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爹去世已一月有余,之所以今天才郑重其事地开始写他,是因为实在难以下笔,更不知该如何写起。老人家的一生,多灾多难、命运多舛。他所经历的、所面对的、所拥有的、所放弃的,根本不是我们这些子女所能理解和诠释的。然而,不写点什么,又觉得对不起逝者,更难面对生者。
公公名讳尉占鳌,生于1931年4月,2020年6月22日仙逝,终年90岁。老人家去世的第二天,跪在灵前,看着他遗容的那一刻,我才真正想明白他生前许多令人难以理解的语言和举措,也才理解他一生过分节俭的根本原因。
老人家五岁丧父,与其祖父、母亲、和姐姐艰难度日。次年他祖父又去世,留下孤儿寡母三人于战乱中东躲西藏,过着居无定所的生活。他在回忆录里写道:“1943年到1945年在本村小学就读,因家中无劳动力,只能冬春上学,夏秋劳动”。很难想象,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要下地劳动,要承担家庭的重担,还要在内忧外患的情况下坚持读书。
老人家曾告诉我们,那个年代他们母子岂止只是受战乱祸害,他们除了要躲避战乱,还要忍受同族人的欺凌和侮辱。老人家生前曾不止一次讲到他那个骄傲的母亲,那个年仅29岁就守寡的老夫人,那个要强了一辈子的祖奶奶。今天,当我们竭尽全力想象他们当时的情景,设想那种生活的艰辛和艰难,是无论如何难以做到的。
巴金说:“受苦是考验,是磨练”。残酷的生活是如何考验这位老人家前半生的,我只能从他简单的回忆录和平时零碎的叙述中得知一星半点,他的后半生所经历的磨难是我亲眼所见。罗兰说:“生命是建立在痛苦之上的,整个生活贯穿着痛苦。”这话实实在在地诠释了老人家的一生。
第一次感觉他的伟大
公公生前性格古怪,为人处世与众不同,尤其节俭成癖,我们私下称他是“老革命”。当然,这称呼里开始的时候讽刺成分较多,因为他的言行举止中多被我们视作“迂腐”或者过于较真。有事实为例。
公公是离休干部,他的医疗费用在老干部局实报实销。而我婆婆是农村妇女,在没有实行医疗保险之前,小到看病买药,大到住院治疗,都需自费。在别人家“一人公费全家免费”的时候,有一次我给婆婆买感冒药用了他的名字,谁知竟惹得勃然大怒,声称:“别人爱怎么样咱管不着,但咱们绝对不占国家一分钱便宜”。即使在他小儿子看病花光家里所有积蓄,不得不卖房维持生命的时候,“老革命”也不允许用他的名字报销一分除他之外的医药费。为此事,我们苦口婆心做工作,不起作用;婆婆跟他哭闹,也不起作用。他一生践行一条原则“不贪公家的钱财,不占别人的便宜”。
我婆婆曾多次半怨嗔半自豪地讲述公公的光荣事迹。说老爷子在七八十年代,历任洪洞县生产资料公司和农机公司支部书记几十年,为村里为乡亲办过许多好事,但从不收取一分钱好处。老爷子一生不抽烟不饮酒,别人请他吃顿饭都难以上青天。
那时候,我们都觉得他古板,不识时务,迂腐而不可理喻。但是,当我读到他的日记,读到他记录自己少年、青年、中年时的一些事情的时候,我明白了,也理解了。我明白了一个小学毕业,15岁开始走上讲台的教师的正直;我理解了一个少年时期就参加革命工作,受党培育一生的老党员的忠贞;我敬佩他天性胆小却敢于在抗日战争中积极支援前线,并多次立功的勇敢。
老人家生前光明磊落、两袖清风,赢得很多人的赞许。去世后,时任县组织部副部长、老干部局长的程红俊先生亲自为他撰写了灵堂挽联,灵柩停放期间吊唁的亲朋好友络绎不绝。倘若老人家在天有灵,也应该感到欣慰的吧。
第一枚共和国纪念章
料理完公公的丧事,我们整理老人家遗物时,突然发现属于他的私有物品居然少得可怜。除了几件儿女们添补的普通衣服外,在他床头柜抽屉里有一个老式收音机,两幅助听器,一副老花镜,最有价值的当数那一枚纪念章。在为数不多几个陈旧小盒子中,唯有纪念章的盒子是崭新的,是最耀眼的。深红色盒子上金光闪闪写着“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纪念章使用铜胎镀金材质,通径为50毫米,主要元素为五星、“70”飘带、团锦结、如意祥云和光芒,主色调为红色和金色。核心部分为五星,代表国家荣誉。“70”飘带象征中华人民共和国70年奋斗历程。团锦结环绕在五星和“70”飘带周围,寓意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愿景。章体外环以如意祥云、光芒构成,象征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表达隆重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日,礼赞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辉煌成就,以及在70年辉煌奋斗成就的基础上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坚定决心。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是颁发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参加革命工作的、健在的老战士老同志的,我家老爷子1948年参加工作,正好符合条件。
尤记得,当时老爷子已卧床两年,国庆节前夕老干部局领导到家里慰问并颁发纪念章。老人家看到纪念章后,马上要求我们扶他坐起,当领导给他佩戴的那一刻,他瞬间变得目光炯炯,两眼放光。那眼神、那神情,全都是骄傲和自豪。老干部局的领导告诉他,这枚纪念章是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给像他这样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参加革命工作的、健在的老战士老同志的,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庆祝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老爷子更加激动地握着领导的手,频频点头致谢。当时他89岁,已卧床两年,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因脑梗塞导致口腔神经受阻,在不能说话,不能吞咽的情况下,吃饭依靠鼻饲管,交流全靠手势和眼神。我知道他内心深处的波澜起伏,知道他的激动和感动,更理解他百感交集的原因和酸楚。
如今老人家毫无遗憾地长眠于大地怀抱,没有了痛苦,没有了煎熬。留给我们的是无尽的哀思。这些天我一直在思考关于生命,关于人生,关于我们的未来。我明白,春华秋实,日月交替,孩子们一天天成长,我们也终将在他们的成长里逐渐走向生命的尽头。无论是早还是晚,当我们走到某一个流年的秋天,当我们登上某一个生命的峰巅,蓦然回眸时才发现,原来,我们已经历了太多太多的过往。“天空留不下我的痕迹,但我已飞过”。当所有的过往都凝成了淡然,当所有的沧桑都化为了意境,当所有的意境都成为了领悟,我们终于能够笑着感叹:生活,已经没有什么不可以面对的了!
第一个日记本
在老院子里居家守孝住了五十天,总算守孝期满。昨天下午我们随婆婆一起回到了平时居住的陆合御景城楼上。临走时婆婆恋恋不舍,眼含泪光。那帧老两口唯一的合照也如影随形地回到了老地方摆放整齐。
回来后婆婆拿出一个红本本让我看,问我上面写的是什么,老太太不识字,生怕把宝贝当废纸扔了。那是一个50开的红色塑料封面日记本,里面密密麻麻都是公公生前的日记,或者叫记事本更确切。因为里面几乎记载了他前半生的生活和工作中的大事。第一页是“参加组织情况”,详细记录了他一九五五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情况;第二页是“参加革命工作前的详细历史”,从出生,到上学,到任义教,详细到有证明人的姓名;第三页是“参加革命工作后的详细历史”,从1948年在本村任教开始,每调动一次换一个单位就详细记录一次,一直写到离休。时间、地点、证明人,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后面是更加详细的“年谱”,从他1931年出生开始,到他离休结束。里面哪一年、哪一月有什么大事,怎么处理的,写得简单明了。包括祖母去世时花了多少钱、吃了多少粮食、自己拟写的挽联内容,都做了详细记载。最后一项整整四页姓名和数字,是他与别人的礼尚往来,都是婚丧嫁娶的礼金。其间封皮里夹着他出差所到之处的地点记录,还有几张会议出席证都完好无损。最令人无语的是,其中有两处记载出差到某处,购置了什么物品,为单位购置的什么物件,个人出资为家人购置的什么物件。零零碎碎总共不过几十元钱,却条分缕析公私分明。
仔细翻阅完这个红本本,我不仅感慨万千。其实我真的不愿用“感慨万千”这个老掉牙的词语,但我真的是感慨万千,也真的不知道用什么词语才可以表达我此刻的心情。我原本知道老爷子做事认真仔细,但想不到他认真到如此程度,更想不到这个破旧的红本居然就是他的前半生。
试想,我们每个人,如果凡事都这么认真,这么仔细,这么有用的话,世间还有什么事情是做不好的呢?这个珍贵的红本本的确是无价之宝。
相濡以沫
我的公公和婆婆是一对苦命人。他们都有不幸的童年,婚后又一起经历了艰难困苦的青壮年时期,到中老年也是多灾多难。真的是一生坎坷。
公公自幼丧父,婆婆自幼丧母,他们灰色的童年里有多少常人难以忍受的艰难困苦,我们难以想象。以往婆婆曾经无意间说起过一些,因为回忆中满满地都是泪水,我们也不愿他们提及。
公公在日记中记载,他们二人在1946年15岁时结婚成家。在那个战乱年代,他们三年内连续夭折了两个儿子。第一个在四十多天时因病夭折,第二个又在存活了八个多月时夭折。那种剜心割肉的疼痛我深有体会,也是不堪回首。他们的第三个儿子又在十岁时因病夭折,当时公公婆婆34岁。在他们受尽人生的苦难,本以为可以苦尽甘来的时候,不想人到中年时却又遭遇更大的不幸。
我先生有一妹一弟,此二人都生于父母40岁之后,身体素质比较差。尤其最小的弟弟,自小体弱多病,18岁时又得了肺结核。当时因姐弟二人都在求学阶段,妹妹上大学,小弟上了技校,公公一个月不足百元的工资,家中经济非常拮据,加之那个时代的人们对肺结核那样的传染病视若洪水猛兽,小弟在学校只能偷偷服药。既不敢让同学知道,又不敢让学校知道,唯有假期回家才能专心治疗和养病。也因此那个本来可以彻底治愈的疾病,却不分白天黑夜地折磨着那个生性善良却又郁郁寡欢的小弟。那时,我公公的工资手续已经归于老干部局,医药费用全由财政报销。我曾私下跟老爷子商量过用他的名义给小弟买些抗生素,结果无一例外被拒绝后还遭到训斥。老爷子还是那句话:“不贪公家一分钱。”2014年5月2日,被疾病折磨了将近30年的小弟,终究还是没有抵抗住命运的捉弄,在为他治病花光了家里所有积蓄,在白发苍苍的父母的泪光里撒手人寰。白发人送黑发人,两位84岁的老人经历了他们人生中最残酷的打击。有旁观者冷言,说我们家二老怕是经受不住失子之痛,要我们做好心理准备。其实我知道,一辈子生性要强、刚直不阿的二老他们的胸怀远比我们要开阔得多,哪里就能被轻易打倒?
料理完小弟的丧事后,二老虽悲痛忧伤了一段时间,但他们很少在人前表现出来。那一年的中秋节过后,我们让两位老人搬离了原来的住所,期望他们改变了生活环境后也能改变心情。
他们少年失去父母,老年又痛失爱子,得有多么坚强才能扛得住命运一次又一次地捉弄啊。然而,他们挺过来了,他们终归在流干眼泪后坚强地挺过来了。这对相濡以沫的患难夫妻,终于能够安度晚景颐养天年了。
有人说,曲折坎坷是懦弱者的绊脚石,是坚强者的垫脚石。这话说的极对。我们家两位老人,就是那不折不扣的坚强者。生活上,他们俭朴一生,节约了一生,子女孙辈们孝敬他们的营养品总是舍不得吃喝,经常嘱咐孩子们过日子不能大手大脚,要细水长流。我们给他们添置些衣物,也总是被数落许久。
老两口白天在小区花园里坐坐、看看,跟老人们聊聊天,晚上看新闻、看海峡两岸,作息时间非常有规律。他们几点起床,几点吃饭,几点洗漱睡觉,从不打破规律。尤其老爷子,每顿饭吃多少也是自己定量,从不多吃一口。孩子们买来的零食再好,不到吃饭时间绝不吃一口。就这样他们度过了三年的幸福时光。
九十年的光阴里,属于老爷子的幸福时光仅仅只有三年。生病后他自己却很知足地说此生了无遗憾。不得不说,我们这位老革命一生淡泊名利,安贫乐道,并且完美的做到了清廉从政、洁身自好。这是他留给子孙后辈最大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