不能见异思迁。”                     

“要像海水一样深沉。只有这样,才能漂起万吨轮,只有这样,才能掀起冲天浪。”--柳青                      

       一部饱含“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文学创作热情的《创业史》著作,凝聚了作家柳青于酬勤文学路上的毕生心血,“创业”历程,“砥砺”品行。

        小说主人公“梁生宝”以乐观向上、拼搏进取的精神面貌投身于社会主义农业合作化运动,他从父辈那里继承了勤劳、朴实、坚韧不拔的劳动者的优秀品质,他谦逊、纯朴、老实、厚道、善于思考,从不以领导者自居,更不指手划脚、夸夸其谈,他听党的话,热爱社会主义,富有牺牲精神,是他的最可宝贵的思想品质。《创业史》准确抓住“梁生宝”的性格中这一最主要特点,着重描绘了他为党的事业奋斗的坚实有力的行动。由《创业史》字里行间,笔者阅读“梁生宝买稻种”节选而致敬文学经典:“他头上顶着一条麻袋,背上披着一条麻袋,抱着被窝卷儿,高兴得满脸笑容,走进一家小饭铺里。他要了五分钱的一碗汤面,喝了两碗面汤,吃了他妈给他烙的馍。他打着饱隔,取开棉袄口袋上的锁针用嘴唇夹住,掏出一个红布小包来。他在饭桌上很仔细地打开红布小包,又打开他妹子秀兰写过大字的一层纸,才取出那些七凑八凑起来的,用指头捅鸡屁股、锥鞋底子挣来的人民币来,拣出最破的一张五分票,付了汤面钱。这五分票再装下去,就要烂在他手里了。……”在笔者个人观点看来,“梁生宝买稻种”节选的读来深入人心,恰恰说明柳青是一个热爱农民的作家。他一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农村跟农民过着一样的生活。在同农民水乳交融的交往中,他对农民的生活、思想、心理、气质体察得非常深细。可以这样说,柳青是个同革命一道前进的有着丰富革命实践经验的作家,他的创作总是跳动着革命的脉搏。随着作家的思想与艺术上的成熟,作品中的时代精神越来越高昂激越。曾几何时,笔者领略到当代作家路遥在其散文《柳青的遗产》作品中的精准概括:“柳青的创作活动告诉我们,仅仅满足于自己所认识的那个生活小圈子,或者干脆躲进自己的内心世界去搞创作,是不会有什么出息的。我们无法和他相比,但我们应该向他学习,尽量使自己的目光不仅仅停留在生活和认识的那个小天地里。”1952年5月,志在深入生活的柳青毅然从北京回到陕西,在长安县皇甫村安家落户。《创业史》的创作完成,与柳青扎根生活、拥抱生活的人生态度是密不可分的。显而易见,柳青和他的《创业史》同时代精神浑然融为一体,对读者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我现在的志愿就是,在这里(笔者注:皇甫村)住下去,一边生活,一边不急不躁的把这本书(笔者注:《创业史》)尽我的能力写好些。如果我再东跑西颠,一辈子也写不好。”来自于柳青文学的创作启示,他看的是农民,想的是农民,写的是农民……     付出艰辛努力 取得丰富成果。

     藏书·柳青笔下的《创业史》,时刻提醒着笔者--“没有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是笔直的,没有岔道的……你走错一步,可以影响人生的一个时期,也可以影响一生。”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