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毕季青的头像

毕季青

网站用户

散文
201811/02
分享

圆明园——火光里的兴亡

          

一位哲人说过,存在就是真理。抑或说,存在就是证据。

对于圆明园的反思,我们通常纠结于英法联军的罪恶,往往忽略了内在的原因,看重了果,忽视了因。在国势衰微之时,为什么要造圆明园,这一命题才是圆明园被焚毁的原始因由。如果英法联军是罪人,那么,清朝统治者就是原罪。在一个腐朽的体制下,圆明园的构建在统治者脑海里浮现轮廓的时候,燃烧的火苗已经开始了。圆明园的悲剧,是侵略者的罪恶,也是这种体制使然。体制就是脱缰的野马,是一种强大的惯性,非人力而为。 

 

恍惚间,我仿佛进入了一片海。

这里不是真正的海洋,这里是历史之海。但它比海洋还要浩渺;这里没有台风,但是却曾经波涛汹涌;这里没有漩涡,却掀起过戮害人类文明的巨浪;这里没有海洋深处的生物奇珍,却拥有海洋无法比拟的奇珍异宝;这里虽然没有凶狠的鲨鱼,却有着比那些动物凶残十倍、百倍的邪恶,甚至邪恶程度不在一个当量的级别。这里还隐匿着海洋从来没有过的人类文明史上的耻辱,罪恶,浩劫。

忽然,我隐约听到一阵阵狂风般的声音,眼前升腾起万丈熊熊燃烧的火焰。这真是一场邪火。这场火整整燃烧了三天。凶手是谁呢?纵火者,“一个是英吉利,一个是法兰西。”就是这两个披着文明外衣,自诩为文明国度的国家所为。这很令人诧异,很难想象在那两个国度曾经诞生了那么多的思想大师,深刻影响着人类进程的发展,而正是产生大师的文明国度,却犯下了令人发指的罪行。这的确使人警示。这种评语不是我们下的,他是法国大作家雨果先生的评语。如果是我们,话语肯定还要比这“文明”得多。

蓦然间,海水好象被巨大的火焰风干了。火焰消失,海水隐去,我凝神细看,浮现在眼前的是一处遗址。我仿佛听到了不绝于耳的呻吟声。只见,壮丽的景色没有了,奇珍异宝遁迹了,映入眼帘的是断垣残瓦,满目疮痍。

那不是构思奇特,情景壮观的大水法吗?大水法西邻海晏堂,在长春园南北主轴线与西洋楼东西轴线交会处,曾经是最为壮观的欧式喷泉景观。一切的辉煌没有了,现在是支离破碎,一片残缺。它的曾经美丽的洁白的身躯,现在已是粗糙黝黑,还残留着焚烧过的清晰的痕迹。它的残缺的身躯,披着满身的沧桑,在斜阳的照射下,巍然挺立在残阳中,仿佛在诉说着它经历的苦难和耻辱,也昭示着一个民族的不屈精神。

那是圆明园兽首铜像,又称圆明园十二生肖铜兽首、圆明园十二生肖人身兽首铜像。圆明园兽首铜像原为圆明园海晏堂外的喷泉的一部分,是清乾隆年间的红铜铸像。十二生肖兽首铜像呈“八”字形,分列在喷水池两旁的人身石台上的。每个动物就是一个喷泉机关,每到一个时辰,相应的动物口中就会喷水两个小时。到了正午,它们就要一起喷水,景象蔚为壮观。他们曾经是那样的活灵活现,形态逼真,不愧为艺术的精品。可是现在,曾经惟妙惟肖的兽首铜像只剩下残缺的身躯。如果说,米罗的维纳斯,因其失去手臂而成为美的象征,那么,眼前的残缺的兽首铜像则是侵略者无耻行径的铁证,是罪恶的象征。到现在为止,流失海外的牛首猴首、虎首、猪首马首铜像已回归中国。蛇首、鸡首、狗首、羊首则下落不明。


                          

面对着这满眼的沧桑,满目的疮痍,冥冥之中,犹如隔世,此情此景使人想起了唐代文学家李华笔下的“吊古战场”中的词句:“浩浩乎,平沙无垠,夐不见人。黯兮惨悴,风悲日曛。蓬断草枯,凛若霜晨。鸟飞不下,兽铤亡群。亭长告余曰:“此古战场也,常覆三。往往鬼哭,天阴则闻。”“伤心哉!秦欤汉欤?将近代欤?”。它沉痛的向世人描绘出了一幅天惨地昏,摄人心魄的古战场惨状。而出现在我们眼前的图景比之只能是惟有过之。

这就是曾经被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誉为“理想与艺术的典范”,有着世界园林史上“万园之园”美誉的——圆明园。这里是历史之海,这里曾经是文明的圣殿,智慧的海洋。但却是残缺的历史,是湮没的文明。这里也成为了强盗们肆意作恶的罪域。

圆明园继承了中国3000多年的优秀造园传统,既有宫廷建筑的雍容华贵,又有江南园林的委婉多姿,同时又汲取了欧式园林的精华,把不同风格的园林建筑融为一体,可谓“虽由人做,宛自天开”。

我欲用心灵的探测仪,推开层层的波浪,去侦听海底深处的密码,接受发自历史的海洋深处的“脉冲”信号,打捞关于记载着圆明园的历史的辉煌与毁灭的“黑匣子”,破解曾经发生过的事实。

面对着眼前这一切,我的目光梭巡着,我仿佛透过圆明园遗址的表象,看到了后面那个虚弱的,摇摇欲坠的大清王朝的影子,在清王朝虚脱的背后,我又仿佛看到了存在了两千多年的,早已是处于风雨飘摇的封建王朝衰弱的背影。


                           

我开始迈动沉重的步履,顺着历史原有的轨迹,分层次走进历史的进深。

我首先走进圆明园的外围,了解一下它的姿容,风貌。

 圆明园,坐落在北京西郊,与颐和园毗邻,始建于1709年,由圆明园、长春园和绮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圆明园”,这一名称是由康熙皇帝命名的。康熙御书三字匾牌,就悬挂在圆明殿的门上方。对这个“圆明”,有个解释,说“圆明”二字的含义是:神,君子之时中也;明而普照,人也。”意思是说,“圆”是指个人品质阶级的理想标准。  

圆明园是一座以水为主题的水景园,水面占全园面积的一半以上。 圆明园占地350多公顷,其中水面面积约140公顷,圆明园的陆上建筑面积比故宫还多一万平方米,水域面积又等于一个颐和园,总面积等于8.5个紫禁城。圆明园不仅汇集了江南若干名园胜景,还创造性地移植了西方园林建筑,集当时古今中外造园艺术之大成。 它是世界上一座最大的博物馆。

如此美轮美奂,如此精美绝伦的文明道场,人类重要的文化坐标,却被人类,被自己的同类无情地毁灭了。有时,事物的确有两个极致,美的极致,丑的极致。人的本能也是有两种极致,温文尔雅的极致,爆戾凶残的极致。而在这里,美的极致,遭遇了极其凶残的极端。我在敲打这段文字的时候,仿佛击打的是我的内心。

圆明园是怎样毁灭的,这场浩劫的过程是怎样的呢?让我们拭目,稳神,走进它的深处,看看它的被摧残过程,究竟她是怎样被毁了容。

1856年10月,英国和法国在沙皇俄国和美国的支持配合下,联合发动了新的侵华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绕经北京城东北郊直扑圆明园,当时,僧格林沁、瑞麟残部在城北一带稍事抵抗,即行逃散。法军先行,于当天下午经海淀,1860年10月6日傍晚,侵略军闯入圆明园大宫门。此时,在贤良门内,有二十余名圆明园技勇太监同敌人接仗,“遇难不恐,奋力直前”,但终因寡不敌众,圆明园技勇“八品首领”任亮等人以身殉职。至晚7时,法侵略军攻占了圆明园。管园大臣文丰投福海而死。

 这就是历史的事实和荒唐。曾经不可一世,在白山黑水间开创了金朝基业,又会师入关,建立了大清王朝,开创了康乾盛世的统治者,号称万邦来仪、堂堂的中华帝国,在区区几千名入侵者面前,在他们远离了他们的国家几万里的条件下,竟然使其如入无人之境,竟然如此的不堪一击。偌大个中华,几亿人的国家,只有几个宫女、太监在抵抗。其中的因果,实在需要深刻反思。

圆明园可抢的东西实在太多。真是眼花缭乱,五彩缤纷。我相信,就连见多识广的“列强们”,应该在这些放射着璀璨光芒的奇珍异宝面前,也会生发出无尽的感慨。据一个英军目击者称,在整个法军营帐内满堆着很多装潢异常华丽的各色钟表,在士兵的帐篷周围,到处都是绸缎刺绣品。一个名叫赫利思的英国二等带兵官,因在圆明园劫掠致富,享用终身,得了个“中国詹姆”的绰号。

英法侵略者究竟抢走了圆明园多少宝物,由于园内的陈设什物 及其帐目都一并被抢毁一空,所以已永远无法说清。以下资料或许可藉以管中窥豹。清室史料表明,圆明园内当时仅陈列和库存的欧洲各式大小钟表即达441件,劫后幸存的只有一件大钟。事后查缴被土匪抢走和侵略军“委弃道途”的一部分失散物件即达1197件,这充其量只不过是园内物件的千分之一二。据当时《泰晤士报》一则通讯称:“据估计,被劫掠和被破坏的财产,总值超过600万镑”。实际上,被英法侵略军抢走和破坏的物件,有很大一部分实属无价之宝。这摧残人类文化的滔天大罪,实在令人发指!   

1860年10月18日,3500名英军冲入圆明园,纵火焚烧圆明园,大火三天三夜不灭,烟云笼罩北京城,久久不散。这座举世无双的园林杰作被付之一炬。

文明有时很强悍,顽强,有时又是如此的脆弱,不堪一击。创造文明需要长久的努力,艰苦的创造,毁灭它,有时会如此的简单。一部美丽的文明史,转瞬间毁于烈火,变成了历史。文明成了遗址。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本意是将其夷为平地,但是由于圆明园的面积太大,景点分散,而且水域辽阔,一些偏僻之处和水中景点幸免于难。据同治十二年(1873年)冬查勘,园内尚存有建筑13处。如,圆明园的蓬莱瑶台武陵春色、藏舟坞,万春园大宫门正觉寺等。

是啊,这也难怪。英国也好,法国也罢,他们的国土面积和堂堂中华相比,可谓大小巫之壤,天与井之别。他们怎么也想不到,一个园子能有多大?三天三夜尽情的烧,还烧不完。这在他们的国家,三天的大火,恐怕五分之一个国土也就花为灰烬了。

令人荒唐痛心的事还在后面,火烧圆明园,只是中华民族的梦靥刚刚开始。侵略者的胃口是贪婪的,是贪得无厌的,如果仅仅是烧了圆明园,那倒简单了,其实,火烧圆明园只是他们玩弄的一个伎俩,一个阴谋,他们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他们窥趋的是,中国肥沃的国土,对于中国丰盛的物产,巨大的利益,他们垂涎已久。他们的企图,就是最大程度的攫取更大的利益。他们意在施压,逼迫腐朽的清政府做出更大的让步,在出卖民族利益的邪恶之路上,走得更远,陷得更深。我们有时奇怪,在面对美的事物时,按照人类的本性,人们正常的心理应该是惊愕,或者赞叹,由衷的呵护,起码也会产生敬畏感。可是,他们为什么对于圆明园这么一个人类文明美轮美奂的事情,会有如此的仇恨呢?而且是反复蹂躏,近似于一种病态的疯狂。这让人想起现在出现的车祸。当一个人被撞伤时,肇事者总是要反复的碾压,直至使其死亡。人性美丽的外表下面,隐藏着多么丑陋的恶之花。究其根源,是因为英法深藏在后面的阴谋和巨大利益使然。

这次事件的伊始,是由巴夏礼事件引发的。

所谓巴夏礼事件,是指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通州谈判中,英法谈判代表巴夏礼等39人被清政府扣押一事这一突发事件的解决,历时虽短,但牵涉甚广,几成当时中外交涉之焦点。巴夏礼等人押赴京城之时,正是英法联军铁蹄进逼京城之际,而此时,咸丰皇帝仓皇逃往热河避难,只留下恭亲王奕訢等与英法会商和局。和谈中巴夏礼事件的解决并不顺利,清政府步步后发,不仅失去谈判上的依托,更最终导致了圆明园惨遭焚毁之劫难。

看似一次不起眼的外交事件,实则里面有着很深的用意。既有着清政府的无能,更有着侵略者的阴谋。在火烧圆明园的背后,在熊熊燃烧的大火后面,我们看到了英法和西方列强对外实行炮舰政策,推行扩张的野心。当圆明园还在熊熊燃烧之时,奉命留守北京的恭亲王奕忻全部承诺了侵略者的一切条件。不久即分别与英、法、诸国交换了《天津条约》文本,签订了《北京条约》。一把火,不仅烧掉了一座名园,而且烧掉了大片的国土,烧掉了民族的尊严。随之而来的是,西方列强的蜂拥而至,带来清王朝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国土被蚕食,掠夺,分割,中华民族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境地。

如果三天还没有烧尽,那就再加一把火,将它彻底毁灭吧。不过,这一次又出现了一幕幕匪夷所思的场景,不光是外夷对于宝物感兴趣,土匪也感兴趣。这时,就不分国别了。土匪抢就抢吧,那还是落在了自己的国门里面。

当英法联军的军官和士兵们都成群结伙冲上前去抢劫,恶狼般地吞噬着园中的金银财宝和文化艺术珍品时,就有无数的土匪参与了打劫。能拿走的统统拿走,拿不动的用车或者牲口拉,实在拿不走就任意破坏。那群没人性的英法联军选择最贵重的东西抢劫,土匪掠夺剩余的精华,这就如同分工明细一般。   

其后,圆明园的遗物,又长期遭到官僚、军阀、奸商巧取豪夺,民国初期走马灯一样更迭的军阀,都把圆明园作为取之不尽的建筑材料场,溥仪时期的档案留下了不少无奈的记录:“军人押车每日10余大车拉运园中太湖石。”实际上,拆卖的情况远比档案中记载的严重得多。徐世昌拆走圆明园属鸣春园与镜春园的木材,王怀庆拆毁园中安佑宫大墙及西洋楼石料。从此,圆明园废墟凡能作建筑材料的东西,从地面的方砖、屋瓦、墙砖、石条,及地下的木钉、木桩、铜管道等全被搜罗干净,断断续续拉了20多年!后人称此为圆明园火劫之后的“石劫”。

至此,圆明园已经过了火劫、木劫和石劫,圆明园建筑、林木、砖石皆已荡然无存。宣统末年,当地旗人已在园内的宫殿旧址上筑屋,昔日的皇家园林麦垅相望。1940年以后的日寇占领时期,北京粮食紧张,于是奖励开荒。从这时起,农户陆续入园平山填湖,开田种稻。圆明园这处在清初盛世历经150余年苦心经营的湖山之胜,面目全非。

这真是,就像《左传》中曹刿论战中的描述: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战争是这样,对付一座园林也是如此。

圆明园除了遭遇火劫、木劫和石劫以外,还有一个劫数,就是人劫。而人劫来得更为疯狂,更为残酷。此时,人之初,性本善理念被彻底抛弃,在正义、良知和邪恶面前,在物质财富的巨大诱惑力面前,人们不再选边站,毫不犹豫的投向了撒旦的怀抱。人们潜意识的邪念被点燃,贪欲被激活了,潘多拉的魔盒被打开了。不论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无论是黄皮肤,还是白色皮肤,黑皮肤,蜂拥而上,此时,好像没有了意识形态区别,没有了敌我之分,人们达到了惊人的一致。就这样,在英法联军、八国联军的暴行下,在中国的官僚、军阀巧取豪夺的毁灭打击下,始建于1709年(康熙48年),有着两百多年灿烂历史,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被彻底焚毁了,终于变成了一片废墟。这是人类历史的空前浩劫,是世界文明史上的文明之殇。在这场浩劫中,主谋无疑是英法侵略者,是八国联军,从犯则是中国的官僚、军阀。令人悲哀的是,在这里,我们还看到了另一福令人尴尬、痛心的画面。令人扼腕的是,很多老百姓争先恐后地捡拾委弃于道途的零碎物件,甚至守园太监也有趁火打劫者。我仿佛看到了这一个个场景:易得的值钱物品很快被搜罗干净了,有人又把希望寄托在散落、埋没于尘土中的细碎宝物上,他们操起扫帚和簸箕,在园中道路上飞沙扬尘,守园的太监官兵将他们称为“筛土贼”,时有谚曰:“筛土,筛土,一辈子不受苦”。

据史料记载,英法联军盗抢的,主要是最精华的部分,很多文物是被老百姓损坏的。就是幸存下来的,到了文革时,也被红卫兵毁坏了,惨遭厄运。后来看电视,看到什么猪首等文物被从国外买了回来,国人一片叫好。我感到很感叹。幸而是命运多舛,没有丢弃,终于找到了。虽然花了不少钱,毕竟还是花落有主。被劫掠的文物有了归属,但对于被劫掠的成千上万件文物而言,这只是九牛一毛,还有多少在流浪呢?但是想想那些没有被盗走的,命运又如何呢?在强盗们面前幸免的,最终却在文革时,在国人的手中彻底毁灭,陷于灭顶之灾。有时,我甚至天真的想,就像科学是没有国界的,虽然科学家有祖国。那么,作为文物呢?那些珍贵的物质文化遗产,他们该怎样定性呢?当然,首先,他们是有祖国的,这一点不能旁骛。

这就是圆明园最后的挽歌,一座名园,建造用了60多年,他的毁灭,竟有着近百年的历程,跨越了一个世纪。我们分明看见,文明的血渍从1860年英法联军放的第一把火伊始,淅淅沥沥一直流淌到了二十世纪的六十年代。这其中,侵略者、土匪、老百姓、红卫兵,成了圆明园最后的终结者。

 

 

我相信,看了这场浩劫,这人类文明史上惊心动魄的一幕,此时此刻。整个世界感到了震撼,世界在战抖,文明在流血。文明的世界阴气沉沉,文明的天空阴霾密布。天若有情天亦老。文明有知,也定当长歌当哭。整个世界,整个文明社会都应该沉思。因为,无独有偶,类似的罪恶,浩劫,不仅在中国的古代、近代,在中国,远到秦始皇的焚书坑儒,近到二十世纪的文化大革命,都是文明史上的浩劫。如果说,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是发生在封建社会发端时期,文化大革命则是发生在二十世纪的文明社会,所以,文明是很脆弱的,对其破坏是随时都可以发生的。即使在世界的古代史,中世纪,近代史,也不乏其例。在世界文明史中多有记载。对于文明的戮害,既有不可预期的自然灾害,更有人祸带来的灾难,诸如战争。如,古代的玛雅文明的消失,现代的阿富汗的巴米扬大佛被炸毁,它是世界上第三高的大佛,距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上曾经历3次劫难。曾有很多国家的科学、文化、艺术和宗教界知名人士强烈呼吁,要注重保护这一人类历史文化遗产。但是,2001年3月12日,大佛还是遭到了塔利班政权的残酷轰炸,爆炸声持续了三四天。美国发动的伊拉克战争,伊拉克国家博物馆彻底遭到摧毁,这个博物馆代表着人类不多的独立文明体系中最最古老的阿美尔阿卡德文明和辉煌的巴比伦文化。在今天,世界各地对于文明的摧残,破坏,依然没有完全遏制,而且,今天的破坏,烈度更浓,手法更狠。高科技手段被利用了,从军舰上发射一颗战斧式导弹足以毁掉一个文明。所以,保护文明,是一个世界性的课题,它不是过去时,永远是现在进行时。特别是现在世界各地的动荡,更加加剧了这种保护的严峻形势。因为,撒旦 这样的魔鬼,随时都会出现。潘多拉的魔盒,随时都会被打开。面对着这黑暗之源,太阳随时都会被遮蔽,光明随时会遭遇“日全食”。

有关焚毁圆明园的暴行,参与过劫掠现场的英法军官、牧师、记者,曾经有过具体的描述,为了使后人认清侵略者的嘴脸,恶行,把他们的罪行钉在耻辱柱上,在这里,我们不妨照章全录:

“军官和士兵,英国人和法国人,为了攫取财宝,从四面八方涌进圆明园,纵情肆意,予取予夺,手忙脚乱,纷纭万状。他们为了抢夺财宝,互相殴打,甚至发生过械斗。因为园内珍宝太多,他们一时不知该拿何物为好,有的搬走景泰蓝瓷瓶,有的贪恋绣花长袍,有的挑选高级皮大衣,有的去拿镶嵌珠玉的挂钟。有的背负大口袋,装满了各色各样的珍宝。有的往外衣宽大的口袋里装进金条和金叶;有的半身缠着织锦绸缎;有的帽子里放满了红蓝宝石、珍珠和水晶石等珠宝;有的脖子上挂着翡翠项圈。有一处厢房里有堆积如山的高级绸缎,据说足够北京居民半数之用,都被士兵们用大车运走。-个英国军官从一座有500尊神像的庙里掠得一个金佛像,可值1200英镑。一个法国军官抢劫了价值60万法郎的财物。法军总司令孟托邦的儿子掠得的财宝可值30万法郎,装满了好几辆马车。一个名叫赫利思的英军二等带兵官,一次即从园内窃得二座金佛塔(均为三层,一座高7英尺,一座高6.4英尺)及其他大量珍宝,找了7名壮夫替他搬运回军营。侵略者除了大肆抢掠之外,被他们糟踏了的东西更不计其数。有几间房子充满绸缎服装,衣服被从箱子拖出来扔了一地,人走进屋里,几乎可遮没膝盖。工兵们带着大斧,把家具统统砸碎,取下上边的宝石。一些人打碎大镜子,另一些人凶狠地向大烛台开枪射击,以此取乐。大部分法国士兵手抡木棍,将不能带走的东西全部捣碎。”

中国人有句古话:光天化日之下,朗朗乾坤,竟敢抢劫,为非作歹。实际上,这是一句有关道德的话语,也是中国几千年来形成的一种文化底蕴,对于一般的犯罪有着很强的威慑力。但是,对于没有道德理念的侵略者来说,这些话全都变得软绵绵的,在武装到牙齿的侵略者面前,是如此的苍白,无力。正是在朗朗乾坤之下,这些强盗们闯进了中国,又闯进了圆明园。他们的丑恶嘴脸在这里得到了彻底的暴露无遗。我们仿佛看到了他们狰狞的面目,贪婪的眼神,丑陋的狂笑。他们把文明践踏在地下,疯狂的掠夺着财富。我们仿佛听到,这一刻,历史在啜泣,文明在哭泣,天空覆盖着阴沉的云朵。而与此同时,曾经创造了灿烂的文明的英格兰、法兰西民族,在这一刻,蒙羞含苟,披背上了耻辱的印记。  

经过70余年的残毁后,圆明园已成荒地。目前圆明三园内有迹可考的遗址大多分布在西洋楼一带,包括海晏堂大锡海,谐奇趣、方外观残存石柱石台,大水法西洋式石门及喷水池,绮春园单孔桥,圆明园别有洞天石舫等。现在可供游览的景点主要是绮春园、长春园和圆明园福海的残迹,重点有正觉寺、西洋楼和含经堂遗址等。

圆明园被劫掠后,园内价值连城的珍宝大量流失于海外。在欧洲各博物馆收藏有来自圆明园的藏品,如《女史箴图》(藏于大英博物馆)、《圆明园四十景图咏》(藏于法国国家图书馆)、文源阁版《四库全书》残本和瓷器、佛像、佛塔(多集中于法国枫丹白露宫)等。圆明园其他珍宝绝大多数已无可考察。

人间自有公道。而公道、真理是没有国界的。就在圆明园陷入一片火海的时候,额尔金得意忘形地宣称:“此举将使中国与欧洲惕然震惊,其效远非万里之外之人所能想象者”。赤裸裸的一幅强盗的丑恶嘴脸。放火的主使者把这种行径看作了不起的业绩,而全世界的正直人们却为这野蛮的罪行所激怒。著名作家雨果在耳闻了这一暴行之后,身为法兰西国籍的他立刻进行了有力的抨击,他在1861年写道:“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洗劫,另一个放火。似乎得胜之后,便可以动手行窃了……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他们手挽着手,笑嘻嘻地回到了欧洲。”“将受到历史制裁的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这段话代表着千百万正直人的心声,而正义之声具有强力的穿透力,是不分国界,是共鸣的。

作为我们,在圆明园被焚百年后,心中同样积聚着愤懑之情,激愤气填膺。这也是所有有良知的国人共有的情绪。我在恨,恨得心痛,恨得坐卧不宁,恨得不知所措,恨得神经乱抖。还有一位热血男儿,同样充满了愤怒,只是,他把这种愤怒化成了诗句:他叫叶文福。他满怀悲愤写下了下面这首诗,让我们感受一下:

 

圆明园遗址

 

谁来不落泪?这满目劫后荒芜
     飞雄流秀,如今玉殒香消,碑残日暮
      几点昏鸦,掷啄着这死去的腐败与豪华
   一枕噩梦,在废墟的苍白上无声啼哭

  不是怀古。没有悲哀。我已经麻木
          一页残破的史书,我在这干涸的泪水中拜读
      圆明园呵,你是强盗的光荣被海盗击碎
          狼口与虎口,撕裂了一个自负得可悲的民族

 

因为我们最穷,这里当然最富
      吸吮自作的鸦片,出息了强盗的歹毒
         这泼血的豪华,于草莽中的饥民究有何用
                 举世无双的骄傲,难道不正闪烁着我们举世无双的痛苦


                 我们失去的太多了!失去的骨血育出了这里的荒淫无度
              我们失去的太多了!一出母体便被抽掉了脊骨
                 从肌体到魂灵到语言到行动,哪一样属于我们自己
                  几千年,我们的义务就是被压迫、被掠夺、被蹂躏、被杀戮

血淹石头城,烽火扬州路
          人道是:伤口里长出的思想更绚丽夺目
          而我们浑身都是伤口,浑身都是圆明园
                 为什么失却的希望总也不能成为种植希望的沃土

……

就这样留予后人吧,不要修补
修补旧梦,又需聘请黑夜当保姆
        这发霉的历史只有经一代一代目光的摊晒
新生活的哲理才会破土而出

 

 

以上的诗作,虽然作了节选,但还是从中感受到了作者从心灵深处迸发而出的强烈情绪,这种情绪像烈火,似火山,是悲愤的谴责,是晚生的无奈,是正气如山的呐喊。

 

 

最后,我走进封建王朝的内里。透析一下中国的封建体系在清朝后期是个什么样的情况,它对清王朝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19世纪,从秦始皇建立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专制政权——秦王朝开始,它就带有不可调和的阶级矛盾,暂时和中国社会的发展有着某种切合点,适应了中国以农业为主的国情,适应了当时的生产关系,但是和历史发展的规律、科学性,是相悖的,它的体系带有明显的“软肋”,带有最终走向末路的必然性。此时的生产力已经和生产关系对立,阻碍了社会的发展。于是,在周而复始的走过几十个兴亡轮替的朝代周期后,经过2000多年漫长的历程,已是将腐的大树,气数已尽,摇摇欲坠。清王朝腐朽的统治,也已是日薄西山;鸦片战争失败后,继位的咸丰帝所面对的时局是西方列强开始入侵,迫使清政府与其缔结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根据这些条约,清政府被迫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清廷的威信一落千丈,同时中国也自此逐步沦为半殖民与半封建的社会,主权受到严重损害。此时,哥白尼的“日心说”在西方已经深入人心,再加上同一时期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正处于剧烈的变革时期,工业革命方兴未艾,工业文明取代了农业文明,资本主义已成为历史发展的潮流。而清朝政府却还在做着“帝国中心”的美梦,“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而不能自醒。而一旦梦醒,则已是梦靥。”

由此看来,圆明园的焚毁,只是清王朝没落的前奏,是一曲安魂曲,同时也是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体制解体前的回光返照。

然而,这个时期的清王朝又在做着什么呢?它已是内忧外患,面对着世界格局风起云涌的变革,面对着国内外动荡的局势,以及国内不可调和的阶级矛盾,民族矛盾,他们泰然自若,依旧在做着“中华独尊”、“世界来仪”的幻梦。生存在唯我独尊的梦幻里。他们不是不作为,一刻也没有清闲,在忙着修墓,造园,那个摇惑中华几十年,可谓祸国殃民,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的慈禧太后,在国力日衰的形势下,竟然荒唐的把海军购买军舰的银子拿去修建颐和园,而理由是为其送上的生日礼物,这是何其荒唐。结果,颐和园修好了,北洋海军覆没了,清王朝的大限来临了。结果,墓越修越豪华,园林越建越美丽。依旧歌舞升平,依旧亭台楼榭。他们竟然全然不知,他们也不是不知,还到不了白痴的地步,他们是根本不顾即将到来的磨踵灭顶的结局。他们已近乎歇斯底里,他们在为自己,在为清王朝做着最后的疯狂安魂。结果,在侵略者的坚船利炮下,在火烧圆明园的熊熊烈火中,一个王朝成了背影,一个体制成了历史。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写到这里不仅长吁一口气。最近,做了几篇历史题材的选题,一头扎进了历史的深处,本欲畅游一番,却感到进了一个巨大的漩涡,把持不住,感到头晕目眩,特别是感到气不太顺。也难怪,写了十几篇历史题材的散文,而且还都类似,皆为令人郁闷的主题。刚从敦煌莫高窟出来,和那个出卖民族利益的民族败类王道士生完气,还没有理顺,就又迈进了沈阳的九一八纪念馆,又被不抵抗惊了一下,刚刚心气平复了一点,又走进了圆明园。面对的是一片废墟,满目疮痍的遗址。原来只是认为中国五千年的历史很丰富,产生一些自豪感,其实,历史是两面性的,自豪感有了,屈辱史也不少。这不,在历史的藤蔓上随便采撷一下,心中便充斥着愤懑,不平。内心像火一样被烧灼。如此不良情绪积郁在心中,难免会发酵,难免有一些异常之举,难免会对着墙吼几声,这种莫名其妙的举止,也让爱人看出些许端倪,她不知情由,而我也不愿告知,打破她正常的生活。毕竟,沉湎于历史,不是轻松的事情。

面对浩劫和不堪回首的历史,长吁短叹不行,怨气冲天不行。只凭情感不行,还要有理性;只是叹息不行,更需要探寻。抽丝剥茧也好,剖析缕理也罢,总是要找到事情发生的前因后果,起始原委。对于先人,对于历史,对于这个民族,有一个合理合情的交代。如同国人常说的,被人家欺负了,总得有个原因吧,不能吃个哑巴亏,就这样不声不响的了了。特别是,这不是一个个人的亏,这是一个弥天大亏,是民族的亏。外夷们也许不知道,中国人还有一句话,父债子还,欠下的,总有一天会还的。子子孙孙还下去。中国人不信上帝,但是信道理,信因果报应,即所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作恶者,是要遭天谴的。在大是大非面前,在民族利益面前,中国人不需要宽容,不需要善良,不需要软弱。蒋介石软弱了,有了南京大屠杀;清王朝软弱了,有了割地赔款,有了火烧圆明园。个人的债个人还,家庭的债,家庭还,民族的债,整个民族还。这个世界就是青睐丛林法则,弱肉强食,适者生存。

 

 

焚毁圆明园,罪在侵略者,而根本却在封建体制,清王朝腐朽的统治,软弱。面对着圆明园遗址,一味的愤懑,叹息会让我们的理性模糊,历史已逝,关键是历史不能被遗忘。应该让遗址成为活着的历史,成为会讲话的活化石,变为理想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所以,对遗址的保护成为当务之急。

后来,听到一种声音,圆明园是否重建。支持者们认为复建圆明园可以展现国家强盛的形象,并提升民族的自尊心。而反对者们则认为那不过是造了一堆假古董,也是对中国近代史的不尊重。 其实,对于圆明园的保护,尽可能的加以修复,使其保持原貌,是很有必要的。但是,加以重建实属没有必要。浪费大量的财富不说,复原出来的圆明园,现实版的圆明园纵使再美丽,也不是真正的历史,而是伪历史。人们的目光会聚焦在现在,眼神会游移,偏离历史的原点。因为,我们现在不缺亭台楼阁,不缺公园园林,不缺风花雪月。我们现在真正或缺的是,对历史的认知,反思,对文明的敬畏感,对历史的沧桑感。

以上,我们按照历史沿革,以线性结构的顺序,以历史为经,以圆明园为纬,从清王朝的晚期历史,到封建体制的结局,从圆明园的选址造园、 建设遭遇浩劫彻底毁灭,以及重建、保护、利用等方面进行了梳理,分析。心中既有感慨,也有启发。

历史已逝,圆明园已毁。面对着惨痛的历史,面对着未来,我们怎么办?被焚烧的圆明园从规模上不会重生了,但是,却可以作为一面历史的明镜,明鉴未来。作为我们,要从中得到启发,警示。虽然有几件流失的文物被收回,但是想一想,即使我们把掠走的文物全部收购回来,历史也不会还原,不会更改,文明也不会重建,文明的创伤也不会弥合。今天,我们面临的挑战也很严峻, 中华民族复兴之路任重道远。我们需要做的是,用正确的历史观厘清历史与现实。立足于今天,着眼于未来,汲取清王朝衰亡、圆明园焚毁的深刻教训,不再让历史悲剧重演。

圆明园冲天的火焰,应该时刻回映在我们的眼前。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