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毕季青的头像

毕季青

网站用户

散文
201811/17
分享

天 境

      

    

    天境不是天堂,天堂如虚如拟,为宗教蜃景;天境亦非仙境,仙境似梦似幻,有天稟之赋。天境,是浑厚的意境,是斑驳的意象,是无言的大美,是天乐般的梵呗。她承载历史的厚重,透视生命的星空,穿越宇宙的浩瀚,阅尽天园的美景。

秋韵深郁时,我首次乘飞机去彩云之故乡­­——云南。乘坐波音747,在7000米天空,欣赏了美绝人寰的“天景”——云彩。并与天穹谈心,同云际对话。 

波音747就像太阳车,而我就像古希腊神话中驾着太阳车的太阳神阿波罗。我在太阳系里穿行,领略着宇宙的大美,大境界。

但见,灏淼天际,云翻浪涌,变幻无穷。各色云朵,绚丽多姿,意态万千。使人如同进入梦之境,幻之境。

这里有,契柯夫笔下《草原》上的浓云,刘鹗《老残游记》中的云朵,肖红《呼兰河传》里的云霞,叶梦得《八声甘州》中的云河……

各色云朵,千形万象,姿态迥异。那是黄海怀的《江河水》,在二胡缠绵的音调里,缓缓流淌;那是显克微支描写的大海,波光粼粼,喷雪抛玉;那是陈容墨下的巨龙,或潜隐,或飞腾;那是梅尧臣笔下的山岳,峥嵘高峻,巍然雄奇。            那是托尔斯泰刻画的野狼,似在怨诉,似在哀号;那是麦尔维尔描绘的白鲸,自如腾跃,海水溅珠……

各种云彩,仪态万千,风情万种。那袅袅娜娜、翩翩而行的宛如德沃夏克的《自新大陆交响曲》中的慢板;那自由奔放、匆匆疾行的恰如中国琵琶名曲《十面埋伏》中的快板;那舒展轻盈,从容而行的即像柴可夫斯基《D大调第一弦乐四重奏中的行板。

观云即此,心有思忖。角度迥异,体味不同。地面望云,只觉陈味平淡。天上观云,方知别有奇观。看云如斯,生活亦然。若遇不顺,或有挫折,即像观云,多种角度思考,定会别有“洞天”。

逆境是心灵上的“门槛”,却是思想上的“景观”。

三     

    云朵浩浩荡荡,在宇空里自在灵动。波音747犁开簇簇云朵,像划过层层波浪,在云的波涛浪涌中飞速前行。须臾,飞机驶出“齐烟九点”的齐鲁,进入有“九朝古都”之称 的中州——河南。

    这是一片历史的天空,这是汉风宋韵的天空,极目豫天舒。大河文明在此乳育。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在此发祥。这里的每一片云朵都鼓荡着历史的回声,这里的每一片云朵都裹挟着银瓶乍破水浆迸的战争风云。我看见,龙钟飘髯的老子,目光深邃,淡泊安然。手中捧着与人教化数千年的《道德经》,口中吟诵着有关宇宙、自然、上善若水的哲言,骑着青牛,缓缓而来。周围,祥云缭绕,紫气氤氲。我看见,东周、西晋、后唐等九朝君主们在“逐鹿中原”。苏秦挂六国相印,在诸侯之间,雄辩滔滔。曹孟德把酒望月,横槊赋诗。李煜身为臣虏,吟出了“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千古咏叹。

倏然, 波音747驶入天府之国。这是一片文明的天空。这里的云层浸润着文化的羽痕,这里的云海凝聚着思想的帆影,回旋着鼓角争鸣。大禹导江、杜宇化鹃的美丽传说使人咨嗟。三星堆、十二桥的历史遗迹让人流连。我看见,大行普贤骑六牙白象,目善眉慈,汲水洗象,光映峨眉金顶。陆放翁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苏子瞻把酒临风,究问青天。其淼淼思绪,绵绵情怀,在天地之间自由翱翔。

 如幻之中,飞机进入彩云之南的故乡——七彩云南。这里是云蒸霞蔚的天空,这里的云海美轮美奂,这里飘漫着历史的云烟。我闻到了春城无处不飞花的香斓,我看到了寒食节散入五侯家的袅袅青烟。我感佩南诏古国的遗址,我惊叹寓意东巴文化----纳西人的象形图案。我看见,“六月云带”、“绿雪奇峰”的玉龙雪山十二美景,澜沧江、金沙江、怒江“三江并流”的蔚为大观,五朵金花在蝴蝶泉边舞步翩跹,傣家少男少女于澜沧江畔起舞翩翩。

这次云中之行,可谓美奂之行。穿越了历史星空,欣赏了天际美景。同时,我也看到了不和谐音符。在彩云之中有黑云,在明媚之中有污染。山东的“天下第一泉”常常“气短”,河南的龙门石窟寿命正在缩减。四川的西岭雪山升高了雪线,云南的滇池浊气熏天。

人类欲生活之快乐,祥和,宁静,就要满怀虔诚之心,敬畏苍天,使其安静,千万不要让它“感冒”,“上火“,更不要让它打“喷嚏”。否则,“潘多拉魔盒”将被毫不留情打开,人类必将灾难无穷,陷入万刧。欲不为此,人类就要从现实做起,热爱自然,保护环境,减少污染。让地球更洁净,让天空更明媚,让阳光更灿烂,让彩云更绚丽。

这次天际之旅,可谓心灵之旅。我听到了天与地的对话,灵与肉的问答。领略了天上万象,世间百态。看到了人类对生命诞生的喜悦,对死亡的悲哀,对人生苦短的无奈。看到了人们物质生活的丰裕,精神世界的苍白。由此,触发了对人的生命理性的思索。

对于生命,先贤们从没有停止过探索的步履。六朝时,古人即已发出深刻的拷问:“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人生苦昼短,何不秉烛游?”。透视了生命的定律,人们的心源。古人们面对的是,混沌初开的世界,新元复始,面对生命的无常,物质生活的匮乏,古人却表现出了卓异的超然和达观,坚持了对精神世界的终极探索。

今天的人们,在尽情享受物质生活的同时,却逐渐丧失了对精神世界的诉求,与精神家园渐行渐远。看事业为嬉戏,视人生为驿站。最终成为精神世界“迷途的羔羊”。结果是,世风不古,德行异变。面对激烈竞争,心灵脆弱,不能承受挫折与磨难。人们在功名与利润的惯性驱使下,循规蹈矩的生活,没有谁再留意每天的太阳是不是新的。所以,人们应迅速开启心灵的灯塔,找准生命的坐标,定好事业的罗盘。积累物质财富的同时,更要打造精神家园,构筑灵魂休憩的“芳草地”,淬炼能够承受生命中一切“之重”的心灵,营建精神的“天境”,让心中“日月”常新美。

天境是一种心境。欲有心境,先有人境,后才有天境。天境即在心,在与自然的融合,在“天人合一”。而这须人类的精心呵护与滋养。

爱护自然,天地和谐,人类大同。这是作为万物之灵长的人类追求之终极目标。世人,千万莫因人祸,让天籁沦为“天赖”,天景变成“天惊”,天境成为“天怒”。

基督警示:地球上芸芸众生,天爱你们,但要自重。阿门。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