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碧青的头像

碧青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08/16
分享

女神

滦河散文系列之   


                   女 神

                   碧青

 

                   1

早年,最吸引我的女神,是罗马神话中的维纳斯女神。很向往罗马、埃及和古希腊,这些古老的国家,在远古的新石器时代,就为代表爱和美的女神,建起了很多座女神庙。

传说,维纳斯是从大海里升起来的,这是否与西方海洋文明的诞生有关呢?

而让我略感遗憾和不解的是,最被世人推崇的女神雕像,竟然是一尊断臂的维纳斯。是因为爱和美不能完美而独立地存在于世,还是断臂的女神,亦不失生命爱和美的本质?

正因为人的本质是爱,所以,经过几千年的时光,维纳斯的影响不仅在西方国家,而是波及和润泽了整个人类世界。不同种族不同时代的诗人,都曾用诗篇赞美过这位女神。

面对维纳斯女神,我却在默默寻找中国的女神。那是心底的一种渴望或梦想,我希望祖国的大地上,有世代敬仰的女神。

在我们古老的国土上,最初,人类以母系氏族的原始形式存在。是众多的母亲,像天地一样庇护着人类走过了童年。

我曾想象人类诞生在大自然之初的景象:天空瓦蓝,没有一粒尘埃;河流清澈,没有一丝污浊之象;高山青绿,像丰沛的生命元脉;大地蓬勃,像万物浩荡的生机。可是,人类在这样的自然天韵里出现,便有着与生俱来的欲望、梦想和情感,亦存在着面对大自然和自身的懵懂,并因之成为生命难以逾越的障碍。所以,原始的人类,可能获取生存食物的能力都很低下。只有契合着大自然生养万物的母性本质的人类母亲,才有力量、智慧和爱,扶持人类的童年蹒跚起步,引领着人类度过生命蛮荒的岁月。她们采集野果和野菜喂养子孙,寻找洞穴为子孙遮风避雨,甚至手执木根驱逐侵犯的豺狼虎豹,舍命护佑氏族子孙的安全……

或许,人类就是这样,在漫长的岁月里一点一点成长并强大起来的。

漫长的母系氏族时代,华夏的土地,最初就是由强大的母亲掌管的土地。

考古学家曾在宁夏大麦地岩画450平方公里的区域内,在遗存的一万多幅史前岩画中,发现了一幅珍贵的岩画版史前“维纳斯”——凿刻在岩石上的孕妇形象。大麦地岩画告诉世人,中国远古时期,就诞生了生育女神!

这幅世界上最早的女神岩画像,终于让我相信:世界上最早的女神,就诞生在华夏大地上!


                 2


而漫长的华夏文明史,又确实没有一位女神,被命名爱和美的女神。难道,这仅仅是难以理清的重大人类文化学问题吗?

或许,是因为华夏经历了太多的苦难。或者说,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大多数人为了生存,很少倾听生命内部的声音,并而因改变了生命内部的动向或梦想。人生的目的,亦不是把追求爱和美作为永恒的主题。所以,中国神话里的女神,就是和人类一起存在并有能力拯救苦难中的人类或使人类再生的母亲。

我从远古神话里找到的女神,是人首蛇身的女娲。

而中国最具有人类创世意义的神话,就是女娲捏泥造人的传说。

想象着盘古开天辟地之后的远古洪荒时代,大地上很少走动人类的身影。女娲站在空旷而美好的天地之间,总感觉这个世界缺少什么,或许,她还有着前所未有的孤独或寂寞。也许,正是这种面对大自然的缺失感或孤独感,唤醒了她伟大的梦想和创造力。她竟然想到了按照自己的模样,用泥土创造人类。而捏泥造人,亦是创造她自己。可是,女娲为什么选取黄土造人呢?她是如何把用黄泥捏出的每个人,赋予了灵魂、情感和智慧的禀赋呢?

是否,泥土本身就具有灵魂、情感和智慧的禀赋,只要以人的形象出现,就自然呈现生命的本质?如此说来,人的生命,天生的就具有与天地同质般的高贵和美好吧!没有人知道女娲捏泥造出了多少人,亦不知她造人用了多长时间。女娲像一位慈祥的母亲,在阳光下专注地捏泥造人。

于是,很多新面孔的人出现在大地上。

于是,人类开始了新的纪元,新的命运和生活……

女娲手里的泥土,肯定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泥土。那种黄土,闪动着人类生命本身的色泽,像我们黄色的皮肤。那些黄土从哪里来?是谁在掌管那些黄土,是女娲吗?假如,不是女娲用那些黄土捏出了众多的人类,那么,那些黄土将以怎样的形式存在或变化?它们存在着就是黄土,变化着就是千姿百态的生命,这又与我们生存的大地有什么本质的不同呢?想到这里,我才明白了,女娲捏泥造人的黄土,就是我们的土地里的黄土。只是,只有女娲才能用黄土来造人,而被女娲创造出来的人类,就具有了大地的本性,生命繁衍不息,而又与黄土合一。亦人亦土。像我们生而为人,变化生命的形态,就化入无边而深厚的黄土地……

这是在造物主般的手掌上诞生的人类的宿命,亦是人类永恒存在的奥秘。

记录女娲为人类立下另一种伟大功绩的神话,就是炼五彩石补天。至今,很多地方都流传着女娲补天的神话,包括我的家乡。传说,女娲就是用了灵山的五彩石修补了漏雨的天空。只不过,人们把女娲补天的故事,编织在五帝时代的岁月经纬里了。而这时,人类已经走过了原始的童年时期,进入了新石器最辉煌的时代。

古书《淮南子•览冥训》这样记述:“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爁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背方州,抱圆天。”

这段文字在告诉世人,远古时代的女娲,就是拯救人类世界的圣母!

亦因此,女娲便和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联系在一起了。从此,天地完整圆融。自然的天空,定格为我们人类生命的天空,并具有了永恒的精神和诗性的意味。

由此看来,女娲所补的真正的天,就是我们人类精神和心灵的天。

从某种角度说,女娲补天的神话,实现了人类的能力与天空相对应和相融合的梦想。女娲补了苍天,从此,我们冀州大地上的天空,便安详了,人的心灵便少了来自天空无常雷雨的恐惧,家园少了洪水的冲毁,大地更加坚实和深厚……

如果,揭开远古神话传说里女娲的神秘面纱,我们看到的是否只是一位具有超世智慧的母亲?


             3


得知中国的考古学家,已在滦河流域发现了几尊华夏民族的石雕女神像,这让孤陋寡闻的我异常兴奋。

出土于滦平的石雕女神像,都是孕妇的形象,亦被称之为生育女神,或称之为人类的“老祖母”。这样的女神形象,虽然明显带有母系氏族的胎记,但足以让我拍手称快了。这些日夜站立在灶台边的女神,像灶神一般守候着人间的烟火。或许,家丁的兴旺,烟火的延续,是古人最大的希望,最虔诚的祈祷!

或许,人和神在同一座房屋里居住,是滦河女神最独特的意义!

由此,亦可以看出,远古之时,人神混居的时代,人和神之间,还没有绝对明晰的界限。

只是,在时间老人走远的脚步声里,滦河石雕女神像,亦缓慢地沉入大地的深处了。黄土覆盖了岁月,亦覆盖了滦河女神的身影。日月轮回几千载,当西村的一台挖掘机铲开后台子坡地的厚土,尊贵的滦河女神,亦携带着古往今来所有的时光重现于世了。

女神重回了世间,我的心,亦产生了深深地膜拜。

在古老的滦河流域,又与滦河女神同浴日月之光,我在自己的心里,悄然构筑出一种“人神同居”的精神时空……


             4


远古的时代,古人用木棍、秸秆和泥土雕塑的女神,则默默在大凌河西岸的一个山岗上,守望了五千多年。只是,女神像站在东山嘴遗址的祭坛附近,已经难以考证,那里,是否曾有女神的居所,也就是女神庙。

据说,考古专家最先发现的那三个女神像,两个女神像只是孕妇的部分肢体,只有一尊失去头颅的女神像,腹部像怀胎十月的母亲。无疑,生育女神,享有着华夏最古老又最漫长的崇拜!

这尊泥塑的女神像,虽然已经在岁月里残损了,但她盘腿倚坐的姿势,左手握住右手腕置于胸前的端庄神态,尤其是圆鼓的孕妇腹部,依然让我怦然心动。我不禁在内心里惊叹:这就是不断孕育蓬勃生命的女神!

虽然,远古的女神像已不再完整,但是,正是这些残存的女神像的部分肢体,或身躯,或头颅,或腹部,或耳朵鼻子,告诉我们曾经完整存在过的远古岁月。

幸好,东山嘴遗址出土的不同女神像残件,比如头颅,比如孕育生命的腹部,比如手臂,能够让我用心灵组合或还原她们完整的形象。虽然,岁月残损了泥塑的女神像,但在我的心里,已经还原了一尊智慧而不断孕育和创造世界的女神!

远古的女神像,亦让我想到了捏泥造人的女娲。据说,神话故事里的女娲也叫女阴,就是生育之神的化身。

女娲捏泥创造人类,人类又用泥土创造出女神!

考古学家还说不清,中国的女神崇拜,产生在原始社会的哪个阶段。可是,他们找到了这些女神像,亦为华夏找到了民族的共祖。

正是这些在岁月里残损的女神像,告诉了世界,华夏民族至少在五千年以前,就有了崇拜的女神。我们中国的女神,就是生育之神!就是孕育生命的母亲!

我甚至在想,远古的女神,不仅是人类的母亲,亦是自然万物的母亲,是创造了天地宇宙的母亲!!


           5


在发现女神像的四年之后,考古学家们又在距东山嘴遗址六十里的牛河梁遗址,发现了一座被深埋了5000年的大型女神庙,而且,震惊地发现了群体女神像。我们的大地,终于袒露了远古时代女神世界的面影,这时,世人才知道,其实,中国的女神,比古罗马和古希腊的女神,更早地住进了神圣的女神庙。

郭大顺先生曾这样描写过女神像:“都为泥塑,黄土质,粗泥胎,外表有细泥并打磨,表面还常涂以朱彩,女性特征明显……整个头像的塑造,在写实的基础上适当夸大,把传神、表情、动态融为一体,达到了追求人的精神状态和内在情感的艺术效果。面对这样一尊极富生命力并予以高度神话的女神像,考古学家们莫不受到强烈感染,研究过程也有如跨越时空的历史对话。”

牛河梁遗址最著名的女神,只是一尊女神的头像,而且还掉了一只耳朵,鼻子和嘴唇部位都有深深的裂纹。但是,几千年岁月震荡出的裂纹,并不影响她的美丽和神圣的威仪。因为,她一双放射着永恒之光的眼睛。那一双玉珠为睛的眼睛,目光炯炯有神,穿过了五千年的岁月。女神的那种目光,深邃得好像接通了大千世界,纯净得能望向无限的未来。她那圆而上翘的嘴唇,像在对世界诉说着什么,又像把一切都已经告诉了世界,欲言又止,只想用眼睛和大千世界对话……

这尊放射生命异彩的女神,正是我心目中的华夏女神形象!

这座令世人瞩目的女神庙,就在辽宁省凌源、喀左、建平三市、县交界处牛河梁主梁的山顶上,海拔671.3米。看来,女神的居所和远古的人类逐水而居正好相反,是在山峰的最高处。那里是大地的高处,是人类仰望的一种高度。

是否,女神庙亦像五千年前的原始宫殿,甚至比宫殿更具有威仪。半地穴式土木结构的女神庙,主体部分已经分出了主室、侧室、北室和南室,它们连成一体,平面呈“亚”字形。庙的墙壁上,不仅有具备装饰和实用两种功能的仿木条带,重点部位竟然还绘有壁画。而且,壁画是用红白两种颜色绘出的几何形勾连回字纹图案。这不仅让人思考中国壁画的起源,亦让人联想中国文字的发展,中国几何图形出现的时代……

这座女神庙里,还有玉猪龙和几种动物雕像。尤其是玉猪龙和女神庙同在,让我不禁想到,不仅是远古的氏族或古国敬拜女神,而且在已经有了龙的图腾之后,人们依然敬奉着女神。

瞬间,我亦因一种联想而震惊了:就是在这片最早出现女神世界的土地上,诞生了中国龙啊!


                  6


我甚至梦想回到人神同在的远古,和女神们生活在同一的世界里。

或许,因为我是弱小的人,总是希望得到天地母亲般巨大而温暖的庇护;或许,是因为我总有一种情结,希望现世里的女性,生存的力量更强大一些,更具有创造力或曰再生的能力;或许,是现世的生活太粗糙,我向往爱和美的极致境界,而那种极致的境界只有女神般的意志和心灵能够永远驻守……

假如,我生活在远古的氏族时代,我是一种什么样的形象呢?是女娲的追随者,还是像一位氏族首领,带领族群的子民,每天在土地上播种或收割五谷?我想,无论我是什么模样,都会抬头仰望每一天的天空,都会用手掌抚爱每一棵稻谷,亦会用脚步去丈量每一片土地……

历史纪元的圆轮,早已经滚动在二十一世纪。今天,中国的女神,不应该只存在于古老的神话里,或冷清的岩石上。中国的女神像,亦不应该永远以石雕或破碎的泥塑形象,存在于寂寞的博物馆里。

可是,今天的中国人,是否想过要塑造一位带领人类走过童年的母亲?

又有谁,在倾心雕塑那位孕育并带领人类走过所有岁月的女神?

什么样的时代,能够塑造出华夏爱和美的女神?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